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的壽命和什麼有關,為什麼哺乳動物的壽命相差很大?

2020-12-22 宇宙探索百科

科學家認為人類的預期壽命是120歲,海龜是150歲,牛是30歲。這些物種的壽命差異是由基因決定的。科學家發現哺乳動物的最大壽命是生長期的5-7倍。例如,狗的生長期為2年,壽命約為10-14年;馬的生長期為5年,壽命為25-35年。人類也是哺乳動物。

生長期20-25年,自然壽命100-175年。此外,研究還發現細胞分裂的次數和周期與壽命有關。每隻動物的壽命可以用細胞分裂的次數乘以分裂周期來計算。例如,小鼠的細胞分裂約為12倍,分裂周期為0.25年,壽命為3年。構成人體的細胞分裂約50次,每個分裂周期為2.4年,因此人的壽命約為120年。再說,壽命還與什麼有關呢?

心率與壽命:心率越慢壽命越長

科學家們早就發現,小哺乳動物,如老鼠和兔子,心率很快,達到每分鐘幾百次,但它們的壽命只有1-3年。相反,大型哺乳動物,如鯨魚,非常重,心率很慢。它們每分鐘只有大約20次心跳,但它們的壽命可以達到30-40年。科學家進一步證實,這一規律在所有哺乳動物身上都能找到:所有動物的心臟大小基本上為體重的0.5%~0.6%,所有哺乳動物的心率基本相同,約為7.3億倍,也就是說,所有哺乳動物單位體積的血流量基本相同。在正常範圍內,壽命的長短與心跳速度成反比。

現代科學研究證明,人的心率約為25-30億倍,是哺乳動物心跳的3-4倍。而人類也遵循這樣的規律:壽命的長短與心跳的速度成反比,即心率慢的人活得更長。雖然有許多死亡跡象,但心臟驟停是最重要的死亡指徵之一。一旦心臟停止跳動,生物就會死亡。

目前,一個人的平均壽命為70歲,安靜時的平均心率為每分鐘70次,因此一輩子的心率約為25.8億次。對於那些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他們的心率可以降低到每分鐘60次以下。如果按每分鐘60次計算,70年內將突破22億次。如果每天加一小時運動,心率每分鐘150次,總數23.4億次,比普通人少2.4億次。平均來說,鍛鍊者可以多活7.2年。雖然這種簡單的數學計算不能解釋所有的問題,但長期堅持體育鍛鍊的人,心臟潛能大,心功能健全,從而延長了壽命。這是基於生理學。

溫度與壽命:低溫能長壽

與高溫環境相比,低溫環境能減緩人體的基本代謝率,呼吸、脈搏、血壓等重要功能的操作相對溫和,從而減少「生命能」的消耗。科學家認為,生命活動遵循「生命能」消耗的規律,即一個人的「生命能」是有限的。消耗之後,生命就要結束了。因此,消費越快,壽命越短。低溫環境是減緩「生命能」消耗速度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要有意識地控制「生命能」的消耗速度,使其先慢後慢,這樣才能延長壽命。

科學家發現,生活在寒冷地區的人比在熱帶地區的人壽命長,因為低溫會使身體產生一種冬眠激素。這種冬眠激素能減緩細胞的新陳代謝,大大減少營養物質的消耗。只有在低溫環境下,人體各器官才能長期保持其功能。腦組織氧代謝率每降低1℃,下降7%「感冒治療」對人體器官有益。

飲食與壽命:吃得少可以長壽

許多研究表明,少吃可以使人長壽。加州大學做了一個實驗,在實驗中,只吃半飽的老鼠比吃得多的老鼠活得長兩倍。正在進行的試驗表明,嚴格的低熱量飲食也有助於延長靈長類動物的壽命。科學家推測,如果你能減少75%的葡萄糖攝入量,你的壽命可以延長25%。在動物身上,有一種基因對決定壽命非常重要。減少卡路裡的攝入可以增加這個基因的活性。同時,控制熱量攝入也使其他一些基因更加「沉默」,從而減少有害染色體的變化,有助於延長動物的壽命。

