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通城人物】壯士託孤記

2020-12-14 澎湃新聞

1945年8月,歷經了8年艱苦卓絕的奮鬥,中國人民總算迎來了日寇投降,人民的徹底勝利。

已經是少校營長的萬連卿也隨遠徵軍88師從緬甸班師回國,奉命駐留上海。1946年3月,88師奉命開往東北準備與共產黨打仗。萬連卿不想捲入內戰,便趁部隊在上海整編時辦理了退伍手續。此後不久,在謝晉元團長夫人凌維誠的親自幫助下,他在上海鐵路局謀到了一份鐵路警長差事。

後來,萬連卿與一名女子結婚,並於1949年3月生下一名女孩。他希望女兒長大後能出脫成一位美女,便給她起名「萬美人」。

這年5月,上海解放了,作為當過國民黨軍官和警長的萬連卿,被政府遣送去勞動改造。聽到這個消息,妻子悄然出走,撇下萬連卿帶著幾個月大的女兒無所適從。自己去勞改,總不能帶著女兒一起去吧?而不帶去,襁褓之中的女兒又怎麼辦?這時,他想到了住在鄰近的戰友張青軒,想把女兒託付給他撫養,等將來事情了結了再將女兒接回。

張青軒也是從四行倉庫打出來的八百壯士,在上海也成了家。聽萬連卿這麼一說,這位山東漢子二話沒說,接過張美人說:沒事。你的女兒就是俺的女兒,只要俺有一口吃的,就餓不著她。

張青軒估計萬連卿一時半刻不會回來,為了不給美人幼小的心靈造成陰影,他將萬美人改隨自己姓張。

通城話「人」和「雲」的發音一個樣,張青軒將「萬美人」聽成了「萬美雲」。這樣一來,改姓後的萬美人就變成了「張美雲」。

後來,雖然張青軒接連生了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但他夫妻倆仍視美雲如己出,疼愛有加。當時,他們都住在離凌維誠不遠處,孩子們也經常去謝夫人家玩,稱謝繼民為「小叔叔」。

「小叔叔」看著孩子們一天天長大。

到了上世紀60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開始,這些曾經在國民黨軍隊當過兵的軍人及其親屬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從此,張青軒一家與謝繼民一家各自面對自己前途未卜的命運,不敢過多接觸和聯繫。

因為家庭出身問題,八百壯士的子女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書是沒得讀的,都到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去吧。但張青軒不負戰友萬連卿的託付,使出渾身解數,硬是於1967年將張美雲招工進了上海禽蛋廠當工人。

張建文則於1971年初中畢業後下放到安徽省含山縣駱集公社插隊落戶當知青。

從此之後,張建文再也沒見過小叔叔謝繼民了。

1937年8月上海淞滬會戰四行倉庫保衛戰中的八百壯士,實際上只有400多人,而其中來自通城的壯士就有兩個連的200多人,佔半數以上。故通城可稱之為「八百壯士的主要故鄉」。

201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大慶之年。通城縣委、縣政府決定與湖北電視臺聯合拍攝一部題為《通城與八百壯士》的電視紀錄片,旨在記錄八百壯士的英雄業績,宣傳八百壯士的民族主義精神,為後人開闢一個愛國教育窗口。我有幸被抽調到攝製組參加拍攝工作。

拍攝工作從2014年8月份開始著手籌備,10月12日舉行開機儀式,然後就進入了實際運作階段。從11月2日開始,攝製組先後兩次進京,多次赴滬,有針對性的收集有關八百壯士資料,採訪與八百壯士相關的人員。

2014年11月28日,我們在楊浦區政協採訪了謝繼民。

從謝老的介紹中,我們了解到:日本鬼子投降後,八百壯士除了死亡的、逃回老家的和參加了新四軍的以外,剩下100多人都集中到了上海謝團長夫人凌維誠女士的住處。此後的幾年時間裡,10餘歲的謝繼民整天與壯士們處在一起,打聽四行倉庫的戰鬥和八百壯士的故事,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資料,還了解到湖北籍尤其是通城籍戰士所佔比例情況。

