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院士共話提升科學素質

2020-12-26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9日電(記者溫競華)在8日舉行的「科學素質與全球挑戰」電視專題論壇上,10位諾貝爾獎得主、30位世界科學院及中國兩院院士、300位社會科學組織代表及青年科學家共話攜手提升公眾科學素質,應對全球風險挑戰。

中國科協常務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懷進鵬說,只有公眾廣泛具備科學素質,才有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參與、承擔、分享的能力,更好地應對疫情等複雜的全球性挑戰,促進全球良好治理。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蘭迪·謝克曼、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麥可·科斯特利茨、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可·萊維特等10位諾獎獲得者分別就重大公共危機與公民科學素質提升、重視青少年科學興趣培養等闡述了看法和觀點。

論壇由中國科協和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共同舉辦。論壇期間,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GTN智庫和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共同發布了《疫情為鏡 科學有多重要》報告。(完)

相關焦點

  • 「科學素質與全球挑戰」電視專題論壇在京舉行:10位諾獎得主 30位...
    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兼總編輯慎海雄,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中國科學院院士懷進鵬,「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出席論壇並致辭。此次電視論壇的主題為「科學素質與全球挑戰」,研討會以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方式舉辦,10位諾貝爾獎得主、30位世界科學院及中國兩院院士、300位社會科學組織代表及青年科學家參加了論壇。此次活動與同期舉辦的2020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共同搭建起一個全球國際組織及科技交流平臺。
  • 關於提升公民科學素養,看看這些院士專家和諾獎得主怎麼說
    12月8日晚,2020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電視論壇舉行,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蘭迪·謝克曼通過視頻參加會議時如是說。論壇上,結合新冠疫情,國內外多位院士專家及諾貝爾獎得主就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的重要性和方法談到了各自看法。
  • 提升公眾科學素質 促進全球科學抗疫 2020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
    12月8日,由中國科協主辦的2020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在北京召開。來自全球23個國際、國家和地區的科技組織代表與相關領域頂尖專家參加會議,共話公眾科學素質提升與科學抗疫。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在開幕式上發表視頻致辭。
  • 諾獎得主對話知識網紅 《科學家請回答2020》今日頭條上線
    諾獎得主對話知識網紅,會碰撞出什麼火花?近日上線的《科學家請回答2020》系列視頻嘗試回答了這個問題。該系列由今日頭條科學頻道聯合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推出,頭條科普創作者連線對話科學家,聚焦2020年度科技大事件和科研成果,帶觀眾了解科學家大成就背後的小故事。
  • 新晉諾獎得主阿爾特:諾獎得主也是瘋狂打工人,為科學打工
    沒有進過實驗室,卻是諾獎得主阿爾特最好的實驗搭檔黛安妮。圖|Gfycat黛安妮帶來了兩個繼女莉迪亞和艾琳,我將她們視為己出,她們又給我帶來了五個孫輩。我的直系親屬現在差不多有個小村子的人口規模了,一個棘手的問題是如何給每個成員足夠的時間,尤其是還要工作。時間是我永恆的敵人。我的時間從來都不夠用,也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家庭。
  • 諾獎得主說「我的工作像重慶」
    智博會期間,包括麥可·萊維特在內的多位專家學者來到重慶,13位諾貝爾獎得主,4位圖靈獎得主,2名菲爾茲獎得主、7位中國兩院院士匯聚一堂,在2019重慶全球科學家高峰會上進行了「智慧碰撞」。諾獎得主說「我的工作像重慶」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圖靈獎、京都獎得主共話自動駕駛:未來5至10年超過人類?
    圖靈獎、京都獎得主共話自動駕駛:未來5至10年超過人類?10月30日,在世界頂尖科學家「科學前沿與顛覆性技術」論壇上,兩位自動駕駛領域的知名學者分享了各自對這項技術當前進展的見解。卡耐基梅隆大學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京都獎得主金出武雄對自動駕駛技術的當前進展表示樂觀。他認為,「在未來5至10年之間,毫無疑問機器的駕駛能力會比人類駕駛員更好」。他也提到,在開放道路上進行自動駕駛測試目前已經成為現實。
  • 89歲諾獎得主羅傑·彭羅斯,有一個令人咋舌的家族
