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不相干的人撒氣?其實是心理防禦機制「轉移」在幫你安撫情緒

2020-12-18 勺勺說情感

你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因為沒有完成工作而被老闆當著所有員工的面臭罵一頓,你覺得丟臉,委屈,但更憤怒,因為老闆自己沒有交代清楚提交日期,你憋著一肚子火下班,回家後,女朋友一直你耳邊說她工作的事,你突然吼道「能不能閉嘴!」,你女朋友被你嚇懵了,你自己喊完也開始後悔。

又或者,老公不幫你打掃家務,讓你很不滿意,看到孩子在家裡瘋跑玩,你便把氣撒孩子身上,指責他就知道玩,玩具從來不收好。

我相信大家都有過類似的經歷,你肯定也會好奇,我為什麼把火撒給不相關的人呢?

其實,這種做法,心理學有個專門名詞:轉移,它是心理防禦機制的一種。

心理防禦機制:轉移

當人們經歷負面的情緒或者衝動時,不同的人會採取不同的方式來處理應對這些他們不想要的感覺。有時,我們可以意識到自己的做法,但更多的時候,我都是下意識就這麼做了。

心理防禦機制:由奧地利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他的女兒安娜·弗洛伊德進行系統研究,並逐漸形成成熟的理論。心理防禦機制就是一種可以幫助我們減少焦慮,恢復平衡的方式。

當自我產生強烈的焦慮和罪惡感時,會無意識地激活一系列的防禦機制,以某種歪曲現實的方式來保護自我,以緩和或消除不安和痛苦。

需要知道的是,心理防禦機制不是蓄意使用的,它們是無意識或者至少是部分無意識的。

防禦機制有自我欺騙的性質,即通過掩飾或偽裝我們真正的動機,或否認可能引起 焦慮的衝動、動作或記憶的存在而起作用。

因此,它是藉歪曲知覺、記憶、動作、動機及思維,或完全阻斷某一心理過程而使自己免於焦慮。實際上,它也是一種心理上的自我保護法。

轉移:無意識地將指向某一對象的情緒、意圖或幻想轉移到另一個對象或替代的象徵物上,以減輕精神負擔而取得心理安寧。

這種情況往往發生在:對最初造成威脅或者消極情緒的人做出反應對當事人來說不合適或太危險,於是便轉移給其他人或物。

關於「轉移」策略的例子

1. 男子喜歡上老婆的閨蜜,卻因為道德感和責任感而無法表達,只能將這種感情深埋心裡,然後,不知道為什麼,他開始瘋狂收集鋼筆,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他老婆閨蜜寫著一首漂亮的鋼筆字,他只是把對她的瘋狂迷戀轉移到鋼筆上了。

2. 老師批評你論文完成質量差,你很惱火,卻不敢對老師撒火,而媽媽剛好打電話問你這周末回家不,你便指責她控制欲太強,管太多。

正如上面的例子所顯示,轉移憤怒的情緒是防禦機制最常見的情況之一,除了小規模的,個人攻擊性行為轉移外,對某些社會群體的歧視和偏見有時也與這種防禦機制聯繫在一起。

1. 疫情當下,英國美國等多個國家浮現出更多歧視華人的現象

據德國《世界報》(Welt) 報導,1月31日德國柏林,兩名女子襲擊了一名23歲的中國女性,撕扯其頭髮、吐口水並向她拳打腳踢,致使這名中國女性頭部受傷,被送往醫院治療。

這兩名德國女子的行為,真的是覺得所謂「中國疫情」讓他們憤怒嗎?

恐怕不是,只是情感轉移罷了,不管她們是因為工作不順利還是戀愛失敗,她們的行為只是在發洩對生活的不滿,她們無法對讓他們遭受挫折甚至失敗的人(也有可能是自己)發火,便對著無辜的路人撒氣,疫情只是她們無能的遮羞布

2. 一戰後,德國人對猶太人的憎恨與敵意,可能是轉移戰後經濟蕭條的怒火,比起攻擊他們自己或者政府,向威脅性低的目標,猶太人,轉移情感更容易。

「轉移」策略使用建議

使用轉移來消化情感,並不一定都是壞事,在很多例子裡,如果我們用積極的方式來使用,轉移可以作為一種將消極情緒和不應該的衝動通過健康的方式發洩出來的方式,可以保護我們不受負面情緒的影響,減少失望,保護自尊,控制壓力水平。

