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導解答「液體如何精確處理」問題的物態方程與表面特性函數方程

2020-12-23 物態

第5章 液態自然體系的數學描述(之一)

「在很多實際問題中,材料要經歷從固態到液態最後到氣態的變化過程.從計算的角度來看,需要能描述這三態的統一的物態方程.但是, 固液氣三態在微觀結構和微觀運動上都存在很大差別,在給出其物態方程時要用到不同的物理模型.因此, 從理論上給出三態統一為一體的物態方程是非常困難的, 所以一般只能採用近似方法.」[3]

與統計物理學系綜理論方法不同,類似第4章中對氣態體系的處理方法, 將自然體系的數學原理式3-1直接應用於液體平衡體系邊緣區域的表面保守力場 方向上, 用表面保守力場所固有的表面自由能作為描述液體內部分子之間相互作用特性的狀態參量,就可以導出描述液體平衡體系的玻爾茲曼因子方程.進一步可以導出液體的表面熱力學函數、克勞修斯—克拉珀龍方程、相變潛熱、表面張力係數及其溫度變化率等物質特性參量的理論方程, 且對水、水銀、乙醇、苯胺等炯異物質的多項特性參量進行定量計算的理論結果,都與實驗觀測值吻合得很好.

本節導出了定量解答液體如何精確處理」問題的物態方程與表面特性函數方程.

5.1態自然的數學原理

從微觀角度看,液體表面並不是幾何面,而是有一定厚度的薄層,稱為表面層.表面層的厚度等於分子引力的有效作用距離S.若在某一溫度T條件下,將一定質量m的液體存放在與外界絕熱、且容積稍微大於液體體積的封閉容器中,就會形成如圖6[19]所示意的由液體區域1、液體表面區域2和飽和蒸氣區域3共同構成的液體平衡體系,且mq<<mi≈m.

圖6表明:液體內部分子A和B受到的周圍分子的作用力是對稱的,相互抵消,總合力為0.而表面區域分子C與D所受到的周圍分子的作用力是不對稱的,合力沿Z軸指向液體內部,且D分子受到的指向液體內部的合力要大於C分子所受到的合力.也就是說,液體內部分子穿越液氣界面區域2氣化為蒸氣分子的過程中, 必須克服表面層的束縛做逸出功,液氣界面區域2中存在著垂直於液氣界面的表面保守力場.

由於液體區域1內的分子B穿越液氣界面區域2的過程中,必須克服垂直於液氣界面的表面保守力場 的束縛做逸出功,所以緊靠飽和蒸氣區域3的分子D具有可以轉變為機械能的表面自由能Ei,數值上等於穿越液氣界面過程中所必須做的逸出功.

當只是討論液體分子在表面保守力場 方向上按表面位勢能的分布時,完全可以類似於討論「重力場中微粒按高度的分布」[2],將液氣界面區域2近似理解為是由完全相同的只受表面保守力場作用的「近獨立粒子」所組成的熱力學體系.

根據「玻爾茲曼分布律是一個普遍性的規律它對任何物質微粒(氣體、液體、固體的原子和分子、布朗粒子等)在任何保守力場(重力場、電場)中運動的情形都成立」的科學論斷將自然體系的數學原理式3-1應用於圖6所示意的液氣界面區域2中,就可得到分子在Z軸方向上0至S區間內的分布

由於表面自由能Fi 的正負與大小, 直接對應於液體內部相鄰分子之間相互作用力的特性曲線(圖2),巧妙化解了「統計物理學處理互作用粒子系統所遇到的困難」問題,所以式5-2就是描述液態的數學原理.

5.2 推導液態自然體系的物態方程

當圖6中的飽和蒸氣可以近似為理想氣體時

進展:純理論的5-2、式5-5和式5-6在液體平衡體系的宏觀特性參量與微觀特性參量之間架起了銜接的橋梁, 為準確計算液體摩爾表面自由能及其相關物理量打開了方便之門.

5.3 純理論的表面特性函數方程

1. 經典知識

「液體介於氣體和固體之間,沒有相應的理想狀態.迄今為止,液體如何精確處理還是一個尚未解決的課題.」[3]

問題:「總的來說,液體的統計理論都還沒有能對液態的結構和運動特徵進行比較充分的概括,而且離開這樣的科學目標都還有較大的距離.」[8].

2. 解答: 導出純理論的表面特性函數方程

將圖6所示意的液氣界面區域2視為是「表面相」,則由描述液態體系的玻爾茲曼因子方程式5-6可直接得到表面熱力學函數的理論方程.

