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醫用機器人首次成功實施手術,醫生贊「百分百滿分」

2020-12-22 環球時報
手術現場(圖源:產經新聞)

據日本《產經新聞》14日報導,神戶大醫院14日宣布,醫療用機器人製造商「Medicaroid」開發的日本首款手術輔助機器人「hinotori」成功實施了第一例手術。參與開發並擔任手術主刀的神戶大學研究生院醫學研究科科長藤澤正人在記者招待會上說:「沒有發生大麻煩,拿到了滿分。萬分感慨。」

據醫院介紹,該手術的患者是一名患有前列腺癌的70多歲男性。此次手術是前列腺全摘除,時間約為4個半小時。據說患者術後情況良好。

「hinotori」手術輔助機器人(資料圖)

報導指出,「hinotori」機器人的特點是裝有內窺鏡和帶有手術器械的4條微型機械臂,醫生可以通過內窺鏡確認患者體內的立體圖像,並進行操作。

在此次手術中,藤澤通過患者身上切開的小孔中實施了臟器的切割和縫合。他評價說:「機器人手抖的情況很少,完成了精細的工作。」

資料圖

日本共同社指出,該醫院計劃明年春季設置利用5G通訊系統的實驗手術設施,啟動實現使用「hinotori」進行遠程手術的實用性研究。藤澤正人還表示:「希望不急於普及,將安全放在第一位積累病例。」目前手術輔助機器人的主流廠商是美國的「達文西」。

(編輯:WDQ)

