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道德經》之章節屬於新開系列,主要講述中國本土第一大宗教道教與其經典,敬談先哲思想,品論古今人事,作者才疏學淺,只能淺薄俗談,希望大家支持!
《道德經》:道德經的源起與緣起,老子的領導者記錄(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這是《道德經》的第一句話,作為這部哲學經典的開頭,也作為本文的一個起點。講述源起自然要追根溯源,尤其作為一部跨越數千年的經典,在歷史長河中不滅不減的思想,它帶給了世人什麼真理,其亙古的真理的意義對於人類短暫的生命又有何啟迪?其實一切故事,源起既緣起。
中國人的信仰在世界上其實比較奇怪,西方國家喜歡說「神跡」,有神才有神的力量。而中國則不然,中國人喜歡「神化」,先為人事後而成神。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秦廣王蔣,萬應鐘馗。而老子的出生也有神化的部分,傳說他的母親懷胎了很久,所以老子一出生就是白鬍子的老頭樣,所以稱為老子,也叫老聃,當然這也只是傳說。言歸正傳,大家一提起《道德經》,問起作者是誰,十個有九個都會答:老子。其實不然,準確的說老子應該是個編纂者和記錄者,那麼《道德經》的作者是誰呢?那就要提起一個銘文了,那就是《金人銘》。
《金人銘》是上古時期君主治理國家時的領導者法則,傳說被刻在一個金人身上放在太廟之中。現在流傳下來的內容不多,但跟老子的道德經極為相似。如《金人銘》:「無多言,多言多敗」《老子》:「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金人銘》:「執雌持下,人莫逾之」,《金人銘》:「天道無親,而能下人。」《老子》:「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而兩者之間的聯繫也十分直接,老子是當時的國家書籍管理者,是有極大可能看過《金人銘》原文的,為了後世領導者學習,而將其繼承整理了下來。而凝結此篇的上古時期的帝王,諸如堯舜禹商周等千古命帝,在那個玄妙的時代,其智慧源起就不得探究了,只能說,現在的很多傳承都是當時直接誕生的,非常奇妙。
很多人將道家和道教混為一談,其實兩者的區別是很大的。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傳說中,軒轅黃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道家修煉並非本意,誕生於中國本土的道教,在理論上汲取了道家思想的大量因素,甚至奉老子為教主,但是二者還是不能混為一談,而兩者結合其實是在很久之後了,其中也出現了很多宗師人物,故事也極為神奇,這些我們下篇再講!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內容為作者原創,可供探討分享,請勿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