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仁愛基金會志願者在鐵山寺合影(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北京仁愛慈善基金會)
仁愛鐵山寺啟明書院啟動儀式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北京仁愛慈善基金會)
仁愛鐵山寺啟明書院啟動儀式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北京仁愛慈善基金會)
北京市仁愛基金會志願者走訪天泉湖社區(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北京仁愛慈善基金會)
今年年初在微信朋友圈裡讀了《夢回鐵山寺》的文章,讓我對鐵山寺魂牽夢繞、心嚮往之。心想,如此美妙的鐵山寺我一定要去看一看。沒想到因緣來得如此迅速,5月21日至23日,北京市仁愛慈善基金會(以下簡稱仁愛慈善)組織志願者走訪鐵山寺活動,此行的目的是啟動第131家仁愛啟明書院並深入調研當地的民情、社情,為仁愛慈善的落地做準備。雖然是工作日時間,但我還是大膽地報了名,心裡默默祈求這三天單位不會有緊急的事,領導不會找我。最終如願成辦,一路無事,滿懷感激和感恩!雖然行程只有短短的三天時間,每個環節都安排得非常緊湊、簡短,但都在我的心靈深處留下印記,值得書寫和記錄。
一、5月21日
清晨,我4點半起床,趕上頭幾班地鐵,6點半到達北京南站,與同行匯合,我們一起踏上7點多開往南京的高鐵。中午12點到達南京南車站,簡單的午餐之後,我們乘坐約定的大巴車前往鐵山寺。
經過2個半小時的路程,我們來到鐵山寺景區裡的青梅苑賓館,辦理完入住手續,便列隊步行前往我夢中的鐵山寺。早上應該下過雨,地面還是潮溼的,走在茂密樹林裡蜿蜒的公路上,呼吸著溫潤、清新、具有濃濃自然森林氣息的空氣,每個人都格外放鬆、開心,一路上大家有說有笑,不知不覺來到了鐵山禪寺的大門口。
進了大門不遠處就是中國第一位大和尚嚴佛調的塑像,他手執經卷,相貌端嚴。繞過塑像是一段沿著溪流而上的石板路,路邊小溪流水,發出輕輕的窸窣的流水聲,若有若無,如果不注意,你是聽不到的,她仿佛生怕打擾路上的行人,只是悄然從你身旁流過。
就這樣沿著山谷溪流走了不一會兒,我們來到一個岔路口,路右邊是孔雀園,左邊便是此行的目的地——鐵山寺。遠遠便看到藏在森林深處的鐵山寺,我們拾級而上,第一道山門,緊接著天王殿,最上面是大雄寶殿,殿與殿之間都有一段恰到好處的臺階,讓你一層一層往上攀爬,到每個殿可以稍作休息,然後繼續往前。這是不是也寓意著修學之路需要一步一個臺階,步步高升、步步向前。走在路上,心裡感嘆祖師大德的用心良苦,處處表法、處處提策行人。
鐵山寺的主體建築群落沿著山脊而建,雄偉陡峭,大雄寶殿兩邊是小巧別致的配殿,阿蘭若處、大自在、一品堂等等,從殿名到外觀、室內陳設每個細節都非常用心,做到恰到好處、令心歡喜。
還沒來得及細細品味,便被當地的志願者老師領到位於大殿右側的平房,這裡即將開啟鐵山寺啟明書院,正在為明天的揭牌儀式做準備,大家馬上投入到擺放書籍、拆封、打掃衛生等工作中。各項工作基本就緒後,基本也到了晚飯時間了,晚餐被安排在居士樓的二層,雖然寺裡各項工作都在進行中,條件並不完備,但寺裡還是專門為大家安排了兩桌豐盛的客飯,並有法師陪同用餐。
晚上7點鐘在大雄寶殿舉行明天浴佛節法會的前行會兼相見歡,法會的主題是:尊師重道,星火相傳。法會各項籌備處負責人和基金會的主要領導都做了簡短發言,寺裡八位法師都如約參加,坐在大雄寶殿的佛像前,他們個個威儀具足,在他們身上我感受到一股強烈的力量,他們每人的發言非常簡短,甚至就幾個字,但都字字珠璣,比如「多思維大悲心」「內心乾乾淨淨迎接未來」「佛教最重要的功能是教育」「法會是渡人、自渡的平臺」等等。9點過前行會結束,我們從寺裡的後門乘坐當地誌願者老師安排的車下山回到賓館。
二、5月22日
我們凌晨3點半起床,4點準時來到賓館大廳集合,準備前往寺裡上早課,因為雨天路滑,不便行走,當地誌願者開車來接,4點半早課準時開始,法師們也都整齊到位。悠揚的鐘聲、激昂的鼓聲、滌蕩心靈的引磬聲、雄渾的木魚聲,和合著法師們的從心唱誦,在遠離都市塵囂的密林深處,伴隨著晨曦第一縷陽光,奏響了敬天、敬地、敬萬物的天然樂章,置身其中,無不為之感動、震撼。
