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誠能一直得到蔣介石的重用,除了忠誠,這層特殊關係也很重要
我們知道,陳誠是蔣介石的心腹之一,有「小委員長」之稱,在軍隊內他是「土木系」的核心人物,蔣介石抉擇困難時也大多聽取的他的意見,即使後來到臺灣後,陳誠依然得到重用,得到的這一切僅僅是因為他忠誠嗎?
恐怕不是這樣,畢竟一些將領對蔣也很忠誠,但是到臺灣後並沒有受到重用,其根本原因在於他們還不是「自己人」。什麼是「自己人」呢?彼此之間有親屬關係才可以。而陳誠恰好具備這一點,因為他是蔣的「女婿」,那麼這話是從何說起呢?
1931年2月,陳誠帶領18軍進入江西準備「剿共」。蔣介石為了進一步拉攏陳誠,讓宋美齡出面,介紹其乾女兒譚祥與陳誠成婚。譚祥是湖南辛亥革命元老譚延闓的三女兒,比宋美齡小6歲,是宋美齡留美時的同學。譚祥天生麗質,明眸皓齒,膚白勝雪,再加上名門出身,受到蔣介石、宋美齡的寵愛。
陳誠與譚祥成婚,真乃「英雄配美人」,天生一對。陳誠與原配夫人吳舜蓮以「生不能同衾,死必須同穴」為條件離婚。離婚後吳仍住浙江青田陳誠老家,服侍公婆。1931年底,陳誠由蔣介石、宋美齡主婚,在上海與譚祥成親。從此,陳誠與蔣介石又多了一層翁婿關係,「女婿是半子」,譚祥與陳誠的婚姻,更為陳誠的青雲直上、飛黃騰達提供了極有利的條件。
有人說,陳誠娶到一架「升官梯」,買了一頂「保護傘」,自然比同鄉關係、黃埔關係更加密切。從此陳誠仕途坦蕩,平步青雲,一登龍門,身價十倍,逢兇化吉,遇難呈「祥」。
拿新婚不久的一次戰事來說,陳誠就是靠夫人擺脫困境。
當時陳誠指揮著三路縱隊11個師的人馬,用分進合擊戰術,向江西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猖狂進攻,由於指揮上的低劣,前半陣勞師輾轉,疲於奔命,後半陣處處挨打,潰不成軍,結果數萬之眾遭殲,兩個師長當了俘虜。
「陳誠在1933年二三月間,連遭黃陂、東陂兩次慘敗,3個精銳師被殲,其中被生俘者達萬餘,槍枝被繳萬餘支,又損新式機關搶300挺、大炮40門。」《中央革命根據地史》尤其是他賴以起家的第11師,竟也未能逃脫被殲之命運,更使其喪魂失魄。當他聽到這一消息時,幾乎昏厥倒地,數日中,傷心淚下,羞愧不已。
慘敗之後,蔣軍內部譁然,都對陳誠的行為表示憤慨。當陳誠聽說江西省主席熊式輝向蔣介石建議要撤銷被殲的幾個師番號時,更是悔恨交加。他致電蔣介石,辭去本兼各職,並不待回電,即去南昌,住於家中,閉門謝客。
面對攻擊四起的嚴峻形勢,陳誠意態消沉,夫人譚祥挺身而出,跑到宋美齡那裡,訴一番苦衷,表一番忠誠,宋美齡自然要在蔣面前評功擺好。
此時蔣介石對陳誠在第四次「圍剿」中的失敗,雖有責備之意,但並未對他失去信任,且權衡手下諸將領,覺將來「圍剿」紅軍的前方指揮,似非陳莫屬。但陳誠不主動前往謁蔣,蔣也不便召見,蔣陳關係,一時竟成僵局。
後來還是南昌行營的參謀長賀國光從中斡旋,決取「夫人外交」的辦法,打開僵局。
賀請譚祥邀陳散步,就便去看望宋美齡,以便蔣陳見面。譚依計而行,於散步中提出訪宋,陳當然不便拒絕,於是隨譚前往拜謁。果然,宋美齡與陳夫婦寒暄不久,蔣即出見,並與陳商討新的「圍剿」紅軍的計劃,表示了重用陳的決心。陳欣然受命,前嫌就這樣解開了。
隨後,陳誠便重回撫州,坐鎮指揮。 最終的結果是,蔣介石不但沒有追究陳誠兵敗的責任,而且還為陳誠補充兵力,繼續予以重用。
其後,陳誠更是步步高升。究其原因有二: 其一,是對蔣介石的忠誠。 其二,是與夫人有關。
如上所述,陳誠擁有一位稱蔣介石、宋美齡為乾爸乾媽的了不起的夫人,在以後的仕途上當然會有不俗的表現,而且能遇難成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