雖然「轉移」措施並不總是有害的,但過度依賴它也會有問題,如何正確使用呢?下面這些建議可以幫到你。

1. 自我觀察

首先要做的是觀察自己的行為,哪些可能是由「轉移」引起的,剛開始會比較困難,「轉移」行為並不是很容易被察覺到,可以先通過語言,肢體動作或者其它行為信號來做出推論。

比如,妻子和丈夫說不介意他晚上或者周末加班,但妻子發現晚上她總是心情不好,對著孩子大吼大叫,這時候,妻子首先應該觀察到自己的行為和平日的差別,是否真的是因為孩子做的不好而發火,然後可以作出猜測,是不是把對丈夫的情緒轉移給了孩子。

2. 反思

反思也是心理諮詢師在幫助來訪者識別「轉移」時,常用的一種策略,心理諮詢師通過鼓勵來訪者認真思考他們自己的行為,希望他們可以找到潛藏在這些行為背後真正的情感:比如擔憂,恐懼。

還是上面那個例子,通過反思,她問自己「為什麼覺得自己不介意丈夫加班,最後卻表現得不一樣呢?」,最後她發現,是因為她覺得丈夫工作忙和她有點疏遠,她覺得被忽視,並且擔心丈夫是不是會出軌。

類似的例子還有:一個女人可能會對她的同事表達她的憤怒。最終,和同事進一步溝通可能會暴露出她的一個潛在擔憂:她辦公室的新經理不認可她的才能和努力。她無法把這種挫折感發洩到老闆(一個不合適而且更具威脅性的目標)身上,便把自己的挫折感發洩到同事身上。

3. 重構

一旦你開始意識到生活中的不健康的「轉移」正在發生,下一步就該去尋找有效措施來改變你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當你發現 「轉移」給你帶來了不合適的行為時,應該根據問題的源頭,有意識地去重新定義面臨的情況,然後尋找合適的方式排解情緒。

例如:當你意識到你因為恐懼把對丈夫的情緒發洩給孩子後,你可以做出改變:和丈夫溝通希望他可以多陪伴你,或者通過運動,寫日記等其他更具有建設性的方式來消化情緒。

當你意識到自己把老闆帶來的挫折感發洩給同事時,可以做出改變,和老闆溝通調整自己的工作模式,或者做的更好讓老闆看到,挫折沮喪的情緒也可以通過聽音樂,運動等方式發洩。