早課結束後出了大殿,意外地發現在「阿蘭若處」屋頂上站立著一隻驕傲的孔雀,原來是鄰居來串門了,不知道她是什麼時候來的,或許她是來參加早課的,聽當地的志願者說,她每天都來,而且準時準點,早出晚歸。看到這麼多人,她時而展翅開屏,時而高聲歡叫,相較她的美麗羽毛,她的叫聲實在稱不上動聽,但她那厚重而略顯渾濁的嘎嘎叫聲,在這深山曠野給人幾分親切、堅定和勇氣。
早課之後是晨學,大家在「大自在」集合,因為楊雪梅老師隨手翻了師父的《願你沒有白白受苦》的書,剛好翻到師父關於浴佛節的開示,正好今天是浴佛節,所以大家也就開始學習師父的這篇文章,也因應今天的浴佛節法會。
早齋之後,我們來到山門外排班,等待著師父為鐵山寺題寫的牌匾的揭牌儀式,9點鐘揭牌儀式準時開始,隨著鮮紅色的綢布的滑落,師父題寫的「鐵山寺」三個金色大字映入眼帘,看著師父書寫的遒勁而圓融的篆隸體牌匾,仿佛師父就在我們眼前,給以我們堅定的信心和克服困難的無窮力量。揭牌儀式之後,迎來一陣清涼的夏雨,大家在雨中走進大殿開始浴佛節法會。路上,有老師說,我們都成佛了。是啊,沐浴在天降甘霖中,我想到晨學時與大家分享的賢滿法師清晨發來的法語:「當你憶起自己與佛無二無別的佛性時,這就是佛誕。」
今天的午餐仍然是客飯,陪同我們用餐的是非常年輕的法師,因為這兩天的接觸,大家熟悉了,所以在用餐過程中,我大膽向法師提了兩個問題,一是在佛祖寺看到大部分法師是內蒙人,請問法師是不是也是當地人?二是鐵山寺開始的時候條件非常艱苦,現在也沒有完全改善,請法師談談來鐵山寺承擔的心路歷程。
法師說,他不是當地人,他是河北人,他非常確定去龍泉寺出家不是去養老的,他受戒後就被安排來鐵山寺,來到這裡就跟來到家裡一樣,來到這裡這裡就是自己的家,覺得哪裡不好,哪裡不完善就去努力改變、改善……法師針對這兩個問題給以充分的解答,原本一個小時的午餐時間,我們吃了將近兩個小時,意猶未盡,受益良多。期待能有機會再跟法師一起吃飯聊天。
下午是仁愛慈善鐵山寺啟明書院,也是全國第131家啟明書院的啟動儀式,盱眙縣委書記梁三元,副縣長董清,縣民族宗教事務局主要負責人,鐵山寺管委會分管負責人等參加了儀式,可謂高朋滿座、歡聚一堂。梁三元書記指出,「仁愛啟明書院」的理念與我縣一直倡導的「向上向善」文化和最近正在打造的「善道盱眙」品牌完全契合。 仁愛啟明書院對豐富盱眙的公益文化,推進盱眙愛心公益事業發展,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必將作出積極的貢獻。
仁愛啟明書院是仁愛慈善在盱眙落地的第一個項目。書院今後將加強與婦聯、團委、學校、政府部門的合作,定期發動志願者到當地送溫暖,每周將舉辦一次讀書會,開展環境、人文等方面的講座。揭牌儀式之後,仁愛啟明書院項目部副部長劉芳寧老師給當地誌願者做了培訓。仁愛啟明書院是仁愛慈善13個項目之一,項目本著「讀書啟智,做人明理」的宗旨,從2014年10月立項,2014年12月在西藏開啟第一家書院以來,足跡遍布祖國的西藏、新疆、廣東、海南、湖南、江西、河北、浙江、山東、山西、遼寧等地的寺院、學校、鄉村和監獄。
在「一品堂」用藥石時,偶然地聽說中午與我們一起吃飯的法師的母親也在寺裡,而且就坐在離我不遠的地方,用完藥石去送碗時,我特意走到法師母親面前,向她問候並讚嘆她養育法師功德,她說:「我沒做什麼,都是師父的功德。」聽後,讓我肅然起敬。
晚上是基金會的志願者與當地誌願者分享交流會,原本定於8點鐘結束的會議,因為交流、介紹內容比較多,延長到9點過才結束。因為今天沒有下雨,天氣也不錯,我們決定步行回賓館,一路上大家打著手電筒,在領隊老師的帶領下在密林深處夜行。
這樣的經歷已是很久遠的記憶了,記得小時候在鄉村時常打著火把走夜路,可是那個時候非常害怕,總覺得背後有壞人或鬼怪跟蹤,會隨時加害於你,想得真切時還能聽到背後刷刷的腳步聲,忍不住回頭看看。但是今天沒有害怕,只有信心和勇氣,感受到的是大自然、大鐵山溫暖的氣息和懷抱。不一會兒我們便穿過了樹林來到公路上,掛在天空中的月亮,放出朦朦朧朧的光,周圍還有一圈月暈。我想,明天一定是個好天氣。
回到賓館已經將近10點,馬上開始結行會,每個人有2分鐘的分享,結行會結束將近11點,大家抓緊洗漱休息。
三、5月23日
今天因為需要提前退房,沒有時間參加早課。我6點起床,6點半準時退房,存放好東西。大家一起排隊步行前往鐵山寺吃早餐,如我所想,今天確實是個好天氣,陽光明媚,我們再次踏上去往鐵山寺的路途,感謝老天爺的悉心安排,讓我們感受鐵山寺不同的面目,領略鐵山寺的雲和月、雨水與陽光、泥濘與清爽。
