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道德經的源起與緣起,老子的領導者記錄(一)

2021-01-18 小書童寄情書

本文《道德經》之章節屬於新開系列,主要講述中國本土第一大宗教道教與其經典,敬談先哲思想,品論古今人事,作者才疏學淺,只能淺薄俗談,希望大家支持!

《道德經》:道德經的源起與緣起,老子的領導者記錄(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這是《道德經》的第一句話,作為這部哲學經典的開頭,也作為本文的一個起點。講述源起自然要追根溯源,尤其作為一部跨越數千年的經典,在歷史長河中不滅不減的思想,它帶給了世人什麼真理,其亙古的真理的意義對於人類短暫的生命又有何啟迪?其實一切故事,源起既緣起。

中國人的信仰在世界上其實比較奇怪,西方國家喜歡說「神跡」,有神才有神的力量。而中國則不然,中國人喜歡「神化」,先為人事後而成神。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秦廣王蔣,萬應鐘馗。而老子的出生也有神化的部分,傳說他的母親懷胎了很久,所以老子一出生就是白鬍子的老頭樣,所以稱為老子,也叫老聃,當然這也只是傳說。言歸正傳,大家一提起《道德經》,問起作者是誰,十個有九個都會答:老子。其實不然,準確的說老子應該是個編纂者和記錄者,那麼《道德經》的作者是誰呢?那就要提起一個銘文了,那就是《金人銘》。

《金人銘》是上古時期君主治理國家時的領導者法則,傳說被刻在一個金人身上放在太廟之中。現在流傳下來的內容不多,但跟老子的道德經極為相似。如《金人銘》:「無多言,多言多敗」《老子》:「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金人銘》:「執雌持下,人莫逾之」,《金人銘》:「天道無親,而能下人。」《老子》:「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而兩者之間的聯繫也十分直接,老子是當時的國家書籍管理者,是有極大可能看過《金人銘》原文的,為了後世領導者學習,而將其繼承整理了下來。而凝結此篇的上古時期的帝王,諸如堯舜禹商周等千古命帝,在那個玄妙的時代,其智慧源起就不得探究了,只能說,現在的很多傳承都是當時直接誕生的,非常奇妙。

很多人將道家和道教混為一談,其實兩者的區別是很大的。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傳說中,軒轅黃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道家修煉並非本意,誕生於中國本土的道教,在理論上汲取了道家思想的大量因素,甚至奉老子為教主,但是二者還是不能混為一談,而兩者結合其實是在很久之後了,其中也出現了很多宗師人物,故事也極為神奇,這些我們下篇再講!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內容為作者原創,可供探討分享,請勿轉載,謝謝!)