摩爾表面自由能方程

式5-6可直接改寫為摩爾表面自由能方程

進展:純理論的摩爾表面自由能方程5-7可以在定量意義準確描述內部相鄰分子之間相互作用合力的特性;巧妙地解了「統計物理學處理互作用粒子系統所遇到的困難」問題;從而開啟了精確計算液態自然體系物質特性的大門.

摩爾表面熵方程

進展: 純理論的表面特性函數方程式5-7至式5-11在宏觀特性參量與表面特性函數之間架起了銜接的橋梁,為定量計算液體表面特性函數及其相關的物態參量打開了方便之門,具有廣泛的實際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8] 北京大學物理系. 普通物理學(分子物理學和熱力學部分).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109頁

[19] 吳義彬 飽和蒸汽壓下單元液體的物態方程及其應用[J]. 江西科學,2010年第28卷第5期:594頁

相關焦點

  • 解答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三大古老問題,彌補統計物理學局限性
    在三層次統計物理模型基礎之上繼往開來,發現能量量子在自然體系表面保守力場方向上的玻爾茲曼分布,就是溝通宏觀與微觀的「橋梁」.不僅可以通過橋梁解答「統計物理學處理互作用粒子系統所遇到的困難」問題,而且橋梁本身就是描述氣、液、固(冰)自然體系的數學原理.定量解析氣、液、固(冰)多種物質多項特性參量(及相變與臨界點參量)的親力親為案例,鮮明地展示了在解決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三大古老問題上所取得的實質性進展
  • 氣液兩相共存體系的精確描述及冰升華熱與溶解熱的理論計算
    解答:氣液兩相共存體系的精確描述1) 玻爾茲曼因子等溫線2 氣液兩相共存體系的精確描述當等溫壓縮二氧化碳氣體到達飽和點(圖9中的B點)之後,由於凝結核的作用而出現氣體的液化,體系轉變為由飽和氣體與液化了的液體兩個均勻部分共同組成的氣液共存體系.該體系可以用氣體玻爾茲曼因子方程式4-4與液體玻爾茲曼因子方程式5-5組成的方程組來精確描述.
  • 精確解析焦耳—湯姆遜效應中節流膨脹的實際物理過程
    試驗的結果指出, 兩邊的溫度不相等,說明氣體的內能不僅是溫度的函數,而且與體積(分子之間的平均間距, 即相互作用力特性)有關.多數氣體節流膨脹後溫度降低;少數氣體溫度卻有微小的升高.實際氣體在「節流過程」中發生溫度變化的效應稱之為焦耳—湯姆孫效應.
  • 《物態方程知識講習》第8篇 焦耳—湯姆遜效應的數學解析
    試驗的結果指出,兩邊的溫度不相等,說明氣體的內能不僅是溫度的函數,而且與體積(分子之間的平均間距,即相互作用力特性)有關.多數氣體節流膨脹後溫度降低;少數氣體溫度卻有微小的升高.功績:式1給出了焦—湯係數與物態方程和熱容量的數學關係.理想氣體物態方程代入膨脹係數的定義式,得到α=1/T,再代入式1即可得到焦耳―湯姆孫係數 μ=0的判據.直接由式1得到了理想氣體節流前後溫度不變的結論,與物理事實相符.不足:至今為止,尚沒有任何實際氣體物態方程代入膨脹係數的定義式,再代入式1,從而得到焦―湯係數μ>0或μ<0判據的先例.
  • 三層次統計物理模型為定量計算物質特性參量構建了切實可行的平臺
    然而,從單個粒子屬性到理論上計算出系統的宏觀量並不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需要根據粒子的特性建立統計模型,求出系統平衡時處在各微觀態的概率分布函數,然後由分布函數計算出大量微觀粒子系統的各微觀量的統計平均,即宏觀量.在利用分布函數求統計平均時往往還需要利用各種近似算法.」
  • 微分方程重點一:常係數齊次線性微分方程
    微分方程前面的都是一些基礎,如果是一些和其他題型結合在一起的題目的話,可能會考前面的微分方程內容,比如說求知道函數的全微分,讓求原函數這類的。但是如果微分方程考大題的話,就是考二階常係數非齊次線性微分方程了。之前講的微分方程解的結構是基礎,主要是為了說明做題時我們需要求什麼。
  • 5個改變世界的方程
    數學,是一個充滿方程的世界。一個方程能將大量信息濃縮成一個簡單的式子。數學家的使命不僅是推導這些方程,還有解出這些方程以發現其中所包含的信息。一個常被提及的問題是:數學究竟是一項發明還是一項發現?最恰當的答案或許是——兩者皆是。創建方程是一個發明的過程,而求解方程則是一個發現的過程。
  •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處理
    本次課重點講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處理,其中包括根的個數的處理、特殊根的處理以及根與係數的關係,其中根的個數的處理需要用到的是判別式,而涉及到根的特殊要求的問題,則需要將含參的根解出來後再按要求進行處理,這兩種類型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 諾貝爾物理學獎史演義系列(十)——範德華博士論文解物態
    氣體為何凝聚成液體?氣體的體積、溫度、壓力等要素之間有何聯繫?用數學公式可否表達?150年前,西方科學家對這些問題非常感興趣。前赴後繼研究持續近半個世紀。最後, 一位荷蘭物理教師在博士論文中完美解答了這些問題,並由此獲得191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論文中的公式則他的名字命名。
