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荷蘭為什麼要「改名」?

2021-02-15 地球知識局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1316-荷蘭「改名」?

作者:酸奶沒泡沫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及5月份的第65屆歐歌賽舉行前,荷蘭政府要求所有公司、大學、使館及政府機構統一改用新的官方標誌「尼德蘭」(Netherland),為此花費將達到約20萬歐元(約合合31.9萬美元)。

2019年11月8日荷蘭推出的新的國家形象標誌——「尼德蘭」(Netherland)縮寫字母「NL」的圖案▼

選在這樣的時間窗口改名,是因為這兩場賽事將吸引上億的觀眾,高效的曝光便是最佳的「傳播與營銷機會」:通過強調,荷蘭想要呈現一個新的國際形象。

喂,這旗子是不是該換新的了?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Corepics VOF)▼

嚴格說來,「荷蘭」本就不算是「荷蘭」的真實國名。其荷蘭語全稱是「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尼德蘭王國。所以有不少人認為,荷蘭這次改名不應被稱為「改名」,而應該被稱為「正名」。

曾經尼德蘭的範圍是包括「低地三國」的

(荷蘭、比利時、盧森堡)

今天的荷蘭(尼德蘭)相當於曾經的北尼德蘭

南尼德蘭歷史上也稱為佛蘭德斯▼

1581年,還屬於西班牙殖民地的荷蘭(尼德蘭)宣布獨立。在經歷了與西班牙的80年戰爭後,荷蘭於1648年1月與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四世籤定《明斯特和約》,正式獲得主權,建立了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即稱「尼德蘭聯省共和國(United Provinces of the Netherlands)」,或荷蘭共和國。

荷蘭艦隊與西班牙艦隊大戰於須德海

西班牙人雖然在陸上攻城拔寨

但尼德蘭北部水網遍布,且海軍遠徵成本高昂

一旦戰敗,西班牙王室就離破產不遠了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Everett - Art)▼

尼德蘭(荷蘭語Nederland)的字面意義為「低地」,即低地國家之意。這個國家地形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低平」:這是一個全境位於萊茵河下遊衝積平原的國度,其境內四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四分之一的土地低於海面,除南部和東部有一些丘陵外,絕大部分地勢都很低洼,是歐洲地勢最低的國家之一。

以中國地理來類比的話

這裡相當於歐洲的長三角和上海

南邊的比利時也是個低地國家

不過荷蘭比比利時更低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AridOcean)▼

不過,把荷蘭稱為「荷蘭」的叫法,也是在這一時間段逐漸為世人認同的。

正式建國時,這個只有約150萬居民的小共和國已達到了商業繁榮的頂點,通過東印度公司(VOC)和西印度公司(WIC)進行了國國稱羨的世界貿易,成為17世紀的航海和貿易強國,並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貿易據點,是為「海上馬車夫」,同樣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具冒險精神和創新精神的國家。

荷蘭曾經也有自己的全球殖民版圖

其勢力範圍遍布東西半球(橙色)

也在儘可能多的地方建立了貿易沾(紅色)

但荷蘭的殖民明顯有個更濃的商業色彩▼

這或許是小國寡民的宿命,他們必須比別人擁有更高的科技和體制加成,才能在國家競逐風起雲湧的帝國時代與其他列強抗衡。

比如最早的證券交易所就是荷蘭人的作品

相比大進大出的歐洲王室

聯省共和國必須有更強的集資能力才能與之抗衡

(曾經的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大樓)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Kiev.Victor)▼

到1669年時,荷蘭東印度公司已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私人公司,擁有超過150艘商船、40艘戰艦、五萬名員工、與一萬名傭兵的軍隊,股息一度高達40%,可謂人類歷史上最好的政策藍籌股之一。

各大公司發展勢頭正旺

17世紀的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已經是人頭攢動了

(圖片來自Wikipedia@Emanuel de Witte)▼

而在尼德蘭國內,當時的荷蘭伯國則是最富裕和最國際化的地區,也是此時尼德蘭共和國的在政治和經濟和文化中心,該國最大的一批城市——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萊頓,阿爾克馬爾以及首都海牙都在荷蘭伯國內。