小結

和其他防禦機制一樣,「轉移」是應對無意識感覺的一種正常且通常健康的方式,它可以讓我們避免過度焦慮,維持內心平衡。

然而,一些「轉移」可能是破壞性的,甚至是毀滅性的,特別是當你把你的挫折感發洩在你周圍比你弱小,無助的人身上的時,比如兒童,殘疾人,其它弱勢群體。

這通常很難識別,但如果你發現自己陷入了「轉移」的不健康使用,一定要尋找更合適的方式來處理你的感覺。

相關焦點

  • 都是心理防禦機制惹的禍
    可快樂作為一種感受,註定就是短暫的,它會來,也會離開,因為沒有人會只停留在某一種單一情緒之中。所以,從這個層面來說,我們除了追求快樂,還要在生活中面對諸多不快樂的,甚至極其痛苦的情緒。出於人的本能,我們會調動心理防禦機制,通過否認、逃避、投射、轉移等多種方式,保護自己,逃離痛苦情緒。
  • 防禦機制:情緒壓力的「轉換器」
    防禦機制來源於人們的自我保護機制,避免自己的心靈由於受到衝擊而過度焦慮、壓抑。了解防禦機制,對於判斷他人的行為乃至於心理活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人類在面對挫折、衝突或是其他的緊張情況時,會產生焦慮、煩惱等負面情緒。
  • 以《綠皮書》為例,用弗洛伊德防禦理論,透視種族歧視的心理機制
    很多我們難以啟齒的內容被壓抑在無意識中,為了不讓無意識影響我們的日常,人類會建立各種防禦機制來抵禦無意識的幹擾,以避免無意中深處的痛苦感受。種族歧視關係中的歧視者和被歧視者,其實都有著心理防禦的作用。投射是一種最原始的防禦機制,這種防禦機制就是把能引起焦慮的衝人格特徵或動機加到他人身上,認為「那是他人,而不是自己」所具有的特性。所以,當你討厭某些人的時候,你就要警惕了,很可能你也是這樣的人。
  • 自我防禦機制之投射
    很多考生在備考社會心理這一部分既饒有興趣但又容易迷惑的便是自我防禦機制。本文結合廣大考生的需求,以及「投射」給大家做一個簡要的分享。防禦機制是精神分析理論中一個非常核心的概念。心理防禦機制一詞最早是由弗洛伊德在《防禦性神經精神病》一書中提出。「防禦機制」最早是同某些神經和精神病聯繫,弗洛伊德在研究神經症尤其是癔症中將「防禦」視為「壓抑」的同義詞。
  • 從進化的角度談情緒機制:失去一個人後,為什麼會覺得難過?
    當你失去一段社會關係,你的情緒防禦機制就會起作用,讓你感受到心理痛苦。我們的身體在受傷後會覺得疼,以便警示我們,避免進一步受傷。當人在摸滾燙的開水壺時,手會被燙地立馬移開,這就是我們身體地防禦機制。試想如果我們感覺不到疼痛,那麼我們的手就不會離開開水壺,那麼過段時間我們就會發現:我的手怎麼腫了?
  • 焦慮症導致肢體動作僵硬,是心理防禦機制使然,要讓自己變得柔軟
    焦慮是人體應對不安全的自我防禦機制,長時間處於防禦狀態,人的頭腦會下意識將經歷的事物武斷地分為黑色跟白色,而不存在任何的過渡色彩,表現出偏激固執的性格,如果你失去一份相當不錯的工作,你會感到非常的糟糕,這是一種完全的黑色心理,而實際上接下來一段時間你可能會因此而改變你的職業規劃,你可能會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
  • pg one時隔三年道歉,賈乃亮受訪疑回應:別讓不相干的人影響你的情緒
    PG ONE接連道歉後,網友們最關心的其實還是賈乃亮的態度。11月7日,賈乃亮最新受訪內容曝光,採訪中賈乃亮疑隔空回應了PG ONE道歉,引起了不少網友的關注。
  • 8歲兒子不給安撫奶嘴就哭,寶媽向醫生求助,醫生:幫不了你
    原來樂樂有一個"小怪癖",那就是他到現在都還在用安撫奶嘴,尤其是睡覺的時候,如果不含著安撫奶嘴睡覺的話就睡不著。也因此樂樂的牙齒發育受到了影響,上下頜明顯地對不齊。 樂樂媽媽愁眉苦臉地向醫生描述兒子的症狀,"這孩子會不會是缺少微量元素,真搞不懂為啥整天叼著奶嘴不放!" 醫生詳細地檢查後發現孩子並沒有身體上的異常,也不存在缺少微量元素的情況。樂樂媽媽看到檢查結果後很是煩惱"醫生,你幫幫忙,孩子一直吃奶嘴算怎麼回事啊!"
  • 都是心理防禦機製造成的
    幸福,作為一種感覺,註定是短暫的,他會來也會走,因為沒有人只會停留在某種單一情緒中。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不僅要追求幸福,更要面對生活中許多不快樂甚至極度痛苦的情緒。出於人的本能,我們會動員心理防禦機制,通過否認、逃避、投射、轉移等方式來保護自己,逃避痛苦情緒。
  • 寶寶哭了別著急,分年齡用對方法,安撫的同時還能促進情緒發展
