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濟南的名勝古蹟,不管是哪裡人,第一個想到的應該就是趵突泉。而提到有關濟南的藝術品,《鵲華秋色圖》肯定是排在第一位。
    作為名聞世界的濟南第一名勝,歷代吟詠頌揚之詩作數不勝數。其中,《鵲華秋色圖》的作者,元代傑出的藝術家、文學家趙孟頫\歌詠趵突泉的詩作,可以被稱作耀眼的「明珠」。
    
    近日,一部釋讀趙孟頫\歌詠趵突泉詩作、並將其後歷代次韻詩集合於一冊的專著——《趙孟頫\〈趵突泉〉歷代次韻詩輯注》由濟南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了。這是一部選題獨特、視角新穎的作品,也是第一部專門研究趙孟頫\歌詠趵突泉詩作及其歷代次韻詩的專著。作者周長風、劉書龍兩位都是著名的文史專家,對濟南的歷史文化有深入的研究。
    趙孟頫\(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於至元二十九年(1292)十一月七日來到濟南,任同知濟南路總管府事,元貞元年(1295)春應朝廷之召,離濟赴京。其間,趙孟頫\流連於濟南山水,寫下許多詩文。其七律《趵突泉》(以下簡稱「趙詩」)或因寫的是濟南最著名的景致,或因寫得好,或因有墨跡手卷流傳存世,或因泉上有眾多歷代和趙詩碑刻及清代康熙帝手書趙詩御碑,或因詩之頸聯成為傳播最廣的泉上楹聯,或因是上述原因的疊加,總之,於後世來說,它不僅成為趙孟頫\寫濟南最為著名的文學作品,而且也是有史以來無數寫趵突泉的篇章中最為著名的文學作品。其至尊地位從它誕生至今不曾動搖,後來者恐怕也難以取代。
    說趙詩至今仍是人們心目中的趵突泉「第一詩」,這不難證明,上網檢索一下就能知道。而本書所要傳遞的信息之一,則是趙詩的一項「天下第一」。
    而今天的趵突泉堂而皇之地號稱「天下第一泉」。由趵突泉掛帥,與大明湖、黑虎泉、五龍潭、護城河等組成的國家5A級旅遊風景區,就叫「天下第一泉風景區」。既然說趵突泉雄踞「天下第一」,那麼就應列出都有哪些相關數據可以證明。倘若您問趵突泉「第一詩」有何記錄可冠以「天下第一」呢?答曰:和詩,或者說是和詩中規則最嚴格的一種——次韻詩。
    
    趙孟頫\的七律是詠誦名泉的名人名作。因此,自元末明初起,於趵突泉邊作次韻詩(依照原詩韻腳用字及次序和詩)者日眾,高士遠客紛紛藉此禮敬先賢,致意東道,暢抒襟懷,切磋詩藝,競展才華,逐漸成為濟南的一道華美的文學風景,一種優雅的文化風習。
    我國自北魏以來,文人常詩詞唱和。一人作詩,他人以與其部分相同或完全相同格式的詩附和、酬答。早期和詩常以意相和而不和韻,中唐以後則以和韻為絕大多數。和韻大致分為三種:依韻、用韻、次韻。次韻也稱步韻,既要使用原作的所有韻字,還要依循其用韻的次序。另外還有一種不太常見的和韻方式,和詩的韻腳與原詩韻腳用字一致,而先後次序相反,被稱為倒疊韻或倒韻。這也可視作次韻的特殊形式。
    周長風、劉書龍兩位專家,將輯注者循草蛇灰線,查閱數百種古籍,及遍訪趵突泉畔碑刻,所獲的明清兩代次韻和趙詩一一收錄(含倒疊韻詩1首),連同標明「和趙」的用韻詩6首、依韻詩1首,共129位作者的158首。這應該是當時創作的一少部分,有的尚須輯注者繼續發掘,更多的應是消散在歷史的風煙中了。
    
    歷代歌吟趵突泉的詩,僅以七律論,作者中歷代也不乏詩壇大家,如趙孟頫\之前的曾任濟南知州的宋代曾鞏,之後的世居濟南的元代張養浩,詩作亦膾炙人口,而和詩卻難望和趙詩之項背。
    翻閱本書即知,和趙詩絕大多數作於泉上,或遊賞不久,而非書齋向壁所得。說其是文化習俗毫不誇張。至今濟南的詩詞刊物、網站上常見和趙詩。
    濟南號稱「泉城」,擁有的諸多名泉不僅是自然遺產,而且也是當之無愧的文化遺產。特別是趵突泉,它是名泉中的名泉,擁有最為豐厚的文化積澱,閃耀 最為奪目的文化光輝。趵突泉的文化遺產,是濟南乃至山東乃至中華價值永存的寶貴精神財富。為了發揚光大趵突泉文化的精粹,周長風多年來一直想輯注和趙詩。他覺得,輯注和趙詩亦是繼承先人的遺業,更是當代濟南人的責任。但因感覺所知的和趙詩還少,遲遲沒有動手。劉書龍長期致力於濟南地方文獻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深識遠覽,廣儲厚積。2017年春,兩人面議後即欣然合作。劉書龍根據明清原始文獻、現存明清碑刻輯錄詩作,按年代先後排序,編寫詩人簡介,周長風注釋校勘,然後兩人商議,逐一考訂完善。
    這次集中輯注歷時8個月基本完成,而與其相關的研究,特別是詩作和作者的鉤沉,則歷時幾近10年。
    這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工作,是一項對於濟南歷史文化挖掘、研究、發展有著特別貢獻和價值的成果。從《鵲華秋色圖》到《趵突泉》歷代次韻詩輯注,這是一次傳承並延申濟南歷史文化成就的「工程」,是對濟南泉水深度研究的最具新意的成果,更是對濟南歷史文化內涵的深度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