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委員長」陳誠有多厲害?粟裕:他的陣型一流,可惜太天真

2020-12-16 歷史偵查處

1946年,宿北戰役和魯南戰役的失利,使得國軍損失慘重、士氣低迷。關於這兩場戰役的詳細情況可見於我的文章(張靈甫的74師有多恐怖?粟裕:敵人2個團把我軍14倍兵力一頓胖揍粟裕使詐騙薛嶽,痛殲其部3萬人,薛嶽卻反說:敵人被我們打敗了),在此不再贅述。

由於這兩場失利都發生在薛嶽麾下,因此,蔣介石開始對薛嶽的指揮能力產生了懷疑,並委任陳誠取代薛嶽來指揮華東戰場的作戰。

陳誠,字辭修,他出身於黃埔系,且又是蔣介石的貼身心腹,因此,人送外號「小委員長」。

不光政治出身根正苗紅,他的作戰能力也有著非常過人的厲害之處,他是國軍中為數不多善於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將領。

在1925年的棉湖之戰中,陳誠的炮兵在東徵軍陣地即將崩潰時力挽狂瀾,奠定了棉湖之戰的勝利;在1927年北伐孫傳芳的鏖戰中,陳誠指揮的特務隊以斬首行動突襲敵軍司令部,打破戰爭僵持不下的天平,使得北伐軍一舉擊敗孫傳芳部;在中原大戰中,陳誠指揮的11師,大敗馮玉祥部,為中原大戰的勝利立下了赫赫戰功;在淞滬會戰中,陳誠的第15集團軍血戰日寇;在鄂西會戰中的石牌保衛戰中,陳誠麾下的胡璉11師,頂著日寇的毒氣彈用刺刀挑死了2000多頭日寇。

可以說,在中國的近代戰爭史中,無論就陳誠的作戰能力和戰績來講,他都算得上國軍中的厲害角色之一。

陳誠接替薛嶽後,多次前往一線視察,他逐漸看出津浦、隴海兩線的交叉地帶是華東戰場的核心地帶。控制津浦、隴海兩線,不僅可以控制東西南北的鐵路運輸大動脈,還可以切斷魯南與蘇北的聯繫,將我軍的山東解放區與華中解放區攔腰斬斷。

而在津浦、隴海兩線交匯地帶附近,臨沂應是重點突破的城市。臨沂此時是山東解放區首府,打下臨沂不僅可以完成對我軍的南北分割,還能瓦解我軍的士氣,掃清國軍連續兩場敗仗的陰霾,能極大提振國軍的士氣。

於是,陳誠制定了南北兩大集團夾擊臨沂的作戰計劃。南線由他親自指揮,以歐震集團為突擊主力,從隴海路向北進攻;北線由悍將王耀武指揮,以李仙洲集團為助攻,從膠濟線向南進攻。

同時,陳誠將王敬久集團調至魯西南,以隔斷我軍與晉魯豫野戰軍的聯繫,切斷我軍西逃的退路,並伺機加入魯南、魯中作戰。

這是一場南北夾擊、齊頭並進的大兵團作戰,國軍儘管不乏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優秀將領,可他們內部的協調作戰能力實在是太差。魯南戰役,由於馬勵武的輕敵冒進、孤軍深入,我軍斃俘敵人4萬餘人;宿北戰役,由於吳奇偉的胡亂指揮,致使胡璉的整編第11師與戴之奇的69師強弱分離,敵人被殺得丟盔棄甲。

陳誠吸取了宿北戰役和魯南戰役的教訓,嚴令歐震集團的三路大軍不得孤師冒進,同時,又將張靈甫的整編74師摻雜在中路;胡璉的整編11師編入左路;黃百韜部整合進右路。

對於這種「弱中摻強」的陣型布局,我軍戲稱」豆腐渣脹死老母豬戰術「。

由於陳誠的南線歐震集團的陣型設置得極為合理,儘管粟裕大將採取了多種辦法,試圖切割敵人逐個殲滅,可歐震集團就像一團刺蝟使得粟裕大將無從下手,粟裕也不得不感慨陳誠的南線陣型布陣水平一流。

正當粟裕冥思苦想破敵之計時,陳毅提出「舍南取北」的戰略構想,即放棄臨沂城將主力北上先行殲滅李仙洲集團,粟裕大將立即同意的陳毅的想法,並開始著手實施。

其實,「舍南取北」戰略構想看似很簡單,但實施起來何其難哉!

