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宗為什麼會被一些人稱為明朝的千古一帝?

2021-02-13 歷史文武君

千古一帝這個稱號,歷史上僅僅有四個人被人以此稱號評價,分別是秦始皇、漢高祖、唐太宗、明太祖四人,所以說明孝宗是千古一帝,絕對算不上!

明朝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朱國楨曾評價:「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

從這可以看出,明孝宗的位置應該是一代明君的位置,他的功績就像漢宣帝那樣,復興國家,帶領明朝再次走向「中興」,將明朝的壽命得以延續。至於為什麼有人將明孝宗稱之為千古一帝,下面我們就看看明孝宗到底有哪些功績。

明孝宗朱佑樘,生母紀氏是一個叛亂土司的女兒,被俘入宮做事,只因為明憲宗一次經過看見她的美貌才寵幸了她,但這一次就讓紀氏懷孕,最終在冷宮中艱難的生下了朱佑樘,朱佑樘在太監張敏的保護下得以存活下來,吃百家飯長到6歲,後明憲宗以為自己無子著急,張敏才將朱佑樘活著之事告訴明憲宗,這才定下朱佑樘為太子,成為了後來的明孝宗。

嚴於律己、體貼下屬

說起明朝皇帝的早朝,大家都會覺得明朝皇帝總是偷懶,最典型的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簡直就是荒廢朝政,可明孝宗不是,不僅早朝每天必到,就連廢棄已久的午朝都重新開啟,以便於有更多的時間能與大臣們相互溝通,加強了大臣們協助皇帝辦理政務之事。

除此之外,明孝宗重新開啟經筵侍講 ,向群臣諮詢治國之道;與此同時還開闢了文華殿議政,其作用是在早朝與午朝之間的時間,與內閣共同切磋治國之道,商議政事,午朝結束後的明孝宗開始批閱奏章,經常到很晚才結束。

對於臣子,明孝宗也十分體貼,從不處罰大臣,與大臣之間相處十分融洽,對於京官夜晚返回家中,必派鋪軍執燈傳送,這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皇帝的貼心;明孝宗為了記住四品以上的官員,將他們的名單貼在宮內文華殿壁牆上,以便自己熟記;有一次因為皇宮夜間著火,第二天明孝宗無法上早朝,他竟然派人去跟臣子們請假,並說明自己請假的原因。

剷除奸佞、嚴管宦官

明朝的皇帝,對於道教、佛教、宦官都十分的縱容,導致朝政被這些人禍害,而明孝宗卻十分開明,他一上臺就將前朝皇帝寵信的法王、國師、真人等封號一律革除,甚至處死了妖僧繼曉,官員們知道後都拍手叫好。

當奸佞除掉之後,明孝宗開始整治人事上的安排,將「紙糊三閣老」(明憲宗時期內閣的三位大臣萬安、劉珝、劉吉)、「泥塑六尚書」(吏部尹旻、戶部殷謙、禮部周洪謨、兵部張鵬、刑部張鎣以及工部劉昭)、侍郎李孜省、太監梁芳 、萬貴妃的弟弟萬喜等人全部革職處理,處理人數高達數千人,朝中再無渾水摸魚之人。

宦官也是明朝的一大隱患之一,明孝宗吸取前朝宦官專政的教訓,對宦官嚴加管制,絕對不許允許太監批閱奏章出現,也正是因為明孝宗的管制,才使得東廠、錦衣衛不再敢任意行事。

廢除苛法、發展經濟

明朝刑法的苛責,大家都知道,很多殘忍的刑法也是出自明朝,明孝宗繼位之後,也將很多殘暴的法令除去,並不再任用酷吏,命令內外慎刑獄,啟用比較公正賢明的執法官。

說起明孝宗時期的經濟,可以說沒少下功夫,自身帶頭勤儉節約,體貼百姓減輕賦稅,從而換來了天下穩定,孝宗時期基本上沒有大的農民起義,全國人口也首次超過6千萬人口,使得經濟有所提升。

一夫一妻,發明牙刷

明孝宗說他是一個好皇帝,有一個標準始終是不可缺少的,就是他始終保持一夫一妻制度,皇帝在古代基本上都是三宮六院、女人成群,可是明孝宗卻僅僅有張皇后一人,與其始終保持著一夫一妻,過著「平凡人」的夫妻生活。

