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奇案》:一個故事引發的法理學經典

2021-01-09 廣州日報

《洞穴奇案》

著 者:【美】彼得·薩伯(Peter Suber)

譯 者:陳福勇 張世泰

出 版:九州出版社

洞穴探險者案是美國法理學家富勒於70多年前發表的假想公案:五名探險者受困洞穴,為生存「不得不」分食其中一人,被抽籤選中的是最初提出該建議、卻在實施前反悔的威特莫爾。最終獲救的四人以殺人罪被起訴,並被初審法庭判處絞刑。——他們是否犯有謀殺罪?

富勒虛構了上訴法庭五位大法官的意見,將當時各個法哲學流派的觀點納入其中。富勒的案例設計精巧,為論證的多向發展提供了可能,因此得以成為各種觀點交戰的場地。案例本身,連同虛構的法官陳詞由此成為法學初學者探討重要法律原則的必讀文本,本書同時也作為激發思辨的優秀通識教育讀本而備受推崇。

1998年,薩伯續寫了有關此案的九個新觀點,又將20世紀法哲學的新發展引入討論。在法律深度、思辨靈敏度上,沒有其他案例可與之相比。它被視作「法理學經典」,一個「非凡的智力成就」。

本書是法學專業學生必讀書目,作者把重要的法律原則衝突具體化,並藉此闡述各個法哲學流派的觀點;本書也是激發思辨的優秀通識教育讀本,跟隨十四位法官嚴謹而專業的陳詞,讀者可以品味精彩動人的深邃思辨,培養適應法治社會的法學素養。

這是一本思想性的書,是具有原創性的法理學思考。儘管用作思考背景的案件是虛構的,法官意見也出於杜撰,但作者提出和思考的一系列問題,卻真實而且意義重大……嚴謹的法律推理、公開的理性論辯、開放的對話,以及對正義的不斷探求……是必不可少的。保有這些品性和能力,我們雖不能輕易達致正義,但接近正義的希望總不至湮滅於黑暗之中。

——梁治平,著名法學家

著者簡介

彼得·薩伯(Peter Suber,1951—),影響甚廣的「開放獲取運動」(Open Access Movement,提倡在科研文獻發表的同時,將電子文本在網上公布,以便讀者免費取閱)的發起人,目前任哈佛學術交流辦公室和哈佛開放獲取項目主管。1973年畢業於美國葉爾漢姆學院,1978年獲西北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曾長期擔任葉爾漢姆學院哲學教授,也講授法律、計算機等其他課程。1991年出版專著《自我修正的悖論》。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孫珺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孫珺

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孫珺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謝育芬

