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精華12句,讀幾遍,看看你能悟出多少聖賢的智慧

2020-12-18 九月的小書屋

老子的《道德經》被譽為東方智慧源泉,天下第一奇書。

《世界文明史》的作者,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哲學家:威爾·杜蘭特博士曾經說過:假如我們把世界上每一本書都燒掉只留一部,那應該就是《道德經》。它是拯救世界的文化孤本。

《道德經》博大精深,通天徹地。它其中的滄海一粟,簡簡單單的12句話,足以讓我們受益終生。

很多人認為,「《道德經》不是用來讀的,而是用來悟的,結合生活,工作,經歷等等,去猜透它。它就像是一把尺子,哪裡做的不好,哪裡做的好,用它一量,就全知道了。」

今天,我們不讀全文,給大家總結了《道德經》中堪稱精華的12句名言,看看你能悟出多少聖賢的智慧吧!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句話中,老子告訴我們首先要學會敬畏!天地人一體,有一個最終的根源「道」。

無為不是無能,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順應」順天應時,就是順著規律去做,每件事都有不同的天時,地利,人和,順時順勢而為,是極高的人生智慧。

2.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狂風颳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風雨無論多麼來勢洶洶,最終都是會停下來的。

3.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大丈夫持守質樸淳厚的大道,不行虛華無用的禮儀;行為忠厚樸實,摒棄浮華淺薄。

4.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謹慎行事,小心處事,從一而終,就不會有失敗一說。

5.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禍與福是對立統一的關係,禍中有福,福中有禍,兩者相倚相伏,並且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6.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難事都是從容易做起,大事都是從細小開始的。

7.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立身於世,要時刻心懷謙虛,過於張揚高調,只能暴露出自身的淺薄。

8.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修心之道,在於求得本真之心,唯有心懷質樸,方可淡泊名利。

9.天下難事,必作於易。

化繁為簡,處事以易。處事之道,應深通技巧,講究方法,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0.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

江海所以能夠成為百川河流所匯合的地方,正是由於它善於處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夠成為百川之王。

11.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世間沒有比水更柔的,然而水滴石穿,無堅不摧,正所謂「天下至柔馳至堅,江流浩蕩萬山穿」。

12.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老子以陶器和房屋做比喻,他告訴人們:陶土做成器皿,必須留出空處,才能有盛放東西的作用;建造房屋,中間是空的,房屋才有居住的作用。

看似無用的東西,往往有大用處,正如莊子所說: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道德經》就是一本智慧書,上到萬物起源,下到為人處世,老子對這些問題的本源都想的非常通透。

美國管理學家吉姆·柯林斯在《基業長青》中提到,管理者應該「造鐘」而不是「報時」。造鐘雖然麻煩,但鐘錶被造出來後,無須人為幹預,也可以準確無誤地自動運轉,準點報時;

任正非提出要讓華為的生存「不依賴技術,不依賴資源,不依賴人才」,那能依賴的只能是看不見的文化和可自我進化的體系。

而《道德經》顯然已經洞悉了這種自我進化的能力——「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真正的智慧是認識自己,真正的強者是戰勝自己。

人行走於世間,無論你本事多大、手段多強,都不能逆天而行。順應天規,通達順遂;不應天規,早晚吃虧。

其實,早在千年前,老子就堪破了天規。

林語堂曾說:

「老子的雋語,像粉碎的寶石,不需裝飾便可閃耀。」

有一次,孔子到洛陽去拜訪老子。

老子聽說孔子來了,便親自來到郊外迎接。

剛一見面,孔子便迫不及待地向老子請教起來。

此時的孔子正值而立之年,雖然勤學好問、為人正直,但也有年輕人的血氣方剛,做事直來直去、不懂收斂。

於是,老子對孔子說道:

「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吾所以告之,若是而已。」

孔子聽後,牢記在心。

在晚年的講學中,孔子始終不忘老子的教誨,他曾多次告誡弟子們:

「要低調內斂、謙虛做人。」

這正是《道德經》中的「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清代思想家魏源曾說:「老子之書,上可以明道,中可以治身,下可以治人。」

讀書是一次精神旅行,是一場心靈邂逅。而老子的《道德經》正是這樣一本值得一讀的千古名作。哲人的思想,往往微言大義,需要好好體察和努力踐行。

中國的古聖先賢,不怎麼談利,而是喜歡談吉兇,談禍福。吉和福看重長期累積的效果,而不注重當下一城一地利益的得失。

所以中國人常說,吉人自有天相,你能夠秉持天道,行善積德,當然天會眷顧你。這就是道德經講的「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的智慧。

當然,對於我們沒有精研過古代漢語的普通人來說,《道德經》中的古文晦澀難懂是使我們面對經典望而卻步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所以,針對這個問題,特意幫大家找了一本帶有詳細注釋和譯文的全解版《道德經》,讓我們能真正做到「古學今用」,做到無障礙閱讀。

書中每章都配有精美插圖和譯文注釋,紙張環保,顏色適中,使眼睛在看書時不會那麼疲勞,大人和孩子看也都有助於保護視力。

這本書還有一個最顯著的優點就是價格實惠,裝訂精美,精裝正版現在只要68元,一頓飯錢,就可以讓你體會老子的幽默語言、出世大道,得到一部值得珍藏的書籍,我覺得真是十分划算了!