姑且不論我軍能否做得到,光是這個作戰計劃就存在著巨大的風險。

首先,我軍大兵團主力北上要做到瞞天過海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要知道,敵軍的偵察飛機可不是吃素的,這麼多烏泱泱的人在地上走,天上的偵察飛機可不是擺設。

其次,我軍集結於臨沂一帶的主力北上,防守臨沂的人數必然大幅度減少,敵人不可能不會所有察覺。

再次,一旦敵人識破了我軍的計謀,命令王耀武在北線全力頂住,南線的歐震集團來個全力猛攻,屆時我軍在失去根據地後南北受敵,形勢必然急轉直下,於我軍極其不利。

但粟裕不愧是粟裕!陳毅只是提出了一個大概的框架,粟裕卻構思出了精密的布局。

粟裕的作戰思想指導原則是示之以「決戰之形」、示之以「失利之態」、示之以「西進之勢」。

他決定從這三個方面下手來騙過陳誠和王耀武,至於最後的欺騙效果如何,那就要看陳誠和王耀武誰更天真了。

第一步,示之以「決戰之形」。粟裕命留在臨沂的我軍大張旗鼓在臨沂以南構築三道陣地,並留下18個團「扮演」華東野戰軍的主力對南線的歐震集團進行阻擊和鉗制,以造成我軍主力仍滯留臨沂的假象。這一步是騙陳誠的。

第二步,示之以「失利之態」。在我軍防守「激烈」的抵抗下,當歐震集團拿下臨沂後,殘存的我臨沂守軍作出潰逃的態勢,而在此之前,我軍主力早已晝伏夜行移師北上,秘密地張開口袋等著敵人往裡鑽。

這一步是欺騙王耀武:我臨沂「主力」被你們打得落花流水,你們快點南下吧。只要王耀武南下必然鑽入我軍口袋,屆時李仙洲集團必將全軍覆沒。

第三步,示之以「西進之勢」。粟裕讓地方部隊在臨沂以西的兗州運河上架設浮橋,又在黃河邊籌集渡船,作出「潰退」的華東野戰軍要西進與劉鄧晉冀魯豫野戰軍匯合的架勢。這一步是要騙陳誠和王耀武。

作戰計劃既然已經安排得天衣無縫了,那就看陳誠和王耀武誰天真誰中計吧!

事態的發展也果然如粟裕神算的那般。當歐震集團「順利」攻佔臨沂後,我殘部作出向西潰退的架勢,而臨沂西邊據偵察情報獲悉,我軍也確實在大修渡橋、大集船隻準備向西「潰逃」。

一切都很好,一切都很順利,當陳誠走入臨沂城內喜不自勝地舉目四望,然後屁顛顛地向老蔣致電:「我軍一舉殲滅敵軍16個旅,成功奪回臨沂城」,天真的陳誠上當了!

陳誠好忽悠,可王耀武卻是「孫猴子轉世」粘上毛比猴子還精。

當他發現我軍重兵防守的臨沂城居然被歐震集團輕鬆拿下,一股不祥的預感很快向他心頭襲來。且在此時,根據偵察飛機收集得到的情報,大股野戰軍在向北移動。

「上當了!我們都上當了!」猴精的王耀武立刻像是被雷劈中一般,渾身冷汗直流。他火速下令李仙洲:全部回撤!

王耀武的不祥預感是對的,死神即將向他招手,可陳誠正在打了大勝仗的興頭上,一看見王耀武的部隊像發了瘋似的拔腿往後撤,他發起脾氣大吼:再給老子後退,就馬上槍斃了你!

