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劍」越王勾踐劍

2021-01-19 騰訊網

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越王勾踐劍,有著「天下第一劍」的美譽。鮮為人知的是,在「越王勾踐劍」剛出土時,並沒有人發現這就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越王勾踐劍」。

起因

這事兒還要從上世紀60年代說起,1965年12月,湖北省江陵地區連續兩年遭遇了乾旱。政府決定從荊門漳河修一條水渠,引水灌溉那一帶的部分農田。

沒想到挖到紀南城西北7公裡處時,人們發現這裡的土層看上去有些與眾不同,這裡土質疏鬆,好像曾經被挖動過。人們認為這次發現的異樣土層下面,很可能藏著一座古墓。

望山一號楚墓內部景象(圖:《江陵望山沙冢楚墓》)

考古專家們聞訊趕來,經過仔細勘測,發現地下果然有古代墓穴,並且不止一座,初步估計大約有50多座。就這樣,灌溉工程的挖掘,被一次不期而遇的考古發掘代替了。專家們把這一片古墓群稱為望山楚墓。

當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將墓主人的內棺打開,人們赫然發現,在內棺屍首骨架的左側,有一把裝在漆木劍鞘內的青銅劍。當保管員將寶劍從劍鞘中小心翼翼抽出的時候,在場的人都吃了一驚。這把寶劍寒氣逼人,雖歷經2400餘年仍紋飾清晰精美,有莽撞的好事者伸手去拿劍,不料手指碰到劍刃上,竟劃出了一道口子,鮮血立刻流了出來。

誤認邵滑劍

如此鋒利之劍,是用作何處?劍的主人又是誰?一時不得而知。隨後,考古專家在近劍格處發現兩行八字鳥篆銘文,字體怪異。

當時在考古發掘工地指導工作的著名歷史學家、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方壯猷教授,與在工地的考古工作者一起,對這件青銅劍的八字銘文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研究。

劍上的銘文是用「鳥蟲書」所書寫的。所謂鳥蟲書,又稱蟲書、鳥蟲篆,是在春秋戰國時期盛行於南方諸國的一種文字。經分析,「鉞王」就是越王,「自乍用鐱」表示是其親自監工並佩戴的。至於「鉞王」後面的兩個字人,按過去劍上發現銘文的慣例,應是某位越王的名字。方壯猷認為這兩個字是「邵滑」,並認為邵滑可能是史書所記載的越王無疆的兒子越王玉。據此,他將此墓認作越王墓。

因此,「邵滑劍」之名就被初定了下來。

而對於方壯猷有關「邵滑」二字的意見,當時在考古發掘工地上的其他文物工作者也有不同看法。於是,在方壯猷的領導下,工作人員立即將這件青銅劍的八字銘文進行臨摹、拓片、拍照,隨後,方壯猷於12月底,將這些資料及自己的看法,分別寫信給郭沫若、夏鼎、唐蘭、陳夢家、於省吾、容庚、商承祚等十幾位我國著名的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和古文字學家,徵求意見,請他們幫忙作進一步的鑑定。

郭沫若很快就寄來了回信,在信中,他肯定了方壯猷的研究意見,認為那不能確定的兩個字就是「邵滑」。

然而,1966年1月5日,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唐蘭寫下的信件裡,卻提出了一種新穎而有震撼力的意見。唐蘭認為,寶劍的主人不是別人,正是中國歷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越王勾踐,他認為這兩個難認的字為「鳩淺」,而「鳩淺」正是「勾踐」的通假字。因此此墓不可能是越王墓,應是楚墓;這方劍是楚滅越以後所得的越國寶物。

這個新穎的意見引起了專家們的極大興趣。2月28日,郭沫若覆信也明確指出:「越王劍,細審確是勾踐之劍。」

隨後,方壯猷將劍銘考釋的「越王勾踐自作用劍」結論函告各位先生,同行的專家們也都認同了唐蘭的結論,於是,「越王勾踐劍」就這樣以嶄新的名字橫空出世了。

中國」劍「文化

論起中國的「劍」文化,可以說已經持續很多年了,為何名劍紛多,只有越王劍被稱為「天下第一劍」呢?這越王勾踐劍又隱藏著怎樣的秘密?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屬于越王勾踐劍的那段神奇過往。