走在蜿蜒的溪邊石板路上,一縷縷陽光穿過樹林、穿過薄霧,形成五顏六色的光束,灑落在路上、灑落在小溪裡、灑落在我們身上,在雨後的陽光裡格外溫暖、格外清新,那麼柔和、那麼動人。置身這樣的景致中,讓我再一次想起《夢回鐵山寺》,仿佛自己也是在夢中一般。
當我還回味在夢中時,突然被眼前的美麗驚醒了。我看到遠處一隻美麗的孔雀正在陽光下張開她華麗的翅膀,我幾乎從心底發出驚叫,「快看,孔雀,孔雀。」大家快步向前,輕輕靠近這位驕傲的公主,她那樣自在、那樣優雅,在我們面前展示最精彩絕倫的表演,時而抖動靈羽、時而轉身、時而翻轉、時而點頭,她的每個動作都恰到好處,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攝人心魄,讓我真真實實體悟了「雀之靈」,難怪只有生長在孔雀之鄉的楊麗萍才能模仿和演繹。
這樣不期然的美妙相遇,絕無僅有。也許她早已知道我們的到來,早已做好最充分的準備,早已在那裡等待我們多時了;也許這次看似偶然的相遇早就命中注定,就在此時,就在此地,不會早一分,也不會晚一秒。不管怎樣,相遇是緣,珍惜這份緣。孔雀也就是傳說中的鳳凰,鳳凰來儀,預示美好。大家紛紛和她合影留念,依依不捨告別。我更期待下一次重逢。
前往靠近鐵山寺天泉湖鎮天泉湖社區入戶走訪是此行最後一項活動,早齋之後,我們一行20餘人,分成6組,每組4、5個人,分別走訪3、4戶人家,我被分到第6組,我們5個人走訪三戶人家。天泉湖社區是天泉湖鎮唯一的居民區,由四個自然村的800多戶失地農民組成,由於歷史原因,這些農民的土地被徵用做商業開發,失去土地,過著城市居民一樣的生活,但因為當地就業機會較少,也沒能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相應便利和條件。我們走訪的三戶中有兩戶是經濟困難戶,因為家中主要勞動力身體常年疾病,不能勞動,加上高額的醫藥費,致使家庭經濟負擔很重,處於貧困,基本只能保證正常的生活。
讓人欣慰的是,雖然他們生活比較艱難,但都能勇敢、堅韌地面對。這也讓我看到,仁愛基金會在當地落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物質的貧困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貧困。
仁愛慈善以心靈慈善為根本,也就是帶給每一個人心靈上的快樂,從這個角度出發,仁愛很多項目可以落地對接,如四和仁愛,千家愛,書院,孝德,生命關懷,衣加衣等等。這個社區是鐵山寺所在地天泉湖鎮的一個核心點,以點概面,可以慢慢把仁愛慈善滲透到盱眙縣,滲透到淮安地區,甚至影響南京,蘇南經濟發達地區。以文化為核心,以項目為紐帶,來慢慢影響這個社區,從簡單的項目開始,結合盱眙的善道文化,帶動人們走出心靈困境,哪怕我們能夠讓這個社區不再以打麻將為主要娛樂手段,也是成功的。
多去關懷,多去撫慰,多去感恩,這樣就會帶動、影響他們,這個社區將會是仁愛的一個試點,也是鐵山寺慈善的試驗田。仁愛慈善在物質援助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心靈的撫慰和關愛,而這也是當地所迫切需要的,相信仁愛慈善的各種項目將在不遠的將來在天泉湖社區全面落地。
走訪結束後大家回到鐵山寺用午齋,中午稍作休息,跟法師們在山門口師父書寫的牌匾下合影留念。法師說,今天早上,他還特意來看看牌匾,感覺師父就在我們身邊。法師還向我們講述了掛這塊足足600斤重的香樟木牌匾的過程。下午3點鐘,我們離開鐵山寺趕往南京乘坐晚上7點鐘的高鐵回北京。
後記
短短不到三天時間(60多個小時)的旅程結束了,回到北京馬上投入緊張的工作,但鐵山寺之旅的種種美好、種種印象時時浮現在我腦海中,在無限生命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工作之餘我記錄下這次旅途的主要行程。
我想,鐵山寺我還會再去的。法師說,出家後,不少弟子問師父,以後他們會去哪裡、做什麼?師父說,你從哪裡來就往哪裡去!師父的這個回答一直在我腦海中縈繞。
難道我(們)都從鐵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