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6句精華,道盡人生智慧,不愧是傳承2000年的經典

2020-12-14 九月的小書屋

老子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一手創辦了道教,被尊為「太上老君」,主張無為而治,其思想影響了很多人,對中國哲學史的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因此老子也被評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

《道德經》作為老子作為集老子大成之作,也是道家哲學思想的主要來源,被評為「萬經之王」,由此可見《道德經》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有多重要,它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文意深奧,包含十分廣博。

今天我就列出《道德經》中的6條精華: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最善良的品格就如同水一樣,把善良做到極致的就是水,水為萬物提供了滋養和便利,而自己安居其下,與世無爭。

我們要做到像水一樣,默默的為別人提供幫助,不與別人爭搶風頭,這才是真正的大善,就像是一直默默無聞的古天樂,平時不炒作,也不傳緋聞,誰又知道他默默地在中國大陸捐款搭建了100多所希望小學呢?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天下再難做的事情,都有好做的時候,別人之所以能完成你看起來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的時候,是因為別人在事情很簡單的時候就去做了,所有的大事都是從小事一點慢慢做起的,不會有一步登天的時候,所以不要被困難嚇倒,一步一步慢慢來。

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男子漢大丈夫立身要敦厚,做人要樸實,處世就不會膚淺,內心充實的人,不會去追求那些虛化的外在。

不知道你們還記不記得之前那個穿布鞋來上課的院士,他叫做李小文,中國遙感領域泰鬥級專家,一生獲獎無數,但還是穿著最樸素的衣服來傳授知識,因為在他心中,比起外在形象,他更追求有價值的東西,那就是為祖國做出貢獻。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一個懂得知足的人,不會招來別人的屈辱,自己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就不會引來災禍,人最大的禍根就是不滿足,人生最大的過錯就是有太多的欲望。

就像《人民的名義》中趙德漢,身居高位,已經非常了不起了,可還是起了貪心,遭到了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總局的抓捕,葬送了自己的光明前程,一切都是因為欲望太多。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在生活中,福禍總是相輔相成的,生活總是給你一拳頭,然後再給你糖吃,我們在得到福的同時,不能只顧著享受,要做好面對禍的準備,我們在經歷禍的時候,想著熬過去就是福,會給自己更大的信心和動力。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最方正的東西反而看不見稜角,就像是人的原則,你是看不見的,但卻是最方正的,越是貴重的東西做得越慢,越大的聲音,反而越聽不見,就像是我們心中強烈抵抗的時候,是不會說出來的,最大的形象也是沒有形跡的,就像是愛、友善,這都是看不見的。

《道德經》作為我國的「萬經之王」,匯聚了那個時代老子的頂尖智慧,更是老祖宗對我們的諄諄教誨,我在這裡只講述了冰山一角,《道德經》裡面的人生智慧浩如煙海,所以我更希望大家去讀一讀這本我為大家挑選的這一套《道德經》,去聽聽老祖宗的教導。

這套道德經不僅對原文進行了經典解讀,並進行了說文釋義,還逐章對相應的經典思想進行了活學活用,不僅能夠幫助你提升人生高度,還能讓自己修身養性讓你變得不再那麼容易愛生氣,不被世俗所煩擾。

整套圖書一共4冊,僅需要88元,就能把這套裝幀精良的圖書帶回家,不管是拿來自己閱讀或者是當成禮物送給別人,都是十分有面子的選擇,您為什麼不擁有一套呢?