我們採訪時,謝老把自己知道的情況和盤而出,一一向我們介紹,細心的解答我們的每一個提問,使得我們的採訪非常順利,收穫頗豐。

2015年8月13日,上海舉行重建後的四行倉庫紀念館開館儀式,通城籍八百壯士的親屬代表和八百壯士研究人員以及縣裡的相關領導應邀赴滬出席開館儀式,我也在被邀隨行。

9月1日,我又到了四行倉庫參加沈虹光老師的贈書儀式。

沈虹光,湖北省文聯原主席、國家一級劇作家。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她在通城調查、收集、採訪八百壯士資料一年多時間,寫出了紀實文學《壯士無言》,由武漢出版社出版發行。我參加了沈老師的贈書儀式,並將由我任副主編的一本有關於通城籍八百壯士的書籍——《家國忠魂》和電視紀錄片《通城與八百壯士》贈獻給紀念館。

4日,我剛從上海回到家,就接到謝繼民老先生發給我一條微信:萬連卿的女兒美雲已找到,她患癌症住院,你與張建文聯繫,電話多少多少。

看了微信我滿頭霧水:這個謝老,要是早兩天告訴我,我還在上海,也就可以去看看萬連卿的女兒啊!可現在剛剛到家,不可能掉頭又往上海跑吧。再說,「張建文」是誰?他與萬連卿以及「美雲」什麼關係?

懷著一團團疑問,按照謝老提供的電話號碼,我試探著給張建文打了個電話。通過與張建文的交談和了解,我基本上弄清了事情的來龍與去脈:

原來,張建文就是八百壯士張青軒的兒子,出生於1954年,張美雲自然就成了他姐姐。

張建文告訴我,他17歲下放,當時駱集公社有100多名知青,他自知自己出身不好,又沒什麼背景,只有拼命幹活來表現自己,爭取一個好印象。好在當時的知青點負責人和公社領導都非常開明,對張建文的表現一致認可。終于于1975年將知青點上的第一個招工名額,安排給張建文進了馬鞍山鋼鐵公司。

在馬鋼,張建文開過空壓機、開過行車,做過煉鋼工、爆破工,當過工段長和幾百人的車間工會幹部。不管在什麼崗位,他都拼命工作,出色完成每一項任務。因為表現出眾,他獲得了車間團支部書記、電焊姑娘李克珍的芳心並結成連理,婚後,他們有了一個兒子,日子也過的美美滿滿。

2014年,60歲的張建文辦理了退休手續。老頭老伴都退了,兒子也從部隊復員安排在上海工作,並且成了家,於是老倆口也搬回上海居住。

在外地呆的時間長了,咋回上海張建文還真有一種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的感覺。一切都要重新熟悉,一切必須從頭開始。所以對外面的事情關注也少,就連四行倉庫紀念館開館儀式這麼大的活動,他居然沒有聽說過!

因為抗戰勝利70周年,中央電視臺和上海電視臺不斷的播出有關淞滬會戰和四行倉庫保衛戰以及八百壯士的節目,謝繼民自然在電視裡頻頻露面。一看見謝老,張建文象發現了新大陸,大呼:這不是我小叔叔嗎?!

經過多方打聽,總算找到了謝老的電話,張建文立馬打了過去。

謝老接了:喂,你哪位?

小叔叔,我是張建文啊!

哦?張青軒的兒子嗎?幾十年沒見了,你哪兒去了?

張建文把自己的經歷簡單給謝老講述了一遍,謝老問:哦,一直在外地工作,怪不得呢。對了。你父母還健在嗎?

張建文:我爸早在1996年就去世,我媽2006年也去世了。

那,美雲現在怎麼樣了?

張建文告訴謝老:大姐身患癌症,正在住院治療呢。

謝老聽了,心裡一震:是嗎?那我得抽時間去看看她。

接著,謝老又問:美雲的身世你清楚嗎?