最早是荷蘭伯國、之後荷蘭省,現在是南北荷蘭省

人口方面南北荷蘭省佔荷蘭的半壁江山

(現代荷蘭政區示意,現在的南北荷蘭省大致為曾經的荷蘭伯國)▼

荷蘭商人從荷蘭伯國的重要港口出發,往返於歐洲各地;而來自歐洲各地的商人來到聯省共和國後,則聚集在荷蘭伯國內的阿姆斯特丹等大型貿易城市的倉庫中進行貿易。

荷蘭東印度公司貨船複製品

海軍和海運就是這個國家繁榮的生命線

這成就了荷蘭的黃金時代

也造就了一艘艘「飛翔的荷蘭人」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Kiev.Victor)▼

漸漸地,在提到該國時,許多歐洲人首先將尼德蘭聯省共和國視為「荷蘭伯國」,而非將荷蘭伯國看作尼德蘭的下屬區域;在世界範圍內,對「荷蘭(伯國)」產生深刻的印象的人同樣比尼德蘭更多,便把對荷蘭的印象投射到整個共和國。提到荷蘭,便是提到尼德蘭,就像早年間很多外國人提起中國,想到的其實是粵閩一帶。

日本在江戶時代是閉關鎖國且經常排外的

但對荷蘭人卻相對更加友好和寬容

甚至乾脆長期把西方來的知識稱為「蘭學」

(圖片來自:Wikipedia@Kawahara Keiga )▼

但在1795年,荷蘭伯國在名義上是消失了的:當時的巴達維亞革命結束了尼德蘭聯省共和國,巴達維亞共和國取而代之,此後的尼德蘭開始了長達20年的「巴達維亞-法國時代」的歷史時期,而荷蘭伯國的領土也被分制。

巴達維亞的國旗與信號旗

巴達維亞共和國實際上是拿破崙法國的傀儡政權

後來拿破崙的弟弟直接當了國王

真是實現了曾經數代法王的畢生夢想

(圖片來自:Wikipedia@H. Roosing )▼

直到1813年,拿破崙戰爭期間普魯士和俄羅斯軍隊將荷蘭從法國統治下解放出來後,荷蘭才恢復為荷蘭聯合王國的一個省份,又在1839年與比利時籤署合約確定兩國的邊界後,被劃分為如今的北荷蘭省(Noord-Holland) 和南荷蘭省(Zuid-Holland)。

雖然之前的荷蘭已經敗於英國之手

但陸地上的威脅更加致命

拿破崙法國的入侵大大削弱了尼德蘭

聯省共和國曾經的輝煌再不復返

(法軍入侵尼德蘭-阿納姆)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Everett - Art)▼

在大部分歷史時期,「荷蘭省」地區都是該國的政治經濟中心,用荷蘭指代尼德蘭全國的說法在今天仍舊適用。

荷蘭除了國旗

下面的省也有自己的旗,而且各具特色

(北荷蘭省旗-左,南荷蘭省-右)▼

外國人民可能認為,以省份稱呼一個國家無傷大雅,不過對荷蘭政府而言,不改名是要吃很多虧的。

首先是尼德蘭的形象問題。嚴格意義上講,「荷蘭」的稱呼指的不過是尼德蘭國內的兩個省份,再加上荷蘭政府對外推廣時也著重於「荷蘭」的形象,世界對尼德蘭的印象與了解也多局限在荷蘭的省份層面。

「對外宣傳只推廣國家的一部分,有點奇怪。」荷蘭外交部一名發言人說。

畢竟尼德蘭有12個省

值得一去的城市也不止阿姆斯特丹、海牙、鹿特丹

其他兄弟省份都需要更多存在感▼

另外,改名不僅事關承認其他省份的地位,還與一項平衡旅遊業的新戰略有關:幫助旅遊業較弱的地區吸引更多遊客,加強目前的旅遊熱門地的旅遊管理。

位于格羅寧根省的布爾坦格堡

最早可以追溯到尼德蘭與西班牙的八十年戰爭

這種星型稜堡在當年真是bug一般的存在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Rudmer Zwerver)▼

