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新規箭在弦上,市場生態會發生何種變化?

2020-12-14 玉航財經

文/肖玉航 中玉資本首席經濟學家

目前A股市場上市公司家數已突破了4000家,而近期A股出現調整走勢。如果從相關政策動態來看,實際上調整並不會改變IPO節奏。12月11日,針對近期部分企業IPO暫緩,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表示,這是交易所依法依規作出的界定,不存在刻意收緊IPO的情況。

與此同時,也通報了另一個對市場影響較大的政策,即高莉表示,在全市場開展退市機制改革,滬深交易所正在修訂退市相關規則,並於近期公布並徵求意見。

可以預計,退市新規政策已箭在弦上,將要出臺!那麼,這個新規將會帶來什麼呢?

退市新規徵求意見稿的標準

11月28日,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也公開講話稱,要健全常態化退市機制,實現「退得下」、「退得穩」。對於嚴重財務造假的「害群之馬」、喪失持續經營能力的「空殼殭屍」,增強退市剛性,決不允許「久拖不退」。

新的退市新規標準可能會充分吸取前期標位,即2019科創板與2020年創業板註冊制改革中的相條款,那麼我們發現,有兩個重要標準值得關注。即:

1、多維度刻畫喪失持續經營能力的主業「空心化」企業的基本特徵,引入「扣非淨利潤為負且營業收入低於一個億」的退市指標,取代以往單一的連續虧損退市指標;增加市值退市指標、信息披露或規範運作存在重大缺陷退市指標;保留了非標審計意見、交易類退市指標等。

2、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程序,對應當退市的企業直接終止上市,避免重大違法類、主業「空心化」的企業長期滯留市場,擾亂市場預期和定價機制;壓縮退市時間,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的公司,第一年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第二年仍然觸及將直接退市。較現行「三連虧暫停、四連虧退市」標準相比,時間大幅縮短。

這兩個重要層面包括的內容實際還是比較細的,而此次退市新規徵求意見稿的標準預計會更加完善和具有操作性、便利性。

具體的標準,筆者預計違法違規問題的導致退市、市值退市、主動退市等方面也可能更加明朗。

近兩年退市了多少企業

如果我們觀察A股退市企業數量變化,實際上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與世界主要資本市場相比,遠遠不足。

A股市場中,2019年,共有18家公司通過多種渠道實現退出;2020年,已有29家公司觸及退市指標。近兩年強制退市共25家,超過了2006年以來強制退市數量的總和。

國際市場對比,差距仍然較大

資本市場是優勝劣汰的市場,上市與退市是共存的,有上市就有退市,這是任何資本市場必然要經歷的環節。從中國A股市場發展變化來看,雖然此方面有進步,但4000多家企業的A股,退市企業不過百家,顯示一些績差公司、問題公司通過各種方法逃避了退市。

研究發現,國際資本市場退市規則操作相對快速,企業退市數量也是驚人的,這樣實現了優勝劣汰,資源的優化配置。我們來看一下美國資本市場退市標準。

美股退市分為紐約證券交易所與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退市,兩個證券交易所的退市規則如下:

1、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規則:股東少於600個,或持有100股以上的股東少於400個;社會公眾持股少於20萬股,或總市值少於100萬美元;過去5年經營都是虧損的狀態;上市公司總資產少於400萬美元,並且過去4年都是虧損的狀態;上市公司總資產少於200萬美元,並且過去2年都是虧損的狀態;連續5年都部分紅利。

2、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退市規則:上市公司的有形淨資產不得低於200萬美元;市值不能低於3500萬美元;最近一個會計年度淨收益不低於50萬美元,或最近三個會計年度中的兩年的淨收益不低於50萬美元;社會公眾持股少於50萬股;最低報買價不能低於1美元;做市商數不能少於2個;股東人數不能少於300個。

WRDS數據顯示,1980年至2017年期間,美股市場仍上市和已退市的公司數合計達到26505家,扣除6898家存續狀態不明的公司,仍處於上市狀態的公司5424家,佔比28%;已退市公司14183家,佔比72%。

是得,在上述統計時間的37年內,美國有14183家公司退市,實現了優勝劣汰,資本市場的發展!

