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預測一個人的壽命?科學證實:2個簡單測試,能知道壽命長短

2020-12-23 騰訊網

網友@退休大兵3527私信小九說:

「最近我在群裡看到好幾個人轉發《xxx預測壽命》的文章,壽命真的能預測嗎?是不是騙人的?」

看了這條私信,小九拿起手機一搜,還真的很多這種關於壽命的文章。、

秉著為讀者解答的態度,小九認真地收集相關資料,帶大家好好看看這幾種預測壽命是不是真的靠譜!

一、手勁大小測試壽命?不靠譜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達裡爾 梁曾在著名雜誌《柳葉刀》上發過一篇關於手部握力的論文,論文中指出握力不夠的人更容易有中風或心臟病問題,同時握力損失與患病風險正相關,並說明了握力也可以預測測試者的未來壽命。

不過,不少學者對於梁教授所發表的論文都持保留意見,來自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科副主任醫師劉欣表示,他認為梁教授說的握力測試其實主要側重於力量的測試,握力來測試也許可以作為人類心血管健康的參考指標,但是如果將握力測試直接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以及壽命等掛鈎就不太合適了。

劉欣認為梁教授的研究以患者為對象而非普通人,對於生理指標都健康且無亞健康症狀的正常人來說,就算握力不足也不需要過於擔心健康問題。人體的握力往往與人體前臂屈肌發達程度有直接關係,因此我們可以認為握力大小是間接反映出全身的力量的一個指標,比如對老年人而言握力可以反映老年人肌體衰老變化的程度。

簡單地說,用握力測試壽命,還缺乏在健康人中的研究,難以獲得醫生們的認可。

二、走路速度測試壽命?靠譜!

來自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針對人體壽命做了研究,報告中介紹,一個正常人走路速度大約維持在0.9米每秒,其中行走速率低於0.6米每秒死亡率會提高,而超過1米每秒則壽命就會相應變長。報告的最後得出結論:人走路的速度可以預測壽命長短。

不少人聽到走路能測試壽命都覺得荒唐,但不得不說走路的速度的確關乎個人壽命。

步行時人體約6成到7成的肌群都會參與活動,此時呼吸、循環、神經以及肌肉骨骼系統需要相互配合併參與到活動中。對於老年人來說,步行的速度可以反映他們出身體系統受損嚴重程度,比如速度慢則提示系統受損且步行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因此步行速度的確可以對人類的壽命起到良好的預示作用。

那我們要如何自查步行速度呢?這裡分享一個簡單的方法:

找到一條有紅綠燈的4車道大馬路,如果:

1.綠燈亮後順利地從馬路這邊走到馬路那邊則步行速度正常;

2.綠燈亮後過馬路至一半紅燈就亮起,或需要休息等到下個綠燈亮起,提示步行速度緩慢需要加強鍛鍊。

三、單腿平衡站測試壽命?靠譜!

來自英國《每日郵報》的一項關於壽命的研究引發關注,研究中指出,若能單腿閉眼站立10秒以上則表示身體健康且壽命長,相反若無法堅持10秒則提示衰老快且壽命短。而日本京都大學醫學院也認為可以通過單腿平衡能力預測一個人中風的危險。

單腿平衡站立真的可以反映一個人的壽命嗎?

在單腿閉眼站立的情況下,人體大腦平衡感受器與全身肌肉一定要協調配合才可以,將整體重心維持在單腳,因此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大腦衰老程度和協調能力,尤其35歲後人體平衡力下降會導致容易摔倒受傷,因此有效的訓練平衡能力可以保持年輕態並延長壽命。

如何鍛鍊閉眼單腿站立能力?

鍛鍊平衡力屬於反常規的運動,能夠刺激到人體做出平衡反應,要求完成動作時要雙手叉腰並閉眼,一隻腳站立而另一隻腳屈膝離開地面,小腿需要緊靠站立腿的膝部,練習不宜急於求成,建議堅持10秒可以更換另一隻腳。

新時代長壽問題成為了很多人生活中重點關注項目,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可以長壽但卻總在傷害自己的身體,事實上,養成健康良好的習慣且不刻意的追求長壽,才是最聰明的做法。

參考資料:

