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這就是明朝那些大臣們對明孝宗最直觀的評價。甚至到了清朝,那些漢人的官員、文人們都對孝宗也是極為的推崇,如清末名臣曾國藩就曾經這樣說過「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漢之武帝,唐之文皇,宋之仁宗,元之世祖,明之孝宗。其時皆異材勃起,俊彥雲屯,焜耀簡編。」。
可以說在很多人的眼裡明朝皇帝成就最高的非太祖朱元璋,非成祖朱棣,也非宣宗朱瞻基,而是孝宗朱佑樘。所以孝宗皇帝不僅僅是在明朝被人稱為千古一帝,直到現在很多人都認為明孝宗是整個歷史上少有的名副其實的千古一帝。那麼到底明孝宗做了什麼,讓他有如此大的好名聲呢?
受盡迫害,但始終都帶著一份寬容之心熟悉明孝宗的歷史愛好者都應該知道孝宗在未登基之前的生活可以說是慘不忍睹,如履薄冰。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都得從他父親明憲宗朱見深說起,當然這跟憲宗皇帝的本身是沒關係的,我們要怪的是他那奇葩的愛好。那這奇葩的愛好是什麼呢?就是憲宗皇帝專寵比他大17歲的保姆萬貞兒。
按理說皇帝專寵妃子沒多大關係,連明孝宗一生不都只是專寵張皇后嗎?對的如果萬貴妃的品格能像張皇后一樣,那倒沒關係。但是無奈的是萬貴妃乃是一個不安分,又陰險的主。當年的她為了不讓其他的妃子留下憲宗的子嗣,一旦妃子被他發現懷孕,她就會派人去為這位妃子墮胎。
而在當年孝宗皇帝的母親紀氏就因懷上了孝宗就差點被害,但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最終孝宗才能被幸運的生了下來。但是到後來紀氏因偷偷生下孝宗被發現,她就暴卒在皇宮中,據說是被萬貴妃所害。而在當時孝宗皇帝不但因萬貴妃而失去了母親,同時還要時刻提防著萬貴妃的迫害,若不是最後他被自己的祖母周太后親自撫養,孝宗恐怕活不到成年。
但就是在這樣的深仇大恨,孝宗皇帝登基後並沒有去為難死後的萬貴妃和她的族人。雖然在那個時候不管孝宗皇帝如何對待她,官員和百姓都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妥,畢竟殺母之仇,又有迫害孝宗的嫌疑,怎麼對付萬貴妃都不為過。但是事實上此時的明孝宗皇帝卻什麼都沒做,他沒有剝脫萬貴妃死後所得到的封賞尊號,也沒有對萬貴妃的族人做出什麼。就這樣孝宗皇帝選擇性的忘記之前所遭受到的所有困難,他對萬貴妃淡然的選擇了寬容。
登基稱帝,治理出「弘治中興」
眾所周知明朝第一次衰落始於明英宗時期的「土木堡之變」後,在當年明朝經過這次大戰後,自朱棣時期所留下的全部精銳將士和名臣名將幾乎損失殆盡,如張輔、陳懷、李珍、鄺埜等,更甚者明朝最最精銳的京師三大營也全部全軍覆沒,自此一役鼎盛的明朝自此一去不復返,明朝走上了衰落。
而雖然在土木堡之變後,經過明代宗的力挽狂瀾,明朝慢慢減退了衰落的趨勢,但是沒過多久隨著「奪門之變」的爆發,明朝又經歷了一場內亂。
可以說在經過明英宗這位皇帝的反覆折騰,再加上繼任者憲宗皇帝晚年熱衷佛道,導致許多奸詐小人混入朝堂,弄的整個民間是怨聲載道,可以說此時明朝的衰落註定已不可避免。而這直到明孝宗時期,明朝中衰才被阻止,並進而走向了中興。