王耀武沒法了,只好硬著頭皮繼續向南往臨沂靠攏,他的不祥預感越來越強烈,他能很明顯地感覺到,我軍正躲在某個地方用殺豬似的兇惡眼神注視著李仙洲的部隊。

面對李仙洲部彳亍(chì chù)不前的局勢,很多人擔心計劃要落空,有的縱隊司令員甚至建議提前出擊,粟裕則認為,王耀武如此反覆,恰恰說明對方還沒有真正掌握我軍的戰略意圖,不過是心裡沒底,比較謹慎罷了。

也確如粟裕大將預料的那樣,儘管王耀武感覺很不好,但也說不出到底問題出在了哪兒。於是,他授予了李仙洲戰場上相機而動的權力,以便於在第一時間裡出現不測及時化解。

而也就在王耀武不斷揣摩著我軍的企圖時,我軍即將完成對李仙洲集團的包圍,恰在此時,王耀武也識破了粟裕的計謀,大驚失色失色的王耀武事先都不向陳誠匯報,急令李仙洲立刻向被撤回。

可為時已晚,我軍向李仙洲部發起了總攻殲滅大量的敵人,李仙洲本部和兩個軍倉皇逃入萊蕪城內,我軍又集合數倍於敵的兵力發起了萊蕪戰役,一舉將李仙洲殺得全軍覆沒。

陳誠親自指揮的南北夾擊的大兵團作戰失敗了,他的失敗在於他過度天真,更在於作為一名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司令官思維盲區裡本末倒置,沒有大局觀,拿下了一個臨沂幾乎忘乎所以。

粟裕評價,儘管他的南線歐震集團陣型布局堪稱一流,使得我軍無機可乘,可作為一名統帥,光會布陣是沒有用的。無法及時看破波詭雲譎的戰場假象,而天真地被假象蒙蔽,對於陳誠來說簡直就是天真過頭。

當粟裕取得萊蕪大捷的消息傳遍全軍,東北野戰軍的林彪感慨道:「粟裕盡打『神仙仗』「。

粟裕大將的軍旅生涯中有諸多經典傳奇戰役,萊蕪戰役只是他眾多經典戰役中的一個小插曲,他戰蘇中、打萊蕪、克豫東、平淮海,七戰七捷,名動天下。

劉伯承說粟裕是「百戰百勝」的將軍;毛澤東說淮海戰役粟裕立下頭功;中國權威軍史評價「粟裕是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軍迷們時常喜拿粟裕與林帥作比較。

粟裕不光在戰場上所向無敵,其為人也非常低調內斂。在他戎馬一生的軍旅生涯中,他二讓司令、三辭元帥的高風亮節讓無數首長都為之讚許。

在粟裕大將即將離開這個世界前,他說:「當年一起鬧革命的同志都犧牲了,而我卻還活著,我已經知足了。」

為了身後不麻煩別人,粟裕大將囑咐家人,不要舉行遺體告別,不要舉行追悼會,把骨灰撒在他曾經戰鬥過的每個地方。粟裕大將這種不為名,不為利,一心為人民的做派在我黨我軍中實屬罕見。

有關粟裕大將的一生都被記錄在了《十大大將》這套書中,喜歡戰神粟裕的朋友,不妨讀讀《十大大將》這套書,讓我們一起來緬懷粟裕這位天才開國將領的傳奇一生。

《十大大將》中不光記載了粟裕大將的傳奇人生,還記述了另外9名開國將帥的奇特人生履歷。另外作為《十大大將》的姊妹套裝,《十大元帥》套裝也非常值得一讀和珍藏。

元帥、大將都齊聚一堂,曾經共和國的風雨沉浮都浮現於這些偉人的身上,為紀念建軍90周年,我們隆重介紹《十大元帥》和《十大大將》兩套精裝圖書。這兩套裝裱精美、製作華麗、端莊大氣,集閱讀價值與收藏價值於一體,絕對是具有非常意義的紀念品。喜歡的朋友可以入手兩套。