相關焦點

  • 真實版的「洞穴奇案」
    後來英國肯特大學的布萊恩·辛普森教授還根據這起事件專門寫了一本書——「同類相食與普通法:「木犀草號」悲劇性的最後一次航程及其所引發的奇特法律程序」,描述了「木犀草號」上發生的這起慘案的整個經過。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美國法學家富勒著名的思想實驗「洞穴奇案」。
  • 洞穴奇案背後的法理思考:為了救人而殺人,法官該如何判決?
    富勒虛構的案例是以一些令人揪心的真實案例為基礎的。這些沉沒者之中沒有一個是船員,大部分是兒童。後來,船長命令一個助手帶著航海圖和羅盤加入大艇。這樣一來,有四十二人在大艇上,八個人在小艇上。大艇有槳無帆,小艇則兩者都有。小艇駛向紐芬蘭海岸,最終被一艘漁船救起。大艇則因嚴重超載幾乎無法航行,在海上漂浮了一整天后,船舷上緣已緊貼水面。隨著天氣的惡化,海水開始溢入船裡。本有縫隙的大艇裂開了一個大洞,不得不大量向外排水。
  • 法考之法理學經典案例——瀘州二奶案
    無論大家是從事法理學的日常學習,又或是法考考試的準備,大家都會發現,現如今,對於學習備考者的要求越來越高,我認為這一點是很好的,也許學的過程比較辛苦,但是,對於我們日後的執業之路大有所益,法理學是根基,正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有不少的職業律師,在工作了一段時間以後,依然去找老師
  • 中國法理學歷史脈絡梳理
    《中國法理學發展史》是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資深教授李龍的新作。該書描繪了我國法理學從古至今的發展脈絡,展現了法理學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是對我國數千年來法制探索的實踐總結和理論表達。全書以史料為出發點和立足點,以評述和總結為綱要,對我國古代、近現代和當代法理學進行了全面梳理,系統地闡述和解讀了法理學發展的理論和史實,對古代法理學在治國理政中的經驗進行了借鑑、繼承和升華,對新中國7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的治理體系和治理經驗進行了提煉。以理為史,填補中國法理學無學說史空白。
  • 三狼奇案:梁家輝神仙演技,揭當年轟動香港的奇案
    電影《三狼奇案》是由梁家輝、鄭則仕、徐錦江主演,故事是根據香港60年代轟動一時的「三狼案」改編而成。三個小人物,一樁大奇案。梁家輝、鄭則仕、徐錦江三人當年的演技真是好啊,尤其是梁家輝的神仙演技。他飾演的是一個好高騖遠的商社職員,囊中羞澀卻打扮光鮮。梁家輝演活了一個中下階層,在社會上滾爬摸打想上位的小人物形象。
  • 推動法理學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同頻共振
    法理學研究應及時反映和解讀時代提出的重大法律問題。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時代背景下,找準與黨和國家制度建設緊密結合的法理學研究方向,才能更好推動中國法理學創新發展。這一重要論述對當代中國法理學研究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前進方向。把握當代中國法理學研究的使命任務法理學以法的現象和運動的普遍規律與一般理論為研究對象。這決定了法理學不能成為游離於現實世界的主觀臆想,必須立足生動的社會現實,反映並解讀時代提出的重大法律問題。
  • 中國實踐法理學的話語體系構想
    一、中國語義分析法理學話語體系的來龍去脈   語義分析法理學是當代中國主流的法學理論,它視權利義務為最重要的法現象和法學的最重要範疇,在世界範圍內可謂語義分析法學的一個分支,所以,雖然筆者有時稱其為權利義務法理學,但或許稱其為中國的語義分析法理學更加恰當。   文獻資料表明,在進入19世紀末之前,中國並無以權利義務概念為核心範疇的法學。
  • 香港十大奇案改編的電影片單,建議收藏
    >該片還原了三狼案的大部分案情細節,三位主演的實力演技非常棒,講述了三個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做了一起綁架勒索殺人的大案,最終執行死刑的故事。、翁虹《香港奇案之霧夜屠夫》是香港亞視出品的電視電影,這部劇情感覺不如下面那部好。
  • 事業單位考試公基知識:法理學為啥那麼重要?
    一提到法理學,相信很多考生都會認為不重要,甚至都會放棄這部法。法理學在事業單位考試中的佔比確實不大,但是法理學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打地基」,法律本就是一個很專業的學科,法理學就是幫助你走近法律的一部法。如果學不好,那麼法律這部分掌握起來,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 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2020年年會在廣西桂林召開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武勇 通訊員 陳昱平)2020年10月17-18日,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主辦、廣西師範大學法學院承辦的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2020年年會暨「全面依法治國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學術研討會在廣西桂林召開。
