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的世界性

2020-12-22 天眼新聞

文徵明《老子像》(局部)資料圖片

《道德經》凡五千餘言,引導人們突破眼前狹小空間的限制,把思維拓展到廣袤的宇宙,啟示人們自由地去探索未知世界。近世以來,西方各國爭相從中國道家典籍中尋找民族持續發展的智慧動力,譯介和研究老子思想已經成為國際漢學界的一種風尚,學術界甚至把《道德經》翻譯和研究成果的多寡看作是衡量一個國家漢學研究是否發達的重要標準之一。《道德經》是被譯介得最多的中國典籍,據統計,已經被譯為73種語言文字,凡數千種,其在英語世界的發行量僅次於《聖經》和《薄伽梵歌》。結合芝加哥大學博士論文《美國經典中的〈道德經〉:文本、傳統與翻譯》(2017)文後提供的《道德經》英譯目錄與南開大學哲學系副教授、美國學者邰謐俠(MishaTadd)整理的「《老子》譯本總目」(2019),通過對孔夫子舊書網、亞馬遜圖書網和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文獻聯合檢索確認,截至2020年4月共有各類《道德經》英譯本(全譯本、節譯本、改寫本以及借《道德經》之名進行的創作本)562種。

《道德經》用語凝練、言近旨遠的語體特色,使其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哲學文學史上的奇葩和意義汲舀不盡的豐富寶藏。《道德經》「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利用自然界實實在在的存在,以質樸的方式向歷代讀者宣講著最玄奧的道理。英國漢學家翟林奈(LionelGiles)評述說:「原文的措辭極為模糊、簡潔,從來都沒有如此深邃的思想被包裹進如此狹小的空間。宇宙中散著一些人們稱為『白矮星』的星體。它們常常體積很小,但擁有的原子重量相較於它們的體積來說則異常巨大,以致這些星體表面的溫度比太陽表面的溫度都高得多。《道德經》堪稱哲學文獻中的『白矮星』:密度極高,且以白熱程度散發著智慧之光。」《道德經》中詞與詞之間那種彼此限定的關係,不只是通常的表層意義上的限定關係,而是超越這種意義之上的思辨關係。這種語言與思辨能力的結合,構成了《道德經》獨特的言說方式,使構成它的每一個詞語在其整體的相互聯繫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並表現出巨大的潛力與容量。《道德經》自問世以來,人們對其思想意涵的闡釋從未停止過,這些各不相同的解讀極大豐富了道家思想的哲學體系。道家「無為」「不爭」「尚和」「貴生」等人生論、政治論思想受到解讀者的充分關注,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在全球化日益推進、文化衝突、種族衝突不斷發生的當下,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關注中國典籍《道德經》,結合各自的社會歷史境遇賦予道家思想以世界性意義,使之有效參與人類文明的互鑑與互惠。

《道德經》文本雖然含宏萬匯、言豐意贍,究其本質卻是一本老子寫給「聖人」「侯王」等在社會上佔據主導地位之人覽閱的道德寶鑑。「無為」概念在《道德經》中特別重要,這個建議給聖王的策略十分簡單,即是仿效水的無為、不爭和善利萬物。水無作為,卻沉澱雜質澄清自我,滋養植物生長。與之相似,真正的聖人總是無為,那種耽於學習與實際事務的人的深思熟慮的「有為」,總是徒勞無功。

1988年,時任美國總統裡根在國情諮文中引用《道德經》中「治大國若烹小鮮」句,將《道德經》英譯推向一個歷史高點,美國有八家出版公司爭著出版英譯《道德經》,哈珀-柯林斯(Harper-Collins)出版公司最終以13萬美元購得史蒂芬·米歇爾(StephenMitchell)譯稿的出版權,該書出版後短短八年間,總計發行55萬餘冊,其版權之高、發行數量之大,影響之廣泛,在《道德經》英譯歷史上都是極其罕見的。能夠在眾多英譯本中脫穎而出,很大程度上源自譯者米歇爾對《道德經》「無為」「不爭」等治理思想的深刻體認,不僅迎合了贊助人的需求,也滿足了經濟滯漲時期人們從中汲取管理智慧、推動經濟發展的迫切需求。2011年連任聯合國秘書長的潘基文在就職演說中援引《道德經》「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的名言,表示將用道家「不爭」思想踐行《聯合國憲章》的時代精神,將這一智慧應用到工作中,與各國共同應對當今世界的挑戰,求同存異,消除爭端,找到行動上的統一性。