相關焦點

  • 老子道德經的一個秘密,宇宙法則是道德經的本義
    《道德經》裡老子講的道有很多層面,如果搞混了,你就搞不懂什麼是道了,為什麼?比如說很多人一說「道」,就是玄妙,虛無飄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道是一種什麼神奇力量好像一說到「道」就非常神奇,其實老子並沒有把道講的那麼神秘,為什麼?
  • 老子《道德經》中的「無為」,應該怎樣理解?
    《道德經》中的 「無為」是老子自然哲學中的重要概念。如果我們想要學習老子《道德經》的哲學智慧,那麼就得正確解析老子的「無為」思想。只有正確理解老子的「無為」含義,才能從老子《道德經》中體悟出正確的價值觀和社會觀,才能為我們的生活提供積極的指導作用。
  • 《道德經》的世界性
    文徵明《老子像》(局部)資料圖片一《道德經》凡五千餘言,引導人們突破眼前狹小空間的限制,把思維拓展到廣袤的宇宙,啟示人們自由地去探索未知世界。結合芝加哥大學博士論文《美國經典中的〈道德經〉:文本、傳統與翻譯》(2017)文後提供的《道德經》英譯目錄與南開大學哲學系副教授、美國學者邰謐俠(MishaTadd)整理的「《老子》譯本總目」(2019),通過對孔夫子舊書網、亞馬遜圖書網和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文獻聯合檢索確認,截至2020年4月共有各類《道德經》英譯本(全譯本、節譯本、改寫本以及借《道德經》之名進行的創作本)562種。
  • 老子-《道德經》英文譯文
    【老朋友】點擊手機右上角圖標【轉發分享】內容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 一本全面了解《道德經》的思想與智慧,讀《道德經說什麼》
    西安交大韓鵬傑教授精研數十年,以魏晉時期天才學者王弼註解本《道德經》為依據,以獨有的「以經解經」特色,用幽默風趣的講解方式,帶給我們讀者一個立體的《道德經》,並用形象生動的例子和自身厚重的國學素養,進行逐章逐句解讀,重點講解書內《道經》「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尊道貴德」「反者,道之動
  • ...讀《老子傳奇》33-《道德經》誕生,道德經的十大特性與道之三寶!
    大斌小課 丨成長贏丨 發起人 / 張志斌這是張志斌公眾號的第817篇日更原創文章我們先來看看《老子傳奇》第33集-道德五千言誕生了!孔子:此書簡分為上下兩卷。上卷說道,下卷論德,合稱《道德經》,共八十一章。為師一生,對道德學說之感悟盡在其中。涵蓋治國、治家、治身之常理。
  • 道家文化:《道德經》的世界性
    結合芝加哥大學博士論文《美國經典中的〈道德經〉:文本、傳統與翻譯》(2017)文後提供的《道德經》英譯目錄與南開大學哲學系副教授、美國學者邰謐俠(Misha Tadd)整理的「《老子》譯本總目」(2019),通過對孔夫子舊書網、亞馬遜圖書網和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文獻聯合檢索確認,截至2020年4月共有各類《道德經》英譯本(全譯本、節譯本、改寫本以及借《道德經》之名進行的創作本)562種。
  • 老子《道德經》中的自然界五大規律
    老子的《道德經》通篇都是對自然界、人生和社會規律的總結。人們認識自然界和社會的最終目標就是要掌握它們變化的規律。如果自己把自然界和社會的規律瞭然於胸,就可以面對自然界和社會的變化時從容應對,而不會慌亂。
  • 《道德經》中最適合領導者的3個道理,悟懂之後,讓你終身受益
    而《道德經》就是道家的精髓所在,歷史上的很多皇帝,如唐玄宗、宋徽宗、朱元璋、康熙等都曾註解過《道德經》,在他們「外用儒家,內用黃老(道家)」的思想下,國家昌盛,權利穩固。所以《道德經》也是非常適合領導者的一部書籍。
  • 老子道德經中的常用成語
    老子的成語,有的在歷史上常被引用,而今生疏了;有的至今仍鮮活地被我們不時運用。如「與時俱進」、「內聖外王」、「相濡以沫」、「螳臂擋車」、「薪盡火傳」等等。 還有一些成語,古今的意思已經有變化了,如「功成名遂」,原指成就了功業,才有聲名,後引申為功績和名聲都已取得。「吐故納新」原義為吐掉故 氣,吸收新鮮空氣,今天多用於人事組織方面的更新。
  • 老子《道德經》到底是寫給弱者的,還是寫給強者的?