因此,如果對比國際資本市場退市方面,中國A股市場的退市率與退市家數遠遠不足,差距還是很大、很明顯的。

市場生態會發生何種變化

從時間角度與政策推進來看,退市新規箭在弦上,如果嚴格退市規則,那麼會帶來哪些市場變化呢?研究認為,如果嚴格執行,將帶來市場生態的變化將可能體現在四個方面:

1、退市家數將明顯提升。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目前A股共有217隻*ST股和ST股,預計其中大部分可能觸發新的退市規則標準。

2、上市公司主動退市也將體現上升。由於一些企業發展前景不佳,融資不暢或市場表現暗淡,維護成本也將提升,因此部分企業因各種發展與淘汰的影響,其可能主動退市。

3、破產重組或是退市企業的一個選擇。

4、退市如因違法違規而退的企業,法律訴訟案件將增加等。

總體而言,退市新規箭在弦上,如果嚴格執行與推進,市場生態會發生諸多的變化,作為投資人而言,一定要高度重視,世界股票市場的退市量與退市風險也都有鮮明的案例,仔細觀察與研究退市規則 對照所投資的品種,防範因退市而帶來投資風險是當務之急的一件大事。(原創)

相關焦點

  • 李湛:退市新規出臺,打造良好的優勝劣汰市場生態
    在退市新規發布後,截至目前,剔除15家暫停上市公司,兩市共有208家風險警示公司。截至今日下午收盤,208家風險警示公司中144家出現下跌,佔比近七成。其中,*ST公司123家,下跌87家;ST公司85家,下跌57家。可以看出,針對新發布的退市新規而言,其整體對於今日市場是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並非是所謂的放鬆標準,對於年報方面也是進一步嚴禁縱容造假。
  • 退市新規加大市場出清力度
    退市新規是註冊制的進一步補充,退市制度與註冊制一體兩面,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的推進是金融供給側改革的重要一環。隨著退市新規的實施,形成上市公司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市場新生態,資本市場「內循環」有望進入良性運轉軌道。
  • 再添「紅線」退市新規將加速市場優勝劣汰
    滬深交易所負責人表示,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是資本市場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制度。深化退市制度改革,既是落實新《證券法》精神,也有助於形成上市公司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進一步推動形成常態化的退市機制。周茂華表示,退市新規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嚴」。退市新規新增了四條退市「紅線」,即財務類、交易類、規範類和重大違法類指標。
  • 退市新規任重道遠
    很顯然,多年來A股市場的上市率遠高於退市率,股市年均退市率水平明顯不足。時隔多年,退市新規再度出臺,與往年的退市規則相比,今年出臺的退市規則更注重規則細分化,且更注重信披等因素。很顯然,這也是註冊制改革下的重要調整。其中,牽涉到幾項改革力度較大的措施。退市規則趨於嚴謹,有利於提升股市的退市率水平。
  • 退市制度跟上註冊制「節拍」 A股市場將迎優勝劣汰新生態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12月14日晚間,滬深交易所向市場發布了退市新規的徵求意見稿。根據兩個交易所公布的徵求意見稿,新規對退市指標、退市流程、風險警示情形及退市相關交易安排等進一步完善優化。對此,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各方人士表示,新規有利於引導資金進入到優質企業,實現優勝劣汰,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重要舉措,會給投資者帶來一個更公平有效的投資環境。
  • 退市新規來了:ST板塊集體崩了 哪些股票危險了?
    退市新規來臨ST板塊的集體崩盤,和昨晚發布的退市新規有關。14日晚間,滬深交易所發布了改革後的退市制度徵求意見稿。具體如下:來自東方財富製圖)券商:殼公司將越來越沒有價值會出現強者恆強,弱者更弱國盛證券認為,本次退市制度改革通過進一步優化退市指標、縮短退市流程,加大市場出清力度,提升退市效率,以期形成上市公司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
  • 李湛:退市新規震懾作用明顯 為A股國際化打下基礎
    記者統計發現,退市新規發布以來,剔除15家暫停上市公司,滬深兩市共有208家風險警示公司。截至昨日收盤,208家公司中144家出現下跌,佔比近七成。其中,*ST公司123家,下跌87家;ST公司85家,下跌57家。可以看出,針對新發布的退市新規而言,其整體對於昨日市場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並非是所謂的放鬆標準,對於年報方面也是進一步嚴禁縱容造假。
  • 退市新規:怎麼看、怎麼辦
    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是資本市場的一項基礎性制度,力圖通過疏通退市通道使資本市場的優勝劣汰機制更好地發揮作用,系統提升上市公司質量,促進資本市場的良性循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退市新規補監管弊端成熟的資本市場必須具備完善的退市制度。
  • 上交所:嚴格退市監管 加快形成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
    中新網上海12月14日電 (高志苗)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是資本市場的一項基礎性制度,在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健全市場優勝劣汰機制、合理配置市場資源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降低了」上市門檻,而如何讓退市制度進一步跟上發展進程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 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退市新規震懾作用明顯 為A股國際化打下...
