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宿北戰役和魯南戰役的失利,使得國軍損失慘重、士氣低迷。關於這兩場戰役的詳細情況可見於我的文章(張靈甫的74師有多恐怖?粟裕:敵人2個團把我軍14倍兵力一頓胖揍、粟裕使詐騙薛嶽,痛殲其部3萬人,薛嶽卻反說:敵人被我們打敗了),在此不再贅述。
由於這兩場失利都發生在薛嶽麾下,因此,蔣介石開始對薛嶽的指揮能力產生了懷疑,並委任陳誠取代薛嶽來指揮華東戰場的作戰。
陳誠,字辭修,他出身於黃埔系,且又是蔣介石的貼身心腹,因此,人送外號「小委員長」。
不光政治出身根正苗紅,他的作戰能力也有著非常過人的厲害之處,他是國軍中為數不多善於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將領。
在1925年的棉湖之戰中,陳誠的炮兵在東徵軍陣地即將崩潰時力挽狂瀾,奠定了棉湖之戰的勝利;在1927年北伐孫傳芳的鏖戰中,陳誠指揮的特務隊以斬首行動突襲敵軍司令部,打破戰爭僵持不下的天平,使得北伐軍一舉擊敗孫傳芳部;在中原大戰中,陳誠指揮的11師,大敗馮玉祥部,為中原大戰的勝利立下了赫赫戰功;在淞滬會戰中,陳誠的第15集團軍血戰日寇;在鄂西會戰中的石牌保衛戰中,陳誠麾下的胡璉11師,頂著日寇的毒氣彈用刺刀挑死了2000多頭日寇。
可以說,在中國的近代戰爭史中,無論就陳誠的作戰能力和戰績來講,他都算得上國軍中的厲害角色之一。
陳誠接替薛嶽後,多次前往一線視察,他逐漸看出津浦、隴海兩線的交叉地帶是華東戰場的核心地帶。控制津浦、隴海兩線,不僅可以控制東西南北的鐵路運輸大動脈,還可以切斷魯南與蘇北的聯繫,將我軍的山東解放區與華中解放區攔腰斬斷。
而在津浦、隴海兩線交匯地帶附近,臨沂應是重點突破的城市。臨沂此時是山東解放區首府,打下臨沂不僅可以完成對我軍的南北分割,還能瓦解我軍的士氣,掃清國軍連續兩場敗仗的陰霾,能極大提振國軍的士氣。
於是,陳誠制定了南北兩大集團夾擊臨沂的作戰計劃。南線由他親自指揮,以歐震集團為突擊主力,從隴海路向北進攻;北線由悍將王耀武指揮,以李仙洲集團為助攻,從膠濟線向南進攻。
同時,陳誠將王敬久集團調至魯西南,以隔斷我軍與晉魯豫野戰軍的聯繫,切斷我軍西逃的退路,並伺機加入魯南、魯中作戰。
這是一場南北夾擊、齊頭並進的大兵團作戰,國軍儘管不乏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優秀將領,可他們內部的協調作戰能力實在是太差。魯南戰役,由於馬勵武的輕敵冒進、孤軍深入,我軍斃俘敵人4萬餘人;宿北戰役,由於吳奇偉的胡亂指揮,致使胡璉的整編第11師與戴之奇的69師強弱分離,敵人被殺得丟盔棄甲。
陳誠吸取了宿北戰役和魯南戰役的教訓,嚴令歐震集團的三路大軍不得孤師冒進,同時,又將張靈甫的整編74師摻雜在中路;胡璉的整編11師編入左路;黃百韜部整合進右路。
對於這種「弱中摻強」的陣型布局,我軍戲稱」豆腐渣脹死老母豬戰術「。
由於陳誠的南線歐震集團的陣型設置得極為合理,儘管粟裕大將採取了多種辦法,試圖切割敵人逐個殲滅,可歐震集團就像一團刺蝟使得粟裕大將無從下手,粟裕也不得不感慨陳誠的南線陣型布陣水平一流。
正當粟裕冥思苦想破敵之計時,陳毅提出「舍南取北」的戰略構想,即放棄臨沂城將主力北上先行殲滅李仙洲集團,粟裕大將立即同意的陳毅的想法,並開始著手實施。
其實,「舍南取北」戰略構想看似很簡單,但實施起來何其難哉!
