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300年,霹靂布袋戲如何紅遍江湖三十餘載

2020-12-11 經濟觀察視界

近幾年來,霹靂布袋戲在市場上很流行。在動漫,動畫一統二次元江湖的背景下,這

種用木偶表演的戲曲顯得有些與眾不同,也有些格格不入。它與傳統中熟知的傀儡戲的表演方式很類似,但木偶的尺寸比傳統木偶更大,也更精緻。溯本求源,霹靂布袋戲起源於17世紀泉州漳州等地流行的掌上戲。布袋戲在時代的變遷中發展變化,在保留傳統底蘊的基礎上融入現代流行的元素。這便是風靡三十多年的霹靂布袋戲。

霹靂布袋戲這一新派別的誕生

霹靂布袋戲由黃氏家族於1984年創立,黃強華和黃文擇兄弟兩將《霹靂城》被搬上螢屏,不久後的1988年《霹靂金光》上映,因出品的所有劇名都帶有霹靂二字,這種表演形式的劇作被冠名為「霹靂布袋戲」。對比傳統的布袋戲,霹靂布袋戲劇情中融入了武俠的元素,詭譎的中原武林中,各方勢力隱在暗處等待時機,正義與邪惡不斷在對抗,各方人物華麗登場,一個個精彩絕倫的故事紛至而來。

(霹靂布袋戲海報-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再往前追溯,霹靂布袋戲是脫離於用聲音道具以及奇關變景的「金光戲」。由黃強華和黃文擇的父親黃俊雄創立,20世紀50年代黃俊雄進入「五洲園」並組建真五洲掌中劇團。憑藉聰穎的才情以及嫻熟的記憶,五洲掌中劇團的名氣逐漸壓過其他布袋戲劇團,一枝獨秀。但黃俊雄不滿足於現有的成就,20世紀70年代創作《雲州大儒俠》,並將只存在於線下的布袋戲搬上螢屏,創下97%的收視神話。

(《雲州大儒俠》海報-圖片來自網絡)

黃氏布袋戲在家族間代代相傳,家族的首次聞名,是從1915年開始的。當時黃俊雄先生的父親黃海岱進入家族的「錦繡園」布袋戲園學習,很快便掌握布袋戲的全部表演技巧。當時的布袋戲界名家輩出,群雄割據,不斷擠壓著黃氏布袋戲的生存空間。黃海岱先生推陳出新,將武俠的元素融入布袋戲表演中,精彩的表演很快就俘獲了觀眾的心,在競爭激烈的布袋戲界打出名號。

從家族的創業人黃海岱,到將布袋戲搬上螢屏的黃俊雄,以及創作出霹靂布袋戲的黃強華和黃文擇兄弟倆。黃氏布袋戲傳承了三代,三代雖生於不同的時代,面對著不同的社會環境,但都做了一個選擇—踏踏實實演繹布袋戲。也因為這份初心,在90年代家族之間發生爭議時,才有一分三派——「金光戲」、「霹靂布袋戲」、「天宇布袋戲」,各自發展開明景象。理念的差異並沒有讓黃氏布袋戲陷入無休止的爭論中停止不前,而是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霹靂布袋戲在黃文擇的代領下,不斷走向更大的世界,被更多的人所認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前進的路上霹靂布袋戲未曾忘卻這句話。