點擊下方即可進行購買

相關焦點

  • 道德經精華12句,讀幾遍,看看你能悟出多少聖賢的智慧
    老子的《道德經》被譽為東方智慧源泉,天下第一奇書。《世界文明史》的作者,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哲學家:威爾·杜蘭特博士曾經說過:假如我們把世界上每一本書都燒掉只留一部,那應該就是《道德經》。它是拯救世界的文化孤本。《道德經》博大精深,通天徹地。
  • 《道德經》6句經典名句,領悟為人處世智慧的態度、探求真理
    《道德經》6句經典名句,領悟為人處世智慧的態度、探求真理孔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在古今社會生活中,在老子看來,真正領會「道」之精髓的聖人,不輕易下斷語,即使是對已知的事物,也不會妄自臆斷,而是把已知當作未知,這是虛心的求學態度。只有這個態度,才能使人不斷地探求真理。
  • 《道德經》:道德經的源起與緣起,老子的領導者記錄(一)
    本文《道德經》之章節屬於新開系列,主要講述中國本土第一大宗教道教與其經典,敬談先哲思想,品論古今人事,作者才疏學淺,只能淺薄俗談,希望大家支持!《道德經》:道德經的源起與緣起,老子的領導者記錄(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老子《道德經》到底是寫給弱者的,還是寫給強者的?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歡迎大家訂閱專欄,閱讀更多精品文章!歷史學家任繼愈老先生認為,《道德經》是寫給弱者的哲學慰藉。或許是因為他看到了老子在《道德經》中許多以弱勝強、以柔克剛、不爭而大爭的處世大智慧與哲理。
  • 《道德經》經典的5句話,講訴人生大智慧,不愧是「萬經之王」
    現在很多人不愛讀國學了,有些人被洋槍洋炮打怕了,失去了文化自信力,殊不知,外國人正在潛心研究中國的老莊哲學,尤其是老子的《道德經》。一邊是國人輕視下中國傳統文化,一邊是外國人在中國傳統文化找真理,真是可惜,可悲,可嘆。今天給大家講講《道德經》中經典的5句話,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老子《道德經》中的八大中華傳統智慧
    2500年前的老子《道德經》,是五千年中華文化的代表性著作之一,其中包含了很多中華文化中的經典智慧。本文介紹其中的八大著名智慧。一,上善若水動物、植物、人的生長都需要水的滋潤。老子不僅是老子,孔子也稱讚水有仁、義、勇、智等品性。另外,孟子、墨子、孫子等古代學問家也都稱讚水。
  • 老子《道德經》:看似無用的東西,往往作用更大
    琢磨君專欄——解讀國學經典,弘揚傳統文化,分享人生智慧!關注我,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今天我們繼續來聊聊老子《道德經》中的智慧!老子在《道德經》第11章寫道: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即:「有」給人便利,「無」發揮了它的作用。老子還舉例說明:用三十根輻條製造的一個車輪,當中空的地方可以用來裝車軸,這樣才有了車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器皿中間必須留出空處,器皿才能發揮盛放物品的作用。
  • 老子獨創的15大成語,洞見《道德經》智慧精髓!
    點擊"無為文藝"免費訂閱 《道德經》只有短短五千言,卻涵天蓋地、盡說人道,可謂字字珠璣、句句精闢,隨便拿出一句都可以作為至理格言和人們的座右銘。 而更為精華的則是其中那些老子獨創的成語,可謂老子智慧的概要和精髓,從中完全可以洞見《道德經》的真諦。
  • 老子獨創十五大成語,洞見《道德經》智慧精髓
    而更為精華的則是其中那些老子獨創的成語,可謂老子智慧的概要和精髓,從中完全可以洞見《道德經》的真諦。 1、自知之明 【成語出處】《道德經》第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成語含義】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都有透徹的了解。指了解自己的情況,對自己有正確的估計。多用於指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
  • 在《道德經》中尋找智慧——對幾段經典語錄的思考和啟示
    《道德經》原文的上篇是《德經》,下篇是《道經》,合稱為《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一部經典著作,是中國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教哲學創始人老子《道德經》以哲學意義的「道德」為綱宗,主要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是所謂的「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 以柔克剛_老子的經典智慧
