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質量的物理定義導出相對論質能方程?

2021-01-12 張祥前

我們現在仍然有很多人在反對相對論,有人居然認為相對論除了質能方程是正確的,其他結論是錯誤的。

其實,在狹義相對論中,由時空相對性加光速不變可以導出相對論時間膨脹、長度縮短,再導出相對論速度疊加公式。

利用相對論速度疊加公式再加上動量守恆定律,可以導出相對論質速關係。

利用相對論質速關係再加上經典動能公式,可以導出相對論的質能方程E= mc。

所以,相對論的質能方程和相對論的光速不變、時間膨脹、長度縮短、質量隨速度增加是捆綁在一起的,一旦相對論質能方程是正確的,別的也應該是正確的。

從外星人的科學理論來看,相對論是基本正確的,相對論質能方程也是基本正確的,但也有一些缺陷【後面我們要講到的】。

從他們提供的理論來看,相對論質能方程和質量的本質、物理定義是捆綁在一起的,你一旦知道了質量的本質,就可以明白質能方程E= mc是怎麼一回事情。

那麼,我們能不能從質量的物理定義出發,嚴格的推導出相對論的質能方程?

下面我們來嘗試一下。

他們給出了質量的本質是:

宇宙中任何一個物體,相對於我們觀察者靜止,周圍空間總是以物體為中心、以光速向四周發散運動,質量就是物體周圍這些光速運動空間位移的條數。

相對論的能量方程E = mc- m』c認為,一個質量m以速度V【數量為v】的物體具有總能量為mc。

這個物體即使在相對於我們觀察者靜止的情況下【靜止質量為m』】,仍然具有靜止能量m』c。

按照以上質量的本質看法,靜止能量m』c和質量都應該是同一個起源----物體靜止時候周圍空間以光速向四周發散運動。

靜止能量m』c和質量都是描述了物體周圍空間的光速發散運動程度,不同的只是描述的方式不一樣。

要把質量的本質說清楚,首先給出一個基本原理:

宇宙是由物體和空間組成,不存在第三種與之並存的東西,其餘【包括時間、場、能量、動量、力,光速、質量、電荷·····】都是我們觀察者對物體運動和空間本身運動的描述出來的。

基本假設:

宇宙任何一個物體,相對於我們觀察者靜止的時候,周圍空間都以矢量光速C向四周發散運動。

質量、引力場、相對論靜止能量都反映了物體周圍空間的運動程度,或者說反映了物體對周圍空間的影響程度。

反過來,我們就可以用物體周圍空間運動程度來定義這個物體的質量和引力場,最後,應該可以從質量和引力場定義方程中推導出相對論質能方程。

質量和引力場還與時間有關,他們給時間下的物理定義是:

宇宙中任何物體【包括我們觀察者的身體】周圍空間都以光速向四周發散運動,空間這種運動給我們觀察者的感覺就是時間。

時間的物理定義提到了空間本身在運動。那我們怎麼去描述空間

本身的運動?

我們把空間分割成許多小塊,每一個小塊叫幾何點,通過描述幾何點,就可以描述空間本身的運動。

藉助於幾何點概念,我們可以給出時間的物理定義方程【又叫時空同一化方程】。

時間與我們觀察者周圍一個幾何點p以光速度C【C是矢量光速,矢量光速方向可以變化,模是c, c不變】運動走過的空間位移R成正比,因此有下式:

R(t)= Ct = x i+ y j + z k

將上式對時間t求導數,有微分式:

C = dR/dt = (dx/dt) i+ (dy/dt) j +(dz/dt)k

一個物體的質量m和引力場A取決物體周圍空間位移R=Ct的條數。

藉助幾何點的概念和時空同一化方程,我們可以給出引力場、質量的定義方程:

設想有一個質點o相對於我們觀測者靜止,並處於直角坐標系xyzo的原點上,o點周圍空間中任意一個空間幾何點p,在零時刻以光速度C從o點出發,沿某一個方向運動,經歷了時間t,在t'時刻到達p所在的位置,由o點指向p點的矢徑為:

R = C t = x i+ y j + zk

R是空間位置x,y,z的函數,隨x,y,z的變化而變化,記為:

R = R(x,y,z)。

我們以 R = Ct中R的長度r為半徑作高斯球面s = 4πr【內接球體體積為4πr/3】包圍質點o。

o點周圍的引力場A表示o點周圍在體積4πr/3內有n條幾何點的位移矢量R = Ct,

A = k g n R /(4πr/3) (1)

k為比例常數。g為萬有引力常數。

而質點o的質量m就表示在高斯球面s = 4πr【內接球體體積為4πr/3】內,包含幾何點矢量位移R =Ct的條數n和立體角度4π的比值。

m = 3 k n /4π (2)

質點o相對於我們觀察者靜止的時候,周圍空間的運動量可以表示為m C』【這裡的C』和o點運動的時候的C是不一樣的】,可以認為m C』為o點的靜止動量,因為o點雖然靜止,但是周圍空間在以矢量光速C』在運動。

當o點相對於我們以速度V勻速直線運動的時候,由於光速的相對論不變性,o點周圍空間幾何點相對於o點的運動速度【在我們觀察者看來】可以表示為矢量(C-V),和V合成後【(C-V)+V= C】的仍然是光速C,相應的o點的運動量應該為:

P = m(C-V)

這個是比相對論、牛頓動量公式更普遍的動量公式,注意,P 、C、V是矢量,

從上式可以看出,相對論、牛頓力學的動量公式P = m V是這個動量公式P = m(C-V)中的一個分量。

我們應該合理的認識到,一個物體的靜止動量m』C』【為了區別,用m』表示靜止質量,C』表示靜止時候周圍空間的運動光速】和運動時候動量m(C- V)的數量應該是相等的,不同的只是方向。

|m』C』 | = | m(C- V) |

由於在相對論中,V只能引起V垂直方向的光速的變化,使V垂直方向的光速變成√(c- v ),所以C- V的數量為√(c- v ),這樣:

矢量光速度C【數量為c】和光源速度V【數量為v】以及它們之間的夾角a滿足以下函數關係:

cos a= v /c

由上式可以導出sin a = √(1 - v / c ),這個實際上是相對論因子產生的原因。

因此得出:

(m』c) = mc- mv

m』 = m√(1- v/c)

上式就是相對論中質速關係。

以上的統一場論動量公式P = m(C-V)為矢量形式 ,其標量形式為:

p = m』c = mc√(1- v/c)

對上式方程兩邊乘以光速率c,就是他們的能量方程:

e = m』c = mc√(1- v/c)

m』c為o點的靜止能量,這個和相對論的看法一致,mc√(1- v/c)為o點以速度V【數量為v】運動的時候的能量,這個和相對論的看法稍稍不同。

相對論認為o點以速度V運動的時候能量為mc,這樣相對論認為o點靜止時候的能量m』c和以速度V運動的時候能量mc是不一樣的。

而他們認為,o點以速度V運動的時候能量為mc√(1- v/c)和靜止能量m』c是相等的。

他們這種看法強調了質點能量的量必須相對於一個確定的觀察者才有意義。

設想一個質量為m的火車,相對於我們地面的觀測者以勻速度V【V的數量為v】直線運動,地面的觀測者認為這個火車有動能 mv/2 ,而火車上的觀測者認為火車的速度為零,因而動能為零。

所以講,我們地球上的物理學認為動能相對於不同的參考系是不守恆的,一個物體具有的動能在不同的觀測者看來是不一樣的。

他們認為一個物體具有能量在相互運動的觀測者看來數量是一樣的,能量對於不同的參考系仍然是守恆的。不同的觀察者看到的只是質點運動形式有所不同,而質點總的能量是不變的。

一個物體具有的能量的總量不會因為觀察者的改變而改變,這個也是能量守恆的另一種表達。

m』c是相對於o點靜止的觀察者測量出來的,

mc√(1-v/c)相對於o點以速度V運動的觀察者測量出來的。而無論那一個觀察者都不會測量出o點具有能量mc。

他們強調了不同的觀測者,看到了能量有不同的表現形式,而總的能量的數量與觀測者無關,這種觀點應該比相對論的觀點要合理一些。

他們能量方程和經典力學的動能公式有什麼關係呢?

