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中的天下第一劍——越王勾踐劍

2020-12-23 寅公子

你好,我是寅公子。

現在是熱兵器的天下,但是在冷兵器時期,有著這樣一把寶劍,儘管在地下沉睡數千年,卻依舊散發著屬於它自己的光芒。

在它出土的那一刻,依然鋒芒畢露、寒氣逼人。

他就是越王勾踐劍,被稱為天下第一劍。

越王勾踐劍 出自騰訊視頻

在冷兵器時代,劍就有「百兵之君」「短兵之祖」的美譽。

劍,在早期是以匕首為樣式的短劍,劍和刀在古代是一類的,唯一的區別就在於單刃和雙刃。

春秋末年,開始流行長劍,但是依然使用短劍,常見便於戰鬥,短劍便於護身,還可以進行刺殺。

劍是短兵之祖,近身搏鬥的利器,因為攜帶之方便、輕盈,佩戴起來讓人看得也神採飛揚,需要之時也是十分的迅速。

所以歷朝歷代的皇宮貴族,文人俠客,商賈庶民,都以佩戴劍為榮。

自古劍馳騁沙場,稱霸武林,立身立國,行俠仗義,流傳至今,仍被世人所喜愛。

其實出土的古代文物中,兵器類的不在少數,劍的數量更是不在話下。為什麼越王勾踐劍能成為天下第一劍呢?

我們一起走進那個硝煙瀰漫、動亂的時代,去了解越王勾踐劍。

在春秋末期吳越兩國經常發動戰爭。

在公元前494年,吳越兩國再次發動殊死搏鬥的戰爭,越國大敗。越王勾踐,降服於吳王夫差,在夫差身邊忍辱負重三年,夫差看他是真心歸降便放他回越國。

越王勾踐回國之後,時刻都不忘記在吳國受的各種屈辱,就在屋裡掛一個苦膽,每次吃飯的時候都會嘗一嘗這個苦膽,以此警醒自己。

而且,他還身著粗布衣裳,每天都吃粗糧,與百姓一起農耕,休養生息;勾踐夫人則帶領婦人養蠶織布,發展生產。還出臺了新增人口政策,使得越國人口激增。

勾踐夫妻與百姓同甘共苦,激勵了全國上上下下齊心努力,發憤圖強,為早日滅吳雪恥做著充足的準備。

勾踐親賢臣,聽取大臣意見,賄賂吳王,麻痺對方對於自己的監控;收購糧食,以使對方國庫糧草空虛;贈送上好木材,耗費吳國人力財力物力興建大型宮殿;並散布謠言離間吳國君臣,使用美人計,使夫差從此不早朝、不問政事,殺害伍子胥。

公元476年,越王勾踐再次發動戰爭,圍困吳國,前473年,越國攻進吳國都城,俘虜吳王夫差,最終以吳王自刎的結局,滅掉了吳國。

而越王勾踐劍,它的傳奇一生,跟他的主人、它的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1965年於湖北省江陵的一座楚國的墓葬中,出土了六百多件文物,其中就有這件越王勾踐劍,並千年不腐。

這把劍通長55.7釐米,寬4.6釐米,柄長8.4釐米,重875克,都不足兩瓶礦泉水的重量,卻極其鋒利,曾不小心將當時的一位考古人員的手指劃破,血流不止。

有人拿它做實驗,稍一用力,將16層白紙輕輕劃破。

並且在劍的近劍格處,用鳥篆銘文「越王鳩淺,自乍用鐱」八個字。

這中間還有一個小插曲,就是當初識別劍上的銘文的時候,考古學家沒有識出「鳩淺」這兩個字,於是就發往全國各地的考古學家以及古文字專家。

當時的郭沫若先生,認為是兩個字是「邵滑」,但是這時出現了不同的聲音,那就是北京大學的古文字專家唐蘭先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見,認為是「鳩淺」這兩字,就是「勾踐」的通假字。

然而後者被普遍接受,就連一向與他意見不合的郭沫若先生,也同意此說法。

在位於劍首處,劍首外翻捲成圓箍形,內鑄有間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圓,這樣的做工一點都不屬於現在的工具機製造。

劍身布滿了規則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紋,劍格正面鑲有藍色玻璃,背面鑲有松綠石。製作工藝十分美觀。

那為什麼越王勾踐劍,會出現在楚國墓葬中呢?