1.《握力=壽命跨度好大小編轉不過彎,你呢?》,人民網健康,2015-05-26

2.《走路速度能預測您的壽命?是真的!》,健康時報,2016-08-12

3.《單腿這樣站,越久越長壽!長壽的關鍵秘訣,請看這裡!》,人民健康網,2019-10-16

4.《自測:單腿能站夠20秒中風機率較小》,生命時報,2015-02-05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決定壽命長短的,是這4個指標,你知道是什麼嗎?快來了解吧
    俗話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人的生死在冥冥之中早有定數,不隨人的意志而改變,但壽命的長短由於受社會經濟條件和衛生醫療水平的制約和體質、遺傳因素、生活習慣、生活條件等個體的差異的影響,會在不同社會不同時期表現出很大的差別,也就是說,壽命的長短是有因素控制的。
  • 癌症患者壽命長短有「預告」?這4大影響壽命的因素,都該知道
    那麼,影響癌症患者壽命長短的因素有哪些呢?1、癌症是否早發現出現了癌症之後,患者壽命的長短跟疾病是否及時發現有密切的聯繫。出現了癌症之後如果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通過合理的手段來控制疾病發展,患者的壽命會延長一些。
  • 動物的壽命和什麼有關,為什麼哺乳動物的壽命相差很大?
    科學家認為人類的預期壽命是120歲,海龜是150歲,牛是30歲。這些物種的壽命差異是由基因決定的。科學家發現哺乳動物的最大壽命是生長期的5-7倍。例如,狗的生長期為2年,壽命約為10-14年;馬的生長期為5年,壽命為25-35年。人類也是哺乳動物。
  • 是什麼限制了人類壽命的長短?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人類的壽命?
    那究竟是什麼因素,影響了人類的壽命長短呢?為什麼最近幾年,人均壽命很難再有新的變化呢?人類極限壽命據《自然》雜誌報導,人類的極限壽命是115歲左右,當然,科學允許例外的事情出現,目前官方記載的最長壽老人是法國的讓娜·卡爾芒,她一共活了122歲。之所以我們很難活到115歲,對此,科學家們的解釋是人類的身體使用壽命沒有那麼長。
  • 是什麼限制了人類壽命的長短?
    到底是什麼限制了人類壽命的長短,人類有望突破這種壽命的限制嗎?人均預期壽命人均預期壽命就是指同一時期出生的人與其能生存的平均年數。隨著科學技術進步和衛生水平的發展,近年來全世界人均預期壽命都在不斷地增加當中。一般來說,發達國家的人均預期壽命會高於發展中國家。
  • 心跳越快壽命越短?
    用兩根手指搭在這段血管上(想想中醫把脈就知道了),稍稍用點力壓,感覺到脈搏跳動為止。如果你一開始沒找到對應的血管,可以用手指探索一下找到對應血管的位置。測15秒鐘的心跳數乘4就可得到安靜心率(次/分)。當然現在的智能運動腕錶可以輕鬆地完成這一任務。測試最佳的時間是早晨起來什麼事還沒有開始做的時候。
  • 人的壽命長短,與什麼有關?研究發現:可能取決於3個因素
    人們也會產生這樣的疑問,人的壽命長短,與什麼有關?在美國的加州大學有一項研究就是針對於人的壽命長短的研究。在這項研究的結果中顯示,人們的壽命長短,可能取決於3個因素。遺傳因素。如果出現遺傳性的疾病或者身體素質較差,也會對壽命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果父母和家族基因良好,那麼下一代也更容易長壽。
  • 壽命長短與刮鬍子次數有關?3個小嗜好或許會讓壽命受到影響
    現在的人們,雖然說平均年齡,跟以前比提高了很多,但是也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從而影響到壽命的長短。想要健康長壽的話,和平是的習慣有非常大的關係,如果擁有良好的習慣,以及合理的飲食搭配,那麼想要長壽的話,是非常簡單的。尤其是對於男性來說,影響壽命的原因,和刮鬍子有很大的關係。
  • 心跳快慢和壽命長短有關?心率在什麼範圍內易長壽?醫生告訴你
    平時比較細心的人,會發現,在體檢的時候,我們除了要測量血壓的高低以外,醫生往往還會用聽診器測試我們的心臟有沒有出現問題。有一個說法,是說心臟跳動的速度能夠影響一個人壽命的長短,這個說法是不是準確呢?心跳快慢和壽命的關係如果一個人總是處在緊張或者興奮的狀態下,那麼他的心跳速度就會很快,這樣對於壽命的延長其實是沒有好處的。
  • 哪個器官決定一個人的壽命?不是大腦和心臟,而是……