1946年,譚震林打了大敗仗,陳毅卻將王必成撤職,粟裕:豈有此理

這一仗,我軍嚇得美軍找泰國將軍求援,眼巴巴送給朝鮮140km土地

我是歷史偵查處,下期精彩內容,我們再見,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公眾號歷史偵查處

相關焦點

  • 「小委員長」陳誠:危局之時主政臺島
    公祭之日,蔣介石率軍政高官致祭……1949年1月4日,這一天是陳誠的51歲生日。此時的他臨危受命,可眼前這個使命若千斤重擔。陳誠出身保定軍校,曾在黃埔軍校任職,是蔣介石的同鄉。1932年,他在蔣介石和宋美齡的主婚下,與譚延闓的女兒、蔣介石的乾女兒譚祥結婚。有這幾層關係,他自然是蔣的心腹。加之其精明幹練,甚得器重,故有「小委員長」之稱。抗戰勝利後,陳誠任參謀總長。
  • 粟裕生平最長臉的一仗,囂張日寇乖乖奉上祖傳寶刀,大寫一個服字
    當時,盤踞在揚州的國軍主力距離邵伯僅有十多公裡,此時,儘管國軍尚未動身前往邵伯接受日偽軍的投降,可他們一旦沿著京杭大運河北上拿下邵伯城,再一鼓作氣繼續走運河開進高郵城,不僅能順利完成兩地的日軍受降儀式,更重要的是,佔據邵伯、高郵兩地的國軍會就此將華中解放區分割,形勢對於我軍極其不利。
  • 為什麼說粟裕打仗最厲害?粟裕擊敗國軍十大名將:誰做得到?
    為什麼說粟裕將軍厲害?因為他打敗過十大名將。在蘇中七戰七捷,以3萬人擊敗李默庵12萬大軍。李默庵號稱能文能武,忻口會戰李默庵任左翼軍總指揮,忻口會戰堅持了20多天,共擊斃、擊傷日軍上萬人,勇挫日軍銳氣一戰成名。1942年調任第32集團軍總司令,駐防浙江,開展遊擊戰。
  • 蔣介石說「中正不可一日無辭修」,陳誠功高震主最終卻成了絆腳石
    最關鍵的是陳誠對蔣介石的忠誠,陳誠以效忠蔣介石為己任,因個子矮小,被外國記者稱為「大元帥袖珍本」。陳誠崇拜蔣介石也喜歡模仿蔣介石,所以被人稱為「小委員長」。陳誠搞個人崇拜很有一套,陳誠在1933年夏天主持廬山訓練團期間,宣傳「信仰領袖」、「服從統帥」,為蔣介石樹立權威。陳誠要求學員在聽到「委員長」的稱呼時,姿勢必須由「稍息」改為「立正」,以示對蔣介石的尊敬。
  • 蔣介石當月老牽線,陳誠二婚成話癆,婚姻還是要講門當戶對
    因為新郎官的地位也僅次於蔣介石,蔣介石當時被人們稱為蔣委員長。而他則是被人稱為小委員長的陳誠,婚禮的新娘是譚延凱的三女兒譚祥。婚禮現場燈紅酒綠一片繁華,軍樂隊奏響著嘹亮的迎賓曲,使婚禮現場的氣氛更加熱烈,新郎和新娘在眾人的簇擁下走進禮堂。陳誠身著一身筆挺的軍裝,容光煥發,而譚祥則穿著潔白的婚紗,手捧鮮豔的玫瑰花,招待著前來祝賀的貴賓。
  • 蔣介石一聲令下陳誠就地上任
    不料,突然有一天接到一個電話,部下打來的,說他的行政職務被免了,蔣介石任命陳誠為臺灣省主席,馬上上任。他居然完全不知情,也沒人告知他,就這樣一個堂堂臺灣省主席,莫名其妙就被免職了。臺灣省的主席誰幹不了,陳誠何德何能,他被選中,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刻。魏明道心有不甘,他回到家就給老婆鄭毓秀抱怨,好好地就不讓幹了,也不知老蔣是咋想的。
  • 陳誠對抗戰期間的長沙大火慘案的處置並不滿意,言指張治中將軍
