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強制退市共25家,超過了2006年以來強制退市數量的總和

2021-01-09 青瞳視角

11月19日,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副主任孫念瑞在「2020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論壇」上表示,「2019年以來,證監會將完善退市制度作為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內容,取得了顯著成效。2019年,共有18家公司通過多種渠道實現退出。近兩年強制退市共25家,超過了2006年以來強制退市數量的總和」。

據統計,今年截至11月20日,已有16家公司被強制退市,其中9家為面值退市、6家為財務退市、1家為規範退市;此外,已有13家公司通過併購重組渠道退市,其中重組上市7家、出清式資產置換6家。也就是說,年內退市公司已達29家。

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雲分析稱,按證監會行業分類,16家退市公司中10家屬於製造業,2家屬於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家屬於建築業,1家屬於房地產業,1家屬於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1家屬於綜合類。從行業分布來看,將近三分之二的A股退市公司來自製造業,體現了目前製造業整體,特別是其中傳統製造業領域的景氣度較低,截至10月份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依然負增長也釋放了同樣的信號。雖然今年突發的疫情可能對上述退市公司經營帶來影響,但核心原因還是自身長期經營不善,在疫情暴發之前,這些退市公司的業績和股價就已經持續表現不佳,其中超半數強制退市的公司是面值退市,說明投資者「用腳投票」這種市場化的檢驗機制發揮了作用。

就投資者應如何警惕個股的退市風險,董忠雲建議,投資者應進一步增強風險防範意識,堅持價值投資理念,選擇具有良好基本面支撐的個股作為投資標的,避免去博弈績差股甚至ST股。此外,投資者也可更多通過基金、資管產品等形式來投資A股市場,通過分散投資降低個股「踩雷」風險。

內容來自北京頭條客戶端

[ 北京頭條客戶端 ]

