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中的這3句話,可以讓人成熟,「勝讀十年書」

2020-12-22 渝美人在線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那些由智者總結出來的經驗和道理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認識人生。

人與人的不同往往就是認知不同導致的層次的不同,認知水平越高的人,看事情越客觀越正確,也就能掌握事發展的規律獲得成功。看那些走在時代前列的人,例如電商教父馬雲、美團創始人王興等,他們能比一般人看得長遠就是認知的作用。

所以說,在這個時代,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本質上也是認知層次的競爭,我們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而老子的《道德經》中這3句話就能讓我們瞬間成熟,提高我們的認知水平,勝讀十年書。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1、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這句話意思是,天地並不是仁愛的,它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

有句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但現實生活中並不會真正如此。不然又怎麼會有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的說法呢?對上天來說,沒有好人與壞人,它對萬事萬物都是平等的,所以只需要順應天時,就能有好的結果。

當然這不是教人學壞,我們需要知道的是——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對錯,只有利弊。

這聽起來很不「正確」但是這就是現實生活。就像乾隆帝他知道和珅是個貪官但依然會重用,因為在他看來只要有利於自己的利益就是可用之人!

越是長大越會發現世界不是非白即黑,更多的是灰色,當你看懂了這個道理就會掌握了成功的秘密。

2、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這句話說:天下最柔弱的東西,能夠貫穿或擊敗天底下最堅硬的東西中。

就好比牙齒是堅硬的,舌頭是柔軟的,但是留在最後的往往是舌頭,牙齒則是最先掉光的。水看起來無形卻擁有穿山透石的力量。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不會以強大的武力取勝,他們懂得為人處世方面的「以柔克剛」,做到不爭不費,以不爭去爭,水低成海,人低為王

所以但我們是弱者的時候不要放棄,要懂得以柔克剛,以弱勝強。在自身實力不夠強大的時候,我們需要避其鋒芒,厚積薄發,多積蓄能量,這也是《易經》中所說的「潛龍勿用」!

3、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狂風颳不了一個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天地的狂暴都不能長久,人就更不會了。要明白萬事萬物都有物極必反的道理。所以面對人生的挫折一定要沉住氣,學會忍耐就一定會迎來轉機。同樣的,當我們追求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極致時,也會有有麻煩。白巖松就曾因為對自己要求太高,想把工作做到極致,結果導致了自己抑鬱數年,後來他也是看了《道德經》中的這句話,解開了心結,慢慢走出抑鬱。

物極必反,這就是人生的「道」,所以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要放平心態,方可擁有幸福人生。

我們可以發現,老子的智慧雖然寫在春秋戰國時期,歷史久遠,卻是對現在21世紀的我們依然可以起到指導意義,貫穿古今。

難怪司馬遷曾言:「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紀曉嵐也對《道德經》讚不絕口:「綜羅百代,廣博精微。」

德國啟蒙運動學家康德認為:「斯賓諾莎的泛神論和親近然的思想與中國的老子思想有關」。

不同的人讀《道德經》,也會有不同的理解,每天讀《道德經》的人,人生格局註定會比普通人的更高。

它的哲學性,指導性非常的高,西方哲學家研究的終極問題,你都能在《道德經》裡面找到,並且作出了中國式的解答,凝聚著中國智慧,實力不容小覷。

雖然道德經只有5000多字,但是由於它大多是文言文,簡短卻字字珠璣,因此很多人看它都覺得非常深奧,看的時候大多是一臉懵逼。

所以,小編把自己正在讀的彩繪全注全譯版本的《道德經》誠心推薦給大家。文白對照,閱讀起來無障礙,語言也十分流暢,不會給人一種生搬硬套的翻譯感,給人一種閱讀的舒適感。

