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王詠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只有融入鮮活的社會現實,才能與時代同頻共振。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和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見證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偉力。將偉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堂,用好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鮮活素材,能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進一步引導大學生理解和弘揚中國精神,厚植家國情懷,激發擔當精神,堅定「四個自信」,讓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起到成風化人、凝心聚力的效果。
科學闡釋偉大抗疫精神內涵,提升思政課引領力。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從5個方面概括了偉大抗疫精神,即「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偉大抗疫精神既是戰勝疫情的思想武器,也是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價值引領,廣大高校思政課教師通過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科學闡釋偉大抗疫精神內涵,將偉大抗疫精神融入教學當中,加深了大學生對偉大抗疫精神的理解,讓大學生能夠辨別在網絡上擴散蔓延的不真實、不客觀的信息,消除各種錯誤觀點對學生心理造成的影響。思政課教師應聚焦在校大學生的思想疑惑,在課堂中闡釋好偉大抗疫精神,引導大學生理性思考、理智發聲。通過思政課堂,組織大學生有針對性地開展熱點辨析等活動,推動其養成辯證思考的思維習慣,在甄別信息、分析思考、交流討論中辨明是非,做到不信謠、不傳謠。在課堂上講清楚我們能夠在疫情發生後統籌調動人力、物力、財力馳援抗疫一線,正是源於中國共產黨積極弘揚的中華民族偉大團結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能夠不斷穩定發展的最根本原因,其得到了全中國人民的衷心擁護和支持。這更加堅定了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使他們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抵禦風險挑戰,提高國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證。思政課教師要把疫情期間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中所包含的豐富內容融入到高校思政課教學中,使大學生深刻理解中國人民在抗疫鬥爭中所表現出來的無私奉獻、英勇奮戰、團結互助等,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是凝心聚力的強大精神動力,同時把這樣的偉大抗疫精神傳承下去,增強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通過對偉大抗疫精神的科學闡釋,激勵年輕一代的責任與擔當,以偉大抗疫精神為引領,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講好抗疫故事,豐富思政課教學內容。把偉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是深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工作的客觀要求。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的重要講話和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教育部已經組織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專家對照本科生4門必修課研製了《疫情防控進思政課教學建議》,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在教學建議的指導下,立足我國疫情防控具體實踐,深入解讀黨中央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全面分析抗疫中彰顯的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顯著優勢。拓展思維視野,從國內、國際兩個角度出發,全面分析比較中西方圍繞疫情採取的政策方針、應對措施及防控結果,教育引導大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抗疫鬥爭是由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參與的,患者救治、疫苗研發、物資保障、秩序維護、疫情防控中,義無反顧的醫務人員、日夜值守的公安民警、深入一線的疾控工作人員與社區工作人員、真誠奉獻的志願者,都是偉大抗疫精神的生動體現。高校思政課教師應深入挖掘抗疫英雄的先進事跡與感人故事,瞄準學生的思想共鳴點、情感觸發點,以榜樣感召人、帶動人,將偉大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課堂,應用好疫情防控這本時代教材,真正實現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以愛感人的效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理想遠大、信念堅定,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無堅不摧的前進動力。」在這場抗擊疫情的鬥爭中,以「90後」為代表的青年一代是主力軍,甚至還有很多「00後」。他們在抗疫一線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展現了他們的激情,譜寫了華彩篇章,讓國人看到了青年一代堅定的理想信念,看到了他們的無私無畏、果敢堅強、責任擔當,他們為青年學生上了生動而感人的一課,為廣大青年學生樹立了榜樣。高校思政課教學融入偉大抗疫精神,可以讓大學生充分利用在校學習的寶貴時間,錘鍊自己的意志品格,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把自己的理想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緊密結合起來,譜寫自己的無悔人生。
立足抗疫實踐,轉變思政課教學話語方式。高校思政課課堂教學話語創新是提升思政課教學效果的保證。首先,思政課教師要具備嫻熟的話語使用能力。認真研讀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的重要講話和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結合舉國上下萬眾一心馳援武漢,感受中國力量,從「最美逆行者」的奉獻犧牲,感受中國精神。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將師生親見親聞親為的事例貫穿課堂,引導學生強化責任擔當,讓愛國主義精神厚植於心。為講好偉大抗疫精神,學校可以邀請醫療隊員到校或在網絡課堂中講述抗疫故事,從不同角度讓思政課更加生動,深化思政課教學的闡釋水平。其次,把顯性灌輸與隱性滲透結合起來。高校思政課是向學生進行理論輸送的主渠道和主陣地,通過課堂講授使學生理解偉大抗疫精神的精髓,使學生深入了解中國在推動抗疫國際合作中所作的貢獻,看到中國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實際行動,深刻理解只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能建設一個美好的地球家園。在進行理論輸送的同時,可通過向學生推薦影視作品、文學作品等進行隱性滲透,激發大學生的情感共鳴。如紀錄片《同心戰「疫」》《生命至上》《見證》等都真實全面地展現了中國人民的抗疫歷程,體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追求。電視劇《在一起》以各行各業真實的人物、故事為基礎,描繪了全民抗疫的動人畫卷。通過這些作品可以使大學生更為精準地理解偉大抗疫精神的內涵。第三,靈活運用對話式話語方式。對話式話語方式一直是一個重要的交流形式,體現了說者和聽者之間的平等關係,彼此把自己的思考、收穫、困惑等進行交流和探討,在你來我往中激起對話雙方的思想火花,易於對問題進行理性的分析和判斷,從而達到更好的話語效果。與刻板的理論講授不同,對話式話語方式更強調說者和聽者之間的互動。高校思政課課堂教學話語不是教師的獨白,要正確認識高校思政課中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統一,鼓勵學生挖掘和講述身邊的抗疫故事,促進師生間的對話,縮小師生間的話語差異,從而深刻理解並傳承偉大抗疫精神。(作者系瀋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
來源:河北省委《共產黨員》雜誌11月下
河北共產黨員
全面 | 深度 | 權威 | 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