《道德經》能流傳千年,並不是被束之高閣的,古往今來,看《道德經》的文人墨客大有人在,認真讀過也定會有所收穫。

相關焦點

  • 老子《道德經》6句精華,道盡人生智慧,不愧是傳承2000年的經典
    《道德經》作為老子作為集老子大成之作,也是道家哲學思想的主要來源,被評為「萬經之王」,由此可見《道德經》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有多重要,它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文意深奧,包含十分廣博。
  • 「大道至簡,上善若書」,《道德經》15句精髓,值得一生收藏品讀
    道德經:人生以不爭為本,「無事」才為福。《道德經》被奉為哲學鼻祖,在成書之時適逢春秋亂世,其書也是站在戰爭的角度闡述的智慧,而人生如戰場,所有的智慧本源則是相通的,在《道德經》中更是藏著人生處世的精髓。比如有這樣一句: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
  • 《道德經》精華10句,感悟道家人生智慧!
    《道德經》這部經典,雖然僅僅五千字,但卻字字珠璣,句句經典,處處都包含著為人處世的大智慧。下面挑選其中的10句名言,與大家一起分享:一、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道德經.第二章》點評:很多人一提到「無為」,就認為是消極思想。其實大錯特錯了,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不妄為,是順應自然而為。三、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生存。
  • 閱讀《道德經》的幾個小竅門
    為了傳揚《道德經》,令世人獲福,現將閱讀《道德經》的一些體會告訴大家,與大家共同進步。一,要想看懂弄明白《道德經》,開始很困難,沒辦法,只能用勤能補拙這個土辦法,天天讀,天天看,手不離卷,從頭到尾,從原文到註解,一個字一個字看,總有一天您會看明白。
  • 能悟出《道德經》中「功成而弗居」的人,商以致富,名成天下!
    老子的思想和《道德經》的經典,傳播的力量可以跨越東西方的文化鴻溝,在世界範圍內甚至可以平衡種族差異,其根本原因在於老子的《道德經》是一本揭示人類本源之道的聖籍。但是真正能讀懂《道德經》中「功成而弗居」這五字真言的人,歷史上也沒幾人。
  • 《道德經》精華36句,最高明的處世哲學,不是兵法勝過兵法!
    《道德經》號稱「萬經之王」,其智慧可運用於人生的方方面面。對後人而言,解讀《道德經》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樂趣。 有人讀的是哲學,有人讀的是教化,有人讀的是兵法,不同的人,讀出的東西不盡相同。這裡選出的《道德經》精華36句,堪稱最高明的處世哲學,不是兵法勝過兵法!
  • 《道德經》的智慧:一被別人罵,你就立馬反擊?那你就輸了
    有關部門統計,《道德經》是除《聖經》以外,被譯成各國字體,在外國發行出售最多的書籍,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孜孜不倦的探尋其中的奧秘,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蘊,尋求人類文明的源頭,對國際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因此說,人要學會示弱,讓人覺得你不足為懼,不會對你處處提防,你才有機會抓住他的弱點,一擊即中。老子認為「曲則全,枉則直」,委曲反能保全,屈就反能伸展。
  • 一本全面了解《道德經》的思想與智慧,讀《道德經說什麼》
    」;《德經》「以下為基」「大象無形」「福禍相依」等核心思想,力求深入淺出,讓讀者全面了解《道德經》的思想與智慧,感受中華文化永久的魅力和時代風採,引領讀者感受國學文化的智慧。開篇韓教授就告訴我們無論我們讀哪一本經典,首先要了解它的作者、書的基本情況,以及書裡的智慧精要:其人:老子的職業背景,老子曾是個史,相當於現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檔案館館長。因為掌管天下圖書和前朝、本朝的檔案,老子比常人知識淵博且見多識廣。其次是本書的寫作背景。
  • 《道德經》中流傳千年的3句話,讓你悟透天道、地道、人道的秘密
    而《道德經》這本書是道家的開山之作,可以說是我國智慧的瑰寶,對我們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病態和危機,我們依然能從老子的智慧中汲取營養來應對和解決。《道德經》裡藏著「天道、地道、人道」的奧秘,讓人實在是覺得不可思議了。大家可以看看其中流傳千年的三句話。
  • 老子《道德經》:不如意的時候,謹記「3句話」,助你反敗為勝!