    其實,孩子之所以會從一歲前的溫順,變成現在的任性、愛發脾氣,只是因為他們的大腦發展了,比以前更聰明了。一歲前,他們沒有自己的想法,不知道「你」和「我」的區別,所以總是乖乖地聽從你的安排。而現在,他們有了自己的主見,和你意見不合時懂得捍衛自己的權利,所以才成了你眼中任性的樣子。
  • 幫孩子鍛鍊「心理彈性」,培養十級抗壓娃
    在現實生活中其實經常出現這種情況,有時候做作業,剛開始還好好地,做著做著就突然鬧脾氣了,原來孩子是因為做不出某一道題而感到很生氣,當家長去鼓勵孩子繼續努力的時候,孩子卻告訴家長說:"無論我怎麼努力,我也是做不出來的,還不如放棄。"
  • 當男人處於「姨夫期」意志消沉情緒低落時,該如何安撫和鼓勵
    當男朋友、丈夫、孩子他爸遭遇到工作、財務、生活上的變動而意志消沉一蹶不振時,或者只是沒來緣由的每個月都會有那麼幾天情緒低落的「姨夫期」時,作為女朋友、妻子、孩子他媽,該如何安撫和鼓勵他呢?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到對此一籌莫展的你。
  • 心理素質差怎麼辦
    沒有他們你死不了!記住這句話,人貴在自知,他們沒了你,也不會有太大影響,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沒有他們你也可以獨立生活,甚至認識新朋友,融入新群體。藤蔓才需要去依附別人,而鮮花只需要開放就會有蜜蜂前來。要做一朵有傲骨的鮮花,不要做那寄人籬下的藤蔓。你足夠優秀,多的是人願意和你交朋友。
  • 別再壓抑你的負面情緒!心理研究:多愁善感的人其實身心比較健康
    這其實是由進化決定的。因為,無法對有利事件產生積極情緒,遠不如無法對負面事件做出得當反應來得嚴重,前者可能妨礙我們變得更幸福,後者卻會危及生命。 2、感受到多種情緒的人,比只有正面情緒的人健康 生活的本質是複雜的,有積極的事情,也有消極的時刻。
  • 這篇文章將幫你降低心理諮詢的試錯成本
    這篇文章將給你答案:它適合:想要接受心理諮詢,但是擔心花費過量試錯成本的來訪者;心理諮詢師,你要想辦法幫你的來訪者降低試錯成本,更快的找到合適的人正片開始……✨✨✨為什麼試錯成本高呢?1.科普問題:大家還沒有學會一套靠譜的評判機制什麼是靠譜的評判機制呢?很簡單,比如你買牛奶去,可以參考國家標準、甚至參考歐洲標準,來判定牛奶品質如何;至少,你也知道通過保質期來判斷牛奶怎麼樣;而且現代的超市已經幫你選擇了「基本及格」的牛奶。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有一套官方標準體系之下的,因此你並不會覺得難以選擇。
  • 讓寶寶喝奶順暢、情緒安定的好夥伴~NUK奶瓶奶嘴與安撫奶嘴
    所以父母必須幫寶寶強化吸吮、吞咽和咀嚼的能力。陳奕成醫師表示,「父母可善用安撫奶嘴或固齒器,讓寶寶平常練習,以刺激並增進口腔肌肉的彈性與協調,幫助促進口腔吸吮能力的發展」。雖然吃手與吸安撫奶嘴有差不多的效果,但之後要戒的話,吃手手比吃奶嘴難戒除。「讓寶寶吸安撫奶嘴有其價值,並不需要阻止」。
  • 10個緩解心理壓力的辦法
    1、暗示法選準最佳時機,有意識地利用語言、動作、回憶、想像以及周圍環境中的各種物體等對自己實施積極暗示,可以消除負性情緒,減緩心理緊張,使心理保持平靜和愉快。如背誦名人名言、回味成功經歷、精心打扮自己等。2、換境法固定的環境會使人逐漸失去興趣,進而引發一些心理問題。
  • 貓咪情緒安撫良藥來了,維克中國發布旗下首款貓用安撫產品
    (原標題:貓咪情緒安撫良藥來了,維克中國發布旗下首款貓用安撫產品)
  • 心理防禦機制之投射:有心計的人以為他人都想算計自己
    投射是常見的心理防禦機制,是個體用來減輕焦慮和維持心理平衡的自我保護方式,而過度的投射又難免使人對外部世界產生偏見,在認識同類時或許這種投射具有一定的準確性,而在認識非同類時則會導致一定程度的偏差,因此在認識他人與外界時,應當將人事物一分為二,辯證地看待。
  • 粉絲機場爭籤名打架,潘粵明拉架安撫大家情緒
    5月6日,潘粵明現身上海虹橋機場,兩個粉絲在機場接機的時候引發爭執,差點還打起來了,潘粵明特別暖心的給粉絲拉架,安撫她們。潘粵明見狀,趕緊拉過一個妹子安撫,拍著肩膀說好了好了,不要打架,全程都特別溫柔,為了配合大家拍照還拉下了口罩。不少粉絲大讚潘粵明太暖心了,對待他人的態度溫柔又貼心,還安撫兩個粉絲的情緒,是個值得粉的明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