姑且不論我軍能否做得到,光是這個作戰計劃就存在著巨大的風險。
首先,我軍大兵團主力北上要做到瞞天過海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要知道,敵軍的偵察飛機可不是吃素的,這麼多烏泱泱的人在地上走,天上的偵察飛機可不是擺設。
其次,我軍集結於臨沂一帶的主力北上,防守臨沂的人數必然大幅度減少,敵人不可能不會所有察覺。
再次,一旦敵人識破了我軍的計謀,命令王耀武在北線全力頂住,南線的歐震集團來個全力猛攻,屆時我軍在失去根據地後南北受敵,形勢必然急轉直下,於我軍極其不利。
但粟裕不愧是粟裕!陳毅只是提出了一個大概的框架,粟裕卻構思出了精密的布局。
粟裕的作戰思想指導原則是示之以「決戰之形」、示之以「失利之態」、示之以「西進之勢」。
他決定從這三個方面下手來騙過陳誠和王耀武,至於最後的欺騙效果如何,那就要看陳誠和王耀武誰更天真了。
第一步,示之以「決戰之形」。粟裕命留在臨沂的我軍大張旗鼓在臨沂以南構築三道陣地,並留下18個團「扮演」華東野戰軍的主力對南線的歐震集團進行阻擊和鉗制,以造成我軍主力仍滯留臨沂的假象。這一步是騙陳誠的。
第二步,示之以「失利之態」。在我軍防守「激烈」的抵抗下,當歐震集團拿下臨沂後,殘存的我臨沂守軍作出潰逃的態勢,而在此之前,我軍主力早已晝伏夜行移師北上,秘密地張開口袋等著敵人往裡鑽。
這一步是欺騙王耀武:我臨沂「主力」被你們打得落花流水,你們快點南下吧。只要王耀武南下必然鑽入我軍口袋,屆時李仙洲集團必將全軍覆沒。
第三步,示之以「西進之勢」。粟裕讓地方部隊在臨沂以西的兗州運河上架設浮橋,又在黃河邊籌集渡船,作出「潰退」的華東野戰軍要西進與劉鄧晉冀魯豫野戰軍匯合的架勢。這一步是要騙陳誠和王耀武。
作戰計劃既然已經安排得天衣無縫了,那就看陳誠和王耀武誰天真誰中計吧!
事態的發展也果然如粟裕神算的那般。當歐震集團「順利」攻佔臨沂後,我殘部作出向西潰退的架勢,而臨沂西邊據偵察情報獲悉,我軍也確實在大修渡橋、大集船隻準備向西「潰逃」。
一切都很好,一切都很順利,當陳誠走入臨沂城內喜不自勝地舉目四望,然後屁顛顛地向老蔣致電:「我軍一舉殲滅敵軍16個旅,成功奪回臨沂城」,天真的陳誠上當了!
陳誠好忽悠,可王耀武卻是「孫猴子轉世」粘上毛比猴子還精。
當他發現我軍重兵防守的臨沂城居然被歐震集團輕鬆拿下,一股不祥的預感很快向他心頭襲來。且在此時,根據偵察飛機收集得到的情報,大股野戰軍在向北移動。
「上當了!我們都上當了!」猴精的王耀武立刻像是被雷劈中一般,渾身冷汗直流。他火速下令李仙洲:全部回撤!
王耀武的不祥預感是對的,死神即將向他招手,可陳誠正在打了大勝仗的興頭上,一看見王耀武的部隊像發了瘋似的拔腿往後撤,他發起脾氣大吼:再給老子後退,就馬上槍斃了你!