牙刷雖然在南宋時期就出現,但是世界上公認的第一把牙刷是由明孝宗於1498年發明的,方法是把短硬的豬鬃插進一支骨制手把,這一發明被《發明大全》列為人類300項偉大發明之一。

總結:明孝宗本人十分勤勞,是一個十分體貼下屬的好皇帝,也正是因為這樣,很多士大夫對他的評價非常好,使得明孝宗在士大夫眼中是一個完美皇帝,這也是史書上對他評價跟高的原因之一,但明孝宗確實一個能力有限之人,在經濟上明朝並沒有多大起色,軍事上奉行和平政策,大的戰爭並不太多,為振興軍備,始終保持較高的軍費開支,也對經濟造成了很大的負擔。一個伺候明孝宗十五年的兵部尚書向他辭職,就是因為國庫空虛,可見明孝宗後期國庫還是空的。

十五年拜兵部尚書,屢辭乃拜命。既召見,帝曰:「朕數用卿,數引疾何也?」大夏頓首言:「臣老且病,竊見天下民窮財盡,脫有不虞,責在兵部,自度力不辦,故辭耳。」帝默然。——《明史·劉大夏傳》

明孝宗寵幸的幾個宦官和張氏外戚,因為明孝宗心慈手軟,致使他們犯錯誤也沒有對其動過大刑,這也導致他們更加肆無忌憚。

明孝宗的功績其實也全靠明朝其他皇帝襯託,明朝皇帝玩蟋蟀的、玩木工的,啥樣皇帝都有,相比之下,明孝宗就是一個兢兢業業的皇帝,並在明朝衰退的情況之下,打了一劑「鎮定劑」,從而創造了「弘治中興」。