相關焦點

  • 老子《道德經》中的這3句話,可以讓你瞬間成熟,勝讀十年書
    文章作者:琢磨君俗話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因為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其實,人與人之間的區別不在於貧富,而在於認知層次的不同,即思想境界的不同!認知水平越高的人,看事情越客觀越正確。
  • 老子《道德經》:不如意的時候,謹記「3句話」,助你反敗為勝!
    老子《道德經》:不如意的時候,謹記「3句話」,助你反敗為勝!人生,有起有落,有順境必然有逆境,有高峰必然有低谷。不論貧富貴賤,誰都有感覺失落與迷茫的時候,誰都有在思想上跌入低谷的時候。所以說,人生低谷時,最需要修心,而我們多讀幾遍《道德經》中的這3句話,便會馬上豁然開朗。當你感覺迷茫時,也不妨熟讀幾遍老子《道德經》中的這3句話!
  • 老子《道德經》中洩露3條「天機」,只有11個字,卻讓人醍醐灌頂
    《道德經》被譽為「萬經之王」,是春秋時期老子的哲學作品,裡面包含了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在《道德經》中,老子透露出3條「天機」,雖然只有短短的11個字,讀懂的人,卻無往不利。
  • 老子的《道德經》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話被誤讀千年
    是人們關於《道德經》中最熟悉的一句話了吧。這本寫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書,是中國哲學的一大代表,很多人都說中國沒有哲學。但事實恰恰相反,今天我們就以老子的《道德經》的角度講解中國哲學的知識。多言數窮,不如守中。要理解老子的這句話,必須首先了解兩個核心關鍵詞——「芻狗」和「仁」。2、何為芻狗?
  • 老子《道德經》洩露的3條「天機」,只有11個字,但讓人醍醐灌頂
    老子在《道德經》中結合自身對道的感悟,向世人洩露的3條「天機」,只有11個字,但足以讓人醍醐灌頂。讀懂了《道德經》中的這3條「天機」,勝讀十年書,人生無往不利。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011、動善時;這3個字出自於老子《道德經》第八章,屬於「上善若水」所說的7個善(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
  • 《道德經》:「柔弱勝剛強」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
    這件事情從側面也說明,孔子一生所講述的,不是如何修道,而是如何做人。老子沒有向孔子闡述什麼是道,卻在出函谷關時,特意留下五千言《道德經》給關令尹,其用意眾說紛紜,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但是從歷史看來,《道德經》對於開啟人們的智慧,的確起到了很大作用。
  • 人到中年不見起色,默念道德經這3句話,助你度過難關,迎來福報
    當我們遇到人生不順時,應該如何所作所為,才能將"禍事可以變成福氣",早日走出困境呢?在流傳上千年,被無數偉人讀過的《道德經》裡也希望大家在人走不順時,默念幾遍以下這3句話,然後好運氣自然來!人到中年不見起色,默念道德經這3句話,助你度過難關,迎來福報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其實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說話溝通的重要性。不得不說很多成功的人士在和別人交流的時候更多的是在傾聽,而不會隨意發表自己的意見,他們始終都會遵循著沉默是金人生準則。
  • 當你處在人生低谷時,默念《道德經》這3句話,助你擺脫困境
    老子的《道德經》是一本智慧書,上到萬物起源,下到為人處世,老子對這些問題的本源都想的非常通透。很多人都說《道德經》雖只有洋洋五千字,卻深奧如大海。這就是道德經的高深玄妙之處:微言大義,精真窈冥。其大無外,無所不包而精微精妙;其小無內,無所不備而妙訣妙用!
  • 《道德經》:老子在裡面到底說了什麼?分享10句話為你講解大概
    但是這玄而又玄的《道德經》,又讓很多人對道德經摸不著頭腦,不明白老子在書裡面說了什麼。今天給大家分享10句話,看完你就大概明白,道德經在講什麼內容了。第一句話:《道德經》的來龍去脈《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的哲學作品,分上下兩篇。《道經》在前,計三十七章,《德經》在後,計四十四章。
  • 心煩意亂的時候,讀讀《道德經》中的這3句話,心自然會靜下來