相傳越王勾踐劍,亦名純鈞,乃十大名劍之一,純鈞被稱為「尊貴無雙之劍」,為春秋時期鑄劍大師歐冶子所鑄。歐冶子此人,龍泉寶劍的鑄造者,春秋時期赫赫有名的鑄劍大師。

為鑄這把劍,千年赤堇山山破而出錫,萬載若耶江江水乾涸而出銅。鑄劍之時,雷公打鐵,雨娘淋水,蛟龍捧爐,天帝裝炭。鑄劍大師歐冶子承天之命嘔心瀝血與眾神鑄磨十載此劍方成。劍成之後,眾神歸天,赤堇山閉合如初,若耶江波濤再起,歐冶子也力竭而亡。

傳說可能略有誇張,但管中窺豹,也能看出越王勾踐劍的鑄造之難,工藝之精湛,因此被稱為「天下第一劍」也毫不遜色。

越王勾踐劍作為一代霸主用劍,代表了吳越青銅劍技術的巔峰。銅劍的製作不同於鐵劍,雖稱不上千錘百鍊,但劍身銅錫比例需要進行反覆調試,攸關劍身品質。

越王勾踐劍,飽含著中華傳統文化中曲中帶直、柔中帶剛、能屈能伸的思想內涵,也承載著中華民族勵精圖治、忍辱負重、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相關焦點