    記者統計發現,退市新規發布以來,剔除15家暫停上市公司,滬深兩市共有208家風險警示公司。截至昨日收盤,208家公司中144家出現下跌,佔比近七成。其中,*ST公司123家,下跌87家;ST公司85家,下跌57家。可以看出,針對新發布的退市新規而言,其整體對於昨日市場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並非是所謂的放鬆標準,對於年報方面也是進一步嚴禁縱容造假。
  • 全面優化指標體系 退市新規來了
    同時,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退市流程大幅縮短;退市整理期從30個交易日縮減至15個交易日,取消交易類退市情形的退市整理期,並放開首日漲跌幅限制,壓縮投機炒作空間。  滬深交易所表示,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是資本市場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制度。深化退市制度改革,既是落實新證券法精神,也有助於形成上市公司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並進一步推動常態化退市機制的形成。
  • 券商解讀退市新規:A股估值體系重塑力量再加碼
    機構認為,退市新規的實施有望發揮市場化退市功能,股票市場資產質量進一步提高,A股估值有望重塑。華泰證券:資產優化估值重塑退市新規的出臺有望進一步優化股票資產端,A股估值體系有望重塑。退市新規徵求意見稿出臺,優化退市標準、簡化退市流程以及強化退市監管。
  • 財務造假退市成退市新規的致命短板
    不過,從內容來看,退市新規仍然存在著不少的短板,而財務造假公司的退市更是退市新規致命的短板,一些垃圾公司、財務造假公司的退市甚至變得更難了。退市新規取消單一退市指標,新增組合財務指標,這是被某些輿論津津樂道的。實際上,這將讓垃圾公司更加成為不死鳥了。按照現行的退市制度,上市公司虧損3年、4年就會退市。
  • 滬深交易所就退市新規徵求意見 推動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
    、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對於股票已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或其他風險警示的公司,在2020年年度報告披露前,其股票繼續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或其他風險警示;根據2020年年報披露情況有以下四種處理方式:一是觸及新規退市風險警示或其他風險警示情形的,按照新規對其股票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或其他風險警示;二是未觸及新規退市風險警示情形但觸及股票上市規則暫停上市標準的,不實施暫停上市,對其股票實施其他風險警示,並在2021年年報披露後按照新規執行
  • 年內退市公司創新高!退市新規出臺在即,強制退市將成常態化
    來源:紅刊財經記者 | 劉增祿退市新規出臺在即,A股市場單年摘牌公司數量刷新高點,年內已有18家公司(A/B股合併)退市,後來者仍在擴充中,如截止12月8日,*ST剛泰已連續第此外,兩市目前還有10家公司在2018年、2019年連續虧損後,今年年報預告再次發出虧損的警示,若年內無法扭虧,則公司將因連續虧損而暫停上市,若業績進一步惡化,則將直接退市。*ST剛泰持續爆雷翻看年內股價走勢,*ST剛泰的市場和業績表現可謂如履薄冰。
  • 退市新規徵求意見稿8大要點:退市指標增加 退市進程提速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退市新規徵求意見稿8大要點:退市指標增加,退市進程提速A股又迎重磅規定,退市新規來了。對於股票已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或其他風險警示的公司,在2020年年度報告披露前,其股票繼續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或其他風險警示;根據2020年年報披露情況有以下四種處理方式:一是觸及新規退市風險警示或其他風險警示情形的,按照新規對其股票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或其他風險警示;二是未觸及新規退市風險警示情形但觸及股票上市規則暫停上市標準的
  • 退市新規要來了 業界呼籲用市場機制完成優勝劣汰
    (原標題:退市新規即將出爐 業界呼籲用市場機制完成優勝劣汰)
  • 2020年退市新規發布 退市新規增加了哪些內容?
    14日晚間,上交所、深交所分別就退市公司重新上市實施辦法向社會徵求意見。新一輪的全市場退市制度即將落地,新規增加了哪些內容?  12月14日晚間,滬深交易所先後發布退市新規。在借鑑科創板、創業板的註冊制改革經驗的基礎上,滬深交易所對退市指標、退市流程、風險警示情形及退市相關交易安排等進一步完善優化。
  • 退市新規 有助於改變「炒差」陋習
    本報記者 張煒滬深交易所近日公布退市新規,ST板塊隨即上演跌停潮,有的個股連續多日跌停。退市新規將重塑資本市場投資生態,促進投資理念轉變,改變「炒差」陋習,鞏固價值投資理念。A股市場進行過多次退市制度改革,但個別主業「空心化」企業粉飾財務數據和規避退市指標的問題較為突出。長期以來,A股炒差、炒短、炒小、炒新等「四炒」投機之風嚴重。「四炒」惡習不但導致市場長期低迷,而且使投資者蒙受慘重的損失,成為我國證券市場的一大頑疾。
  • 退市制度改革是什麼?退市新規對股市的影響
    優化退市指標  2012年以來,滬深交易所主板退市制度先後經歷了三次大的改革,已經建立了財務類、交易類、規範類和重大違法類等4類強制退市指標體系和主動退市情形,本次修訂對於4類強制退市指標均有完善:  首當其衝的是財務類退市指標,其修訂變化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