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海瑞/文當下,隨著企業復工復產和社會經濟生活有序恢復,城市「煙火氣」漸漸重現。
據高德地圖發布第一季度主要城市交通報告顯示,全國交通持續復甦,近7成的城市擁堵已經基本恢復,達到去年同期90%以上的狀態。
上班途中久違的早高峰令很多人感慨,生活如昨,城市終於「醒了」。然而,對於有些人來說,「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都沒有。」——沒等到復工,企業就倒閉了,復工難才是疫情留給生活的烙印。
疫情使今年的就業形勢更加嚴峻。日前,據人社部公布數據獲悉,今年1-3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229萬人,同比減少95萬人,3月份環比降幅收窄。其中,3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5.9%,環比小幅回落,一季度末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66%。
據報導,若按登記失業率和調查失業率分別測算,當前失業人數前者在900多萬,後者在2000萬以上。
面對就業壓力,中央層面首次將「六保」作為調控底線,其中「保居民就業」居於首位,與隨後的「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三者緊密相連,表明在經濟下行幅度加深情況下,這將成為地方決策管理邏輯的底線。
事實上,疫情對各地區、各產業的影響程度不同,城市面臨的保民生、救企業、穩就業壓力與方法論也不盡相同。
因此,清楚疫情造成的復甦瓶頸,是城市為穩住就業基本盤,全面恢復經濟活力的前提。
變數
一直以來,人才吸引力是衡量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標。自2017年起,城市間的搶人大戰就持續升級,城市為吸引人才各出招數。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這樣的形勢有逆轉的跡象,當諸多產業進入寒冬,哪些城市能提供更多的崗位,更來得實際一些。
日前,BOSS直聘研究院發布《2020年一季度人才吸引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受疫情影響,城市人才吸引力指數排位出現明顯變化。與最近3年的數據比較,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首次齊聚前四。過去兩年中始終位列三甲的杭州本季度後退一位,和廣州並列第四位。
而人才吸引力始終位列前十的武漢,由於成為此次疫情中心,和海口並列第15名。
同時,疫情給部分二三線城市帶來了機會。BOSS直聘研究院數據顯示,哈爾濱、烏魯木齊的人才需求水平相對穩定,但由於人才供給出現了顯著增長,讓兩座地理位置較為偏遠,長期處於人才外流狀態的省會城市首次入圍15強。
究其原因,由於疫情對人口流動造成了較大限制,相當數量的求職者,特別是874萬的應屆生群體,可能臨時調整求職期望。
另一方面,求職崗位的變化使人才市場的結構突變。據悉,第一季度中人才吸引力指數最高的十個崗位發生顛覆式變化,藍領崗位佔據一半,而長期霸榜的網際網路前沿技術類崗位無一上榜。
以城市圈為觀察維度,由於疫情客觀上限制了人員流動,從職業安全角度出發,求職者跨區域流動的意願也明顯回落,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人才在內部流動的比例上升。長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人才的內部流動率均突破了96%,後者為94.2%。
目前,受疫情影響,一線城市人才淨流出率為0.91%,是近兩年來最高值。而流出一線城市的求職者,去向分散度均有所增加,前十個目標城市的總佔比較2019年四季度均增長了超過十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疫情對新一線城市影響更加明顯。其中,受疫情影響最重的武漢,一季度相對一線城市人才流動率為0.85。表現為淨流出,即在同時期,當100位武漢人才前往一線城市求職,有85位一線城市人才來到武漢求職。
作為這兩年搶人大戰的贏家——西安,相對一線城市人才流動率回歸至第一位,淨流入率以0.36居於榜首。
困局
國內外經濟形勢的突變,也正在對求職者產生著重要影響。
對於在蘇州一家玩具廠打工的陳超來說,回河北老家已經進入倒計時。3月中旬,他同幾位老鄉來到這裡工作。而幾天前,已經有2位遭辭退被迫回家,他也會在4月底離開,滿打滿算,他一共工作了45天。
按照廠裡的說法,此前加工的訂單多為出口,然而受全球疫情的影響,廠裡已經接不到訂單,已經沒有了用工需求,如今繼續留在廠裡的多是本地人。
蘇州作為典型的工業城市,製造業是其經濟命脈,電子設備製造業常年吸引進城務工的農民工。然而,隨著這部分人就業出現困難,也反映出蘇州中小企業的正在承壓。
然而,對於旅遊業來說,卻是另一番景象。以旅遊城市海口為例,從往年的經驗來看,春節假期是海南旅遊的黃金周,服務業對本地經濟的拉動非常明顯,但受疫情影響,2020年春節假期海口市旅遊、餐飲住宿、零售等產業營業收入將較同期下降80%左右。
對於這些城市來說,除了保障企業存活率外,還要積極幫助企業拓展市場,以儘量縮短疫情的影響周期。《報告》顯示,在一季度招聘需求中,環比降幅較大的崗位集中在餐飲、大眾健身、線下娛樂、酒店、旅遊等生活服務業中,其中餐飲學徒崗位需求環比降幅81.8%,旅遊業的必要崗位之一「計調」在整個行業業務基本停滯的情況下,需求也劇烈下跌至63.7%。
五一小長假即將到來,雖然跨省跨區域旅遊仍未恢復,但如何吸引周邊遊客,仍然城市經濟活力回暖的關鍵。而相應人才的招聘能否同時開展,還是一個未知數,這涉及到人們對未來大半年旅遊業景氣的整體預測。
4月2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在線發布了《旅遊綠皮書:2019-2020年中國旅遊發展分析與預測》。
該綠皮書指出,旅遊業是吸納就業的重要領域,2018年我國旅遊直接就業2826萬人,旅遊直接和間接就業7991萬人,佔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29%。而且,旅遊業中的大部分細分行業(如旅行社、住宿接待、餐飲、購物、娛樂等)均屬勞動密集型行業,這些就業崗位中,相當一部分是非全日制、臨時性和彈性工作等就業形式。
可以說,形勢仍不明朗的全球疫情防控形式,給今年的就業蒙上了重重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