荷蘭以鬱金香、風車、木靴、紅燈區風情名聲在外,旅遊業也是該國的重要經濟支柱。2018年,荷蘭接待了1800萬遊客——比該國總人口還要多;據估計,如果旅遊人數按目前水平繼續增長,到2030年荷蘭將接待2900萬遊客(《衛報》預測人數是每年4200萬人次)。

阿姆斯特丹紅燈區

有多少遊客是衝著這個來的?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4kclips)▼

這麼多遊客可不是在荷蘭領土平均分配的。突出「荷蘭(省)」的對外宣傳方式造成去荷蘭旅遊的人中,許多都是奔著這兩個省去的:

例如,當遊客人數因12年前的經濟危機而下降時,阿姆斯特丹市成立了一家營銷公司,在全球範圍內宣傳自己的旅遊魅力,其「我是阿姆斯特丹(I amsterdam)」宣傳活動很快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如今,每年奔著阿姆斯特丹去的遊客就超過1400萬。

阿姆斯特丹夜景,也確實是一座充滿魅力的城市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4kclips)▼

而除了阿姆斯特丹,荷蘭的其他許多主要景點:鬱金香,奶酪工廠,風車,古樸漁村和以及綿長的沙灘也幾乎位於南北荷蘭省。

現代風車就享受不到網紅待遇了

(弗萊福蘭省風力發電和鬱金香田)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4kclips)▼

誠然,旅遊業蓬勃發展確實能夠助力當地經濟增長,不過過度旅遊的影響就不那麼美好了。在蓬勃發展的廉價航空和在線預訂服務的推動下,南北荷蘭的旅遊業已經超過環境的承載能力,也給當地居民或生態帶來諸多困擾:庫肯霍夫花園被隨意踐踏,小孩堤防-埃爾斯豪特風車群的設施遭破壞,居民住宅被當成景點隨意進出,遊客經過後留下的垃圾讓當地居民憤怒不已。

如果是碰到節慶活動,遊客蜂擁而至

真會有種下餃子的感覺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Vladimir Zhoga)▼

荷蘭旅遊委員會在此前發布的《2030年展望報告》中表示,由於旅遊區嚴重擁擠,景點不堪重負,目前已經沒有吸引更多遊客和推廣當地旅遊的必要;相比之下,南北荷蘭以外的地區在吸引遊客上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發揮,將「荷蘭」稱呼改為「尼德蘭」也是為是增加其他地區的曝光度,以實現分散客流的效果。

舒服的小城其實還有很多

相比擁擠的三大城市,或許性價比還更高

(烏得勒支,圖片來自:shutterstock@T.W. van Urk)▼

荷蘭政府的另一個想法,則是希望通過改名重塑國家形象( national rebranding)。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國家尋找創新方法來塑造並向世界推廣自己的新形象,以提高知名度,塑造國家的正面形象。

政府當然是希望自己的形象如童話一般美好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Travelerpix)▼

荷蘭也不例外。作為競爭力「世界排名第四」的歐洲經濟體,荷蘭經常提出創新方案來應對應社會挑戰,而改名實際上是希望將國際社會對自己國家的關注焦點,從一些不利於發展的焦點上轉移開來——比如世界人民對該國「娛樂毒品文化」盛行和阿姆斯特丹紅燈區泛濫的印象。

「娛樂毒品文化」確實也能吸引一個特定人群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Steven Bostock)▼

為此,從2020年1月開始,荷蘭也將禁止遊客對阿姆斯特丹歷史悠久紅燈區的進行免費或付費遊覽,因為這是對性工作者的「不尊重」;還將在2020年春季關閉在西班牙、義大利與日本的辦事處——這些國家是對色情文化感興趣的旅客人數較多的國家。