  • 越王勾踐劍,為什麼被譽為天下第一劍?
    前言:人們所熟知的臥薪嘗膽的成語,講述的就是春秋末期的最後一任霸主越王勾踐,是怎樣一步步打敗強大的吳國的。而被考古發現的越王勾踐劍,其千年不鏽的特性,優美的造型,其蘊含的文化底蘊,讓他被稱為天下第一劍。越國是一個怎樣的國家?為何越王勾踐劍會出土在湖北?
  • 冷兵器中的天下第一劍——越王勾踐劍
    他就是越王勾踐劍,被稱為天下第一劍。越王勾踐劍 出自騰訊視頻在冷兵器時代,劍就有「百兵之君」「短兵之祖」的美譽。劍,在早期是以匕首為樣式的短劍,劍和刀在古代是一類的,唯一的區別就在於單刃和雙刃。其實出土的古代文物中,兵器類的不在少數,劍的數量更是不在話下。為什麼越王勾踐劍能成為天下第一劍呢?我們一起走進那個硝煙瀰漫、動亂的時代,去了解越王勾踐劍。在春秋末期吳越兩國經常發動戰爭。
  • 越王勾踐劍有何過人之處,為何被稱為天下第一劍?
    為什麼越王勾踐劍被稱為天下第一劍?越王勾踐劍有何過人之處,為何被稱為天下第一劍?中華上下五千年,寶物傳奇永不斷。劍作為兵器中的君子,歷來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追捧。中國歷史上出現過許多名劍,但大都已成為傳說,後世都無緣一見。
  • 「越王勾踐劍」何以成「天下第一劍」?其承載了哪些中華文化內涵
    而越王勾踐也不得不忍痛割愛,將湛廬、勝邪、魚腸送給吳王。而這其中並沒有「越王勾踐劍」,因為這柄象徵著王權的君王佩劍,即使是在勾踐淪為階下囚時,也依然陪伴在他左右,這與先秦時期的「佩劍禮儀」息息相關。所以據此可以得知,這柄「天下第一劍」的鍛造時間,應該是勾踐即位之後到被吳國打敗之前。
  • 被譽為「天下第一劍」的越王勾踐劍,為何會千年不鏽,太神奇了
    1965年在湖北荊州江陵地區修建一條水渠時,當時挖的時候發現土質疏鬆好像有人挖過一樣的,當時的考古專家聞訊趕來,在現場勘測發現這裡有古代墓穴,最後出土了一個舉世聞名的國寶;一把青銅器,這個就是我們說的越王勾踐劍。被譽為「天下第一劍」的越王勾踐劍。
  • 越王勾踐劍,被譽為天下第一劍,細談越王勾踐劍銘文考釋過程
    春秋越王勾踐劍,是天下第一劍。1965年,在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望山楚墓群1號墓出土,劍首外翻捲成圓箍形,劍長55.7釐米,柄長8.4釐米,劍寬 4.6釐米,內鑄有間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圓,劍身上布滿了規則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紋,正面近格處有「越王鳩(勾)淺(踐)自作用劍」的鳥篆銘文,接下來我們來細談一下越王勾踐劍銘文考釋過程。考古學家由於史料缺乏,所以在對這把劍上的銘文『叴勼「二字的翻譯都持有不同的意見。
  • 「珍寶檔案」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越王勾踐劍1965年出土於湖北省江陵望山一號楚墓。劍長55.6釐米,寬5釐米,劍首向外翻卷呈圓盤形,內鑄11道精細的同心圓,劍身滿飾神秘的黑色菱形花紋,劍格的正面和反面分別用藍色琉璃和綠松石鑲嵌成美麗的紋飾,整個造型顯得高貴、典雅。在劍身正面靠近劍格處還寫有兩行鳥篆銘文,分別是「越王鳩淺 自作用劍」,經專家考證,鳩淺就是勾踐,八字銘文向我們表明了這把劍的身份和地位。
  • 越王勾踐:我的劍千年不腐,削鐵如泥,是天下第一劍
    姓名:越王勾踐劍外號:天下第一劍年齡:2500歲製作者:歐冶子或幹將莫邪或無名工匠出生地:古越國現居:湖北省博物館技能:削鐵如泥、2500年不腐黑科技等級★★★★1965年,湖北省江陵地區的工人們正在挖掘土方,想要修建一條水渠,卻發現了一大片古墓。
  • 越王勾踐劍無法複製?其實想要複製越王勾踐劍,難點只有兩個
    越王勾踐劍劍首處同心圓真的能讓現代數控技術為之汗顏嗎?現代技術真的不能複製出越王勾踐劍嗎?我的答案是能複製的,儘管很難,但是還是能實現的。越王勾踐劍,被譽為「天下第一劍」,於1965年出土於今天的湖北荊州附近的漳河二乾渠上。
  • 越王勾踐劍,不僅是一把武器,更是一種永不言棄的精神
    越王勾踐劍於1965年出土在望山楚墓,現被收藏於湖北博物館。因為上面刻有「越王自作用」幾個字得名。據傳,它鋒利無比,只用稍加用力就可以劃破二十層白紙。據監測,成分其中錫的淨含量約為16%~17%,劍身幾千年不化不腐。不僅如此,這還是一把做工精密的青銅劍。
  • 越王勾踐劍究竟有多厲害?放在顯微鏡下檢測,專家直呼:這不可能
