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斜陽葉
你有沒有這樣的困惑?
我們每個人,都在認真生活,努力拼搏,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堅守自己心儀已久的愛好,活得勤勤懇懇,可是,很多時候,我們還是會不快樂,會覺得生活的還不夠理想。
我們在別人眼中有不被理解的地方,或許在家庭中不能讓愛人感到滿意,或許在工作中不能讓領導認可自己的能力,或許在生活中與人相處有隔閡。
我們都活在別人的口中,活在別人的印象裡,甚至包括我們自己都開始懷疑:這樣的自己,真的足夠優秀嗎?
答案是:很多時候,我們都太不放過自己了。
試著放過自己,找到與世界的相處方式,臺灣臨床心理師洪仲清通過大量臨床實踐,利用心理學的專業知識,潛心著作了這本《給情緒多點兒時間》,以期能幫助在人生旅途中感到困惑、痛苦、不安的朋友,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療愈之路。
01、正確認識情緒,讓情緒來去自由
看書的時候,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到底應該怎樣與情緒相處呢?糟糕情緒讓人越來越想把自己封鎖起來,成為朋友圈中的孤島。當初快樂的自己哪兒去了?
不是我一個人有這樣的煩惱,小S曾說過:「我對最愛的人態度很差,但對非親非故的粉絲卻很客氣,後來才突然領悟到為什麼對全世界最愛我們的人卻那麼殘忍。」
是啊,小S把糟糕的情緒發洩給最親近的人,傷了所愛之人同時也傷害了自己。
怎樣做才能讓我們自己和所愛之人免受傷害呢?
那就是正確認識情緒,給情緒一個出口,讓情緒來去自由吧!
情緒是一種能量波動,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只是情感體驗不同而已。
情緒是我們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它會帶給我們有兩種感受,一種是正面感受,如高興,喜悅、開心等;另一種是負面情緒,如生氣,憤怒,羞恥,恐懼等。只是體驗感受不一樣而已,並沒有好壞和對錯之分,無論哪一種只是對我們的提醒,就像是一個郵差給我們送信來了。
積極的情感固然值得培養,能給我們帶來美的感受,但毋庸置疑的是,消極情緒作為情緒的一部分,必不可少。
某著名心理學家說過:「試圖壓制和批判消極情緒,反而會降低我們的幸福感,還可能引發更多的問題,例如暴飲暴食、酒精成癮。」
情緒本身沒有好壞之分,都是我們對人生最真實的體驗,讓我們擁抱自己的情緒,接受真實的自我,讓情緒來去自由吧!
02、甘願就好,放過自己
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有很多人會抱怨生活,結果生活就真的越過越差。
我的同學小雲婚姻是典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總是不自覺地拿自己跟其他同學相提並論,她覺得自己嫁的不夠好,這些都是父母的錯,老公婚後迷上打牌,她勸不動就怪父母沒給她選對人;婆家做生意欠債生活一度陷入拮据,她也怪父母當初不該看中男方的家庭......
小雲時常陷入這種負面情緒中無法自拔,內心深處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自己:「我要用我的痛苦證明父母當初的錯。」
為了向父母證明這種錯誤,把自己的婚姻過得越來越糟,仔細想想,這難道真是父母的錯嗎?
暢銷全球的好書《高效能人士的個習慣》中,作者史蒂芬.柯維博士提出高效能人士的習慣之一——積極主動。我們每個人成熟都要經過三個階段:從依賴期到獨立期,再到互賴期。
在最初的「依賴期」,以「你」為核心,你照顧我,你得為我的成敗負責,就像小雲這樣的思維,可是人終究是要成長。我們還需要走進「獨立期」,以「我」為中心,我可以為我的選擇負責,我可以依靠自己,我有權做選擇。最後走進「互賴期」,以「我們」為核心,我們可以合作,我們可以融進彼此的智慧和能力,共創前程。」
我的另一個同學,一個人帶兩個女兒,每天忙得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婆婆重男輕女,不願照顧孫女。可我的同學從來不抱怨,我們時常心疼她,她總是雲淡風輕地說:
「甘願就好。帶孩子哪有不辛苦的,每個人的辛苦都不一樣,甘願就好!」
甘願,就是接納了。
正如《給情緒多點時間》裡所說:「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已經發生了,那就「抱願」不抱怨。一丁點都不抱怨,但發願去做才能前進,才有機會開創新局。」
不是苦難不再,而是心境改變環境。
人生有3把鑰匙,接受,改變和離開。不能接受改變,不能改變,那就離開,別再抱怨就好。
03、情緒管理在於日常踐行
沒有人的生活是順風順水,一成不變的,每個人都會有情緒,而生活的高手,不在於沒有情緒,而是善於管理情緒。
曾經看到過一個小故事,感受頗深。
某一天,歌德在公園裡散步,和二位批評家狹路相逢。只允許一人通行的道路上,批評家趾高氣揚地說:「我從來不給傻瓜讓路」。若是一般人,一定會破口大罵,或者生氣回應,可歌德卻是笑著說:「我恰恰相反」,說完康德便主動讓開。
康德有句名言:「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樣踐行的,多麼睿智的哲人啊!
不講道理的人,我們可以選擇遠離,雞毛蒜皮的事,我們可以選擇忘記。
所以,當所有負面情緒產生時,不要覺得它們不好,更不要恐懼,而應該思考該如何去消化、發洩那些負面情緒,學習情緒管理,就是要學如何合理髮洩情緒,而不是忽視負面情緒的存在。
當我們生氣時,不是第一時間被憤怒情緒衝昏頭腦,兵戎相見,兩敗俱傷,而是可以通過更合理的方式來表達不滿。
比如康德通過自嘲來化解自己的憤怒,同時也讓不可一世的批評家自慚形穢,無地自容。我們也可以和要好的朋友一起吐吐槽,釋放掉負面情趣,讓它來去自由,而不是我們明明很生氣,卻非要表現出自己很大度,裝成毫不在乎的模樣。
羅伯·懷特曾說:「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於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
沒有可怕的情緒,只有缺乏排解情緒的方法,如果不想因為情緒而苦惱,那麼就得做情緒的主人,讓情緒來去自由吧!
拜倫說:「悲觀的人雖生如死,樂觀的人永生不老。」
管理情緒,如同養生,切勿急功近利,好高騖遠,要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學以致用,做情緒的主人。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讀《給情緒多點時間》,做自己人生的贏家,相信我們都可以!
斜陽葉:85後文字愛好者,願以流年為筆,用時光來潑墨,繪一處文字的水墨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