氪金或許還真是某些遊戲的全部
有些氪金手遊似乎真的很奇怪。
我不想訴說斯金納箱,不想訴說欲望,或者是什麼其他的。
總之,很多人為遊戲充值的原因,無外乎想要炫耀,比如買皮膚和坐騎。
無外乎想要快速變強,比如抽卡包,買裝備。
以前的遊戲,如果你想要變強,要麼花時間,要麼花錢。
反正沒錢,我就。可隨著這些手遊的策劃,越來越機靈,你就會發現,你每天能做的事情,已經沒那麼多了。所以,你想要快速變強,你肝沒用,你只有花錢充值一條末路。
14歲女孩,因充值6萬選擇自殺
再來說說防沉迷系統,怎麼這些東西管不了孩子啊。
很簡單,孩子不怕,他們可以用家長的身份證過認真,就是臉部識別,一樣他們有辦法讓家長給他們弄。至於充值限額,綁定銀行卡,甚至想辦法弄到支付密碼,這些阻礙,對於孩子的智商來說,又有些太微不足道了。
畢竟,現在的孩子,太聰明了。
剛看到最新的一條新聞,14歲女孩劉歌生前在一款名為《龍族幻想》的遊戲中消費108筆,共計61678元。
她就是在上網課的時候,玩起了手機遊戲,並且借了媽媽的手機,謊稱查資料,然後綁定了充值帳號,在遊戲裡給自己充值的。
不過,面對家長的質詢,她選擇了撒謊,在家長要去查帳的時候,選擇了自殺。
孩子沒有自制力,但不等於兒戲生命
孩子沒有自制力,這是人們常說的話。
我之前,一直認為,家長必須負責任,而不是讓遊戲公司負責,能退錢,你還真要感謝他們。
其實這件事上,就算孩子自殺了,家長也還在不停的起訴,以追回充值的款項。
遊戲公司說,資料顯示,玩遊戲的是一名40歲的成年人,你得證明是孩子玩的。
可這一邊,孩子的生命已經沒有了,最終遊戲公司也選擇退款,但孩子的生命,依舊無法回來。
因為生命的隕落,我開始真的思考起這個充值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之前我們糾結於該不該退錢,家長該不該甩鍋,現在立場變了,我們的目的,至少不能讓孩子失去生命啊!
取消內購氪金,一切遊戲都為買斷制
思前想後,問題到底出在哪了?
還是氪金手遊上,我還沒聽說,哪個少年玩了個《動物之森》,要求任天堂退300塊錢的,也沒聽說,哪個少年玩了《神秘海域》,找索尼要錢的。其實我的《神秘海域4》,首發400買的,後來落價那麼狠!我也想讓索尼退錢……
氪金手遊的問題,就是到處設陷阱讓你充值,並且幾乎沒有上限。
只要你上癮,你可以無限的充下去,沒有盡頭。所以,你看這些孩子,要麼就是幾萬塊錢,要麼就是直接把家長的卡花爆,都沒有充幾十就收手的意思。
這有點像蘋果商店,好像有那種免費試用一個月,你不注意,就訂閱上了,然後蔫不出溜的按月給你扣錢,只不過,你用了倆月發現不對勁,取消訂閱,可能也就損失幾十塊錢,也就懶得找了。
乾脆,我們不妨取消類似的機制,不能訂閱,不能遊戲內再消費,只要遊戲產品,我們就買斷,並且制定價格方案,比如最貴的不能超過500元!這可以了,因為目前市面上,最貴的,最好的電子遊戲,那些3A大作,也基本沒有超過五百元的,大都也就三百多。
或許這樣做,對雙方都好也說不定
孩子充值一款遊戲,幾萬塊錢進去了。那雞飛狗跳的事情,以後肯定還少不了。
如果按照我這個設想,現在孩子充值不了,玩遊戲免費的就是純免費,付費的大作,就300到500,可能便宜的,也就幾塊錢,幾十塊錢……是不是也不至於讓家長要死要活了,是不是也不至於不可原諒了。
至於遊戲製作公司那邊,也正好能好好琢磨琢磨遊戲性方面的事,氪金遊戲,真不算是個什麼發展方向。你的遊戲內容,無法吸引玩家,那可能就會賠錢。
不知道,不允許內購,必須買斷制這個方法,能不能解決孩子上癮充值的問題。
大家又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