    心煩意亂的時候,不妨來看看《道德經》中的這三句話,讀過思考之後,希望在以後的日子裡,你能努力綻放成自己喜歡的模樣。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道德經》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 「入世讀孔孟,出世讀佛老」,人到中年,建議讀讀道德經這3句話
    想要入世的人,讀仁、愛、禮,讀讀孔孟皆可,而已入世卻迷茫想出世的人,不妨讀讀老子的《道德經》,讓自己的心沉靜下來,困擾已久,積怨已久的問題也能迎刃而解。今天就跟大家分享《道德經》這三個觀點,尤其是人到中年,若是懂得這三個規則,你就知道自己真正所需、所缺,前途自然會更光明。
  • 《道德經》中經典的「3句話」,道出了人生真諦,令人佩服!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老子五千文》。春秋末周守藏室吏老子(老聃)著,《呂覺 不二篇》漢高誘注釋老子去國西遊,函谷關尹喜請為著《上至經》五千言,即此書。《道德經》全書不過五千餘字,其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
  • 什麼是人,什麼是人性?道德經用10句話,做出了最好的回答
    雖然自古以來這句話一直飽受爭議,有人說這是老子指出人性的自私,有人說這是在告訴你做人依人的天性行事不然天地都要毀滅你。但其實,這種理解都是片面的,老子對它的解讀,其實一直被誤解,這句話真正的含義其實是指:人做任何事都要為自己。即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做自己。
  • 《道德經》中1句話,很多人當作笑話,其實卻是人生致勝大道
    《道德經》中的每個字,每句話,都充滿了智慧,隨便拿出一個字,一句話,都值得玩味,領悟,悟透了,對增加我們的智慧大有裨益。例如,關於為人處世,有一句話,非常簡潔地表明了觀點。懂得這句話的人把它牢記在心,成為一個很智慧的人,為人處世,吉祥如意,不懂的人卻認為是個笑話,人生磕磕拌拌。
  • 老子這3句話,令人拍案叫絕,悟懂一句受用一輩子
    老子的《道德經》我們可能會讀懂每一個字,但能夠悟盡其道的卻不多。順應天道,收斂鋒芒,厚積薄發,才是悟道之人的智慧所致。老子這3句話,令人拍案叫絕,悟懂一句受用一輩子。這樣解讀《道德經》未免有些牽強。老子是悟萬物之道的人,《道德經》中更是多次提及天道。若我們僅僅局限於用人心和人性去理解定會有所偏頗。「勇於敢者則殺,勇於不敢者則活。」這句話其實可以簡單粗暴地理解為「不作不會死。」
  • 被白巖松稱為「生命之書」的《道德經》,到底隱藏了什麼秘密?
    而就是老子寫的這本書,讓著名央視主持人白巖松稱其為「生命之書」,那麼其中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呢?今天,就帶大家一起,感悟這豆瓣評分高達9.5的文化瑰寶《道德經》;從古代先哲那裡,學習人生智慧,感悟成功之道。
  • 「大道至簡,上善若書」,《道德經》15句精髓,值得一生收藏品讀
    道德經:人生以不爭為本,「無事」才為福。《道德經》被奉為哲學鼻祖,在成書之時適逢春秋亂世,其書也是站在戰爭的角度闡述的智慧,而人生如戰場,所有的智慧本源則是相通的,在《道德經》中更是藏著人生處世的精髓。比如有這樣一句: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
  • 《道德經》:一個人,一旦領悟這3句話,人生就會越來越順
    《道德經》相傳為老子所著,其中最經典的3句話更是蘊含了中國式的生存智慧,領悟透了並在實踐中踐行的話,受益終身!做人要有水的精神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 老子《道德經》中的 「炊者不立」是什麼意思?
    「炊者不立」是出現在《道德經》的帛書版中,而並非通行版。老子的《道德經》因為時日久遠,經過世代文人的解注,或者避諱,都會出現更適合當時代的閱讀版本,而最早的版本可能就已經失佚。《道德經》的這三種版本,在文字上甚至思想上差別都比較大。在「真偽」上,我們只能相信時間更靠前的善本。但由於帛書、竹簡本都是近代發現,而王弼的版本一脈相承,流傳近兩千年,普通人讀《老子》,還是以王弼版本為準的。
  • 道德經:人身處逆境時,了解這3句話,返璞歸真,尋找真實的自我
    老子的《道德經》中的第五十八章:禍兮禍所福,禍兮福所倚,這其中的道理就是,福和禍都不是一定和絕對的,它們是互相依賴的,但是也可以互相轉化。道德經:人身處逆境時,了解這3句話,返璞歸真,尋找真實的自我《道德經》中的三句話,幫助身處逆境的你們,看到光明,找到真實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