張建文說:10年前聽我母親說起過,但我不怎麼相信。

謝老說:那是真的,美雲是萬連卿的女兒。

(就是這時,謝老通過微信把這一消息告訴了我)。

張建文記得,那是2005年12月12日,孫子滿月之日,他特地把母親接到安徽來看看重孫子。

有一天,不知怎麼把話題扯到了大姐張美雲身上,母親鄭重地告訴他:你爸已經去世,我也老了,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走了。現在你大姐身體狀況也很糟糕,所以有一件事我必須告訴你:你大姐不是我和你爸親生的,她原本姓萬。她父親叫萬年輕,是湖北人,和你爸一樣都是八百壯士。

然後,將當年萬連卿託孤的事,原原本本對張建文講了一遍。張建文對此半信半疑:父親去世前,為何沒聽他提起過此事?是不是母親年紀大了犯糊塗,亂說的呢?而從母親嚴肅認真的表情上看,沒有半點玩笑和糊塗的跡象。但不管怎樣,他還是深深地記下了八百壯士「萬年輕」這個名字。

現在從謝老那裡得到了證實,看來大姐真是「萬年輕」的女兒無疑了。 張建文還從謝老那裡得知上海市投資4個億將四行倉庫紀念館重新改造一新,並於8月13日舉行了盛大的開館儀式,其父張青軒的名字就在館內的英名牆上。

打完電話,張建文火速趕到四行倉庫紀念館,認認真真參觀了一遍,最後在英名牆上很快發現了謝團長和他父親的名字。他繼續尋找,尋找大姐的父親「萬年輕」。

找了一會兒,才在謝團長的名字旁邊發現了一個「萬連卿」,他趕緊打電話得到謝老的印證後,才真正知道大姐的父親原來叫萬連卿。

從張建文那裡我了解到了張美雲的一些情況:美雲18歲招工進了上海禽蛋廠當工人。1974年,與上海海運局國際遠洋貨輪廚師長張珏林結婚,婚後生育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因為身體欠佳,她於1994年剛滿45歲時就辦理了退休手續。2006年檢查出大腸癌,並做了手術。現在丈夫已去世,她與兒子一起居住在上海浦東新區。

當我聯繫上張建文的時候,美雲大姐正在醫院住院治病,張建文不敢把她的生父的真相以及已經找到她父親老家的事告訴她,擔心她一下子承受不了而激化病情。

後來張建文要我給他發了幾張萬連卿的照片,他每次去看望大姐時,總是有意無意的透露一些真實情況,並給她看她生父的照片,美雲好像逐漸的明白了什麼。當她完全清楚了自己的身世後,抱著父親的照片一邊哭,一邊回憶說:怪不得小時候總有人在我面前經常提到「萬連卿」這個名字呢,原來他就是我的爸爸!

