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所謂「天道」,其實就是「四大天規」!悟透才能真正變強

2020-12-22 花落花又落

在我們的一生中,為了能擁有更好的生活,大家都在勞碌奔波,甚至是有些人去苦心研究各種成功學,但是學來學去,生活絲毫沒有改變。

其實,最大的成功學奧秘就藏在《道德經》中。

人生起起伏伏,千變萬化,再好的機遇,再厲害的技巧,都敵不過天道和規律。

什麼叫天道?首先你要明白這四大規律。

我們若能讀懂《道德經》中的「四大天規」,便可讓人生不再平庸,不僅自身大富大貴,更能造福後代,讓好福氣綿綿不絕。

一、為人之道:層次低的人複雜,境界高的人簡單

《道德經》中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其實就是告訴在生活中,哪些層次低,總是很算計的人,反而為生活所累。

但是那些境界高深的人,他們知道如何舍取,內心也是非常的平靜安寧,不會去想著各種各樣的算計,生活很是簡單,真正體會到的了生活的本真,回歸了本心。

二、養生之法:層次低的人「養」,層次高的人「順」

現在很多人都把養生充分體現在了自己的生活中,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喝,弄得就像是很了解養生一樣。

而真正的養生,人順應天道自然,處於常態就可以了,不必刻意進補或者修煉。人本來沒有大病,有病,緣起都是家庭不和睦,沒有處理好祖先、家庭的關係而導致的。

在老子的世界觀裡,養生的關鍵是養精神。保持內心的淡然和平和才是最重要的養生法門。老子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真正懂得養生的人才會越來越順!

三、處世之方:層次低的人強勢,境界高的人隨和

老子講:上善若水

隨和的人就像水一樣,雖然柔軟,但是卻可以包容萬物。天下最柔過的莫過於水了,但是在老子的「強弱觀」中,水卻是「莫之能勝」者。

最弱的東西,超過了一切原本最強的東西,變成真正的強者。老子的強弱觀與世俗生活的強弱觀剛好倒置。

而我們縱觀我們的周圍,那些真正高境界的人,是不是都非常包容,反而是層次低的人總是處處斤斤計較,表現得很強勢。既然天下最厲害的東西是由至弱轉為至強的水,那麼,人生最高級的智慧當然就是要像水一樣!

四、謀事之術:層次低的人「收」,境界高的人「放」

不管是領導還是家長,都要懂得這謀權之術!

古今中外,但凡能成大事者,都懂得如何聚人、管理人。老子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無論是國家治理、家庭管理、孩子教育,都要把這種發展的本性釋放出來。所以國家、企業的管理治理中,不能壓抑這種本性,就是最大的成功。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道德經》堪稱奇書。它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不僅僅是國內,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老子不是教本來的弱者如何生存,而是教本來的強者如何真正地強大。

《道德經》不是弱者的生存寶典,而是強者的生存哲學。《道德經》不是弱者的啟蒙讀物,而是強者的教科書!

雖然很多人可能沒有讀過《道德經》,但是就在你的不經意之間,可能就暗合了它,在讀道德經的時候,也是你跟自己和解,更了解自己的過程。

學習道德經,最大的好處不僅僅是可以重新梳理自己的思維方式,還能提升自己人生的領導力,任何一個認真對待生活的人都應該讀一讀道德經,「一以貫之」,每一個人都應該做自己的領導者。