經典力學認為,一個質量為m的質點o點相對於我們觀測者以速度V【數量為v】運動時候,在我們觀測者看來,具有動能

Ek =1/2 mv。

將他們的能量方程

e = mc√(1- v/c)

中√(1- v/c)用級數展開為1- v/2c-·····

略去後面的高次項,

e ≈ mc- mv/2

由e= m』c可知m』c≈ mc- mv/2,

mc- m』c≈ mv/2,

這個表明經典動能是物體以速度v運動的時候引起靜止能量發生變化的變化量,上式可以看到這種變化只是質量部分在變化,這種看法和相對論是一樣的。

對於光子,他們認為光子動量為P = mC,光子能量為e = mc

但是相對論能量方程對光子的動量和能量的來源解釋是混亂的,邏輯上講不通。

而他們的動量方程和能量方程很容易解釋光子的動量和能量。

在他們的動量方程P = m(C-V)中,當光子靜止質量為零,其靜止動量也是為零,光子運動動量mV = mC,這個表示光子運動速度達到了光速,。

他們的能量方程e = mc√(1- v/c)用級數展開為:

e = m』c = mc(1- v/2c-·····)

當光子的靜止質量為零,靜止能量也是為零。

光子運動能量mc= v/2c+·····),這個表示光子動能為mc,光子只有運動能量了,沒有靜止能量。

一個相對於我們觀測者靜止的質點質量為m』, 相對論認為有一個靜止能量E = m』 c,現在我們明白了其意思,是指這個質點周圍有n條幾何點的光速的平方,n的大小取決質量m』。

他們給出能量的定義:

能量是質點相對於我們觀察者在空間中運動的運動量【動能】或者質點周圍空間本身的運動的運動量【相對論靜止能量】。

空間、物質點、觀測者、運動四個條件一個都不能少,否則,能量就失去了意義。單獨存在著質點,單純的空間都沒有能量,沒有觀察者,能量多少是不確定的,也失去了意義。

質量和相對論靜止能量,都表示物體周圍空間光速發散運動的運動程度,所以,質量和能量的相互轉化就不足為奇了。

相關焦點

  • 【物理數學】世界級千禧難題「納維-斯託克斯方程」:數學史上最複雜的公式!
    自然界中的實際流體都是具有粘性,所以實際流體又稱粘性流體,是指流體質點間可流層間因相對運動而產生摩擦力而反抗相對運動的性質。該方程從質量,動量守恆,和能量守恆的基本原理導出。對此,有時必須考慮一個有限的任意體積,稱為控制體積,在其上這些原理很容易應用。該有限體積記為ω,而其表面記為∂ω。該控制體積可以在空間中固定,也可能隨著流體運動。可以說納維-斯託克斯方程是眾多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推動下產生的,是一組描述像液體和空氣這樣的流體物質的方程。
  • 推導解答「液體如何精確處理」問題的物態方程與表面特性函數方程
    第5章 液態自然體系的數學描述(之一)「在很多實際問題中,材料要經歷從固態到液態最後到氣態的變化過程.從計算的角度來看,需要能描述這三態的統一的物態方程.但是, 固液氣三態在微觀結構和微觀運動上都存在很大差別,在給出其物態方程時要用到不同的物理模型.因此, 從理論上給出三態統一為一體的物態方程是非常困難的
  • 廣義相對論場方程誕生史:一場愛因斯坦與希爾伯特的究極競賽
    而這個「抵達」指的就是廣義相對論場方程。從1905年狹義相對論誕生之後,愛因斯坦開始探尋廣義相對論,但卻遭遇了困難,愛因斯坦研究廣義相對論的目的是要找到描述兩個相互交織過程的數學方程式——引力場如何作用於物質,使之以某種方式進行運動; 物質又如何在時空中產生引力場,使之以某種形式發生彎曲。然而愛因斯坦一直沒有找到完美描述其物理原則的數學表達式。
  • 基於量子物理:「千克」概念被重新定義
    但是你知道它是怎麼定義的嗎?美國在1879年複製的「千克」標準「大K」複製品。世界各主要國家都有一塊這樣的複製品,用做本國的質量基準,並需要定時運到巴黎,與「大K」進行質量誤差校對,極為不便在過去的大約130年間,國際上對於「千克」定義的標準,都是以國際千克原器「大K」的質量來作為原型參照的。
  • 相對論和統一場論中時空方程的相互推導
    相對論沒有給出時間的物理定義,而統一場論給出了時間的物理定義,並且揭開了時間、空間的本質,提出了矢量光速的概念,擴展了相對論的內容。這篇文章介紹統一場論時空方程和相對論時空方程的相互推導。三,如何描述空間本身的運動?我們把空間分割成許多小塊,每一小塊稱之為空間幾何點,簡稱幾何點,或者叫空間點。幾何點運動所走過的路線叫幾何線。描述這些幾何點的運動,就可以描述出空間本身的運動。四,時空同一化方程。
  • 高考物理牛頓第二定律及其應用
    高考物理牛頓第二定律及其應用歸納知識點一牛頓第二定律、單位制1.牛頓第二定律(1)內容物體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與作用力的方向相同。(2)表達式a=或F=ma。
  • 精確解析焦耳—湯姆遜效應中節流膨脹的實際物理過程
    「節流過程是一個不可逆過程」,熱力學或統計熱力學教材都「將達到定常狀態的節流過程前後氣體的初態和終態近似看作平衡態[4]」,應用熱力學第一定律得出「節流過程為等焓過程」的結論.進而由此出發導出焦耳—湯姆孫係數的數學關係式[6]再應用式4-23與純經驗的昂內斯物態方程, 定性地解釋「焦—湯效應比焦耳效應明顯得多,因此節流膨脹較自由膨脹過程降溫更為有效[6]」、「即使是較稀薄的氣體也容易得到與理想氣體性質不同結果
  • 自由粒子的運動方程(測地線)
    推導測地線方程一般可以從最小作用量(用泛函分析)、場方程導出運動方程(有空再補上相關推導),需要一定的數學知識。本文將從牛頓定律逐漸推廣,導出自由粒子的運動方程——測地線。(牛頓第一定律是牛頓第二定律的特殊情況,不知道為啥牛頓要分開寫,可能會更清楚點,也可能是第一定律不能用實驗證明)由於,在經典力學中,加速度定義為只需要,把加速度定義在一般空間進行推廣,即可於是,在任意時空中,先把速度定義為
  • 高中物理競賽典型例題精講——斜面彈簧振子運動方程
    05-01-05_斜面彈簧振子運動方程本期高中物理競賽試題,我們共同來研究一下斜面的彈簧振子振動方程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屬於彈簧振子的基礎問題,下面的解題過程和最後的結論都是需要同學們熟記的內容之一,在今後的解題過程中,類似於本期題目的結論和過程小編將直接當作已知條件來使用
  •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義及解法