大腦與壽命:用腦越多越長壽

威斯康星大學的最新研究表明,受過高等教育的美國人比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壽命長。日本科學家對20至70歲的200人進行了觀察,發現:長期從事腦力勞動的人,60歲時思維能力仍十分敏捷,這一點不亞於年輕人。然而,有些人當他們30歲時,他們就打算「冷藏」自己的大腦了,經常不用腦子的人他們的腦細胞功能急劇下降。

60歲以後,他們會逐漸出現記憶力減退、意識遲鈍、思維障礙等症狀,中華醫學會對老年人生存率的測試顯示,腦力勞動者、體力勞動者和非職業勞動者的累計生存率分別為85%、39.6%和28%。現代醫療儀器還顯示,使用大腦的老年人比同齡人患腦萎縮的機率要小得多。日本一位科學家發現,大腦血管在很多地方都擴張,腦組織有足夠的血液和營養供應,這為延緩大腦衰老提供了物質基礎。

性別與壽命:女人比男人更長壽

女人比男人長壽並不是一個新話題。這不僅適用於人類,也適用於許多哺乳動物。英國科學家曾提出了一個理論,揭示了為什么女性壽命更長。科學家們認為,男人比女人更像是「一次性物品」,他們的身體細胞自然比女人更不耐用。科學家認為,生命的長短取決於人體內發生的細微錯誤的數量,修復能力越強,人體發生的細微錯誤就越少,壽命越長。而那些總是不能及時修復細胞的人,身體會逐漸衰老直至死亡。女性祖先比男性擁有更健康、更耐用的身體,她們也更努力地修復身體細胞。對於人類和大多數動物來說,女性在生殖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胎兒需要在母體子宮內受孕,寶寶需要母親的母乳餵養,因此修復細胞需要更多的時間。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壽命與以下有關

