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特曼和假面騎士:為什麼與奧特曼比起來,騎士的粉絲容忍度更高
奧特曼系列和假面騎士系列,這二位的感覺有時候也蠻象是DC和漫威的,可以說是對手,也是朋友,也都經歷了半個世紀的歲月,已然是日本特攝中兩大經典IP了。而近幾年由於《假面騎士》的大軍突起,使得我們國內也擁有大量的粉絲群體,而奧特曼系列進入我國的時間要早於騎士,再加上當年《迪迦奧特曼》的熱播,所以說粉絲群體自然是非常龐大的,不過自打進入新時代後,關於這兩大系列的口碑,粉絲們的討論就從來沒有停止過。
有的人認為騎士的質量不如從前了,有的人認為奧特曼的質量不如從前了。關於這樣的聲音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不過就我個人所觀察的留言和彈幕來看,卻發現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假面騎士》粉絲對於劇情的包容度,整體來說還是高於奧特曼系列的,因為從《銀河奧特曼》開始,基本上哪一部奧特曼留言中都會有不少負面的留言,而騎士雖然也有,但是大多數人都是給予了一定的理解,並且去逐步適應新時代的作品,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這樣的差異呢?今天就來說說我個人的看法。
商人學習怎麼成為藝術家
我們先來看一下《假面騎士》系列,東映當初找到漫畫家石森章太郎,其目的性就已經非常清楚了,就是要塑造一部可以讓「小孩子觀賞的恐怖片」,也正是因為如此,才開啟了《假面騎士》的神話,然而有趣的是,在看過幾部當初騎士的漫畫後,就會驚訝地發現,事實上我個人對昭和騎士的質量是持有懷疑態度的,我相信這句話說出來一定會有很多粉絲不滿,會說當初的演員是多麼辛苦等等一系列的原因。我首先聲明一點,我並不是否認昭和騎士的辛苦和優秀的地方,而是在劇情,包括皮套,以及很多細節方面,不可否認的是,很多方面是得過且過的。
我個人感覺這是東映最聰明的地方,像《假面騎士》和《奧特曼》這一類作品,毫無疑問是流行文化的產物,一定是要按照商業模式來運作的,包括成本,劇本,環境等等,東映在昭和時期就特別注重於騎士的人設塑造,這一點來說是至今不變的,一旦大家被角色吸引,那麼對於很多其他方面就會忽略一些問題,隨之添加吸引不同時代的元素來增加趣味性,至於劇情方面,東映從來就沒有打算把觀眾的口味給調動起來,保證自己旗下的作品雖然有高有低,但是整體來說,不會有特別的差距,期間會有OV和劇場版來進行藝術性的嘗試。
如此一來,不僅會有口味刁鑽的粉絲群體,也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最大的利益,這種現象一直到平成時代才有所改觀,隨著空我,亞極託,龍騎,555等等這些優秀作品的誕生,這個時代的特攝作品,我們對照當時的奧特曼系列和戰隊系列就不難發現,平成之處是高質量湧現的時代,換句話說,那時候日本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後,群眾對於高質量的追求才有了這樣的作品誕生,這也讓東映開始學習怎樣在賺錢的同時成為一位藝術家,並且在這之後也依然進行低成本的嘗試,事實上這種現象迄今為止都是不變的,否則也不可能有網劇亞馬遜的出現。
如此做法,再加上這麼長時間的積澱,從而讓觀眾在看待東映作品時,就會打從心底覺得東映就是一個商人,所以說不自覺的就會對東映放低要求,反正要看劇情好的作品,東映也會在一定時間給製作幾部以劇情為主打的高質量作品,但是只有東映賺錢後才會保障這樣的作品誕生,所以說大部分人都是能給予一定的諒解,也是東映為什麼這麼成功的原因,再加上東映的多元化發展,即使是注重商業化的同時,東映的騎士系列所做出的創意也是非常棒的,甚至在某種情況下會讓人遺忘劇情邏輯上的不足,這就是多年的經驗所總結出來的結果和運營模式。
藝術家學習怎樣成為商人
如果說東映是商人學習成為藝術家的話,那麼圓谷則是反其道而行之,完全是藝術家要怎樣學習成為商人,這也使得圓谷這麼多年過去了,依然是執著於特攝,而沒有多方面發展的原因,並且自昭和時代開始,圓谷就以高質量的作品問世,雖然有好處,但是從公司運營的角度來說,圓谷也是弄下了不少爛攤子,一直到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才開始穩定發展商業化的套路,無論是經驗還是創意,都在東映身後,更嚴重的是,許多粉絲是看著高質量的作品長大的,所以很多方面自然是不容易接受。
舉個例子來說,一個天天吃大魚大肉長大的孩子,你忽然間給他吃饅頭,他定然也是無法接受,所以說圓谷現在還是在摸著石頭過河,怎樣在商業和藝術性上達到一個平衡才是最重要的,不過無論是奧特曼還是騎士,在我個人來看,還是要給予一定的理解,無論是圓谷還是東映,一定都是希望有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問世,但在此之前,我們也要清楚,奧特曼和騎士都是市場選擇的結果,在那一天真正來臨前,還是希望我們以理性客觀的態度來看待這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