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一位作家,他一直都活在了我們心裏面,他是年輕人們人生徵途中的引路人和信號塔,給予過無數人無窮的力量和重新奮鬥的勇氣。前後創作了《人生》、《平凡的世界》等著名小說,受到了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的尊崇和景仰。
今天,我們先來說一說這一部獲得了獲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的《平凡的世界》。
讀完《平凡的世界》這部鴻篇巨著已經是第四五個年頭了,最愛的就是這一本書,不管我在何方,身邊都會帶上她。
前後反反覆覆看了很多遍,包括特意去看孫少平和田曉霞的愛情故事等,卻一直沒有動筆寫讀後感,算起來它算是我除了老師布置必須看完寫讀後感的書以外,很主動去寫的一本書。這部小說是斷斷續續讀完的,從高一一直讀到大三,陪我走過了很多個春秋高考畢業時迷茫的階段,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人生路上恰到好處出現的一見如故的老朋友,讓我理解了自己年少時那些稀奇想法產生的根源,在當下浮躁而慌亂的節點給予了我親切的安慰,為未來的人生理想指引了方向。
直到合上書,我才慢慢接受這個故事結束了,好像做了一場很長的夢。由於書中記錄了幾代人的生活變遷,讓人覺得這個故事可以一代代寫下去。看到少平離開金秀、蘭香,回到煤礦,心中有種說不出的滋味。這樣一個在人格刻畫上幾近完美的人物,縱使那樣頑強地與命運抗爭,與平凡的生活搏鬥,最終還是走向了一個在世俗意義上平凡甚至說有點冷落的結局。命運一次次將他推入困境,又一次次將他拉起,然而兜兜轉轉一圈,他還是沒能掙脫自己大時代下難以流動的階級,這個枷鎖是社會賦予他的,而他也終究只是洪流中一朵小小的浪花。
然而,孫少平這個人物卻是平凡的世界中當之無愧的靈魂人物,這個人物身上特有的浪漫主義情懷,吃苦耐勞的實幹精神都使之在眾多青年形象中大放異彩,雖然在生活層次上看似依舊與眾人在一條基線,但是他最可貴的地方就在於精神層次的超越,不同於孫少安仍然為生計掙命,為面子忙活,只求在物質領域富足的小農思想,孫少平在很早的時候就意識到了人這一生要思考更深更遠的東西,關於理想,關於世界,關於歷史中人的位置。雖然不幸的是由於階級的限制,他始終只能與工農子弟相處,大有「夏蟲不可以語冰」的悲哀,但是他時刻沒有忘記讀書。讀書,看報是他衝出既有環境的封鎖,尋找真理之光的有力工具,他也幾乎把這種習慣培養成了信仰。
孫少平一直是一個有很多困惑,迷茫的人,少年時期他就理解貧窮有多沉重,一直到後來都在他心中留下很深的烙印,貧窮是拴在他腳上的鐐銬,因此他只能「戴著鐐銬跳舞」,掙錢養家、光耀門楣成了他的心中一個過不去的檻。他曾對田曉霞說「可能你不理解,但對我來說,最大的願望就是給家裡箍幾孔窯洞,讓我爹美氣地在自家廣場上抽幾口煙!」。讀初中時,他和與自己一樣貧窮的郝紅梅惺惺相惜,但是卻也在那場「失戀」中深刻認識到了自己與富家子弟顧養民在家境、修養、見識上的差距,他也曾怨恨,流淚,但是最終卻能自我開導,跳出狹隘的個人情緒,走向個人發展的更大格局,書裡對孫少平的心理這樣刻畫:
「青春激流打起的第一個浪頭在內心漸漸平伏了。孫少平甚至感到了一種解脫的喜悅。他似乎覺得自己的精神比原來還要充實一些。他現在認識到,他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應該按照普通人的條件正正常常的生活,而不要做太多的非分之想。當然,普通並不等於平庸。他也需一輩子就是個普通人,但他要做一個不平庸的人。在許許多多平平常常的事情中,應該表現出不平常的看法和做法來。「
孫少平是一個能夠超越個人悲歡,內心始終有股溫暖的力量去理解別人,激勵自己的人。遇到事情他習慣於運用同理心,不對人做過多惡意的揣測。對於受到的傷害,他更多地從吸取教訓的角度出發,從本來負面的事情中獲得正面力量,不斷鍛鍊自己積極思考的肌肉,促進心智的成熟。甚至在郝紅梅偷手帕時,他能不計前嫌施以援手,那種不拘小節的寬廣胸襟,是我一直非常欣賞孫少平的地方。他有種信念,相信世界是美好的,個人是發展的,平凡中也是可以實現偉大的,這種信念使得他能夠從更高的層次去看待生活中的各種瑣事,當成是對自己是否「不平凡」的試金石。
再說下去,該要到深夜了,強烈您刷到我文章的小夥伴,抓緊時間去閱讀他。
也可以去看一看電視劇和話劇,都有不一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