15%取決於遺傳。科學家們已經宣布疾病可以通過遺傳方法來控制,但是根據長壽的研究,基因只佔其中的15%。

10%取決於社會因素。簡而言之,出生在尚比亞和出生在發達地區的區別在於食物營養是否豐富以及醫療保險是否普遍。

8%取決於醫療條件和身體狀況。

7%取決於氣候影響。

60%由你決定。它包括生活方式、飲食結構和情緒管理。

相關焦點

  • 動物的壽命有長有短,是什麼決定了動物的壽命?
    長壽可以說是每一個動物的追求,但是自然有其法則,每一種動物都有特定的生命周期。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裡,龜類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動物,但並不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龜類是加拉帕戈斯陸龜,壽命可達150年。而壽命短的動物有蜉蝣、老鼠、蜻蜓等,蜉蝣從卵到成蟲大概需要經歷1—3年,成年後幾個小時就死亡了。
  • 為什麼「大腦袋」的鳥兒往往壽命更長?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鳥的壽命和大腦的大小是密切相關的,也就是說可能越聰明的鳥類壽命越長。 無論是對於人類還是其他動物來說,大腦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器官。它為了維持身體的正常運轉,需要吸收很多的能量。鹿角網已經說過,雖然我們人類的腦袋只佔體重的2%,但卻消耗著大約20%的熱量。所以,長期以來,進化生物學家一直試圖弄明白,為什麼大腦值得如此巨大的投資。
  • 人類自然壽命可達170歲,為什麼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只有77歲?
    人和大象、老虎一樣屬於哺乳動物。一般來說,哺乳動物的壽命是生長期的5-7倍。大象的生長期一般為13年左右,其壽命大約為60-70歲;老虎的生長期為3-4年,其壽命可達25歲左右。但不管使用什麼方法計算,人類的自然壽命都遠不只現在77.3歲的平均壽命,達到100歲以上也是很正常的。可事實並沒有我們想的這麼美好,全國健在的百歲老人只有4萬餘人。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人類平均壽命達不到理論值呢?首先人類和一般的哺乳動物存在很大的不同。
  • 人類與動物的壽命極限怎麼計算?
    斑點笛鯛能活到81歲,格陵蘭鯊魚能活到400歲,人的壽命則是短短幾十年。人類與動物的壽命為何不一樣,壽命的極限又是怎麼計算的?怎麼人和動物之間的差距就這麼大呢?>有些有用的基因可不是讓動物都活成老人家而是加快繁衍讓種族長長久久地延續下去這個差異跟動物對養育後代所需時間有關比如昆蟲再比如人類也因環境溫度而影響的身體代謝快慢有關
  • 動物的壽命有長有短,你知道多少
    時間不停流逝,在地球的時間長河中,我們的生命不過彈指一瞬間,甚至人類本身也是很年輕的,但壽命的長短是相對而言的。地球上有些生物的壽命比人類壽命短得多,還有一些生物比我們所有人都活得久,而有的生物幾乎可以永生,請往下看。
  • 為什麼有人能活到90歲,有人卻只活到60歲?壽命長短和什麼有關?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人民的平均壽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已經達到了76.1歲,儘管這個年齡不能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但是和幾年前相比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儘管如此,我們在生活中還是可以看到很多人,60多歲就去世,而還有一部分老人卻能活到90多歲,甚至上百歲,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距呢?為什麼有人能活到90歲,有人卻只活到60歲?
  • 不要再通過數心跳預測壽命,壽命和心跳無關
    不要再通過數心跳預測壽命,壽命和心跳無關 2020-05-15 12: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人類壽命的極限有多少?這2種科學計算方式得出的結果,讓人失望
    在人類的歷史上,有生物學家對於這個壽命的極限,進行過相關的研究和考察。首先我們要知道,為什麼會存在死亡的情況?而決定我們人類壽命的其實就是基因,在所有動物體內的染色體末端上面存在這一種名叫"端粒"的蛋白質複合體,這種物質在染色體的傳播當中,有著很大的作用,但是每當我們身體裡面的細胞進行分裂的時候,每分裂一次,端粒就會變短一些。
  • 科學研究發現,你的靜息心率可能與壽命有關
    它不僅能夠給我們一些健康方面的提示信號,更重要的是,它可能還與你的壽命有關。這篇文章,原標題是What Your Resting Heart Rate Says About You,作者Mariana Lenharo在文章中引述了多個科學研究,並針對靜息心率與壽命之間的關係展開了討論。