阿姆斯特丹老教堂前面的銅像Belle
碑文寫著「尊重全世界的性工作者」

(圖片來自Wikipedia@Romeo Reidl)▼

而除了旅遊業,荷蘭實際上也有很多可以值得國際社會或投資者關注的點:它在國際貿易,促進人權,技術,農業和水管理解決方案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荷蘭政府希望全球能夠將目光轉移到這些領域。

奶牛農家樂這個模式可行不?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Anton Havelaar)▼

硬核冷兵器農家樂這模式可行不?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Paul Barbar)▼

可見為了重塑形象,荷蘭已經暗戳戳做了不少準備。而最能代表荷蘭形象的,莫過於2019年11月8日國家新的形象標誌的推出——荷蘭耗資70000英鎊,將使用了20多年的「Holland」一詞與國花鬱金香組成的形象標誌,改為「尼德蘭」縮寫字母「NL」的圖案。不過N和L字母依舊形成了鬱金香花瓣的輪廓,整體標誌也保留了先前設計中的「皇室橙」作為主色調。

根據政府的說法,形象重塑後的標誌有三個核心的概念:開放性、創造性和包容性。這個標誌該戰略旨在傳達該國的面對國際合作態度,可以應用於從高科技到農業食品以及體育和文化等各個領域,並鼓勵國家在這些領域的對外合作。

看來橘子軍團還是那個橘子軍團,只是橘子的瓤和以前有所不同。

從明天開始,荷蘭(中文其實沒變)中央政府將正式開始使用其新的NL國家形象標誌,實現新年新氣象。

參考資料:

http://www.jfdaily.com.cn/news/detail?id=197689

https://www.dutchamsterdam.nl/10698-holland-rebranded-netherlands

https://www.designweek.co.uk/issues/11-17-november-2019/the-netherlands-rebrand/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shutterstock@fstockfoto