    歷史學家任繼愈老先生認為,《道德經》是寫給弱者的哲學慰藉。或許是因為他看到了老子在《道德經》中許多以弱勝強、以柔克剛、不爭而大爭的處世大智慧與哲理。但是,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在《白說》書中,說道:我認為,《道德經》是掌權者、君王們的一部經典。白巖松還說,四分之一部的《道德經》就可以治天下,它比「半部論語治天下」還要強。
  • 道德經:老子說的道究竟是什麼?認識大道體悟大道,人生才更完整
    道德經是2500年前春秋時代的老子所著,被稱為萬經之王。我們要學習道德經,除了要了解老子其人和老子其書的基本常識,還要先老子其道做一個簡單的了解。在逐章解讀道德經之前,我們今天就先來探討一下老子其道。2000多年來,人們對老子所說的道的含義眾說紛紜,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道德經》老子的世界觀(憂恥第十三)
    途中,求診的姐姐說我發布的道德經很有意思,她也關注了我,成為了我的粉絲,並讓我要堅持下去,把道德經的詮釋寫完。有一點點感動,能夠被這位具有傳奇色彩的大姐認可,真是有些不容易的。交流間,談到了一些往事和時事,讓我更加覺得確實有必要把道德經的解讀認認真真的當成一件事來做好,而不是一時興起的愛好!
  • 道德經中的道家絕學
    《道德經》是道教的經典之作,但是如今的人們卻早已看不懂《道德經》所寫的內容,以及書中所傳達的智慧,這就需要一位學識淵博的先生為我們詳細解讀《道德經》,《齊善鴻將道德經》就是一本刪繁就簡,幫助我們領會道教精髓的書籍。
  • 《道德經》老子思想對於個人文化屬性塑造過程的起到什麼作用?
    其實我們要區別一個重要觀念,《道德經》並不是一個可以成為緣起的經典,僅僅是民族基本形成之後,對於文化、規律、社會、政治等總結性質的產品,可以說,老子把《易經》變的通俗易懂了。歷史文學哲學不分家,就連經典也一樣,可以說《易經》和《道德經》形成了主要民族意識形態的特徵,因為一統,有一個相對的概念產生了,就是統一和一統一。
  • 宋真宗「念歪」了老子的《道德經》
    王旦是進士出身,很有才幹,為人也很正直,作為宰相的王旦最初是不同意這樣鋪張浪費,後經大臣王欽若的反覆勸說:「這是出於聖意。」最後,王旦同意了。但宋真宗心裡還是不踏實,就把王旦召來宴飲,正當喝得高興的當兒,命人取出一樽酒來賜與王旦說:「帶回去同老婆孩子一起享用吧!」王旦回家後打開酒樽一看,哪裡是什麼美酒,那裡面盛的全是稀世寶珠!(典型的上級賄賂下級)王旦回到家,衣裳也不換,就進了書房。
  • 老子在《道德經》裡提到的「以柔克剛」是什麼意思?
    老子是個神秘的人,傳說他是在娘肚子裡呆了許久才出世,出來是鬍子眉毛都白了因此叫「老子」,他神秘的除了一本五千字的《道德經》外什麼也沒留下,至於他到底是誰,一生經歷如何,活了多久,連司馬遷也沒有搞清,在《老子韓非列傳》中他只得以「或曰……或曰」來搪塞後世的讀者,但是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
  • 老子在《道德經》中對水的讚美之詞,水能承受得起嗎?
    當今社會很多普通人學習老子《道德經》中的不爭處世原則,把上善若水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哪裡知道「落花縱有意,流水本無情。花自凋零水自流,那管世人閒愁」。老子《道德經》道篇第八章中說:「上善若水。雖然老子的文辭與我們相距了幾千年,但大致意思應該就是這樣。現代人最喜歡腦洞大開,就想,這水難道真的是只利於萬物而不與萬物爭利嗎?它的所在真的是不好的地方嗎?任何事情一推推敲,往往就會發現一些不同的地方。那我們來看看這上善之水是如何高明的獲得老子對他的讚譽的。
  • 老子《道德經》:和光同塵的人,才是真正自帶「貴氣」
    「和光同塵」這個詞語出自於《道德經》,老子分別用2個章節來解釋其真正內涵。《道德經》第四章說: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道德經》第五十六章又說: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那麼,「和光同塵」到底是什麼意思?
  • 道德經的智慧,懂得道德經就懂得管理的精髓
    老子當年騎青牛出函谷關,函谷關的守關的官長叫做尹喜。 尹喜看到東邊有一股紫氣升起 ,這叫紫氣東來 。很多企業家的辦公室裡面掛了一副字叫做:紫氣東來。紫氣東來這個成語就來自於老子,尹喜站在函谷關門口看到紫氣東來。知道今天有高人要路過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