明孝宗一登基後就將憲宗一朝所有的阿諛奉承之徒全部清理出朝堂,或殺或貶或驅,比如他就將紙糊三閣老全部辭退,又比如他將妖僧繼曉處死。可以說正是因為孝宗皇帝登基後的雷厲風行,讓當時朝堂的政治環境頓時為之一震,之後他在清除一批無用的大臣後,就又選了一些賢良之臣來治理朝政,包括劉大夏、徐溥、劉健、謝遷、李東陽等等。
就這樣在擁有一批賢良之臣來作為孝宗的執政班底後,孝宗開始了對明朝進行了較大的軍政改革。孝宗先是重開了被廢除已久的午朝制度,藉此大臣們和皇帝將能有更多的機會去一起討論如何治國,而後又嚴防宦官幹政的行為,雖然孝宗並沒有將東廠、西廠等宦官機構廢除,但此時的宦官機構顯然已無法再胡作非為。
之後在完成對朝廷內部的改革後,孝宗開始對全國進行了重大的改革,在經濟上他輕徭薄賦,興建水利,並提倡節儉,而在這樣的治理下,孝宗朝的稅收增至二千七百萬石,成為明朝中期的最鼎盛時刻。軍事上,孝宗大敗吐魯番軍,收復了哈密,並數次擊敗了韃靼小王子、火篩的數次入侵。也就是在這樣的治理下,明朝正式步入了中興的時代,史稱「弘治中興」。
善始善終,成為歷史少有的從始而終的明君
中國歷史上的明君很多,漢文帝、唐太宗、隋文帝、宋仁宗等這些都算是明君,所以可以說中國任何的朝代都不缺明君。但是能做到從始而終都是明君的皇帝在歷史上卻是少有的,而恰恰明孝宗就是其中之一。
明孝宗是少有的能做到從登基到去世都保持著明君的主,當年的孝宗皇帝從始至終都能理性治國,一生從不貪戀美色,也一直都能做到從諫如流,且寬厚待人,及勤於政務。當然孝宗曾有一段短暫的事情因身體原因導致他誤信佛教,然後對政務有些鬆懈,並讓奸臣乘機而入,但是孝宗在極短的時間內就發現了自己的錯誤,並迅速的改正,之後重新回歸勤政的道路上。
一個好皇帝,也是一個好人記得當年明月曾說過這麼一句話,他說「朱祐樘是一個好皇帝,也是一個好人。」,這句話恐怕是對孝宗皇帝最好的詮釋。同樣在中國歷史上能被說成好皇帝的絕對有著數十位之多,但是能做到即是好皇帝又是好人的皇帝,我想在整個中國歷史上是少之又少,個人認為除了宋仁宗和明孝宗,恐怕幾乎很少有皇帝做到。
孝宗皇帝是好皇帝,我想毋庸置疑,創造出「弘治中興」的皇帝能不好嗎?那孝宗是好人又好在哪裡呢?對於百姓的治理,孝宗做到了以人為本,百姓遭災他就免賦稅,百姓被官員欺負他就免官,律法對百姓嚴苛他就改律法,百姓沒田地他就給田地,可以說就是在這樣的治理下,在明朝已是屢見不鮮的農民起義在孝宗一朝幾乎就從未發生過,而這就可以知道百姓對於孝宗的認可。
而對於官員,孝宗也基本保持著待臣寬厚的心態,同樣自朱元璋時期就實施的「廷仗」在孝宗朝就從未出現,他對官員的勸誡,不管是對還是錯,都能坦然受之,絕對不會給大庭廣眾之下讓官員難堪,而每當官員因上朝,亦或在皇宮處理公務太晚,孝宗皇帝都會派人鋪軍執燈傳送。而當自己因某些事情不能上朝的時候,孝宗皇帝還會派人去向文武百官告假,可以說整個朝廷就在孝宗皇帝的治理下呈現出了「弘治朝中多君子」的太平盛世景象。
可以說孝宗皇帝被譽為千古一帝是絕對有它的理由存在的,他的仁義,他的寬厚,他的善始善終,他的品格等等這些中國歷史上大多數的皇帝都不具備的優點就註定明孝宗會成為名留青史的千古聖君。
- END -
內容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