  • 一元二次方程求解過程推導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主要有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等。首先介紹配方法。將一元二次方程化為如下形式若解得以上是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過程,目的就是為了等式左邊配成一個完全平方式,如果等式右邊為非負,則方程在實數範圍內有解。公式法其實就是把上述用配方法求出的結果直接當成公式來用。
  • 必修一——方程的根與函數零點
    一、前言(廢話)我們已經學習了高中階段的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以及相關的性質。但是只學習了函數是不夠的,還有很多知識點是需要學習的,萬裡徵程只走了一小步,今天作者給讀者帶來的是方程的根與函數零點。
  • AI學會解薛丁格方程了!精度和速度不遜色最流行的數學工具
    AI卻表示:問題不大。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物理系和計算機系的科學家們近日聯合開發了一種人工智慧(AI)方法,用於求解量子化學領域薛丁格方程的基態,突破傳統方法在精確度和計算效率上兩難全的困境。量子化學是一門不用試管和燒瓶的化學話說回來,薛丁格方程到底是個怎樣的方程?
  • AI求解薛丁格方程,兼具準確度和計算效率,登上《自然-化學》
    今年九月份,柏林自由大學的幾位科學家提出了一種新的深度學習波函數擬設方法,它可以獲得電子薛丁格方程的近乎精確解。相關研究發表在 Nature Chemistry 上。即使並非物理學界人士,我們也對薛丁格這個名字並不陌生,比如「薛丁格的貓」。
  • 最美麗的理論: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的推導
    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物理學家之一、英國理論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曾說過:「很難將牛頓引力理論與其力的瞬時傳播相協調,使之符合狹義相對論的要求;然而,愛因斯坦卻解決了這一問題,相對論理論也由此誕生——這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發現。」
  • 論數學之美——歐拉及其對著名的巴塞爾問題的精確解(推導)
    弗裡德裡希·高斯曾經說過:研究歐拉的著作將仍然是不同數學領域的最佳流派,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取代它——卡爾·弗裡德裡希·高斯圖1:卡爾·弗裡德裡希·高斯的肖像,被稱為「自古以來最偉大的數學家」本文將描述瑞士數學家萊昂哈德·歐拉如何解決著名的巴塞爾問題
  • 這5個改變世界的方程,跟你想的不一樣!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新原理研究所」(ID:newprincipia)數學,是一個充滿方程的世界。一個方程能將大量信息濃縮成一個簡單的式子。數學家的使命不僅是推導這些方程,還有解出這些方程以發現其中所包含的信息。一個常被提及的問題是:數學究竟是一項發明還是一項發現?最恰當的答案或許是——兩者皆是。
  • 我學者首次解釋了託馬斯·楊方程
    來源標題:我學者首次解釋了託馬斯·楊方程新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工程科學學院、中科院材料力學行為和設計重點實驗室團隊,研究了固液界面毛細力的微觀起源,揭示了液滴接觸線處受力平衡的作用機理,並從力學角度給出了楊氏方程的合理解釋。該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 用深度神經網絡求解『薛丁格方程』,AI開啟量子化學新未來|Nature...
    由此,人們也形成了一種既定印象,所有難以理解的問題都可以通過求解量子力學基本方程來解決。但事實上能夠精確求解方程的體系少之又少。薛丁格方程是量子力學的基本方程,即便已經提出70多年,它的氫原子求解還是很困難,超過2個電子的氫原子便很難保證精確度。不過,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攻克這一難題。
  • 要想學好二次函數,那麼必須先學好一元二次方程,這是程序
    方程不僅是現實生活中建立模型,解決生產工作遇到問題的重要方法,也是數學學習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一元二次方程作為方程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是大家的學習重點。 一元二次方程不僅是一元一次方程與數的二次開方的延續,也是二次函數、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曲線等的基礎。同時,一元二次方程還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途徑。
  • 最新研究:人工智慧解了薛丁格方程
    科學家開發出了一種人工智慧方法,用於計算量子化學中薛丁格方程的基態。量子化學的目標是僅基於原子在空間中的排列來預測分子的化學和物理性質,而無需進行資源密集和費時的實驗室實驗。原則上,這可以通過求解薛丁格方程來實現,但實際上這是極其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