相關焦點

  • 退市新規發布:「1元退市」、市值不低於3億元、完善四類強制退市指標
    新增扣非前後淨利潤孰低者為負且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市值低於3億元、信息披露或規範運作存在重大缺陷、半數以上董事無法對年報或半年報保證真實準確完整、重大違法財務造假、退市風險警示股票被出具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等退市指標,完善面值退市指標有關表述,全面優化現有財務類、交易類、規範類和重大違法類四類強制退市指標體系。
  • 退市制度改革徵求意見來了!完善4類強制退市指標,簡化退市程序
    2、新規生效實施前未被暫停上市的,財務類退市指標以2020年年報作為首個起算年度進行規則適用;新規中增加的「造假金額+造假比例」重大信息披露違法強制退市指標,以2020年度作為首個起算年度進行規則適用。按上述安排,2020年度是財務類退市指標的首個適用年度,公司如2020年年報觸及新規指標,則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如2021年年報仍觸及相關指標,將終止上市。
  • 焦點丨如箭在弦 退市制度改革持續深入
    今年4月,隨著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啟幕,退市新規從交易類、財務類、規範類、重大違法四個方面進行了強制退市規定,設置了退市風險警示暨*ST制度,並根據風險程度差異優化各類退市情形的風險提示公告披露時點和頻次。
  • 退市「生死劫」!A股2021年退市高危股票名單出爐
    今年以來,A股已有13家公司被暫停上市,15家公司被摘牌(不包括*ST凱迪),數量之多創下歷史紀錄。A股的退市剛性正在增強,而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也即將出爐。證監會12月11日表示,擬在全市場開展退市制度改革,滬深交易所正修訂退市相關規則,近期將公開徵求意見。
  • 2019年21家上市公司退市,2020年退市飛刀將鍘誰?
    從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以來,2019年是退市最為兇猛的一年。此前,從1990年到2001年4月,一共10年多的時間裡,只有一家退市股——PT水仙(600625),而PT水仙之後,直到2018年底,17年的時間裡,除開私有化、吸收合併、證券置換等情況,A股市場上真正退市的公司不到70家,平均每年3家退市。
  • 退市新規箭在弦上,市場生態會發生何種變化?
    近兩年退市了多少企業如果我們觀察A股退市企業數量變化,實際上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與世界主要資本市場相比,遠遠不足。A股市場中,2019年,共有18家公司通過多種渠道實現退出;2020年,已有29家公司觸及退市指標。近兩年強制退市共25家,超過了2006年以來強制退市數量的總和。
  • 年內退市公司創新高!退市新規出臺在即,強制退市將成常態化
    來源:紅刊財經記者 | 劉增祿退市新規出臺在即,A股市場單年摘牌公司數量刷新高點,年內已有18家公司(A/B股合併)退市,後來者仍在擴充中,如截止12月8日,*ST剛泰已連續第Wind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公司的營收業績出現了持續下滑情況,不僅營收由2018年110億元下降到今年三季報的2.95億元,且業績也是持續虧損,其中,2018和2019年分別虧損了11.65元和33.75億元,而今年前三季度則虧損了6.23億元。如此情況意味著,若公司在今年四季度不能實現超過6.23億元的盈利,則將面臨因連續虧損而暫停上市風險。
  • 負債近百億無力償還 五洲國際停牌逾兩年後被強制退市
    停牌超過兩年的五洲國際,最後還是沒能逃脫被港交所強迫退市的命運,七年上市生涯畫下句點。12月7日晚間,五洲國際公告宣布,於11月25日收到上市覆核委員會通知,經進行聆訊及考慮所有事實及證據以及公司及上市科出示的所有提交文件後,決定維持除牌決定。
  • 新陳代謝加速 面值退市數量超歷年總和 造血功能更強 派現創新高...
    來源:數據寶作者: 郭潔 2020年是中國資本市場創立30周年。上市公司數量首次突破4000家,總市值近80萬億。隨著證券法修訂案的實施、註冊制改革進一步推行,A股上市公司情況如何診斷,是否「身心」健康,健康程度變化幾何?
  • 注意,退市規則...
    另一方面,批文下發速度放緩,wind數據統計顯示,今年10月至今,共有21家申報科創板的企業通過證監會註冊拿到批文,而整個三季度則有56家企業取得在科創板的IPO批文。創業板四季度同樣有21家企業拿到批文,三季度則有45家。這引發了市場對IPO變奏的猜測。
  • 退市新規則即將落地,聚焦六方面,這股票小心了!還釋放關鍵信號
    另一方面,批文下發速度放緩,wind數據統計顯示,今年10月至今,共有21家申報科創板的企業通過證監會註冊拿到批文,而整個三季度則有56家企業取得在科創板的IPO批文。創業板四季度同樣有21家企業拿到批文,三季度則有45家。這引發了市場對IPO變奏的猜測。
  • 退市規則即將落地不允許「久拖不退」
    另一方面,批文下發速度放緩,數據顯示,今年10月至今,共有21家申報科創板的企業通過證監會註冊拿到批文,而整個三季度則有56家企業取得在科創板的IPO批文。創業板四季度同樣有21家企業拿到批文,三季度則有45家。這引發了市場對IPO變奏的猜測。
  • 負債無力償還 五洲國際停牌逾兩年後被強制退市
    停牌超過兩年的五洲國際,最後還是沒能逃脫被港交所強迫退市的命運,七年上市生涯畫下句點。12月7日晚間,五洲國際公告宣布,於11月25日收到上市覆核委員會通知,經進行聆訊及考慮所有事實及證據以及公司及上市科出示的所有提交文件後,決定維持除牌決定。
  • 退市新規任重道遠
    縱觀歷年來A股市場的退市情況,確實顯得並不樂觀。根據數據顯示,從2001年以來,剔除吸收合併以及重新上市的企業,A股市場累計退市數量仍不到百家。從2015年以來,A股市場的退市公司數量開始有所增加,但年內退市公司依然未能夠突破20家,今年屬於歷年來退市數量最多的年份,但截至目前,全年退市公司數量為17家,尚未突破20家的水平。A股市場的退市公司數量長期低迷,即使近年來的退市數量有所增長,但與同期的上市數量相比,A股市場的上市率及退市率卻呈現出明顯的差距。
  • 圖解:新舊退市標準比較及歷年退市統計
    整體來看,本次退市制度改革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資本市場的重要部署,嚴格落實新證券法精神,通過進一步優化退市指標、縮短退市流程,加大市場出清力度,提升退市效率,以期形成上市公司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
  • 年內29家公司退市資本市場加速「新陳代謝」
    2019年以來,在推進上市註冊制改革的同時,證監會將完善退市制度作為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內容,退市公司的數量也在不斷刷新紀錄,真正實現「有進有出」。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2月初,今年已有16家公司被強制退市,其中9家為面值退市、6家為財務退市、1家為規範退市;此外,已有13家公司通過併購重組渠道退市,其中重組上市7家、出清式資產置換6家。也就是說,年內退市公司已達29家。
  • 麻辣財經:退市新規來了!有進有出優勝劣汰
    頂層設計推動健全退市機制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是資本市場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制度。客觀看,已經誕生30年的A股市場,在完善退市制度上一直沒有停步。就以2006年證券法修訂這個時間點看,十幾年來,退市制度就已有過多次重大改革。
  • 【上交所:增強財務造假強制退市指標的可操作性 新增財務造假量化...
    2020-12-14 18:27:02來源:FX168 【上交所:增強財務造假強制退市指標的可操作性意見稿提出,為增強財務造假強制退市指標的可操作性,新增財務造假量化標準,即上市公司連續三年虛增淨利潤金額每年均超過當年年度報告對外披露淨利潤金額的100%,且三年合計虛增淨利潤金額達到10億元以上;或連續三年虛增利潤總額金額每年均超過當年年度報告對外披露利潤總額金額的100%,且三年合計虛增利潤總額金額達到10億元以上;或連續三年資產負債表各科目虛假記載金額合計數每年均超過當年年度報告對外披露淨資產金額的
  • 退市新規引發ST股跌停潮 面值跌破1元將觸發退市 哪些個股存在風險?
    215隻ST股呈現兩極分化  目前,A股實施退市風險警示(*ST)的公司共計131家,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ST)的公司共計84家,ST板塊總計有215隻個股處於交易狀態。  截至12月15日收盤時,共有31隻ST股跌幅超過5%,觸及跌停線。共有144隻ST股下跌,在所有ST股中佔比為66.98%。
  • 第五次退市改革逐步落地:「四劑良方」除「沉痾」
    自2006年證券法修訂開始,退市制度歷經四次重大改革:2006年配合證券法修訂,明確規定了終止上市條件等;2012年制定面值退市標準;2014年健全主動退市制度、明確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制度;2018年,完善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制度。  儘管如此,我國上市公司退市難一直飽受市場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