    陳誠(1898年1月4日-1965年3月5日),是國軍陸軍一級上將,覺得蔣介石的信任,有小委員長之稱,曾歷任國軍集團軍總司令、戰區司令長官、政治部長、軍政部長、 參謀總長,敗退臺灣後,又歷任臺灣省政府主席、國民黨副總裁、臺灣地區"行政院長"等職。
  • 李雲龍的二師和楚雲飛的89師哪個更厲害?對此粟裕是這樣說的
    李雲龍的二師和楚雲飛的89師哪個更厲害?對此粟裕是這樣說的文/月半現在哪個臺沒有播出過個幾部抗日神劇,劇情雷人又誇張,簡直就是把我軍神化,日軍懦弱化,因此這樣的片子讓很多觀眾覺得沒意思,逐漸對抗日劇失去了興趣。
  • 蔣介石要陳誠快速離婚,陳誠請大舅子喝酒,一小時拿到離婚協議書
    陳誠知道這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但是現在這件事「下來了」,陳誠不僅有了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就是「君命難違」,而且是自己「攀龍附鳳」的好機會,對提高自己的身價、發展事業都有極大的幫助。從各個方面綜合考慮,他決定即便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他也覺得應該一試。其實陳誠早有離婚的念頭,時間越長,官越大,他的這種願望也越強烈。
  • 粟裕指揮的奇襲官陡門,到底有多厲害?看傷亡數字就知道了
    1939年,侵華日軍企圖通過增加兵力部署,進一步威脅新四軍在江南的活動範圍為了打擊侵華日軍的囂張氣焰,粟裕開始醞釀一場對侵華日軍的戰役打擊行動這次戰役就是著名的「奇襲官陡門」之戰,這次戰鬥以極小的代價取得勝利,極大的鼓勵了官兵和江南人民的抗日士氣。
  • 蔣介石的右臂,「美人計」得來的陳誠,婚姻生活一波三折
    蔣介石故施美人計 當時蔣介石手下缺少一名得力的幹將,經過他多次觀察,他發現陳誠是個能幹並且年少有為的人,於是想著拉攏他。 於是蔣介石想撮合陳誠與譚祥,但老蔣知道陳誠已經有了原配,老蔣就先派人去調查情況。 之後,老蔣了解到陳誠與原配其實並不幸福,甚至見面都聊不上幾句,畢竟兩個人相隔千裡,而且思想也有一定的隔閡。於是蔣介石就開始試探陳誠。
  • 粟裕雪恥,王耀武敗前交待後事,軍統特務回憶,其髮妻與副官私奔
    第18軍是陳誠起家的部隊,陳誠也對這支部隊非常重視,有什麼好處都想著它。按理說,王耀武是爭不過陳誠的,但結果卻是王耀武贏了,足見王耀武的人緣之好。不過,事物發展的規律往往是盛極而衰。王耀武那時一定沒想到,那人生輝煌的頂點,也是他耀眼軍事生涯的終點。抗戰勝利後,解放戰爭爆發。
  • 「示形於南,擊敵於北」,為了迷惑敵軍,粟裕在魯南大擺迷魂陣
    5萬多人。根據敵情,陳毅、粟裕也制定了一份作戰計劃,準備集中50個團先粉碎南線敵軍,作戰意圖是放手誘敵至臨沂以南地區,以一個主力縱隊正面阻擊敵中路部隊,誘使左右兩路敵軍突出,然後集中主力殲滅易於殲滅的一路;此作戰方案偏於保守,在2月3日的嘗試性進攻中敵軍不僅沒有突進,相反左右兩路部隊有向中間靠攏的趨勢;我軍作戰歷來是戰略上以少勝多,戰役上以多勝少,南線敵軍重兵密集不易分割
  • 戰神粟裕有多牛?敢打險仗硬仗,十大戰爭奇蹟無人能比
    此戰殲敵共53000餘人,敵人的坦克全部繳獲,榴彈炮、野炮、山炮及其他火炮200多門,汽車470多輛。國民黨軍的寶貝快速縱隊全軍覆沒,華東野戰軍組建了自己的特種兵縱隊。