相關焦點

  • 明孝宗為什麼被明朝人稱為千古一帝?
    這就是明朝那些大臣們對明孝宗最直觀的評價。甚至到了清朝,那些漢人的官員、文人們都對孝宗也是極為的推崇,如清末名臣曾國藩就曾經這樣說過「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漢之武帝,唐之文皇,宋之仁宗,元之世祖,明之孝宗。其時皆異材勃起,俊彥雲屯,焜耀簡編。」。可以說在很多人的眼裡明朝皇帝成就最高的非太祖朱元璋,非成祖朱棣,也非宣宗朱瞻基,而是孝宗朱佑樘。
  • 明孝宗是個好皇帝,雖碌碌無為,但國泰民安,能稱為千古一帝嗎?
    孝宗作為相當其他明朝皇帝還算不錯,但也絕擔不上千古一帝的稱號。他所做的只是在前代皇帝留下的爛攤子上修修補補,並沒有能有大的政局上的突破。要說他被文官擺布吧,也不全是,宦官,外戚,傳奉官一個不缺,他要是用這三個幹了什麼好事也算是情有可原,歷史上有這種情況,可是愣是一件好事都沒幹,真的只是為禍而已。只能說明孝宗這個皇帝根本沒什麼能力,只是靠著他爹幹得好和統治慣性過完一生而已。
  • 明孝宗朱祐樘明明劣跡不少,為何卻被後人認為是明朝中興之主?
    明孝宗朱祐樘之所以被後人稱為明朝中興之主,是因為後人認為弘治年間,明朝實現了國家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曾國藩稱「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漢之武帝,唐之文皇,宋之仁宗,元之世祖,明之孝宗。其時皆異材勃起,俊彥雲屯,焜耀簡編」,認為明孝宗是古代五大英哲君主之一。
  • 明孝宗只娶皇后不納妃,開創了明朝的弘治中興!
    朱佑樘出生後一直跟隨母親紀氏生活,在一些善良的太監懷恩、張敏和宮女、廢后吳氏、周太后等人的極力保全下,躲過了萬貴妃的一次又一次地加害。朱佑樘封太子前的一個月,母親紀氏被萬貴妃害死,太監張敏也吞金自殺。為了給皇帝保存這一縷香菸,朱佑樘奶奶周太后親自撫養朱佑樘,並時刻教導他要學會保護自己,朱佑樘也非常聰明機靈,沒有讓人失望,萬貴妃始終沒有辦法加害於他。
  • 明朝僅次於「三楊」的內閣,輔佐明孝宗朱祐樘成為大明中興之主
    明孝宗朱祐樘是明憲宗朱見深的兒子,也是明朝的第九位皇帝,他繼位後的年號是弘治。朱祐樘在位期間遠離奸佞,重用賢臣,勤政愛民,勵精圖治,收拾好了父親朱見深留下的爛攤子,改變了當時明朝廷政治腐敗的狀況,使得國家再次強盛起來。因此,他在歷史上被稱為明朝的「中興之主」,他統治的時期也被贊稱為「弘治中興」。
  • 唐太宗為什麼被稱為千古一帝,他如何與眾不同
    所謂的千古一帝,必定是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皇帝,是為中國歷史上做出過很大貢獻的皇帝。唐太宗被稱為千古一帝,他如何與眾不同呢?唐太宗提出一個命題:為什麼近代以來的皇帝不如古代?從東漢末年到隋朝統一,幾百年的長期分裂,讓人們變得急功近利,過度追求權力和拳頭,而沒有形成統一的仁心。唐太宗提出這個命題,是為了找到社會的病根,從而做到治病救社會。
  • 明孝宗朱祐樘
    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1487年-1505年在位),年號弘治,是明朝第九位皇帝,明憲宗朱見深第三子,生母為孝穆紀太后。           憲宗的母親周太后擔心萬貴妃會對太子下毒手,就親自將孫子抱養在自己的仁壽宮內,才使太子安全地生活在宮中。     繼位為帝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春,萬貴妃病死,憲宗也因悲傷過度於八月去世。皇太子朱祐樘於九月壬寅日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弘治」,是為明孝宗。然而憲宗留給18歲太子朱祐樘的是一個朝政紊亂,國力凋敝的江山。
  • 歷史故事——明孝宗的「弘治中興」
    第二年改年號為「弘治」,是為明孝宗。然而朱見深留給這個18歲兒子朱祐樘的,是一個朝政紊亂,國力凋敝的江山。在這個上天有意安排的千瘡百孔的舞臺上,孝宗皇帝用自己的寬容與勤奮力挽狂瀾,讓明朝得到了中興。明孝宗朱佑樘即位之後,一掃他爹朱見深的荒唐作風,立志要中興大明王朝。由於幼年生活的坎坷,孝宗一直身弱多病。但孝宗卻勤於政事,不僅早朝每天必到,而且重開了午朝,使得大臣有更多的機會協助皇帝辦理政務。
  • 明朝皇帝的愛情:千古一帝是「禁慾系男神」,皇后卻「豪橫」傲嬌
    明朝的皇帝很多昏庸無道,難得有幾個「正常人」,明孝宗朱祐樘是個例外。他不但親賢臣遠小人、勤於政事重視法治,而且寬仁和善、輕搖賦稅,百姓莫不對其感恩涕零。這樣一位創造了「弘治中興」的好皇帝,後宮虛設,一生只有1個妻子,是地道的「禁慾系男神」。
  • 最專情的皇帝明孝宗,其實也差一點納妃,只因被一人勸阻