管理學者約翰·海德基於《道德經》釋解而作的《領導之道:〈道德經〉的遠古智慧》(TheTaoofLeadership:TheAncientWisdomoftheTaoTeChing,1985)和《領導之道:新時期的領導策略》(TheTaoofLeadership:LeadershipStrategiesforaNewAge,1986)兩部作品獲得意想不到的關注。夾雜著《道德經》英譯、闡釋和個案分析的《領導之道:〈道德經〉的遠古智慧》至今保持著每年重新刊印一次的速度。如《道德經》57章:「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海德從現代領導和管理角度出發,推出英譯及其闡釋:「英明的領導者會在團隊中建立起一種清新而和諧的氛圍,在此環境下團隊以健康的方式自然運行。領導者沉默不言,團隊依然有序運轉;領導者不強制管理,團隊依然發揮著自己的潛力;領導者無私奉獻,團隊成員也都盡心盡力。身教而非言傳,才是好的領導。」

中國文化中自古就有「尚和」的傳統,「和」的理念源遠流長、代代相傳,被孔子視作最高的文化成就,也是道家思想體系中的關係場域焦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價值在中國文化意識中的重要性。「和」的概念涵蓋「和諧」「和諧狀態」「和諧性」等,強調個人以及個人所處的一整套關係。如何能夠做到人與自身、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其所處的宇宙萬物的和諧相處?《道德經》所強調的「攝生」「貴生」「自愛」和「長生久視」對此提供了回應。儒家和道家或隱或顯都把「生」(「命」/「氣」/「形」/「神」/「性」)認識為某種由種種互補力量的相互作用構成和產生自身運動的不斷進行的過程,《道德經》有:「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也就是說,這個世界到處埋伏著危險,生命隨時受到威脅,故應防患於未然,方為「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道教經典《老子想爾注》更是將「生」代替「人」,而與道、天、地並列為「域中四大」,認為「生」是「道的別體」,是道在天地間的具體顯現,無生命即無大道。道家生命倫理的基本價值取向「尚和」「貴生」,取決於老子道生萬物的宇宙觀,使道家的哲學具有一種本質上的積極進取精神,為近世學者尋求消弭人類佔有衝動、緩和人類社會衝突的努力指明了方向。

20世紀初,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標誌著西方理性文化的終結和機器文明的崩潰。面對戰爭的到來,宗教組織癱瘓,即使名望很高的學者和教會領袖也無法把人們從戰爭的陰雲中拯救出來。劫後餘生,許多學者對西方文化進行了認真的檢討,對西方文明深感絕望。他們在東方文化特別是中國人的生活智慧中,尋找到一種植根於自然本能、追求和諧、遵循宇宙規律的理想樣態,認為只有這種向內用力、十分含蓄的文化才是解救歐洲危機的「良藥」。老子哲學中反對戰爭(「夫兵者,不祥之器」「大軍之後,必有兇年」)、主張和諧的觀點,引起一大批拋棄了歐洲中心主義和西方文化優越論的文化學者的共鳴,他們認識到老子思想對於消弭人類佔有衝動、緩和人類社會衝突所具有的時代性意義。學者們在與東方文化的接觸與碰撞中發現《道德經》中反戰、斥戰的和平理念對緩解社會的衝突與動蕩具有時代性的意義。他們厭惡爭鬥,反對窮兵黷武,嚮往老子所描繪的人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的和平生活狀態。以亞瑟·韋利為代表的西方譯者大多在英譯《道德經》文本中凸顯「和平」「反戰」理念。

各種不同思維視域或文化背景的相互交融是一個古老而現實的精神努力趨向,人類傳統的地方框架的時空經驗正嬗變為全球的經驗「座架」。《道德經》綜羅百代,廣博精微,短短五千言,蘊含無比豐富的哲理。隨著中國的發展和崛起,國際漢學研究出現前所未有的繁榮,《道德經》因研究者眾多、成果豐碩且影響巨大,被尊為「漢學中的漢學」。在國際社會謀求對話和交流的大背景下,對《道德經》思想意涵所彰顯的世界性意義的剖析,不僅有利於新時期中國文化海外話語體系的構建,也能夠使我們更好地反觀自身,獲得發展的內驅力。在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語境下,這種具有典型意義的個案研究,能夠有效回答「傳統」在與全球化的遭遇中走向何方、如何秉承「傳統」並實現「轉化性創造」等世界性問題,為新時期的古今、中西文明互鑑提供典範意義。(作者:王華玲、辛紅娟,分別系中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