  • 內戰打響後陳誠屢戰屢敗不得不以辭職收場
    這個月其實也是解放戰爭正式打響的時間點,陳誠自信滿滿,10月17日,參謀總長陳誠在北平向中外記者宣稱:「三個月至五個月內解決軍事問題」。於是他指揮五大軍事集團:東北、華北、西北、中原和華東的國軍,向各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
  • 陳誠能一直得到蔣介石的重用,除了忠誠,這層特殊關係也很重要
    陳誠能一直得到蔣介石的重用,除了忠誠,這層特殊關係也很重要我們知道,陳誠是蔣介石的心腹之一,有「小委員長」之稱,在軍隊內他是「土木系」的核心人物,蔣介石抉擇困難時也大多聽取的他的意見,即使後來到臺灣後,陳誠依然得到重用,得到的這一切僅僅是因為他忠誠嗎?
  • 陳誠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看他的臨終遺言,至少他是一個愛國的人
    於是在1963年,周恩來就讓和平將軍張治中給陳誠寫了一封親筆信,轉達了毛主席當時對於臺灣的政策,希望陳誠能從國家統一的民族大義出發,推動兩岸向和平統一的方向發展。只可惜當時的陳誠已經身患肝癌。沒人知道病痛中的陳誠看到這封信的時候心裡是怎麼想的。1965年3月3日,陳誠迴光返照,從昏迷中醒來。
  • 民國陸軍一級上將陳誠,14幅立軸書法筆力遒勁、恣意縱橫,好字
    陳誠正如我們在前面文章中所講,近現代的許多將領,除了擅長指揮軍事戰鬥,還往往能寫得一手好的書法。畢竟,文化與軍事聯繫緊密。但是也有一些例外,比如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民國陸軍一級上將陳誠。有人說他除了打仗不行,其他的都無可挑剔。尤其是他的管理能力,從他擔任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及兼任治理湖北的卓著政績就能看出來!但偏偏陳誠對做管理工作又頗為反感,他說軍人當以作戰殺敵為天職,不應投入瑣碎的政務工作,多次請辭政部部長一職,可尷尬的是又沒有拿得出手的戰績。唯獨在淞滬會戰中表現積極英勇。
  • 粟裕本想打湯恩伯,卻被察覺。王敬久突然闖入,粟裕吃了這塊肥肉
    (粟裕) 就在粟裕考慮下一步作戰計劃時,有國民黨軍的情報傳到了司令部,這個情報稱國民黨軍第2兵團司令王敬久的整編72師,準備前往泰安執行守備任務
  • 粟裕曾差點成為獨臂將軍,為何他還咬著牙說:寧死也不能截肢
    我們軍隊的開國將帥中,有十個獨臂人,分別是將軍彭紹輝、賀炳炎、中將餘秋裡、晏福生、少將廖政國、彭清雲、童炎生、左齊、陳波、蘇魯。實際上,第一大將粟裕也曾一度面臨著被截肢的危險,但卻被粟裕牢牢地支撐著。粟裕想了半天,最後一口氣說:「有生命危險,而且不能被截肢!」於是,醫生不得不對他進行一些簡單的處理,以防止傷口感染,至於能否奏效,則要看粟裕的造化。好吧,吉人自有天相,粟裕終於逃過一劫,保住了他的左臂,也保住了性命!儘管如此,粟裕的左臂仍然殘廢不能做大動作,所以,粟裕為什麼寧死也不動截肢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