    10月6日,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英國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德國天體物理學家賴因哈德·根策爾(Reinhard Genzel)和美國天文學家安德烈婭·蓋茲(Andrea Ghez)共同加冕科學最高榮譽,表彰他們黑洞方面的研究貢獻。
  • 12月25日,3位諾獎得主將助陣揭曉中國國際學校排行榜
    (原標題:12月25日,3位諾獎得主將助陣揭曉中國國際學校排行榜)
  • 諾獎得主拉馬克裡希南:疫情讓科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
    諾獎得主拉馬克裡希南:疫情讓科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 澎湃新聞記者 王心馨 2020-10-30 11:23 來源:澎湃新聞
  • 諾獎得主有話說
    記者|陳 冰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科技之城」上海舉行——4大洲,25國及地區,超過100城,近140位世界頂尖科學家,其中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將參加這一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學盛會。
  • 89歲諾獎得主羅傑·彭羅斯,有一個令人咂舌的家族-虎嗅網
    真是滿門院士、全家貴族,一家都有維基百科……諾獎剛宣布,大家首先關注到的自然是獲獎原因,這是科學最高榮譽首次頒向黑洞研究,而且在霍金教授仙逝兩年之後,頒給了他的科研好友彭羅斯教授。實際上,1931年出生的羅傑·彭羅斯教授,比霍金年長11歲。
  • 2020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開幕
    日前,2020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在北京召開。來自全球23個國際、國家和地區的科技組織代表與相關領域頂尖專家參加會議,共話公眾科學素質提升與科學抗疫。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在開幕式上發表視頻致辭。
  • 5位諾獎得主攜手江蘇夏至極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為近視患者「尋...
    1月13日,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哈特穆特.米歇爾(Hartmut Michel)教授應邀來寧,對江蘇夏至極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參觀訪問,雙方就眼科領域的生物學發展進行了深度交流。據了解,他是與該公司深度合作的第5位諾獎得主。
  • 特立獨行的諾獎得主:詹姆斯·布坎南
    作    者:風靈 來    源:風靈(ID:flthinking) 人盡皆知,詹姆斯·布坎南是經濟學科最高榮譽正如布坎南所說,如果諾貝爾委員會是由美國經濟學家組成的,他將絕無可能獲得諾獎,因為歐洲對他的研究工作的讚賞,遠比老家美國的研究共同體對他的讚賞多得多。
  • 英國皇家學會院士亨特教授助力諾獎無極美再添科研新能量
    2020年1月12日,英國皇家學會院士、愛爾蘭皇家科學院院士、劍橋大學有機化學Herchel Smith榮譽教授Christopher Alexander Hunter(克里斯多福·亞歷山大·亨特)教授抵滬,與上海諾鼎實業有限公司正式籤約合作。
  • 各國專家縱論公眾科學素質提升與科學抗疫—新聞—科學網
    疫情之下,提升公眾科學素養,尤其需要每個負責任國家的參與。2020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上,各國專家就提升公眾科學素質、科學應對疫情危機提出了具體的意見和建議。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 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國際科技共同體在團結抗疫中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各國攜手共同提升公眾科學素質對於增強科學抗疫能力、應對危機挑戰的重要意義,我們應深化合作交流,攜手推動世界公眾科學素質提升。 一是堅持多邊交流。
  • 諾獎得主 Joachim Frank:我獲獎大部分是靠運氣
    8月10-12日,世界科技創新論壇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辦,包括Kip Thorne、Thomas J.Sargent、Michael Levitt、朱棣文在內的20餘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以及中科院院士曹春曉、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陳剛等諸多中外頂級學者專家應邀出席,共同打造史無前例的中國最高級別智慧盛宴,探討全球科技創新成果、描繪未來中國科技創新藍圖
  • 四位2019年諾獎得主首度同框:親自解讀獲獎研究工作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威廉·凱林、格雷戈·塞門薩介紹了他們獲得諾獎的相關研究,也介紹了VHL疾病(註:即CNS血管母細胞瘤合併腎臟或胰腺囊腫、嗜鉻細胞瘤、腎癌以及外皮囊腺瘤等疾病。)、HIF-1和氧氣之間的關係。
  • 諾獎得主呂克·蒙塔尼做了什麼偽科學?
    因為Jacques不是一般人,他在學術上的主要貢獻是發現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他50歲也就是1985年前後有傳言說他有可能會拿諾獎,當然他這個發現肯定是真諾獎級別的。一個諾獎級別的大牛發篇《自然》不是多難的事情,對吧?專業編輯們又看不懂做得究竟是什麼,怎麼可能想到這樣的學者居然發偽科學?得,文章發表了之後那就亂套了。一個很有可能拿諾獎的頂級科學家做偽科學,此事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