王華玲 辛紅娟來源 光明日報

編輯 周章龍

編審 王寧

相關焦點

  • 道家文化:《道德經》的世界性
    結合芝加哥大學博士論文《美國經典中的〈道德經〉:文本、傳統與翻譯》(2017)文後提供的《道德經》英譯目錄與南開大學哲學系副教授、美國學者邰謐俠(Misha Tadd)整理的「《老子》譯本總目」(2019),通過對孔夫子舊書網、亞馬遜圖書網和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文獻聯合檢索確認,截至2020年4月共有各類《道德經》英譯本(全譯本、節譯本、改寫本以及借《道德經》之名進行的創作本)562種。
  • 《道德經》:道德經的源起與緣起,老子的領導者記錄(一)
    本文《道德經》之章節屬於新開系列,主要講述中國本土第一大宗教道教與其經典,敬談先哲思想,品論古今人事,作者才疏學淺,只能淺薄俗談,希望大家支持!《道德經》:道德經的源起與緣起,老子的領導者記錄(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老子道德經的一個秘密,宇宙法則是道德經的本義
    《道德經》裡老子講的道有很多層面,如果搞混了,你就搞不懂什麼是道了,為什麼?比如說很多人一說「道」,就是玄妙,虛無飄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道是一種什麼神奇力量好像一說到「道」就非常神奇,其實老子並沒有把道講的那麼神秘,為什麼?
  • 道德經的智慧,懂得道德經就懂得管理的精髓
    於是老子就在函谷關住下來了寫了這一本書《道德五千言》。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道德經。易經當中講的核心思想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我經常開玩笑的時候問學員:你們認為這個世界上是男人厲害還是女人厲害?很多學員都會回答說:男人厲害。我說:不一定正確。中國傳統古人的哲學觀點認為:女人厲害。為什么女人厲害呢?
  • 一本全面了解《道德經》的思想與智慧,讀《道德經說什麼》
    西安交大韓鵬傑教授精研數十年,以魏晉時期天才學者王弼註解本《道德經》為依據,以獨有的「以經解經」特色,用幽默風趣的講解方式,帶給我們讀者一個立體的《道德經》,並用形象生動的例子和自身厚重的國學素養,進行逐章逐句解讀,重點講解書內《道經》「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尊道貴德」「反者,道之動
  • 道德經中的道家絕學
    《道德經》是道教的經典之作,但是如今的人們卻早已看不懂《道德經》所寫的內容,以及書中所傳達的智慧,這就需要一位學識淵博的先生為我們詳細解讀《道德經》,《齊善鴻將道德經》就是一本刪繁就簡,幫助我們領會道教精髓的書籍。
  • 如何學好《道德經》
    學好太極功夫,需要學習《道德經》,然而怎麼才能讀懂它,學好它呢?建議大家可以到喜馬拉雅收聽羅大倫博士講讀的《道德經》。近一段時期我將羅大倫博士講的《道德經》系統聽了一遍,感覺有很大啟發,看問題角度有了變化,心情非常好,明白了許多道理。
  • 老子-《道德經》英文譯文
    【老朋友】點擊手機右上角圖標【轉發分享】內容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 為什麼要學習《道德經》
    推薦了古書《道德經》。為什麼是《道德經》。因為這本書是一本價值觀極其正的書,確實牛逼,很多大佬都是對這本書倒背如流,從這本書汲取了大把精華。比如《二十一世紀商業評論》主編吳伯凡、新東方英語創始人俞敏洪對於《道德經》,在文章中或者演講中信手拈來,也強烈推薦大家要背下來。
  • 為何那麼多人喜歡《道德經》?深入研究道德經後,看出一身冷汗
    但作者認為最可怕的還是喜歡神化自我,從孔子到道德經,從關羽到武術,明明是一個人,一家學術,幹嘛非要將他們封為神明呢?而道德經裡,到底講了什麼?·對道德經裡嚇人的解釋任何一門學說,都有對有錯,有積極的一面,也有狹隘的一面,比如道德經、比如孔子、比如朱元璋等,他們說的話,做的事,難道都是對的嗎?
  • 哪些日常用語出自《道德經》?
    而當我們研讀老子的《道德經》時也會發現,同樣有相當多的日常用詞和成語出自《道德經》。 一、天長地久 出自《道德經》第七章原文:「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 二、受寵若驚 出自《道德經》第十三章原文:"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 ...讀《老子傳奇》33-《道德經》誕生,道德經的十大特性與道之三寶!
