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寇佔領東三省,為了推行「以戰養戰」的邪惡計劃,最大限度榨取戰略物資。日寇設立偽滿洲中央銀行,並在瀋陽、長春、哈爾濱、延吉等地等地設立黃金收買店,配合各日偽金融機構四處吸收中國人民的金銀等硬通貨,從而迅速佔領了東北地區的貨幣市場。
日寇安排專人偽造假幣
國民政府為了對抗日寇的經濟侵略,於1935年11月4日開始進行幣值改革,由財政部長孔祥熙發表《關於發行法幣的宣言》,以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農業銀行所發行的法幣作為在全國流通的新貨幣,使其在華東、華中、華北等地區都佔據主導地位。
但日寇也很快找到了破解的辦法,安排「中國通」山本憲藏大尉,組織所謂的「造幣專家」,研究如何偽造國民黨法幣,並以這些假幣充作收買漢奸的經費和從事侵略行動的資本。1939年11月,假法幣試製成功後,山本憲藏立即偽造「中國農民銀行」1元券、5元券、10元券500萬元,經過作舊和汙髒處理後,拋出去搶購物資,控制貿易。
日寇在太平洋戰場繳獲40億法幣半成品
1941年德軍潛艇在太平洋上俘獲一批美軍軍艦,在艦艇裡發現大量未印好的中國法幣,約有10餘億元,日寇很快從德軍手中買了這批紙幣半成品,並進行加工偽造。同年12月日寇佔領香港,在清查國民黨設在香港的法幣印刷廠時,發現印好的大量法幣及其他印製材料,於是將全部設備和器材運回佔領區。從此,假幣的印紙、墨色、機械等和重慶國民黨印製的法幣完全一樣。
1942年日寇攻佔緬甸後,又發現幾家印刷中國法幣的秘密印刷廠,從中查獲了大量鈔票半成品、印鈔機、法幣編碼暗帳底冊等。後來又在新加坡等地發現了20億元「中國銀行」小額紙幣的半成品,從而獲得了印製法幣的全部秘密,開始大張旗鼓的開始了自己的鈔票造價事業。至1945年,日寇共印製假法幣高達40多億元。
軍統局造大批假幣「以假對假」
面對日偽大量印製拋售的假幣,國民黨政府斷然採取「以假對假」策略,由軍統出面,在重慶歌樂山建立一座偽造日偽鈔票的造幣廠,從美國購買紙張和印製設備,挑選「中國銀行」造幣廠的技術精英,日夜精心趕製。後來,由於偽南京國民政府的財政部長、大漢奸周佛海被戴笠策反,淪陷區發行的每一種紙幣,軍統都能從其手中得到票版,迅速印刷完成了1.5萬多箱,全部源源不斷地偷運到汪偽控制的淪陷區使用,輕而易舉地購買了大量黃金、棉紗、布匹等物品。
日寇在敵後根據地偽造假幣20餘種
值得一提的是,日寇為了破壞共產黨敵後根據地的金融,也曾大批偽造了根據地的紙幣。他們在天津、石家莊、太原、安陽、徐州、集寧、新鄉、開封、濟南、邢臺、邯鄲、武安等地建立了12處印製機關,僅印製的晉冀魯豫邊區的假貨幣就高達20餘種。日寇通過在邊區周圍設置的情報站、聯絡點,派出大批漢奸偽裝成商人等各種身份,帶著這些假幣去收購當地的土特產、山貨、藥材、土布等物資。有時為了擾亂金融秩序,還派出特務偽裝根據地工作人員,在集貿市場以查禁假鈔為名,專門沒收真幣,推行假幣,使抗日根據地蒙受了經濟損失和物資損失。
為了對抗日寇的假幣策略,各抗日根據地積極開展了一系列反假幣鬥爭,採取了舉辦晚會、化裝演講、組織宣傳隊、張貼宣傳標語等方式,將各類假幣的特徵向廣大群眾進行宣傳,動員根據地上下一起識別和查緝假幣,千方百計堵塞假幣流入的通道。同時組織人員在糧市、布市、匯票市等假幣集中的地方進行巡迴檢查,一旦發現假幣,一定及時曝光,發動群眾一追到底,跟蹤收繳,務求人贓俱獲,徹底消滅。同時,八路軍金融部門也想出了各種土辦法,製造各式各樣的防偽標誌。如利用山西產的本地紙張,在紙漿池中加入各種有色纖維,製成防偽纖維土紙貨幣,並加以水印,全部以手工印刷,使日偽機關無法仿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