雖然道德經只有5000字,字數上看僅是一篇初級論文的長度,卻是老子一生智慧的結晶。就是因為這種深奧性,很多人都讀不懂,因此對道德經這本書,又愛又恨。

馬雲行商數十載,工作包裡總是放著幾本書,這幾本書總會不斷更換,但是唯獨一本《道德經》一直都在。

有人說,《道德經》是老子寫給後世的書。經過全世界的驗證,的確是這樣的。

想提升自己的朋友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道德經》:所謂的修道,就是要將所有人道的東西,轉化為天道!
    在一般人的概念中,修道就是不停地打坐,遊歷。但是真正要如何提高?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是沒有一個具體的概念的。特別是遇到事情時,自己到底該怎樣去做才,才能真正達到清靜無為的要求?對此,無數人感到非常的茫然。其實,《道德經》第二十二章中,就提到了具體的方法。
  • 老子:什麼是天道?其實就是四大自然法則,悟透能避禍就福
    就是那些已經掌握了天道思維,對於一些了如指掌,一句話意見時間就能扭轉局勢的人最直觀的天道思維就如同電視劇《天道》中的丁元英那樣,運用結局的思考方式,倒向推演,完成布局丁元英就是靠著這種天道,一直站在制高點上。那到底什麼是天道呢?其實老子已經告訴過我們了,老子的《道德經》聞名於世,被譽為東方智慧源泉,天下第一奇書。
  • 《道德經》中,不可不懂的「四大人生天規」
    順應天規,通達順遂;不應天規,早晚吃虧。其實,早在千年前,老子就堪破了天規。林語堂曾說:「老子的雋語,像粉碎的寶石,不需裝飾便可閃耀。」今天,有書君就帶大家一起,感悟這豆瓣評分高達9.5的文化瑰寶《道德經》;從古代先哲那裡,學習人生智慧,感悟成功之道。
  • 什麼是天道?《道德經》中說的最清楚,4條天規,讓你趨福避禍
    什麼是天道?天地間真的存在著某種法則嗎?提起對「天道」這個詞,很多人都會很自然的想到一本書,一個人,這就是《道德經》,老子。老子是已經了悟萬物之道的人,他則在《道德經》中多次描述了天道,是老段認為說的最清楚的。
  • 佛陀:悟透這兩大天規,即可重開人生氣象,於人生遊戲中如魚得水
    冥冥之中,自有天道昭彰;悠悠之下,自有天規主宰。任誰能在這天道之中,尋得二三,便可受用一生;任誰能在這天規之內,窺得一二,自會享用不盡。《道德經》有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這世間有兩大天規牢不可破,且聽仙翁細細道來。
  • 《道德經》中流傳千年的3句話,讓你悟透天道、地道、人道的秘密
    而《道德經》這本書是道家的開山之作,可以說是我國智慧的瑰寶,對我們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病態和危機,我們依然能從老子的智慧中汲取營養來應對和解決。《道德經》裡藏著「天道、地道、人道」的奧秘,讓人實在是覺得不可思議了。大家可以看看其中流傳千年的三句話。
  • 老子《道德經》:和光同塵的人,才是真正自帶「貴氣」
    「和光同塵」這個詞語出自於《道德經》,老子分別用2個章節來解釋其真正內涵。《道德經》第四章說: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道德經》第五十六章又說: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那麼,「和光同塵」到底是什麼意思?
  • 《道德經》裡有十句話,讀懂了就悟透了人生
    《道德經》五千言,洋洋灑灑,信手拈來,道的真義,答案自在其中。它在中國幾乎是家喻戶曉,長期影響了人們的思想和生活,老子通過對世態人情的深徹洞察和深刻思索,點點滴滴積綻成了關於人性修養、處世哲學、治國之道軍事哲學、養生之道等的智慧之學。據聯合國統計《道德經》己翻譯成70餘種文字,傳播到120多個國家。
  • 佛教:《楞嚴經》四大名句,悟透福德無量!
    再加上經書由唐初宰相房融潤筆,文辭華麗優美,所以完全不必為經義晦澀而苦惱,只要你用心去讀、去悟,完全能用前文解析後文,用後文推導前文。經書中有四大名句,若能悟透,福德無量。第一句,由心生故,種種法生;由法生故,種種心生。學佛人聽到「心」這個字,可能耳朵都要起繭子了。
  • 《天道》丁元英真的悟到了「天道」嗎?為什麼他可以,別人卻不能
    丁元英可取之處,就是把常規觀念中的「天道」和自我認知的天道形成一個對立統一的關係,只要觀念中的「天道」為主導,那麼註定被奴役,想要站起來,就必須學會架構自己的「天道」。問題來了:《天道》丁元英真的悟到了「天道」嗎?為什麼他可以,別人卻不能。丁元英不假裝文化自信,他很真實,真實到把對文化的偏見深入骨髓,他的包容極具理性,所以他和別人很難融在一起,因為別人接受不了他的生存觀念和生活方式。
  • 《道德經》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天道輪迴
    可就是這個「時機」太令人煎熬,讓人捉摸不透,把很多遭到不公正待遇、被欺壓迫害的老百姓熬白了頭,也沒有等來一個應有的結局。好人的報答究竟什麼時候來,作惡的人,什麼時候才能遭到報應?對於這種現象,佛經給出的解答是:因果通三界。在這個娑婆世界,每個人所作所為自有「一筆帳」,就記在每個人的阿賴耶識裡;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要用三生三世來償還。
