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客戶端上海10月4日電(記者 吳振東 仇逸)「中秋國慶雙節合一或許是偶然,但家國天下休戚與共從來都是必然。」在聆聽完新學期的一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後,華東師範大學大一新生亓俊富說道。
今年國慶前夕,上海高校書記們紛紛走上講臺,為新生開講思政課。一個個關於生命、責任、家國、英雄的生動故事,勉勵年輕人立下鴻鵠志、勇做奮鬥者,在大變局中奮進新時代。
華東師範大學閔行校區一教307教室,《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由校黨委常務副書記王宏舟講授。新學年,這門課首次作為公共必修課,面向3700多名2020級本科新生開設。
王宏舟帶領學生從身邊事層層推演,宏大主題隨之展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時代』和『大變局』,是深入理解黨和國家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的兩個重要關鍵詞,『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這節課上,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中西方當前防疫形勢差異等內容作為最新論述引入課堂,以幫助新生理解大變局中的中國與世界。
「抗疫讓青年人對時代變局有經歷有體驗,教師要用好抗疫『教材』,上好育人大課,使他們堅定地做到『四個自信』,充滿理性和定力地學思踐悟。」王宏舟說。
據悉,華東師範大學目前已成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教研部,匯集教學名師和中青年骨幹教師集體備課,包括王宏舟在內的多位教師將共同承擔課程試點教學任務。
生活何以如常?山河何以無恙?上海商學院近日開講的一堂「偉大工程」示範黨課,力圖告訴學生答案。
黨課從身邊事講起,講述了疫情中該校師生的擔當作為——93歲高齡的馮國樑,當年作為新四軍戰士頂著槍林彈雨保家衛國,今年面對疫情,他不改英雄本色,走進居委會為抗疫捐款兩萬元人民幣;文法學院青年教師王巖在擔任小語種專業防疫志願者過程中,親眼目睹前線黨組織和黨員的感人事跡,深受觸動積極要求入黨;本科生楊揚在做防疫志願者過程中,與一批老黨員朝夕相處,老黨員們「為人民多做點事,才對得起黨」的話語深深打動了他,返校後鄭重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黨課主講人之一、校黨委書記沈大明說,三名不同年齡、經歷、個性的商學院師生在抗疫中的真實經歷,恰恰都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感召力、影響力與向心力,而千千萬萬的共產黨員正是中國抗擊疫情的中流砥柱。他表示,上海商學院70年的辦學史,就是一部秉初心擔使命、與國同行、攻堅克難的創業史,是一部賡續紅色基因、深耕商科教育的奮鬥史,學校將繼續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薪火相傳。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經歷了疫情和高考延期特殊考驗的大一新生,也對「難」字有了切身體會。在華東理工大學「開學第一課」上,校黨委書記杜慧芳首先為新生點讚:「面對疫情,沒有退縮,科學防疫、認真備考,大家用實際行動迎難而上、乘風破浪」。
杜慧芳向新生們講述了學校幫扶雲南尋甸、支援西部高校、師生積極投身一線防疫等生動故事,鼓勵青年要肩負民族復興大任,在最好的青春蛻變成長。「要志存高遠,做有家國情懷的人,在投身復興偉業的徵程中實現青春理想;要善思明辨,做有創新思維的人,敢於打破常規,培養開拓創新能力;要腳踏實地,做有篤行精神的人,用實幹追求真理,用行動實現價值,為自己的人生畫卷描繪絢麗圖景。」杜慧芳說。
王夕顏是華東理工大學工科試驗班首屆學生,聽完「開學第一課」,光榮的使命感迴蕩在心。「山河無恙,青年更當自強。我們應當努力扛起科學報國的旗幟,為祖國建成世界科技強國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