現在,張美雲對戰勝病魔增強了信心,她說要早日治好病,養好身體,帶兒女到通城老家看看,給未曾謀面的父親和祖父磕個頭,掃掃墓,盡一次做兒孫的孝道。

作者:李斌

原標題:《【八百通城人物】壯士託孤記》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關於八百壯士的幾個史實
    一、留下這八百壯士的目的是什麼 國軍88師師長孫元良、參謀長張柏亭【張柏亭是參謀長還是參謀主任,待考,這裡權當參謀長】都有回憶錄存世,已經將這一問題解答的十分清楚。
  • 在幕阜山的群峰中尋訪壯士遺韻
    1927年羅榮桓元帥在通城發動鄂南暴動時,萬連卿的父親萬順富是縣蘇維埃政府主席,1935年被捕犧牲。當年15歲的萬連卿,因年幼被保了下來,後送至通城保安大隊。抗戰爆發後,該大隊開赴上海參戰。從四行倉庫保衛戰到撤退至租界內的「孤軍營」,萬連卿一直給團長謝晉元當勤務兵。「孤軍營」被破後,萬連卿等8人被日寇抓到南京做勞工。
  • 我和八百壯士萬連卿
    在上海民眾的心目中,八百壯士是中國軍隊的精英,是中華民族的靈魂。但高興之餘,市民們不約而同地為八百壯士的前途擔憂:幾十萬人都逃了,這800人能堅持多久?如果八百壯士拼死作戰,最後與小鬼子同歸而盡,讓我們的精英、我們的瑰寶做無謂的犧牲,豈不痛哉!不行!要向當局諫言,讓其命令八百壯士撤兵!於是各界民眾紛紛呼籲當局,中華婦女同盟會的姐妹們直接上書宋美齡,要求當局命令孤軍撤退,保存實力。
  • 電影《八佰》裡不能忘卻的記憶 「八百壯士」,湖北勇士是主力
    這批英勇的中國守軍實際僅有400餘人,其中不乏一些17、18歲的孩子,但為了迷惑敵人他們對外號稱「有八百人」,所以後人尊封他們為「八百壯士」。馮立群告訴記者,上世紀80年代,通城縣誌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在搜集資料時,意外發現一條史料:淞滬會戰期間,通城兩個保安中隊共200餘人跟隨湖北保安第5團到抗日前線增援,參加了震驚中外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的主力來自原通城保安大隊一、三中隊,所以『八百壯士』裡湖北人佔一半以上,其中200多人是我們通城人。」
  • 守衛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實與虛
    著名抗日英雄,淞滬會戰中率「八百壯士」死守上海四行倉庫,鼓舞了人民的抗戰熱情,被國民政府授予抗戰最高榮譽獎章「青天白日勳章」(第69號。1941年4月24日被汪精衛收買的叛徒刺殺身亡。謝晉元遇害的消息傳出後,舉國震驚。5月8日,國民政府通令嘉獎,追晉為陸軍少將。上海30萬民眾前往「孤軍營」弔唁,瞻仰遺容。毛澤東高度讚譽「八百壯士」為「民族革命典型」。蔣介石譽其「精忠貫日」。
  • 「八百壯士」的戰後餘生……
    再遭厄運,「八百壯士」殉難異國他鄉連線見證人巴布亞紐幾內亞大使館三秘郝利軍「安葬『八百壯士』的巴布亞紐幾內亞抗日英烈墳墓,最早是一位澳大利亞飛行員發現的。」巴布亞紐幾內亞大使館三秘郝利軍在越洋電話中說。
  • 臺灣八百壯士抗議 最新臺灣股市行情走勢怎麼樣?
    臺灣反對年金改革的團體「八百壯士」將有新動作,將於9月3日臺灣的「軍人節」發起3萬人活動,集結於臺灣14縣市的火車站、地方政府、百貨商場等地表達要求。2017臺灣八百壯士抗議:據臺灣媒體報導,「八百壯士捍衛權益」臉書頁面今天發文指出,將在9月3日發起「異地同時,遍地開花」向軍人致敬活動,聲稱已有逾3萬人響應,人數持續增加中。當天上午9點3分集結於臺灣14縣市火車站、地方政府、百貨商場等地表達要求。
  • 紅色音符抗戰歌曲|《遊擊隊之歌》《歌八百壯士》《在太行山上》的...
    讓我們一起了解《遊擊隊之歌》《歌八百壯士》《在太行山上》的來歷。《歌八百壯士》多次唱響銀幕另一首抗戰歌曲《歌八百壯士》因為故事感人肺腑、鼓舞人心,多年來,多次被選為電影主題曲。目前正在熱映的電影《八佰》講述的也是那段歷史。這首歌曲的詞作者桂濤聲,原名桂獨生。
  • 守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結局如何,團長被刺殺,抗戰結束後只剩100人
    而守衛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就是這這種狀況下產生的。蔣介石雖然想撤軍,但還是要留一部分軍隊抵抗,因為之後九國公約的代表要在上海籤字。蔣介石想通過這些部隊的抵抗來換取各國的同情。最終決定讓八十八師留一部分人留守。八十八師師長孫元良覺得,既然留下來的橫豎都是死,不如稍少留一點。最終決定留一個團來守一兩個據點。