    以柔克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經典智慧。老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老子在《道德經》中對柔能克剛有著經典論述,柔弱勝剛強也是老子的經典智慧。人們普遍崇尚剛強,認為剛強的人能成大業。但事物的發展規律是物極必反的,更高智慧的人卻崇尚柔弱,認為柔弱是勝於剛強的。老子莊子就是這樣的智者。
  • 一本全面了解《道德經》的思想與智慧,讀《道德經說什麼》
    」;《德經》「以下為基」「大象無形」「福禍相依」等核心思想,力求深入淺出,讓讀者全面了解《道德經》的思想與智慧,感受中華文化永久的魅力和時代風採,引領讀者感受國學文化的智慧。開篇韓教授就告訴我們無論我們讀哪一本經典,首先要了解它的作者、書的基本情況,以及書裡的智慧精要:其人:老子的職業背景,老子曾是個史,相當於現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檔案館館長。因為掌管天下圖書和前朝、本朝的檔案,老子比常人知識淵博且見多識廣。其次是本書的寫作背景。
  • 為什麼道德經是企業家必讀經典
    其中多少帝王豪傑,文臣武將,棟梁之才莫不是把道德經作為必須修學的智慧經典,人生必讀。但是因為歷史太久,傳承遺漏,個人理解,以及其他原因,人們對道德經的認識,理解,其實是不一而足。有人說他是統攬世界的百科智慧,有人說他是提倡無欲無為的心靈雞湯,有人說他是宇宙哲學,有人說他是齊家治國修身的教科書。
  • 國館酒小酒禮盒再添新品:《道德經》入酒,執杯品箴言
    年8月21日,國館酒小酒禮盒系列再添新品——國館·道德經古籍經典限量臻藏小酒禮盒。這一新品凝聚了「萬經之王」——《道德經》之精華,承華夏千年智慧、經大師匠心釀造而成,在兼具優質品飲風味和高端白酒審美的產品體驗上,更賦予了其不同以往的文化意義與收藏價值。
  • 最接近老子思想真相的《道德經》是《郭店楚簡·老子》甲骨文版
    【按:部分新讀者對老子《道德經》的幾個不同版本之間的差異還有疑惑,還不是很了解。老子《道德經》現在可見的最早版本,是1993年在湖北荊門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簡《郭店楚墓竹簡》中的《老子》篇章,此甲骨文版本最為原始、古樸,也是最接近老子思想的,在內容、章節順序上與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等其他版本有很多不同,與現在的通行本差別更大,可以斷定現在的通行本是經過了不同朝代不少人的增刪修改之後形成的版本,已經失去了原本含義,其實與老子已經沒有多大關係了
  • 《道德經》精華10句,感悟道家人生智慧!
    《道德經》這部經典,雖然僅僅五千字,但卻字字珠璣,句句經典,處處都包含著為人處世的大智慧。下面挑選其中的10句名言,與大家一起分享:一、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道德經.第二章》點評:很多人一提到「無為」,就認為是消極思想。其實大錯特錯了,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不妄為,是順應自然而為。三、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生存。
  • 《道德經》中必知的10句語錄,每一句堪當人生格言,且行且記之
    《道德經》中必知的10句語錄,每一句堪當人生格言,且行且記之中國從上到下已經歷經了幾千年的時間,我們都知道每一個時代的發展都會有必然的產物,而這一些產物中很大的一部分不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而被淘汰掉,而精華就被遺留了下來,伴隨著幾千年時間的流逝慢慢沉澱了下來,到最後也就成為了經典
  • 《道德經》作者老子是皇帝嗎
    如果沒有了陰陽就不會存在,沒有了陽自然就不會有陰。人類史上第一個以陰陽理論系統論述為人之道、行事之道、管理之道的學者就是現在道教廟堂之上的祖師太上老君李耳史稱老子。老子生活在中國的春秋時期,春秋是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止共計295年。老子是第一位明確為儒道兩教「教主」的神,老子在著《道德經》時明確了一個問題我堅決不做皇帝。為什麼這樣說?
  • 《道德經》老子思想對於個人文化屬性塑造過程的起到什麼作用?
    其實我們要區別一個重要觀念,《道德經》並不是一個可以成為緣起的經典,僅僅是民族基本形成之後,對於文化、規律、社會、政治等總結性質的產品,可以說,老子把《易經》變的通俗易懂了。歷史文學哲學不分家,就連經典也一樣,可以說《易經》和《道德經》形成了主要民族意識形態的特徵,因為一統,有一個相對的概念產生了,就是統一和一統一。
  • 老子《道德經》中的 「炊者不立」是什麼意思?
    「炊者不立」是出現在《道德經》的帛書版中,而並非通行版。老子的《道德經》因為時日久遠,經過世代文人的解注,或者避諱,都會出現更適合當時代的閱讀版本,而最早的版本可能就已經失佚。《道德經》的狀況還算好,因為哲學思想深刻,所有後來者只是在原版上進行理解、增注,幾千年下來變動不是很大。就目前而言,版本雖然多,但是大體也就是通行版、帛書版、竹簡版三大分類。我們現在常見的是源自西漢河上公《老子章句》和曹魏時期王弼《老子注》,王弼版更為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