  • 最年長的紅毛猩猩死於61歲,靈長類動物的壽命有多長?
    因基(yinji) 那麼有朋友可能會問,如果因基算是靈長類動物中的「高齡」,那其它靈長類動物的壽命如何呢? 大猩猩 需要先說明一點,野生靈長類動物的準確壽命很難觀察到,大部分的數據都來自動物園中飼養的個體,由於後者相較於前者,往往能夠得到更穩定的居所、食物,更全面的照料和醫療,壽命也相對較長
  • 蝙蝠不僅「毒」,心跳每分還1000次,為什麼壽命卻能高達30年?
    還有在哺乳動物中,新陳代謝(其與心率有關)、體重和壽命之間有一個相對簡單的關係。在大多數情況下,隨著哺乳動物體型的增大,新陳代謝會減慢,壽命也會延長。 當然也有例外,我們人類就是其中之一,我們現在的壽命大約是同類型哺乳動物的四倍,例如熊的體重往往比我們大很多,但很少能活過30歲。
  • 到底哪種動物是所有蛇類的壓倒性克制天敵?蛇的壽命有幾年?
    的確,自然界中的確有一些動物能稱得上是蛇類動物的天敵,除了平頭哥,還有北美洲浣熊、小型哺乳動物狐獴、兩三米長的巨蜥和對蛇毒無感的蛇獴。但是,這些動物的分布範圍加起來都沒有蛇類廣泛,所以,並不是有蛇的地方就有其他物種的天敵存在。實際上,蛇類動物真正的天敵往往是同類,可能是同蛇種中體型更大的同類,更有可能是不同蛇種的其他蛇類動物。
  • 為什麼男人老得慢,卻比女人壽命短?告訴你背後真正的原因
    男人和女人是這個世界上最高級的物種,就和雌雄動物一樣,更適合搭配在一起過日子,如生活中經常說的「男女搭配幹活不累」等等,但也有「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豆腐渣」的說法。從多代人的男女身體變化差異來看,為什么女人老得快,卻比男人壽命長?男人老得慢,卻比女人壽命短呢?
  • 大自然創造壽命奇蹟的五個動物,每一個都是動物界的驕傲
    地球有數百萬種以上的各種動物,不管是渺小的微生物還是智慧生命人類,都逃不過宇宙加在生命上的一個法則:生死法則。任何動物都會死亡,唯一不同的就是不同的動物,其壽命是不同的,有的動物壽命非常短暫,有的動物壽命則比較長。那麼動物的壽命是否有一個極限呢?
  • 豹子為什麼比獅虎的生存現狀要好?它的壽命很長嗎?
    豹子是現存體型第四大的貓科動物,僅次於老虎、獅子和美洲豹,同時豹子也是分布相對較廣的大貓。一般情況下,野生環境下,豹子的平均壽命在15年左右,最長壽命不超過20年,而在人工飼養下,豹子的壽命最長可達27年。雖然從分布上看,豹子與獅虎等大貓有一定的重合,但是它們的現狀要比獅虎相對樂觀一些。
  • 約6500萬年的適應性進化讓蝙蝠成為很好的動物宿主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代小佩由動物宿主傳播給人類的病毒很多。1994年,澳大利亞暴發的亨德拉病毒;1998年,馬來西亞暴發的尼帕病毒和Tioman病毒,以及後來的SARS、MERS、新型冠狀病毒等等不一而足。
  • 泰拳手壽命到底有多長?為什麼有的人認為拳手壽命只有30多歲?
    提到世界最厲害的搏擊術,大家都會想到五百年未逢敵手的泰拳,這種功夫太厲害了,他們拳腿膝肘都可以進攻,也湧現很多泰拳王如播求、殺玉狼、西提猜、江佟猜等人,中國也搞了幾屆中泰對抗賽,雖然有輸也有贏,但是輸多勝少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從總體來看,泰拳佔優,為什麼最近有人說泰拳手壽命不長,活不過
  • 古今相比,人的壽命有沒有什麼差別?《易經》中是如何解釋的?
    有的人還說,在這生命的輪迴之中,冥冥之中早就已經將我們什麼時候出生,以及什麼時候離開算得很清楚,那麼人的壽命到底是多少歲呢? 古今壽命差別原因 古代有句話說:人到七十古來稀。從這一句話我們也可以看出,在古代的時候,人們活到70就已經是非常了不得的了,更別說百歲老人了。
  • 是什麼限制了人類壽命的長短?
    為什麼人類會死亡呢?為什麼萬事萬物都會死亡呢?尤瓦爾·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提到,未來的人類追求的將是永生。到底是什麼限制了人類壽命的長短,人類有望突破這種壽命的限制嗎?人均預期壽命人均預期壽命就是指同一時期出生的人與其能生存的平均年數。隨著科學技術進步和衛生水平的發展,近年來全世界人均預期壽命都在不斷地增加當中。一般來說,發達國家的人均預期壽命會高於發展中國家。在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全中國的人口預期壽命只有35歲,是不是完全想不到。
  • 什麼動物壽命最長?它僅有一天,而它竟能夠長生不老!
    20年:獅子野生獅子的壽命大多在17歲左右,而人工飼養條件下的獅子通常可以活到20到25歲.。50年:犀牛犀牛最長壽命未有記錄但犀牛壽命可達50年,犀牛是哺乳類犀科的總稱,主要分布於非洲和東南亞。是最大的奇蹄目動物,也是僅次於大象體型大的陸地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