  • 法理學經典案例之「二奶」繼承案,你若是法官又該如何判?
    「二奶繼承案」是法理學最經典的案例之一,倘若你是法官,又該如何判?案情簡介:四川省瀘州市某公司職工黃某和蔣某1963年結婚,但是妻子蔣某一直沒有生育,後來只得抱養了一個兒子。由此原因給家庭籠罩上了一層陰影。1994年,黃某認識了一個張姓的女子,並且在與張認識後的第二年同居。黃的妻子蔣發現這一事實以後,進行勸告但無效。
  • 錢一棟︱牛津法理學講席:哲學家的殖民地?
    錢一棟︱牛津法理學講席:哲學家的殖民地?:「所有進步社會的運動,到此處為止,是一個『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在給哈特的賀信中,他寫道:「我非常高興地看到哲學帝國用這種方式又侵吞了另一個領域,更不用說為你將在這一領域做出優異成就而歡喜了。」而庫爾特·貝爾(Kurt Baier)的話尤其表現了當時牛津哲學家的智識優越感:「太奇怪了,法學家也能如此有理解力!」哈特哈特也確實不負所望。1953年,哈特發表了就職演講,這一演講清楚表明了新哲學可以為法理學作出的貢獻。
  • 推動法理學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同頻共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法理學研究應及時反映和解讀時代提出的重大法律問題。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時代背景下,找準與黨和國家制度建設緊密結合的法理學研究方向,才能更好推動中國法理學創新發展。這一重要論述對當代中國法理學研究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前進方向。把握當代中國法理學研究的使命任務法理學以法的現象和運動的普遍規律與一般理論為研究對象。這決定了法理學不能成為游離於現實世界的主觀臆想,必須立足生動的社會現實,反映並解讀時代提出的重大法律問題。體現時代精神,是永葆法理學學術生命力的關鍵。
  • 洞穴探險
    洞穴一般分為原生洞穴與次生洞穴,原生洞穴是地下空間與周圍圍巖石同時形成的。由於流動的巖漿內外溫差造成的,外面的冷卻快,就結成硬殼,而中部的巖漿保持高溫繼續流動,就不斷的前行形成洞道。次生洞穴是指先形成巖石,而後巖石又受版塊移動等各種外力作用形成的洞穴。這個洞穴就屬於原生洞穴,且保存極為完整,目前還屬於勘探測量階段。
  • 清朝奇案故事:女子死後七天,依舊回家吃東西,僕人偷窺引發命案
    清朝年間,京城發生了一件奇案。一個富戶剛剛辦完喪事,家裡卻鬧起了「鬼」。這個「鬼」在見到人後,居然被嚇死在當場。當大家看清「鬼」的模樣後,才知道了鬧鬼的真相。京城有個富戶,兒媳婦年紀輕輕就撒手人寰,富戶為兒媳婦舉辦了葬禮。眼看著「頭七」就到了,富戶家中人心惶惶。
  • 朗霍華德曝新片計劃 講述泰國洞穴營救真實故事
    據報導,他將會拍攝一部以2018年,泰國睡美人洞穴(Tham Luang)的營救故事為藍本的驚悚電影。而該片的編劇則是撰寫了《角鬥士》的威廉·尼科爾森。威廉·尼科爾森曾經撰寫了多部真實故事改編而來的影片,除了《角鬥士》還有《曼德拉》、《堅不可摧》、《絕命海拔》、《一呼一吸》等等影片,算得上經驗豐富。
  • 用無罪推理「拽回14條人命」的法學教授——追記新時代法理學構築...
    本書是我最後一部著作,耗時整整一年,力圖填補中國法理學學說史的空白,但能力有限,難達預期。敬請法學界批評指正!」這是82歲高齡的武漢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法學家、法學教育家李龍於去年出版的最後一部獨立撰寫的學術專著《中國法理學發展史》裡的話。這一著作是李龍最後的學術生命中用思想的大手撫摸中國人的法理世界,呈現了一幅綿延兩千年的中國傳統法理的畫卷。
  • 霍華德新片落戶米高梅 聚焦泰國洞穴營救故事
    1905電影網訊 作為好萊塢的中流砥柱,朗·霍華德以泰國洞穴營救為藍本的新片備受關注。近日,有媒體報導稱,米高梅公司已經拿下了該片的版權,將會負責製作和發行影片。除了《角鬥士》,他還撰寫了多部真實故事改編而來的影片,如《曼德拉》《堅不可摧》《絕命海拔》《一呼一吸》等,算得上經驗豐富。2018年的6月23日,12名11歲至16歲的泰國少年足球隊員和他們的1名25歲的助理教練進入泰國北部清萊府一座國家公園內的洞穴「睡美人洞」,結果被困洞內。
  • 戰「疫」有我|融入思政的法理學
    法學與歷史學院娜仁圖雅教授是內蒙古民族大學示範課教師,面對線上教學這一非傳統教學方式,娜仁圖雅老師就其主講的《法理學》課程,充分利用多種線上教學形式,與學生跨越地域界限,相見於雲端課堂。基於法理學課程的抽象性特點,該門課程採用了「雲播客APP—法史直播間」作為教學「主戰場」、輔以優慕課平臺、微信群等「輔戰場」、中國大學優慕課作為備用平臺的多元線上教學模式,並通過課前準備、直播授課、互動交流、課後考核四個環節確保取得良好的線上教學效果。更值得推廣的是,基於法學專業特點及疫情的特殊性,法理學教學中融入了思政內容,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