    經過著名金文研究專家唐蘭的解讀,這八個字被翻譯成現代文字就是「越王勾踐,自作用劍」。 毫無疑問,從劍身上的銘文來看,這把劍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越王勾踐所用的佩劍。 越王勾踐劍的劍身呈紫黃色,劍身上下色澤如新,猶如剛剛被鑄造出來一般。考古人員曾經用厚厚一摞列印紙來測試,20多張厚的列印紙被一劍斬為兩截。
  • 93年新加坡借走越王勾踐劍受損,永遠無法修復,從此禁止出國展覽
    若真有越王八劍,越王勾踐劍的「天下第一劍」的名頭就難保了。越王勾踐是春秋末年五霸之一,他因兵敗吳國,成為了吳王夫差的人質,專給吳王夫差養馬,兩年後才回國,為了不讓自己忘記受辱情景,他在房間裡掛上了一隻苦膽,每次吃飯都要嘗嘗苦味。為攻滅吳國,文種又提出了「伐吳九術」,勾踐選了第四條美人計:「遺美女以惑其心,而亂其謀」。
  • 廣天藏品丨國之脊 劍之魂——越王勾踐劍中的中國精神!
    這大概是中國歷史上最具靈魂、最有鬥志的劍了——一把「越王勾踐劍」,劈開了春秋與戰國。歷史上,越王勾踐三年為奴,嚐糞問疾,二十年如一日「臥薪嘗膽」,忍常人不能忍之辱,受常人不能受之苦,終成逆襲。越王勾踐劍於是也和他的主人一般,充滿了跌宕而悲壯的傳奇色彩,並且升華為中華民族百折不撓精神的象徵。
  • 都知越王勾踐劍很厲害,他子孫的劍也價值連城,拍賣出1000多萬
    湖北博物館藏--越王勾踐劍文博節目《國家寶藏》第二期,湖北省博亮出了舉世聞名的「越王勾踐劍」。節目中,段奕宏飾演的越王勾踐劍「劍靈」,開篇便道出了身為君王之劍的抱負。越王不光劍此劍全長49.5cm,鋒芒森然。主人名叫不光,「不光」即「殹」,是「臥薪嘗膽」的勾踐第四代孫,是戰國時期第五代越國的君主。公元前410年到公元前375年,在位36年。
  • 將「越王勾踐劍」放在X光下照射,究竟看到了什麼?專家:不可能
    越王勾踐劍也被史學家們稱為天下第一劍,它不僅鋒利無比,而且千年時間都沒有生鏽,作為春秋越國的一件青銅器,它已經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了,當年它的出土也算是非常偶然,上個世紀60年代的冬天,在湖北省荊州市的楚墓群中,考古專家剛打開一個墓室,便發現墓主人身邊放著一把閃耀著幽光的青銅寶劍,在寶劍上還刻著兩行銘文,正當專家們想要拿起寶劍看個清楚時
  • 名劍之王——越王勾踐劍
    謎一樣的名劍之王——越王勾踐劍,凝聚了東周能工巧匠的高超智慧和精湛工藝,令我們高山仰止。
  • 越王勾踐劍「削鐵如泥」?抱歉,它照樣敵不過你手中的菜刀
    但是傳說中的「削鐵如泥」的越王勾踐劍,其實也只是作為一個禮儀用具或者只是作為身份的象徵,並沒有多少的實戰意義。而且越王勾踐劍甚至還敵不過如今人手中的菜刀,這究竟是為什麼?而且當時吳越地區的人們對於鑄劍非常的有心得,所以吳越地區出土的寶劍大多質量都比較上乘,這也導致了,吳越地區的步兵多以劍為主要的殺傷兵器。就比如越王勾踐劍,吳王夫差劍,吳王光劍都是代表了吳越地區高超鑄劍工藝的成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越王勾踐劍了。
  • 越王勾踐劍為何千年不鏽?專家用x光檢測後,直呼:這不可能
    辛棄疾提到: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古代將士們人手一把劍,而崇尚武功學說的人,自然會想要配備一把更好的劍。在現代生活中,人們對於劍的了解可能比較少,覺得那是武俠小說裡的標配。在考古界,劍也是非常重要的發現。
  • 「越王勾踐劍」在X光照射下,發現神奇一幕,專家卻說這不可能
    1965年,工作人員發現了這一片陵墓中有一把青銅劍。這把劍長55.7釐米,劍身有黑色的菱形暗格花紋,正面刻有「越王鳩(勾)淺(踐)自作用劍」的銘文,專家們才驚訝地發現這是越王勾踐劍。越王勾踐是春秋時期最後的霸主,越國曾經敗給了吳國,吳王夫差為了羞辱他,讓他和範蠡一同去吳國當質子。經過幾年的臥薪嘗膽,勾踐終於在三年後回到了越國。
  • 「越王勾踐劍」在X光照射下,發出神秘現象,專家卻直呼不可能
    越王勾踐(劍)留給後人的不只是一種精神,更是無價之寶!越王勾踐的故事相信每個人都有所熟知,越王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君王,而當年他的臥薪嘗膽的故事也廣為流傳。有句非常經典的名言: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說的就是越王勾踐在兵敗後,被吳王夫差俘虜,然後一直韜光養晦,忍辱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