    明孝宗朱祐樘,被稱為是歷史上最專情的皇帝。畢竟皇帝擁有三宮六院,是再正常不過的事,雖談不上佳麗三千那麼誇張,但有些皇帝的妃子,也足以整編成一個師。即使差到像光緒皇帝這樣,至少也有一後二妃。唯獨明孝宗,一生就只有張皇后一人,所以最專情皇帝是實至名歸。
  • 明朝中興之主朱祐樘為何對外採取防守戰略,使明朝被蒙古打得滿地找牙
    明孝宗朱祐樘被認為是明朝中興之主。他執政期間,明朝在經濟上得到一定的恢復。不過,在軍事上明孝宗的建樹並不大。面對北方韃靼騷擾邊境,明孝宗並沒有採取有效的政策,使得弘治年成為明朝受邊患最嚴重的時代之一。
  • 朱祐樘明明是明朝中興之主,卻為何在繼位之初重用一代奸佞小人?
    明朝弘治年間,在明孝宗朱祐樘的努力之下,明朝出現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的景象,後人把這一時代稱為明朝中興時代。明孝宗朱祐樘在歷史上也得到了很高的評價,清代名臣曾國藩曾列舉古代五大名君「若漢之武帝,唐之文皇,宋之仁宗,元之世祖,明之孝宗」,明孝宗也在其中,這是對明孝宗最大的肯定。
  • 明朝中興之主朱祐樘問兵部尚書,士兵明明有軍餉,怎麼那麼窮呢?
    明孝宗明孝宗召來劉大夏,問劉大夏:「軍隊的士兵生活怎麼樣?」劉大夏說:「跟百姓一樣,很窮。」明孝宗就不解了,又問:「士兵有軍餉,行軍又有行糧,為什麼還這麼窮呢?」不過,明朝武臣地位逐漸低下以後,朝廷經常會將一些勳貴子弟封為武臣,掛個頭銜。例如都指揮使、衛所指揮等,實際都是由一些皇親國戚或功臣的子弟靠恩蔭獲得,雖沒有多大實權,卻有相應的待遇,也有權力去剋扣軍餉。所以,在名義上,剋扣軍餉的都是將帥,實際上背後代表的都是勳貴勢力。
  • 英國人:明朝皇帝
    作為口腔清潔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牙刷是我們每個人每天早晚都要用到的。並且隨著科技的發展,牙刷也越來越高端,電動牙刷已經開始被許多人所青睞了。但是如果我們思考一下,腦中不禁會冒出這樣一個問題:歷史上的第一把牙刷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又是被誰發明的?
  • 明朝中興之主朱祐樘問兵部尚書,士兵明明有軍餉,怎麼會那麼窮呢?
    明朝中興之主明孝宗朱祐樘勤勉處理朝政,使明朝一度中興,他也贏得後人的讚譽。弘治十五年(1502年)六月,剛上任不久的兵部尚書劉大夏向明孝宗上奏書力陳兵政十害,引起明孝宗的重視。
  • 朱祐樘為何被稱為明孝宗?他真的很孝嗎?看他是如何找他媽的蹤跡
    古代一些尊貴的人去世,後人都會為根據其生平,用一個稱號來點評他,就是對歷史人物的蓋棺定論,這個稱號就是諡號。在秦漢時代,帝王的諡號一般只有三個字,第一個字是國號,第三個字是稱號,中間那個字概括了皇帝的一生。例如漢武帝,後人用一個「武」字概括了漢武帝在武功上的成就。後來經過魏晉南北朝幾百年的民族融合,起諡號的規矩發生變化,諡號變得越來越長。
  • 明孝宗朱祐樘剛剛繼位,他千挑萬選的吏部尚書卻要嚴禁花錢買官
    一大批官員主動上書表示要引退,其目的是試探明孝宗的動向。在選擇一個合適的吏部尚書之前,明孝宗顯然是根據自己的個人喜好和判斷來確定自己的領導班子。經過思慮,明孝宗任命劉吉為內閣首輔,前內閣成員萬安、尹直被罷免,補入內閣的是徐溥、劉健。明孝宗罷免了吏部尚書李裕,並在一些大臣的推薦下,任命了新的吏部尚書,這個人就是王恕。這個任命,代表了一場吏治改革的開始。
  • 歷史上廟號為孝的兩位皇帝,一位被譽為千古一帝,開創弘治中興
    中國歷史上宋朝和明朝是被人吐槽最多的兩個朝代,恰恰是這兩個朝代,有個特別有意思的事情。南宋時期和明朝中葉有兩個君主死後的廟號為孝,說到這裡,熟讀歷史的人都會想到的南宋時期的第二位皇帝宋孝宗以及明朝中葉的明孝宗;他們在歷史上名聲比較好,地位極高! 第一位:南宋時期的宋孝宗 1:人生經歷,本來是太祖民間子孫,運氣好被趙構立為接班人
  • 秦始皇為什麼被稱為千古一帝?和他所做的這四大貢獻密不可分!
    我國擁有上下五千年歷史,歷經無數朝代,也出現過許多君王,其中一些君王名留青史,有些君王卻遺臭萬年,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秦始皇功不可沒。這裡所說的大一統並不單單指地域上的統一,其中還包括政治、經濟、文化上的統一,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因為在春秋戰國之前,還有夏商周三個王朝也都實現了地域上的統一,但是國家制度卻依然處在分裂狀態,不能算大一統。
  • 朱祐樘為何被稱為明孝宗?他真的很孝嗎?看他是如何找他媽的蹤跡的?
    古代一些尊貴的人去世,後人都會為根據其生平,用一個稱號來點評他,就是對歷史人物的蓋棺定論,這個稱號就是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