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能好好的參透《道德經》這本書,那麼你一定會覺得它讓人變得消極,甚至會覺得《道德經》就是一本沒有任何意義的書籍,根本不適合年輕人來讀,因為它缺少一定的激情,似乎並不能夠為奮發向上的青年人留有一定的指引作用,如果你是這麼想的那顯然就是錯誤的。
有這種想法的人,往往自身就是存有一定惰性的,他們對於學習的態度即便是沒有《道德經》的影響,往往也會受到外界的影響。如果你真的潛下心來靜讀《道德經》,你會發現這本書的指導意義有很大,它會教導你成為一個處事不驚的人,而這樣的人往往更容易走向成功。
很多人第一次讀《道德經》時的第一感覺就是讀不懂,所以很多人基本讀了一小部分就放棄了,其實這種做法並不正確。在這個世界上,能夠徹底讀懂《道德經》的人並不多,而這本書給我們的影響不僅僅停留在讀懂上,更重要的是對我們精神上的影響,更何況道本來就是用來悟的。
如果你並不相信我所說的話,你可以嘗試著邊讀邊抄寫《道德經》,這樣反覆幾次之後,你便會發現自己的心在慢慢的靜下來,這種感覺無法用具體的言語來形容,更多的是需要自己慢慢體會,它能夠滲透到生活中的各種細節之中,並在無形之中改變你的生活。
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本來就是一個看似雜亂無章的存在,他們也會不斷改變,也會有自己改變的內在規律,在這個生生不息的世界裡,我們想要生活得更好,可以說保持一顆沉靜的心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你以一顆浮躁的心來面對這個世界,你便會感覺自己陷入了一個無底的深淵。
對於很多人來說,人活於世的一個主要目標便是對物質生活的追求,很多人往往陷於此而無法自拔,他們無法權衡物質生活與精神意識的合理分配,他們經常抱怨自己的生活不夠幸福,以為有足夠的錢財便能讓自己過得更快樂,而《道德經》卻能告訴你,這兩種的平衡其實並不難。
可能在老子看來,人之所以不夠沉靜,絕大部分原因都是因為人們無法擺脫對欲望的痴迷,他們渴望得到更多的事情,但卻往往不能尋求到更好的方式方法,於是他們開始迷茫,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究竟有何意義,他們漸漸浮躁的開始生活,甚至一度陷入到一個死循環的怪圈之中。
最為關鍵的是,很多人其實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沒有認識到自己的所謂不幸福完全來源於自己欲望過多,而《道德經》似乎總是想用文字的力量引導人們認識到這一點,並試圖去幫助人們擺脫更多繁雜的欲望,將人們的生活更多的回歸於本真,讓人們能夠感受到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