    首先學生們需要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方程的定義: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第一種包含兩個要素:①必須是等式;②必須含有未知數;兩者缺一不可。.在理解方程的概念時,注意以下三點: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中的未知數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方程中可含有多個未知數。一元一次方程的定義:只含有一個未知數,未知數的次數都是1,等號兩邊都是整式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條件:①等號兩邊都是整式;②是方程;③只含有一個未知數;④未知數的次數都是1(化簡後)。
  • 困擾人類200年,數學史最難最複雜的公式之一:納維-斯託克斯方程
    自然界中的實際流體都是具有粘性,所以實際流體又稱粘性流體,是指流體質點間可流層間因相對運動而產生摩擦力而反抗相對運動的性質。1821年,著名工程師納維推廣了歐拉的流體運動方程,考慮了分子間的作用力,從而建立了流體平衡和運動的基本方程。方程中只含有一個粘性常數。
  • 方程式3-1就是定量描述自然體系相對平衡狀態的數學原理
    )數量不變的自然規律.也可理解為是規範全部物質層次相對平衡狀態產生任意變化時,總能量(含質量)數量不變的自然規律.質能方程是當全部物質層次及其運動形態變化過程中存在質量與能量轉化現象時,規範質量與能量等價
  • 怎麼給場下一個嚴格的定義?
    由此,他們給出了時間的物理定義:時間是我們觀察者周圍空間以光速、以觀察者為中心向四周發散運動,給人造成的一種感覺。既然我們談到了空間本身的運動,我們如何描述空間本身的運動?藉助於幾何點概念,由時間的物理定義,我們有以下時間的物理定義方程:R(t) = Ct = x i+ yj + z k 上式中R是物體o點【或者是我們觀察者的身體】周圍空間中一個幾何點p的位置矢量,t是時間,R(t)表示幾何點p的位置矢量是時間t的函數,R隨時間t而變化。
  • 物理思維:牛頓力學中的最大BUG,到底什麼是慣性系?
    如果只有一個孤立的物體,如何判斷其處於靜止或者是正在保持著勻速直線運動呢?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到了大學物理中,慣性系的定義被表述為:慣性定律成立的參考係為慣性系。其實不說還好,越說反而越發讓人不懂了。我們認真體會馬赫的思想會發現,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與全宇宙的形體存在著相互作用。任何一個物體的移動,全宇宙的星體的位置都會發生改變,因為物體間存在瞬間的非局部引力相互作用。而慣性就是這樣產生的,星體會對物體的運動產生本能的抵抗,所以慣性是一種拖拽的引力效應,慣性系只能是相對存在的。
  • 麥克斯韋方程進化史
    方程中,J為電流密度。E和B分別代表電場和磁場。另外兩個場為位移場D和磁場H。它們通過常數與E和B相關聯,這些常數反映了磁場所通過的介質的特性(在真空中,這些常數的值可以結合起來導出光速)。位移場D是麥克斯韋的關鍵貢獻之一,最後一個方程描述了電流和變化的電場如何產生磁場。每個方程最左邊的符號代表微分算符。這些簡潔的微分式包含了矢量,即擁有方向性的物理量,從而將x、y和z的空間分量也包含在其中。
  • 《物態方程知識講習》第8篇 焦耳—湯姆遜效應的數學解析
    1.2焦耳—湯姆孫係數熱力學或統計熱力學教材都「將達到定常狀態的節流過程前後氣體的初態和終態近似看作平衡態[2]」,應用熱力學第一定律得出「節流過程為等焓過程」的結論,進而由此出發導出焦耳―湯姆孫係數的數學關係式[3]再應用式1與純經驗的昂內斯物態方程,「定性[3]」地解釋「焦—湯效應比焦耳效應明顯得多,因此節流膨脹較自由膨脹過程降溫更為有效[3]」、「即使是較稀薄的氣體也容易得到與理想氣體性質不同結果
  • 三層次統計物理模型為定量計算物質特性參量構建了切實可行的平臺
    」[5]「在統計物理學中,物態方程可以根據系統內微觀粒子的屬性採用統計物理原理(即吉布斯的系綜理論)獲得。由于吉布斯系綜理論未能解答「統計物理學處理互作用粒子系統所遇到的困難」問題,所以應用吉布斯系綜理論不可能導出用簡潔數學語言描述的具有準確定量功能的物態方程.
  • 物理的神奇:世界的另一半,竟然是從物理公式中推導出來的
    但實際上反物質武器並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那樣可怕,而且反物質的發現過程還十分有趣,因為反物質的誕生並不是源於實驗,世界的另一半竟然從物理公式中推導出來的。那麼在物體高速運動時應該如何計算呢?但事實上是微觀粒子與宏觀物體是不同的,微觀粒子的運動速度非常快,很多情況下都是接近光速的,所以非相對論的薛定鱷方程描述微觀粒子的運動是不合適的,想要準確的描述微觀粒子,那麼就需要將非相對論的薛定鱷方程改成相對論形式的薛定鱷方程。
  • 高中物理知識: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
    理想氣體玻意耳定律、查理定律、蓋—呂薩克定律等氣體實驗定律,都是在壓強不太 大(相對大氣壓強)、溫度不太低(相對室溫)的條件下總結出來的。當壓強很大、溫度很低時,上述定律的計算結果與實際測量結果有很大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