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越王勾踐將女兒嫁給楚王做姬時的陪嫁,而後楚王賞賜了給別人,此人死後,將劍做為陪葬品;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戰利品,在前309年到前306年,楚國對越國發動戰爭,楚國繳獲了此劍,並帶回楚國。

出土之後,考古人員就對此劍進行無損檢測研究,發現該劍的主要成分是銅、錫、硫等元素。

由於出土時仍然不減當年風採,千年不腐。

於是坊間有一種說法就是,這把劍之所以千年不腐是因為硫化處理。

但是我們通過現代科技的再次研究可以看出,在同一墓葬中出土的其他兩把劍,不難看出,含硫量越大,它的劍身腐蝕性就越強。

那麼它千年不腐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湖北省博物館文保中心副主任姜旭東在最新的研究中初步得出三個結論:1、含鉛量很少幾乎可以不計,所以它的腐蝕性就差;2、是因為墓葬環境,這個環境本身就是對於青銅器有很好的保護性的;3、是在于越王勾踐劍本身,在出土時它還帶著劍鞘,相當於做著雙層的保護。就是這三點原因促成它千年不腐。

而且在這次研究中還復原出了越王勾踐劍最初的面貌。

我們都知道越王勾踐劍通身菱形紋,但是在菱形紋的凹槽處,在顯微鏡下,看到了白色條紋,而且這個白色條紋的地方都是塌陷下去的。

所以他們推測,在鑄劍的時候在這個塌陷的地方是填上錫的。而且錫是白色的,青銅器是金黃色的。

所以這樣鑄造出來的劍是什麼樣子?

我們就來看一些2500年前越王勾踐劍的真容。

很有幸我們通過現在的高科技手段,做出復原圖,讓我們可以看到它的真實面貌,如此華美。

越王勾踐劍歷經滄桑,幾經戰亂,卻依然散發著屬於它自己的光芒。雖然它的一生傳奇坎坷,但是現在它終於安定下來,在湖北省博物館安家落戶,繼續向世人述說著它的千年歷史,與它一起暢遊在歷史的長河中,不再只是孤獨冰冷的文物,而是一個會說話的「天下第一劍」。