王耀武沒法了,只好硬著頭皮繼續向南往臨沂靠攏,他的不祥預感越來越強烈,他能很明顯地感覺到,我軍正躲在某個地方用殺豬似的兇惡眼神注視著李仙洲的部隊。
面對李仙洲部彳亍(chì chù)不前的局勢,很多人擔心計劃要落空,有的縱隊司令員甚至建議提前出擊,粟裕則認為,王耀武如此反覆,恰恰說明對方還沒有真正掌握我軍的戰略意圖,不過是心裡沒底,比較謹慎罷了。
也確如粟裕大將預料的那樣,儘管王耀武感覺很不好,但也說不出到底問題出在了哪兒。於是,他授予了李仙洲戰場上相機而動的權力,以便於在第一時間裡出現不測及時化解。
而也就在王耀武不斷揣摩著我軍的企圖時,我軍即將完成對李仙洲集團的包圍,恰在此時,王耀武也識破了粟裕的計謀,大驚失色失色的王耀武事先都不向陳誠匯報,急令李仙洲立刻向被撤回。
可為時已晚,我軍向李仙洲部發起了總攻殲滅大量的敵人,李仙洲本部和兩個軍倉皇逃入萊蕪城內,我軍又集合數倍於敵的兵力發起了萊蕪戰役,一舉將李仙洲殺得全軍覆沒。
陳誠親自指揮的南北夾擊的大兵團作戰失敗了,他的失敗在於他過度天真,更在於作為一名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司令官思維盲區裡本末倒置,沒有大局觀,拿下了一個臨沂幾乎忘乎所以。
粟裕評價,儘管他的南線歐震集團陣型布局堪稱一流,使得我軍無機可乘,可作為一名統帥,光會布陣是沒有用的。無法及時看破波詭雲譎的戰場假象,而天真地被假象蒙蔽,對於陳誠來說簡直就是天真過頭。
當粟裕取得萊蕪大捷的消息傳遍全軍,東北野戰軍的林彪感慨道:「粟裕盡打『神仙仗』「。
粟裕大將的軍旅生涯中有諸多經典傳奇戰役,萊蕪戰役只是他眾多經典戰役中的一個小插曲,他戰蘇中、打萊蕪、克豫東、平淮海,七戰七捷,名動天下。
劉伯承說粟裕是「百戰百勝」的將軍;毛澤東說淮海戰役粟裕立下頭功;中國權威軍史評價「粟裕是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軍迷們時常喜拿粟裕與林帥作比較。
粟裕不光在戰場上所向無敵,其為人也非常低調內斂。在他戎馬一生的軍旅生涯中,他二讓司令、三辭元帥的高風亮節讓無數首長都為之讚許。
在粟裕大將即將離開這個世界前,他說:「當年一起鬧革命的同志都犧牲了,而我卻還活著,我已經知足了。」
為了身後不麻煩別人,粟裕大將囑咐家人,不要舉行遺體告別,不要舉行追悼會,把骨灰撒在他曾經戰鬥過的每個地方。粟裕大將這種不為名,不為利,一心為人民的做派在我黨我軍中實屬罕見。
有關粟裕大將的一生都被記錄在了《十大大將》這套書中,喜歡戰神粟裕的朋友,不妨讀讀《十大大將》這套書,讓我們一起來緬懷粟裕這位天才開國將領的傳奇一生。
《十大大將》中不光記載了粟裕大將的傳奇人生,還記述了另外9名開國將帥的奇特人生履歷。另外作為《十大大將》的姊妹套裝,《十大元帥》套裝也非常值得一讀和珍藏。
元帥、大將都齊聚一堂,曾經共和國的風雨沉浮都浮現於這些偉人的身上,為紀念建軍90周年,我們隆重介紹《十大元帥》和《十大大將》兩套精裝圖書。這兩套裝裱精美、製作華麗、端莊大氣,集閱讀價值與收藏價值於一體,絕對是具有非常意義的紀念品。喜歡的朋友可以入手兩套。
1946年,譚震林打了大敗仗,陳毅卻將王必成撤職,粟裕:豈有此理
這一仗,我軍嚇得美軍找泰國將軍求援,眼巴巴送給朝鮮140km土地
我是歷史偵查處,下期精彩內容,我們再見,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公眾號歷史偵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