    所以說,人生低谷時,最需要修心,而我們多讀幾遍《道德經》中的這3句話,便會馬上豁然開朗。當你感覺迷茫時,也不妨熟讀幾遍老子《道德經》中的這3句話!讀一讀《道德經》,你的格局會提高《道德經》是老子一生思想的結晶,也是一部被譽為「萬經之王」的神奇之書。
  • 中國人最缺的五大智慧,在《道德經》早就講透了,現在知道不算晚
    《道德經》是「萬經之首」,天下第一奇書!有學者云:「《道德經》是拯救世界的文化孤本。」其包容博大,又豈是我等凡夫俗子能道一二。但能取一瓢飲,亦足以暢快胸懷!「央視名嘴」白巖鬆口中的「生命之書」就是《道德經》,它全篇只有短短的5126個字,就講透了在中國社會生存,受用一輩子的處世智慧,中國人最缺的五大智慧,一起來看一下!
  • 道德經:別人罵你,你若馬上反擊,那就徹底輸了
    以前有一個有關老子的故事,有一個叫士成綺的人,感覺知識淵博,聽見世人常常讚揚老子的智慧,因而翻山越嶺,來拜會孔子。道德經全文:別人罵你,倘若立刻還擊,那麼就徹底輸掉到孔子的住所以後,卻發覺孔子家中雜亂無章,像個鼠洞相同。
  • 老子《道德經》用9個「若」形容有道的人,看看你能做到幾個?
    老子在《道德經》裡形容有道的人「微妙玄通」,他用9個」若」對有道的人做了形象描述。那「微妙玄通」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樣的人嗎?這裡,我們不談「微妙玄通」具體形容的是什麼樣的人,即使要談,我們也很難表達清楚。
  • 《齊善鴻講道德經》是悟道的智慧之作,距離真正的道,還有多遠?
    上善若水道人家,道德經卷伴香茶,齋醮不為名和利,笑看紅塵如煙霞,劍膽琴心撫詩畫,青燈一盞亦芳華,苦盡甘來道緣下,方知世間幾造化,道生萬物乾坤大,陰陽玄機伏八卦,天人合一日月明,道法自然心無暇,恬淡心境似蓮花,羽衣如蝶遊天涯,濟世利人善為樂,尊道貴德莫浮誇。這首《道心》唱出了道德經在修道之人心中的重要地位,也唱出了道德經的精髓所在。
  • 王財貴:讀經就是為了喚醒我們自己的智慧
    我現在提倡「讀經」的教育。什麼是讀經,就是研讀經典,什麼是經典,就是有德者流傳下來的智慧之書。經典本身雖然已經從智慧轉成是文字,但會讀書的人,可以從文字裡讀出原來的智慧。
  • 道德經智慧:人性的錯誤,就是贏了利益,輸了格局!戳透人心現實
    《道德經全文》中有那樣一段話:是以聖賢抱一為天地式,不由自主見,故明;不自然,故彰;不自伐,故有功功率;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地情者與之戰。水不就像人,奢望收益,它心胸寬廣,而有些人心胸狹小,追求完美收益,因此,人生道路中犯了非常大的不正確,獲勝權益,輸掉心中。
  • 讀經運動是一場智慧重尋之旅
    1994年,臺中師範大學語教系王財貴教授在臺灣發起青少年讀經運動,倡導教育從讀經開始,主張利用13歲以前人生記憶的黃金時期,讀誦中國文化乃至世界一切文化的經典,提升文化修養,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於社會。「「讀經」,又稱「經典誦讀」。
  • 老子《道德經》中的這3句話,可以讓人成熟,「勝讀十年書」
    看那些走在時代前列的人,例如電商教父馬雲、美團創始人王興等,他們能比一般人看得長遠就是認知的作用。所以說,在這個時代,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本質上也是認知層次的競爭,我們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而老子的《道德經》中這3句話就能讓我們瞬間成熟,提高我們的認知水平,勝讀十年書。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 《易經》中的八句名言,八種處世智慧,人生不如意時多讀幾遍
    《易經》中的八句名言,八種處世智慧,人生不如意時多讀幾遍一、亢龍,有悔乾卦上九爻的爻辭是「亢龍,有悔」。亢,是高的意思,亢龍就是飛得過高的龍。有悔,意味著有悔恨,表示前面的行為會給自己帶來不好。劉邦曾經問韓信:「你認為我能統率多少兵馬?」韓信說:「陛下不過能統率十萬。」劉邦說:「你怎麼樣?」韓信回答說:「多多益善」。韓信最終慘死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功高震主、不知進退。所以說,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太過,倨傲者勢必招禍。
  • 年輕人該不該讀《道德經》?兩個理由告訴你答案
    提到《道德經》這本書,想必人人都有所耳聞。但是大家對《道德經》的理解卻很淺顯,要麼只是知道《道德經》是古時候一位名叫老子的人寫的書,又或者只聽說過《道德經》第一章,即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但是卻不知道這短短12個字到底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