相關焦點

  • 起源於福建泉州,霹靂布袋戲前世今生
    17世紀手掌中的戲曲:霹靂布袋戲的起源17世紀福建泉州的民間流行著一種用木刻人頭,以人手作為偶的軀幹跟四肢進行演繹,並以布料作為偶的衣著進行表演的戲曲。輾轉300年間,布袋戲從福建泉州漳州、廣州潮汕等地流傳到臺灣等地區,逐漸發展出不同的派系。其中最出名的便是紅遍兩岸三地,流行30多年出品3000多劇集的霹靂布袋戲。從落地生根到枝茂繁榮,霹靂布袋戲又經歷了怎樣的一個發展過程,讓我們一起走進黃氏布袋戲家族。
  •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霹靂布袋戲
    霹靂布袋戲正是用這種發展的方式去傳承的,不斷將將木偶戲這一小眾文化推向大眾,甚至推向世界。流行30多年,粉絲覆蓋老中青三代人的霹靂布袋戲,究竟是什麼樣的呢?今天讓我們通過5個知識點來了解霹靂布袋戲。 1.起源:迎神廟會的娛樂項目
  • 走進霹靂布袋戲:處處可見的「霹靂魅力」
    霹靂布袋戲至80年代誕生開始,便造成了巨大的轟動,在往後的30多年的歲月裡一直道友深受喜愛。霹靂布袋戲是如何大受歡迎的呢,這要從黃氏兄弟二人說起。黃強華和黃文擇兄弟出生於布袋戲世家,在電視布袋戲教父黃俊雄手中接下黃家布袋戲第三代的棒子後,便創立了自己的公司,至此,「霹靂」二字便逐步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 霹靂布袋戲30年的發展歷程,用心講好霹靂故事
    霹靂布袋戲30年的發展歷程,用心講好霹靂故事 2020-07-16 14:07:00來源:北國網
  • 非遺布袋戲:傳承與創新之路如何走?看霹靂布袋戲的成功轉型
    在福建、臺灣兩地,有一種獨特的戲劇文化,那就是布袋戲,又稱布袋木偶戲、掌中戲。 歷史起源 一般認為,布袋戲起源於明末清初的傀儡戲,後來泉州將傀儡戲融合本地南音、梨園戲等藝術,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布袋戲。
  • 兩岸布袋戲發展史:霹靂布袋戲如何打破次元壁,成功文化輸出?
    在福建、臺灣兩地,有一種獨特的戲劇文化,那就是布袋戲,又稱布袋木偶戲、掌中戲。歷史起源一般認為,布袋戲起源於明末清初的傀儡戲,後來泉州將傀儡戲融合本地南音、梨園戲等藝術,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布袋戲。關於布袋戲的詳細時間起源,有說最早唐代之前就有了,但因為沒有文獻可考,所以其實並不是很確定。不過地域就很明顯了,主要在福建的泉州、漳州等地流行,後來又傳入臺灣。所以說,兩岸的布袋戲同屬於一脈,只是在發展過程中有了不同的走向、流派。
  • 霹靂布袋戲:傳統文化如何成為年輕人新寵兒?
    不過霹靂布袋戲還有點不一樣,它們不止於傳播載體的變遷,而在於內容上徹頭徹尾的創新,以傳統藝術門類為基點,融合新工藝、新構思,開拓出布袋戲發展前所未有的新模式。 小小木偶暗藏玄機 霹靂布袋戲木偶的特點,就是一個字:美。
  • 霹靂布袋戲這個「寶藏劇」的開採方法
    俗話說「一入霹靂是深似海,從此安利成日常」,0202年了還有人沒聽說過霹靂布袋劇嘛?它,風靡30多年,引得無數兒女盡開言;它,至今已經出品3000多集劇情,被譽為「史上最難追的劇」(保守估計看完3年);它就是無數道友們的心頭好——霹靂布袋戲。如果你想看霹靂,但是不知道如何入手,下面這份安利請「吃」下,4部劇讓你徹底快速了解霹靂,了解這霹靂布袋戲的獨有的魅力。
  • 霹靂布袋戲的最佳「食用」步驟
    (原標題:霹靂布袋戲的最佳「食用」步驟) 自從1988年的《霹靂金光
  • 與作品對話:30年成就霹靂布袋戲匠心之作
    霹靂布袋戲作為布袋戲的經典品牌,30年來一直深受道友的喜愛和熱捧。從1984年第一部《霹靂城》起,黃強華和黃文擇兩兄弟便作為它們的大家長,一直掌舵著整個霹靂的發展。黃強華和黃文擇兩兄弟成功繼承父親黃俊雄的衣缽,在維持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不斷為布袋戲尋找新生機。