相關焦點

  • 荷蘭什麼時候改名 荷蘭為什麼突然改名為尼德蘭?
    最近不少的小夥伴都聽說荷蘭這個國家要改名了,一些人還不清楚到底荷蘭什麼時候改名,為什麼荷蘭好好的突然要宣布正式改名呢?下面就來為大家詳細的解答一下。
  • 「荷蘭」要改名了?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網站報導截圖:「『尼德蘭』(Netherlands)不想讓你再叫它『荷蘭』(Holland)」。你記憶中位於歐洲西部的國家「荷蘭」要改名了!近日,有外媒刊發「『尼德蘭』(Netherlands)不想讓你再叫它『荷蘭』(Holland)」的報導。
  • 荷蘭改名尼德蘭的原因,並不是要改國名,而是為了這個
    這幾天,網上傳聞荷蘭要改名,要改為」尼德蘭」。一個國家的名稱說改就改?這人很感到很好奇。荷蘭為什麼要改名?荷蘭改名尼德蘭的原因是什麼?探旅告訴大家,荷蘭並沒有改名,網上傳聞荷蘭要改名,是一些媒體故意設置的噱頭。目的是吸引大家點擊閱讀。
  • 荷蘭真的不改名!
    最近荷蘭要改國名的消息漫天飛舞,網絡熱度一直居高不下。讓我都覺得「荷蘭」真的會成為歷史了。想起自己還沒去過荷蘭,它就不在了,多少還是有些遺憾。但是,就在今天,2019的最後一天。荷蘭人出來闢謠了。荷蘭不改初心!同時,央視新聞也證實了這個消息。在荷蘭駐華大使館的聲明中,肯定了荷蘭不會改名,只是改國家徽標。
  • 荷蘭沒有改名
    前幾天有個很讓人「驚訝」的新聞荷蘭要改名了?!當時的新聞是這樣說的「從2020年1月開始,『荷蘭Holland』將改名為『尼德蘭Netherlands』。」國家的名字說改就改?小觀想大聲問真的嗎?那麼,人家明明叫「尼德蘭」我們為什麼一直叫它「荷蘭」呢?這就要從遙遠的歷史說起了。16世紀,荷蘭還在西班牙的統治之下。1568年,當地爆發了歷時80年的反抗西班牙統治的戰爭。1581年北部7省成立尼德蘭聯省共和國,包括今天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東北部的一部分。
  • 荷蘭改名了?不,荷蘭還是那個荷蘭
    近日,一則「荷蘭改名」的消息引發國內媒體熱議,不少中文媒體引用美國媒體報導稱,荷蘭將更名為尼德蘭。
  • 荷蘭要改名了?!真相其實是這樣的...
    這兩天,被有關「荷蘭改名」的消息刷屏了!2019年10月4日,荷蘭政府宣布,今後將不再使用「Holland」這個名稱,而一律使用官方的正式名稱「the Netherlands」。那麼,荷蘭真的改名了嗎?荷蘭的正式國名為「尼德蘭王國」,荷蘭語寫作: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尼德蘭的字面意義,為「低地」,即低地國家之意,這個名稱來自於它國內平坦而低溼的地形。而中文所稱的「荷蘭」(荷蘭語:Holland),嚴格來說,是指尼德蘭王國中兩個省份——也就是北荷蘭省與南荷蘭省兩地的合稱。
  • 荷蘭居然改名叫尼德蘭?真相卻是……
    近日,#荷蘭正式更名尼德蘭#的話題引發熱議,讓大批網友一臉懵,叫了這麼久的荷蘭突然要改名,那荷蘭豬,荷蘭弟,荷蘭豆是不是也要改口了?實際上,荷蘭並沒有改名,荷蘭簡稱為The Netherlands,就是NL,這次只是要換一個新的國家徽標,用NL和Netherlands取代Holland。
  • 荷蘭:為啥改名尼德蘭?
    之前有新聞說荷蘭要改名成尼德蘭,後來發現是他們把旅遊局徽標那幾個字母給改了,原來英語荷蘭holland,現在是尼德蘭,就Netherland,荷蘭這個國家在咱們中國人看來存在感不算特別高,一般就知道它有風車、有鬱金香,足球挺厲害,阿姆斯特丹是著名紅燈區。
  • 從荷蘭「改名」說開來
    從荷蘭「改名」事件回過頭來,也可以想到我們的旅遊市場,該如何通過各種方式,確立國家的旅遊形象?近年來,中國開始以「超乎想像的中國」為國家旅遊主口號。人間煙火,這是人世間最大的魅力,應該也將慢慢成為新的國家形象。踏入新一年,荷蘭突然成為熱搜名詞,有新聞稱荷蘭為了重塑國家品牌,將國家名定為尼德蘭(Netherlands)。
  • 荷蘭改名了?改的到底是什麼?
    //荷蘭改名了?不,改的只是國家徽標//近日,一則「荷蘭改名」的消息引發國內媒體熱議,不少中文媒體引用美國媒體報導稱,荷蘭將更名為尼德蘭。事實上,荷蘭並不是改名,而是將採用新的國家徽標。多年來,荷蘭國家旅遊會議促進局(NBTC)在對外宣傳荷蘭時一直採用鬱金香圖案和Holland字樣組成的徽標。2019年11月初,荷蘭外貿與發展合作大臣西格麗德卡格(Sigrid Kaag)表示,要撥出20萬歐元為荷蘭更換新標誌(LOGO),「這種新風格是一種策略,目的是更清晰地展示荷蘭能為世界提供什麼。」