  • 一部反映淞滬會戰的影片,八百名壯士鏖戰四行倉庫,死戰不退
    租界市民隔河觀看當年,我還在上高中的時候,便在歷史課本上閱讀到了「八百壯士」的故事。那時聽著歷史老師的講解,我便在想,如果有一天,有導演拍出來的話,我一定要去電影院看看。 進行軍中的日本軍隊事件經過1937年,震驚中外的「八一三」事件爆發,標誌著中國全面抗戰的「淞滬會戰」正式拉開帷幕。
  • 管虎新作萬眾矚目,電影八佰不負眾望,高原度還原了八百壯士!
    萬眾矚目的電影《八佰》終於來了,這部電影10年準備,四年製作,歷經各種波折,由硬漢導演管虎,張譯,姜武,王千源等一票實力派老戲骨主演,以及翹首以盼的觀眾們終於都如願以償了《八佰》這部電影講述的是1937年滬松會戰末期,中國軍隊的一個營隊堅守四行倉庫,死磕日軍,並取得勝利的一段真實歷史,可能大家已經被預告片中高度還原的老上海,戰火紛飛的大場面,以及『八百壯士
  • 四行倉庫「八百壯士」中的通城兵:沒經嚴格訓練但相當英勇
    第一篇 《八百壯士與通城》開車從武漢出發,走高速不要兩小時,就可以到達鄂東南的一個小縣,通城。「水道通,地勢順,直注武昌城」,解放前因為這兒的水路發達,因而得名通城。△從通城出發的「八百壯士」出徵前,武漢各界市民在漢口中山公園召開壯行大會,在雄壯的軍樂聲中,官兵們登上火車駛往前線上海。此時的上海烽火連天,幾近失守,國民黨決定撤退重慶。
  • 電影《八佰》正式定檔,八百壯士集結完畢,全明星陣容票房穩了
    八百壯士,連夜修築工事。就在10月27日清晨,日軍在坦克掩護下,發起進攻。此時,四行倉庫西北面被日軍佔領,東南面則是英美租界。「四行倉庫」就像一座孤島,而八百壯士就像一支孤軍。在日軍的重重包圍下,八百壯士血戰4天4夜,殲敵200餘名,自己傷亡20餘人…戰鬥持續到30日,他們接到撤退命令後,衝出重圍,退入租界。不久之後,他們英勇奮戰的故事,傳遍整個中國,並且稱他們為:八百壯士。
  • 探訪桂林保衛戰八百壯士殉難處:青山埋忠骨 血鑄山河浩氣存
    中新社桂林9月4日電 題:探訪桂林保衛戰八百壯士殉難處:青山埋忠骨 血鑄山河浩氣存中新社記者 楊陳秋日正午,位於廣西桂林市七星景區內普陀山腰的博望坪,三將軍殉職紀念塔和八百壯士墓屹立在一派蔥蘢之中,莊嚴肅穆。
  • 【歷史】被塵封的通城8.20秋暴主要人物劉基宋的結局
    劉基宋回到通城後與王武揚(原通城縣長)、羅榮桓(農運特派員)等人會面,遵照黨的「八七」會議精神,擬在通城實施暴動計劃。就在通城暴動的前一天,駐江西修水的餘灑度(二期生)派人來通城,商談與通城、崇陽兩縣農軍合編事宜。
  • 八百壯士在重圍中執戈為國
    著名的民族英雄謝晉元將軍哲嗣謝繼民(上海黃埔軍校同學會親聯中心副會長)所著《我的父親謝晉元將軍——八百壯士浴血奮戰記》一書,近日由團結出版社出版。該書的出版引起國內外有關人士的廣泛關注,該書讓後人藉此洞曉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滔天罪行和中華兒女浴血抗戰的光輝業績,深受海峽兩岸同胞們的歡迎。
  • 讀書| 「八百壯士」 謝晉元
    這支守軍後來以「八百壯士」的稱號聞名於世,指揮官叫謝晉元。1937年10月27日清晨,日軍發現四行倉庫內仍有中國守軍,立刻發動進攻,受到「八百壯士」的猛烈阻擊。其實堅守四行倉庫的只有一個營的兵力410人左右,為了迷惑敵人,在記者採訪時,謝晉元假告八百人,這才有了「八百壯士」之說。
  • 熱血的八百壯士,悲壯的淞滬會戰
    該營隸屬「德械師」88師262旅524團,約四百餘人,對敵宣稱八百。他們死守「上海最後的堡壘」——四行倉庫,遂有了「八百壯士守四行」的傳說。四行倉庫位於蘇州河北岸,它是一座高達6層的鋼筋混凝土巨獸,從其口中噴薄而出的槍林彈雨,裹挾著復仇的怒火,讓一貫橫衝直撞的日寇止步不前。
  • 四行倉庫八百壯士,刺殺謝晉元團長的叛徒,他們下場如何?
    「八百壯士」人人抱定必死的信念,爭先殺敵。敢死隊員陳樹生曾身綁手榴彈與10多名敵人同歸於盡,影片中也有這段感人悲壯的場景。八百壯士以彈丸之地抗擊數倍於己的日軍,激戰四晝夜,斃敵200餘人,傷敵無數。謝團長當時已經立下了「殊死報國,誓於四行倉庫共存亡」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