相關焦點

  • 威海市立醫院首例穿刺導航機器人手術成功實施
    雖然過去了十多天,但一說起首例穿刺導航機器人手術,威海市立醫院腫瘤科的醫生仍難掩興奮。3月7日,市立醫院化療三科聯合南院區影像科,成功開展了穿刺導航機器人ROBIO EX落戶醫院後的首例肝臟「雙刀」微波消融術。該手術在CT引導下,結合智慧機器人穿刺輔助定位,實現精準入路,精確到達病灶,有效地保護了周圍臟器。兩把微波刀成功穿刺到達病灶後,同時進行消融,僅過了7分鐘肝臟病灶就完全消融。
  • 行研|神外手術機器人,手術機器人專科化趨勢的重要賽道!
    前言前不久,骨科手術機器人企業天智航在科創板的成功上市不僅提振了市場對於手術機器人市場的信心,同時也預示著,在未來的手術機器人市場中,將不只是腹腔鏡手術機器人達文西獨霸天下,手術機器人會呈現專科化趨勢。
  • 北京海軍總醫院用機器人開腦成功
    北京三月十一日消息:中國第一個用於腦部手術的醫用機器人,在北京海軍總醫院試用成功後,迄今已成功地為四十六位患者實施了手術,表明機器人開刀技藝已趨成熟。  使用機器人施腦部手術的合作者,是海軍總醫院的田增民教授和北航機器人研究所的王田苗教授。
  • 「妙手」機器人上崗,實現亞毫米級手術精度
    1月6日,醫院為胡某實施手術,本次手術首次採用「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精準「操刀」輔助手術,手術獲得圓滿成功。據悉,這是珠海首例骨科機器人輔助手術,也是珠海首次引進「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該機器人能夠完成脊柱、創傷等骨科手術,實現亞毫米級手術精度。珠海首例骨科手術機器人「上崗」進行了直播。
  • 田偉院士:放棄替代,機器人應該是醫生的助手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醫用機器人工程與臨床應用分會主任委員田偉說。 田偉把「浪漫」落到了實處,從2002年開始,田偉就帶領團隊開始了智能技術在骨科領域探索,經過經歷15年的醫工企聯合攻關,第三代骨科手術機器人天璣誕生。 田偉院士說,「我認為機器人應該是能夠模擬和超越人的某些能力,同時具備自主運動的設備。」
  • ...醫院啟用第四代達文西Xi手術機器人,微創方法實施複雜的外科手術
    打開APP 廣西人民醫院啟用第四代達文西Xi手術機器人,微創方法實施複雜的外科手術 光明網 發表於 2020-12-22 17:48:43
  • 「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完成330例手術啦!
    婦科  成功開展卵巢癌手術  卵巢惡性腫瘤由於手術難度高,手術範圍廣,手術創面大,一直以來都是婦科微創手術界的「高嶺之花」。近日,60歲的卵巢癌患者張阿姨在哈醫大四院婦科二病房接受機器人輔助下腹腔鏡卵巢惡性腫瘤全面分期手術。
  • ROSA手術機器人系統:幫醫生減少4小時的手術時間
    打開APP ROSA手術機器人系統:幫醫生減少4小時的手術時間 發表於 2018-03-27 16:09:00 隨著機器人的快速發展
  • 「成都造」手術機器人解放醫生雙手
    更能展現博恩思手術機器人「熱力」的直觀事件,來自於近期該公司與四川省人民醫院正式建立的戰略合作關係。  2016年,現任美國史丹福大學人工智慧機器人實驗室訪問科學家李耀在成都高新區創立博恩思。這個年輕的公司希望:讓自己研發的手術機器人在未來成為醫生安全、可靠的「夥伴」,並帶動成都的人工智慧醫學領域向前發展。
  • 「達文西機器人」主刀肝癌手術
    第一例患者是今年51歲的老程,在體檢中發現肝臟的左右兩葉均有腫瘤,還伴有嚴重的肝硬化,王志偉教授與肝膽胰脾外科主任陸玉華教授經過詳細檢查與討論,決定先對其肝右葉約2釐米的腫瘤實施射頻消融術,對肝左葉5釐米的腫瘤實施手術切除。  如何在手術成功的前提下,將創傷降到最小?微創的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派上了用場。
  • 《健康生活》|手術機器人:醫生的好幫手
    《健康生活》|手術機器人:醫生的好幫手 2020-08-31 18: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微創手術機器人先要理解醫生「語言」
    博恩思醫學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恩思」)創始人李耀,談及做微創手術機器人的初衷時說。公司總部位於成都高新區天府軟體園及生物城,同時在美國矽谷設立了研發中心。前不久,博恩思完成1億元A輪融資。李耀曾在美國南加州大學從事生物醫學工程博士後研究工作,從那時起他開始頻繁接觸醫生群體。「醫生是很辛苦的職業,尤其是腔鏡外科醫生做手術難度相當大。」
  • 港中文教授Samuel Au:軟體機器人是手術機器人的終極
    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手術機器人,他告訴雷鋒網,現在自己的研究興趣主要是在軟體機器人(Soft Robotics)上,這也是未來手術機器人的方向。上次見到Au教授則是在去年的世界機器人醫療大會上,當時他剛加入港中文任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的副教授不久。更早前,他在開發了達文西手術機器人的公司直覺外科(Intuitive Surgical)工作了八年,主導了多個產品的開發。
  • 神經外科開顱手術機器人研究進展
    同時神經外科的高技術發展(包括影像導航技術、術中磁共振技術、術中電生理檢測技術、術中喚醒技術等)使得術中的精確定位、病灶邊界精準確定、手術入路的合適選擇、創面的微小化越來越成為可能。而作為神經外科手術中比重最大的開顱手術,它與醫用機器人的結合更凸顯其優勢。本文總結既往機器人輔助開顱手術的優勢和不足,以啟示未來機器人輔助開顱手術的研究方向。
  • 肝膽胰外一科為69歲膽管腫瘤患者實施達文西機器人手術
    肝膽胰外一科為69歲膽管腫瘤患者 實施達文西機器人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12月18日,膽管腫瘤患者章先生出院回家。此前,在濟南市中心醫院肝膽胰外一科住院18天的經歷,讓他成為首例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輔助下完成的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患者。
  • 各大龍頭機器人行業上市公司發展分析
    三、醫用機器人—第三代外科手術時代 1、行業概述:醫療行業的新興增長點 從傳統的開刀手術到機器人手術,人類歷經了近3個世紀。18世紀80年代,維也納外科醫生Billroth首次打開病人腹腔,完成了首例外科手術。這種傳統的開刀手術被稱為第一代外科手術並一直沿用至今。
  • 田偉院士:我眼中的醫療機器人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寇曉雯「『機器人』起源於人類浪漫主義思維的放飛。」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醫用機器人工程與臨床應用分會主任委員田偉說。田偉把「浪漫」落到了實處,從2002年開始,田偉就帶領團隊開始了智能技術在骨科領域探索,經過經歷15年的醫工企聯合攻關,第三代骨科手術機器人天璣誕生。
  • 雞礦醫院首次成功完成SHK手術
    雞礦醫院首次成功完成SHK手術——解除困擾患者30多年的關節疼痛拄雙拐行走頑疾 近日,雞西雞礦醫院骨一科成功為52歲的張女士實施了左膝關節旋轉鉸鏈式全膝關節置換(SHK)手術,徹底解除了困擾她30多年的左膝關節疼痛,走路困難,拄雙拐的頑疾。
  • 【分析】全球五大領域服務機器人的發展史
    三、醫用機器人—第三代外科手術時代1、行業概述:醫療行業的新興增長點從傳統的開刀手術到機器人手術,人類歷經了近3個世紀。18世紀80年代,維也納外科醫生Billroth首次打開病人腹腔,完成了首例外科手術。這種 傳統的開刀手術被稱為第一代外科手術並一直沿用至今。
  • 日本天皇心臟手術主刀醫生-天野篤
    >日本循環器學會專門醫生(日本胸部外科學會、日本心臟血管外科學會、日本血管外科學會)3學會構成心臟血管外科專門醫生心臟血管外科修練指導者JMTS整理天野篤醫生畢業於日本大學醫學部,2002年開始擔任順天堂大學醫學部心血管外科教授,擅長領域為心血管外科、缺血性心臟病、心臟瓣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