  • 耗資20萬歐元 荷蘭為何要改名?
    明年開始,荷蘭正式改名了!荷蘭政府28日宣布,從2020年起,該國對外宣傳一律改用正式國名「尼德蘭」(Netherlands),而不再是暱稱「荷蘭」(Holland)。根據荷蘭政府的決定,自明年1月起,所有荷蘭企業、使館、政府部門和大學等機構,對外一律使用正式國名「尼德蘭」。同時,政府也希望在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及歐洲電視歌唱大賽上使用正式國名。這項正名計劃將花費20萬歐元。
  • 最近網上流傳「荷蘭改名」一事原來是一個假新聞
    最近,網絡上關於「荷蘭改名」的話題一直被人熱議,但根據可靠消息,荷蘭並未更改國名,而是向全世界宣布它真正的名字,不禁又引起了軒然大波,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這條消息又是來源哪裡?中文譯名「荷蘭」就來自「Holland」一詞。這種翻譯在中文也是很多,比如,我們習慣以「英格蘭」來代指英國,「英國」的譯名亦來源於此。但實際上,英國的正式國名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它的領土除了英格蘭之外,還有蘇格蘭、北愛爾蘭等。
  • 一文看懂:土耳其為什麼在中東上躥下跳
    11世紀的安納託利亞是東羅馬帝國的地盤,東羅馬帝國以拜佔庭(後改名君士坦丁堡)為首都,也被稱作拜佔庭帝國。 接下來一個節點需要特別關注,因為N多年後,它將影響一個叫土耳其的國家的國運。 公元1071年,塞爾柱帝國與東羅馬帝國開打,突厥人勝。
  • 「荷蘭」要改名!後天起,你得這麼叫它
    自2020年1月起,「荷蘭」(Holland)這一名稱將被停用,改為「尼德蘭」(Netherlands)。《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網站27日報導稱,自2020年1月起,「荷蘭」這一名稱將被停用。
  • 「荷蘭」要改名了,明年開始得叫它官方名稱「尼德蘭」
    今天,「荷蘭要改名」的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前列。據外媒報導,明年1月1日起,荷蘭政府將不再使用荷蘭這個名稱,尼德蘭(Netherlands)這個正式名稱將在各個領域使用,且這是唯一的合法稱呼。荷蘭(Holland)其實並不是這個國家的官方名稱,它只指代全國12個省中的北荷蘭省(包括阿姆斯特丹和哈勒姆)和南荷蘭省(包括海牙、鹿特丹和萊頓)。
  • 「名」正言順,荷蘭改名引發的思考
    【品橙旅遊】近日,荷蘭政府正式宣布,從2020年開始,荷蘭要正式更名為「尼德蘭」。消息一出,讓這個以風車、鬱金香花田、《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聞名世界的慢國家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荷蘭政府表示,改名是為了更好地宣傳本國的國家形象,但這確實存在一些疑問,荷蘭改名之後的新名字會不會被大眾接受?改名就可以改變國家形象嗎?
  • 荷蘭改名了?中文名稱還是稱「荷蘭」!更多荷蘭美景這裡看
    為了在新的一年重塑國家品牌,荷蘭將國家名定為唯一的尼德蘭(Netherlands),從2020年1月開始,荷蘭政府將正式取消使用了超過25年的荷蘭這個非官方暱稱,在所有的文學作品和營銷材料中都將只使用官方稱呼尼德蘭一詞。
  • 荷蘭還是那個荷蘭!並未改名尼德蘭,只是採用新的國家徽標
    封面新聞記者 燕磊近日,《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網站報導稱「尼德蘭」不想讓你再叫它「荷蘭」,引起國內媒體熱議,也存在一些誤解。事實的真相是,荷蘭還是原來的荷蘭!中國駐荷蘭大使館30日刊文指出,荷蘭的正式國名依然叫荷蘭王國。
  • 荷蘭只是換個國家徽標,為啥鬧出了「改名」烏龍?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12月31日電近日,#荷蘭正式更名尼德蘭#以及#荷蘭沒有改名#,先後登上微博熱搜,讓網友一頭霧水:荷蘭究竟改沒改名?實際上,荷蘭確實沒有改名的打算,只是要換一個新的國家徽標。就連荷蘭旅遊局都在微博「官宣」,稱他們的官方名稱還叫「荷蘭」。【荷蘭「改名」烏龍】荷蘭不再用「Holland」這一暱稱的消息,據稱來自「美國新聞及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