以上圖片均來源與網絡 如有侵權 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天下第一劍」越王勾踐劍
    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越王勾踐劍,有著「天下第一劍」的美譽。鮮為人知的是,在「越王勾踐劍」剛出土時,並沒有人發現這就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越王勾踐劍」。 隨後,方壯猷將劍銘考釋的「越王勾踐自作用劍」結論函告各位先生,同行的專家們也都認同了唐蘭的結論,於是,「越王勾踐劍」就這樣以嶄新的名字橫空出世了。
  • 越王勾踐劍,為什麼被譽為天下第一劍?
    前言:人們所熟知的臥薪嘗膽的成語,講述的就是春秋末期的最後一任霸主越王勾踐,是怎樣一步步打敗強大的吳國的。而被考古發現的越王勾踐劍,其千年不鏽的特性,優美的造型,其蘊含的文化底蘊,讓他被稱為天下第一劍。越國是一個怎樣的國家?為何越王勾踐劍會出土在湖北?
  • 被譽為「天下第一劍」的越王勾踐劍,為何會千年不鏽,太神奇了
    1965年在湖北荊州江陵地區修建一條水渠時,當時挖的時候發現土質疏鬆好像有人挖過一樣的,當時的考古專家聞訊趕來,在現場勘測發現這裡有古代墓穴,最後出土了一個舉世聞名的國寶;一把青銅器,這個就是我們說的越王勾踐劍。被譽為「天下第一劍」的越王勾踐劍。
  • 越王勾踐劍有何過人之處,為何被稱為天下第一劍?
    為什麼越王勾踐劍被稱為天下第一劍?越王勾踐劍有何過人之處,為何被稱為天下第一劍?中華上下五千年,寶物傳奇永不斷。劍作為兵器中的君子,歷來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追捧。中國歷史上出現過許多名劍,但大都已成為傳說,後世都無緣一見。
  • 「越王勾踐劍」何以成「天下第一劍」?其承載了哪些中華文化內涵
    就連浪漫主義「詩仙」李白,也曾作《越中覽古》一詩,表達自己對越王勾踐的崇敬與追憶:「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鄉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被世人譽為「天下第一劍」的越王勾踐劍當掀開塵封已久的歷史面紗,撣去寫滿歲月痕跡的灰塵之時。仿佛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帶我們穿梭於時空隧道。
  • 越王勾踐劍,被譽為天下第一劍,細談越王勾踐劍銘文考釋過程
    春秋越王勾踐劍,是天下第一劍。1965年,在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望山楚墓群1號墓出土,劍首外翻捲成圓箍形,劍長55.7釐米,柄長8.4釐米,劍寬 4.6釐米,內鑄有間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圓,劍身上布滿了規則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紋,正面近格處有「越王鳩(勾)淺(踐)自作用劍」的鳥篆銘文,接下來我們來細談一下越王勾踐劍銘文考釋過程。考古學家由於史料缺乏,所以在對這把劍上的銘文『叴勼「二字的翻譯都持有不同的意見。
  • 「珍寶檔案」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越王勾踐劍1965年出土於湖北省江陵望山一號楚墓。劍長55.6釐米,寬5釐米,劍首向外翻卷呈圓盤形,內鑄11道精細的同心圓,劍身滿飾神秘的黑色菱形花紋,劍格的正面和反面分別用藍色琉璃和綠松石鑲嵌成美麗的紋飾,整個造型顯得高貴、典雅。在劍身正面靠近劍格處還寫有兩行鳥篆銘文,分別是「越王鳩淺 自作用劍」,經專家考證,鳩淺就是勾踐,八字銘文向我們表明了這把劍的身份和地位。
  • 越王勾踐:我的劍千年不腐,削鐵如泥,是天下第一劍
    姓名:越王勾踐劍外號:天下第一劍年齡:2500歲製作者:歐冶子或幹將莫邪或無名工匠出生地:古越國現居:湖北省博物館技能:削鐵如泥、2500年不腐黑科技等級★★★★1965年,湖北省江陵地區的工人們正在挖掘土方,想要修建一條水渠,卻發現了一大片古墓。
  • 越王勾踐劍無法複製?其實想要複製越王勾踐劍,難點只有兩個
    越王勾踐劍劍首處同心圓真的能讓現代數控技術為之汗顏嗎?現代技術真的不能複製出越王勾踐劍嗎?我的答案是能複製的,儘管很難,但是還是能實現的。越王勾踐劍,被譽為「天下第一劍」,於1965年出土於今天的湖北荊州附近的漳河二乾渠上。
  • 「越王勾踐劍」在X光照射下,發現神奇一幕,專家卻說這不可能
    先輩匣中三尺水,曾入吳潭斬龍子。隙月斜明刮露寒,練帶平鋪吹不起。——李賀《春坊正字劍子歌》中國古代是冷兵器時代,劍、矛、刀等武器應有盡有,但是隨著時間的侵蝕,這些武器幾乎都已經消失在世界上,只有少數被挖掘出來。