    大斌小課 丨成長贏丨 發起人 / 張志斌這是張志斌公眾號的第817篇日更原創文章我們先來看看《老子傳奇》第33集-道德五千言誕生了!孔子:此書簡分為上下兩卷。上卷說道,下卷論德,合稱《道德經》,共八十一章。為師一生,對道德學說之感悟盡在其中。涵蓋治國、治家、治身之常理。
  • 老子道德經中的常用成語
    出處:《道德經》三十一章:「夫佳兵者,不詳之器,物之惡也 」 17、將奪固與軍事或外交上常用的一種策略,要想奪取佔有,暫時先放棄。出處:《道德經》三十六章:「將欲奪之,必固予之。」出處:《道德經》:「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33、多藏厚亡指積聚很多財物而不能周濟別人,引起眾人的怨恨,最後會損失更大。出處:《道德經》第四十四章:「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 為什麼道德經是企業家必讀經典
    那麼道德經到底是一本什麼書,到底講的什麼,這裡跟大家做一個通俗的探討。在認識道德經之前,我們先對道德經的內容做一個了解。首先我們看看他的本書的底層思維邏輯。道德經到底講什麼首先老子提出空無的宇宙觀,告知人們世界是因人的感知而存在,而不是世界和人本來就存在的,而整個世界包括人所謂的存在都是源於人的自我感知和對比。
  • 《遇見自己〈道德經〉的學與思》
    遇見自己 《道德經》的學與思 一、為什麼推薦大家讀道德經? 《道德經》是萬經之王,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性經典之一。該書文字之簡約,寓意之錘鍊,古今中外無出其右者。
  • 《道德經》裡說「道德」,什麼是道?什麼又是德?
    說到道教,就不得不提《道德經》了。《道德經》,又稱《老子》、《道德真經》,是春秋時期老子的著作,全篇共八十一章。《道德經》分為上篇和下篇,前三十七章為上篇道經,自第三十八章起為下篇德經。《道德經》主要闡述了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文中包羅萬象,語義深奧,被譽為「萬經之王」。
  • 道德經中最勵志的句子
    ——老子《道德經》8、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 9、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老子《道德經》10、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老子《道德經》11、天欲其亡,必令其狂。——老子《道德經》15、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1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 白話敘說道德經序言
    當然,關於老子的姓,也有姓老、姓張之說,我們研究道德經,也不能執著於到底這個人是姓李、姓老或者姓張。又因為道德經原名為《老子》,所以我們就順遂世俗的說法,把道德經的作者認定是老子。其實,當你認真閱讀了作者的《白話敘說道德經》後,你也可以認為道德經的作者是尹喜,是尹喜把老子關於道和德的論述整理並記載下來,流傳給後世,當然這只是作者的觀點。
  • 學習道德經對於普通人的意義在哪裡?
    假如說,這個世界上只允許保留一本書,那麼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道德經》,如果你們真正地了解了道德經,就會這麼選擇。可能有很多人會選擇《易經》,那是因為對兩本書理解的還不夠多的緣故。《道德經》是經天緯地之學,是華夏上古聖人觀天之道所得,是一切學問的總源頭。
  • 閱讀《道德經》的幾個小竅門
    《道德經》是二千多年前我國古代春秋的聖人老子(又名李耳)的作品。全文共五千多字。是中國哲學的入門書,並譽為長壽寶典!其銷量位居世界首位,與《聖經》並列第一。這是一本玄妙神秘的經書,從古到今,從外到內,引起無數的學者和名人異士的喜愛關注。中國本土宗教道教更引其為道家的第一天書!本小道入道十餘年,反反覆覆閱讀《道德經》無數遍,也只領悟到一點鳳毛麟角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