    據法新社近日報導,科學家們最近的研究表明,人的壽命不取決於大腦和心臟。科學家們稱,人的壽命直接取決於腸道的狀況。腸道裡存在的微生物形成微生物群落,直接影響整個身體並決定身體的狀況。腸道不好會導致各種病症似乎我們的整個生命依賴於心臟,但科學家聲稱腸道對一個人的壽命有直接影響。專家們確信,人類健康通常取決於我們腸道中的微生物,正是他們經常決定預期壽命。因此,腸道中有害微生物的數量不應超過常規。如果發生異常情況,微生物群落就會被侵犯,就會導致各種後果。
  • 不要再通過數心跳預測壽命,壽命和心跳無關
    不要再通過數心跳預測壽命,壽命和心跳無關 2020-05-15 12: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壽命長短,看吃飯便知?吃飯有3個特點的人,壽命或會比一般人長
    民以食為天,吃飯能給身體帶來營養和能量,一個人的壽命是長還是短,看吃飯能看出一二,吃飯有3個特點的人,壽命或許會比一般人長,若你都符合,長壽或會離你更近,下面跟大家詳細說說。 吃飯有哪3個特點的人,壽命或會比一般人長? 第1個特點:吃飯速度比較慢 吃一頓飯會花20分鐘左右。
  • 心跳快慢和壽命有關係?心跳的慢,壽命就長?有沒有科學依據?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種說法,就是說:人這一輩子,心跳的次數是固定的,如果心跳太快,就會先將心跳次數用完,壽命會比較短,而心跳慢的人則更容易長壽。聽到這樣的說法之後,不少人默默地對自己的心率進行了測量,那麼「心跳慢壽命就長」的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 走路速度決定壽命長短?研究發現:壽命長的人,走路都有一個共性
    走路是我們每天都必不可少的,有很多研究表明,走路速度也會影響人們壽命的長短,說走路決定壽命可能有很多人會不相信,但是,確實有一項長達14年的研究證明了這一點,這項研究證明了,壽命長的人走路往往都會有一個共性。
  • 壽命長短,心率先知?專家告訴你,什麼樣的心率水平,利於長壽?
    當你心愛的人站在你面前,心跳往往會加速,心跳除了能顯示「心動指數」之外,也能用於監測身體是否健康。有人將心率和壽命的長短聯繫到了一起,有人認為心跳速度越慢,人越容易長壽,是這樣嗎?今天專家就來告訴你,保持怎樣的心率水平更有利於長壽。壽命長短和心率有關係嗎?
  • 從走路姿勢速度看壽命長短 8種步態隱藏健康隱患
    原標題:從走路姿勢速度看壽命長短8種步態隱藏健康隱患  線索一:走路速度很慢  預警:壽命短  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研究者綜合9項研究做出總結:走路速度的快慢可以很好地預測壽命長短,在75歲以上人群中相對更準確。
  • 走路影響壽命長短?數據顯示:壽命長的人,走路的特徵是一個字
    聽上去很像是謠言,其實,通過觀察一個人走路的特徵能夠判斷他是否有長壽可能,這種說法其實真的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走路雖然是一種極其簡單的運動方式,但若想完成一套完整的走路動作,需要我們多個身體部位進行配合,通過走路的狀態,能夠推測人的肌肉和骨骼功能是否健康,以及腦神經傳輸控制功能是否良好,而這些組織的正常運轉與健康的關係又是非常密切的。
  • 16個健康警戒線決定壽命長短,你有越界嗎?
    下面16條健康警戒線影響壽命長短,不妨對照一下。如果超過了警戒線,一定要提高警惕了!01頸圍警戒線:35釐米美國《臨床內分泌學與代謝》雜誌上的一篇研究就提出,脖子越粗的人,心血管疾病風險就越大,數十年後患心血管疾病的比率也更高。雙下巴、脖子短粗都可能是心臟不健康的信號。
  • 為什麼有人能活到90歲,有人卻只活到60歲?壽命長短和什麼有關?
    儘管如此,我們在生活中還是可以看到很多人,60多歲就去世,而還有一部分老人卻能活到90多歲,甚至上百歲,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距呢?為什麼有人能活到90歲,有人卻只活到60歲?01活到90歲的人為什麼這麼長壽一個人能活到90多歲很大一部分肯定是與遺傳基因有關,其次才是後天的因素
  • 運動手錶通過檢測最大攝氧量(VO2),可準確反應壽命長短
    運動手錶通過檢測最大攝氧量(VO2),可準確反應壽命長短 2020-06-11 07: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