  • 《道德經》:這三句話,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天道」!
    《道德經》具備老子的一切智慧。孔子則認為老子是一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存在,那麼老子所講的東西,不僅能開啟人的智慧,還能讓人達到一定的境界與層次。千百年來,無數人從《道德經》中受益,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前提是,你要能讀懂它。在《道德經》中,關於道的論述有很多。
  • 《金剛經》四大名句,悟透一句,也很不錯!
    佛說學佛的人,就是要多誦讀佛經,多念佛,多參悟佛句。佛教中甚至有這麼一句話: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只要你不斷地研習它,琢磨它,你的智慧只會越來越廣大。在歷史上,由於不斷地有人悟到《金剛經》的一些句子所飽含的深意,因此特地將它單獨奉持。此經中也說:「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
  • 道德經精華12句,讀幾遍,看看你能悟出多少聖賢的智慧
    老子的《道德經》被譽為東方智慧源泉,天下第一奇書。《世界文明史》的作者,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哲學家:威爾·杜蘭特博士曾經說過:假如我們把世界上每一本書都燒掉只留一部,那應該就是《道德經》。它是拯救世界的文化孤本。《道德經》博大精深,通天徹地。
  • 《天道》看了上百遍?悟不透這兩句話,也難於出人頭地
    《天道》這部內地電視劇,怎麼會人氣長盛不衰,讓各位道兄痴迷在這當中?事實上結論就隱秘在丁元英和芮小丹的聊天對話中,這是由於《天道》便是一部」深刻影響人的思想覺悟,觸動人的靈魂「的神作。《天道》:看商業思維,學市場經濟。悟生活,開眼界,學金融。但凡你能看得進去,就可能得到很多東西,《天道》中有兩句話,想出人頭地的人一定要悟透它,下面我們一起來分享。
  • 《道德經》中這3個成語,說透了天道,地道和人道的秘密!
    1/自知之明老子《道德經》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大意是說,善於了解別人的人是明智的,善於了解自己的人才是最智慧的。正確的自知,首先要有勇於剖析自己的勇氣,用以保證客觀的態度,然後對自己的性格,道德,行為等方面來衡量。還要虛心地向別人請教,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這樣才能對自己有一個全面的認識。知曉自己,才能對自己的人生坐標進行準確定位,也正是進步的開始。
  • 天道:引人深思的5句經典臺詞,「中年男人」悟透了,受益終生!
    真正做到這一切的,可謂比肩神明。即使是這樣,丁元英,仍然無法讓真正的上帝也就是作者滿意,於是派來了芮小丹,來讓丁元英真正的覺醒,才有了這部劇的一切。所有的所有,是為了讓人覺悟。一個人若內心沒有尺度、修養、道德,只有手段,那麼這個人走不遠。道是裡,術是表,一個人有道才能成就更高的術,而一個人只有術無道,那麼這個人只能是普通人。就像古人所說的:儒為表,道為骨一樣。
  • 《道德經》中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愛」,鼓勵大家遵循「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勇、恭、廉「等道德規範,做個安分守己的好老百姓。而老子的道教思想並不認為上天懂得仁愛,而是對待萬事萬物都一視同仁,不分好人與壞人。誰要是不遵循「物極必反,盛極而衰」等天道,就會受到懲罰,正所謂是「失道者寡助」。
  • 讀懂《道德經》第8章,領悟「水之美」,做個有道之人
    《道德經》開篇便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真正的大道,不是能夠用語言精確形容的,就如莊子所說:言語是用來傳告思想的,領會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語。道不特指某一具體事物,但道無處不在。我們雖然不能用語言來定義「道」,但是可以用某些生動形象的事物來形容道。
  • 道德經:安靜下來,回歸本我,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如果你不能好好的參透《道德經》這本書,那麼你一定會覺得它讓人變得消極,甚至會覺得《道德經》就是一本沒有任何意義的書籍,根本不適合年輕人來讀,因為它缺少一定的激情,似乎並不能夠為奮發向上的青年人留有一定的指引作用,如果你是這麼想的那顯然就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