  • 下架又上架的《霹靂布袋戲》,還是又下架了
    《霹靂布袋戲》,是臺灣地區一種「文化劇」。從1984年開始至今,已經更新了2500集。 《霹靂布袋戲》,因每一齣劇中的名字均帶有「霹靂」二字而得名。雖然從1984年就開始製作發布了《霹靂城》,但是大家所熟知的是在1988年發布的《霹靂金光》。
  • 霹靂布袋戲:把傳統文化帶進日常生活
    而作為傳統文化重要部分的霹靂布袋戲也在為文化傳承而努力著。霹靂布袋戲作為傳統布袋戲的全新演繹,本就獲得不少消費者的支持,如今又發力新文創領域,是想通過新興板塊持續刺激布袋戲文化的市場活躍度。網際網路下的傳統新發展文創產品如何創作,更多的是要靠貼近生活。
  • 霹靂布袋戲中的儒學世界
    霹靂布袋戲中的儒學世界 2020-09-24 16:48:00來源:北國網
  • 30年不忘初心,探究霹靂布袋戲個中底氣
    霹靂布袋戲作為布袋戲的經典品牌,30年來一直深受道友的喜愛和熱捧。
  • 霹靂布袋戲新手入坑指南
    自從1988年的《霹靂金光》開播以來,霹靂布袋戲已經出品70多部劇作,劇集超過3000多集,人物多達到上千個。以下盤點了霹靂布袋戲的初級入坑指南,供各位參考。 1.《霹靂劍蹤》——最多好評的入坑劇《霹靂劍蹤》於2005年2月推出,總計30集。
  • 愛不釋手的霹靂布袋戲,三大臺柱獲千萬道友喜愛
    霹靂布袋戲一經面世便引起巨大的市場追捧,從1984年首部作品《霹靂城》開始,至今已經連續創作30多年,製作超過2000集。該劇創作以來便以宏大的劇情世界聞名,霹靂布袋戲旗下眾多作品都可以串聯到一個主線上面,且每個故事都有自己獨立的故事發展,精美造型的人偶配合現代聲光電技術,充滿古韻的臺詞對白,以中華傳統文化為繪本,描繪出了一個栩栩如生、多彩絢麗的江湖世界。霹靂布袋戲作為一個時間長、人物多、故事縝密連貫的優秀傳統文化作品,如今已成功在木偶戲、電視劇、動漫、電影四大領域獲得掌聲,大受道友喜愛。
  • 道友與霹靂布袋戲一刀兩斷:我是道友,但首先是中國人
    這些年來,霹靂布袋戲一直都是小眾文化,不知道多少道友不辭辛勞,到處安利,苦口婆心,為霹靂布袋戲拉來新人粉絲。但霹靂布袋戲就這樣對待道友?這些年來,不少道友紛紛建立角色後援會,為角色打榜應援,犧牲了自己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也是無怨無悔。但霹靂布袋戲就這樣對待道友?
  • 落地生根到枝繁葉茂,看霹靂布袋戲的前世今生
    近幾年來,霹靂布袋戲在市場上很流行。在動漫,動畫一統二次元江湖的背景下,這種用木偶表演的戲曲顯得有些與眾不同,也有些格格不入。它與傳統中熟知的傀儡戲的表演方式很類似,但木偶的尺寸比傳統木偶更大,也更精緻。溯本求源,霹靂布袋戲起源於17世紀泉州漳州等地流行的掌上戲。布袋戲在時代的變遷中發展變化,在保留傳統底蘊的基礎上融入現代流行的元素。
  • 霹靂布袋戲來打樣兒!
    關於霹靂布袋戲,知乎上某位網友是這樣概括的:可歸納為四個字——「一舊一新」。舊,指其傳承了傳統文化之美;新,指其開闢大膽的創新之路。  在網際網路時代,傳統文化如何煥發新生、收穫年輕人喜愛一直是思考難題。藉助錄像製作技術,一些以往只能親臨劇場、茶樓觀看的藝術表演,如今通過屏幕也能見證其風採。但這終歸只是改變了傳播載體,卻不觸及內容核心。
  • 霹靂布袋戲:傳統劇種也酷炫
    這尊傳奇戲偶叫「清香白蓮素還真」,他是霹靂布袋戲第一男主角,背後那家老店如今是臺灣首家上市的文創企業,霹靂國際多媒體有限公司。從傳統形態的布袋戲到豐富多元的文創事業,霹靂布袋戲走了多遠的路,又如何能在兩岸乃至國際上打響名號?記者日前探訪了位於臺灣雲林縣的霹靂國際多媒體有限公司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