  • 越王勾踐劍,不僅是一把武器,更是一種永不言棄的精神
    越王勾踐劍於1965年出土在望山楚墓,現被收藏於湖北博物館。因為上面刻有「越王自作用」幾個字得名。據傳,它鋒利無比,只用稍加用力就可以劃破二十層白紙。據監測,成分其中錫的淨含量約為16%~17%,劍身幾千年不化不腐。不僅如此,這還是一把做工精密的青銅劍。
  • 廣天藏品丨國之脊 劍之魂——越王勾踐劍中的中國精神!
    成語「臥薪嘗膽」中的男主角勾踐,就是一位嗜好鑄劍的亂世英才。《拾遺記》記載道:「越王勾踐,使工人以白馬白牛祀昆吾之神,採金鑄之以成八劍之精,一名掩日,二名斷水,三名轉魄,四名懸翦,五名驚鯢,六名滅魄,七名卻邪,八名真剛。」
  • 越王勾踐劍究竟有多厲害?放在顯微鏡下檢測,專家直呼:這不可能
    越王勾踐是春秋五霸之一,他臥薪嘗膽的故事很多人可能都聽說過。經過著名金文研究專家唐蘭的解讀,這八個字被翻譯成現代文字就是「越王勾踐,自作用劍」。 毫無疑問,從劍身上的銘文來看,這把劍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越王勾踐所用的佩劍。 越王勾踐劍的劍身呈紫黃色,劍身上下色澤如新,猶如剛剛被鑄造出來一般。考古人員曾經用厚厚一摞列印紙來測試,20多張厚的列印紙被一劍斬為兩截。
  • 越王勾踐的劍能斬鐵無聲嗎?如果放在現在,連家裡的菜刀都不如
    在像古代這樣的冷兵器時代,我們知道劍是「萬兵之王」。至今,越王勾踐的劍仍最為人所知。越王勾踐的寶劍現收藏於湖北武漢的省博物館。這越王勾踐的劍能削鐵如泥,不管是什麼盔甲,都能一下劈開。其實,這把劍並不是用來殺敵的,而是作為身份的象徵或者作為禮儀的工具,而這把劍甚至不如敵人手中的刀。
  • 93年新加坡借走越王勾踐劍受損,永遠無法修復,從此禁止出國展覽
    若真有越王八劍,越王勾踐劍的「天下第一劍」的名頭就難保了。越王勾踐是春秋末年五霸之一,他因兵敗吳國,成為了吳王夫差的人質,專給吳王夫差養馬,兩年後才回國,為了不讓自己忘記受辱情景,他在房間裡掛上了一隻苦膽,每次吃飯都要嘗嘗苦味。為攻滅吳國,文種又提出了「伐吳九術」,勾踐選了第四條美人計:「遺美女以惑其心,而亂其謀」。
  • 都知越王勾踐劍很厲害,他子孫的劍也價值連城,拍賣出1000多萬
    湖北博物館藏--越王勾踐劍文博節目《國家寶藏》第二期,湖北省博亮出了舉世聞名的「越王勾踐劍」。節目中,段奕宏飾演的越王勾踐劍「劍靈」,開篇便道出了身為君王之劍的抱負。勾踐以後,他的子孫:越王鹿郢、不壽、朱勾、不光都有自作用劍出土傳世。2017年,西泠印社舉辦的秋拍「中國歷代青銅器專場」中,青銅錯金銀越王旨殹(不光)劍拍了1046.5萬人民幣。
  • 名劍之王——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蘊涵的許多神奇工藝技巧,至今都很難完全複製,成為我國古代特定歷史時期短兵器製造的傑出代表。越王勾踐劍是如何被發現的1965年隆冬,江陵(今荊州古城)地區漳河水庫的渠道修建工程開工,然而這項工程的挖掘卻被一次不期而遇的考古發掘所替代。
  • 將「越王勾踐劍」放在X光下照射,究竟看到了什麼?專家:不可能
    越王勾踐劍也被史學家們稱為天下第一劍,它不僅鋒利無比,而且千年時間都沒有生鏽,作為春秋越國的一件青銅器,它已經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了,當年它的出土也算是非常偶然,上個世紀60年代的冬天,在湖北省荊州市的楚墓群中,考古專家剛打開一個墓室,便發現墓主人身邊放著一把閃耀著幽光的青銅寶劍,在寶劍上還刻著兩行銘文,正當專家們想要拿起寶劍看個清楚時
  • 越王勾踐劍「削鐵如泥」?抱歉,它照樣敵不過你手中的菜刀
    但是傳說中的「削鐵如泥」的越王勾踐劍,其實也只是作為一個禮儀用具或者只是作為身份的象徵,並沒有多少的實戰意義。而且越王勾踐劍甚至還敵不過如今人手中的菜刀,這究竟是為什麼?而且當時吳越地區的人們對於鑄劍非常的有心得,所以吳越地區出土的寶劍大多質量都比較上乘,這也導致了,吳越地區的步兵多以劍為主要的殺傷兵器。就比如越王勾踐劍,吳王夫差劍,吳王光劍都是代表了吳越地區高超鑄劍工藝的成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越王勾踐劍了。
  • 越王勾踐劍為何千年不鏽?專家用x光檢測後,直呼:這不可能
    辛棄疾提到: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古代將士們人手一把劍,而崇尚武功學說的人,自然會想要配備一把更好的劍。在現代生活中,人們對於劍的了解可能比較少,覺得那是武俠小說裡的標配。在考古界,劍也是非常重要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