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不如意的時候,謹記「3句話」,助你反敗為勝!
人生,有起有落,有順境必然有逆境,有高峰必然有低谷。不論貧富貴賤,誰都有感覺失落與迷茫的時候,誰都有在思想上跌入低谷的時候。
哪怕是一代梟雄曹操,他也感嘆過:「人生苦短,去日苦多」;哪怕是宋代大文豪蘇軾,他也說過:「人生如逆旅 ,我亦是行人」!
一般人,遇到困難和挫折,都會本能地感覺煩躁不安、焦慮憂愁。但這些負面情緒根本解決不了問題,也改變了現狀;唯有那些堅強樂觀的人,才能在逆境中重生,轉危為安。
而這便是佛家所說的「萬般皆由心,禍福由心造」,看人是好人,看事是好事,看境是好境,一切都是自己的心!當我們的心境變好了,外界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福氣也來了。
所以說,人生低谷時,最需要修心,而我們多讀幾遍《道德經》中的這3句話,便會馬上豁然開朗。當你感覺迷茫時,也不妨熟讀幾遍老子《道德經》中的這3句話!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俗話說「人心隔肚皮,做事兩不知」,這個世界上最難看透的就是人心。但是相對來說,能夠知道別人的心思,還不是最難,能夠真正了解自己,才是最最難的。
一個人如果能夠了解別人,把別人看得透透的,別人心裡想什麼,他都能猜得出來,也只能說明他有智慧而已;如果一個人能夠了解自己,把自己都看得很清楚,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那才叫明白人,真正明道了。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有力跟強之間,畢竟還是差一點兒的。有力的人多半很莽撞,有多大力,出多大力,這並不是很好的現象。
強不是這樣,而是該用多少,就用多少;不該用的時候,一點兒力都不用;甚至還可以借力使力,自己不夠,找別人一起來。這才叫作強,那是不容易做到的。
「自勝者強」,還在告訴我們,天底下最大的敵人,就是我們自己。
戰勝自己的人,才有資格叫作強者。杜外養內,定下來審視自己的內心,和自己的良心對談,才能發現真我,生出德慧。
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只要人有富有的觀念,就說明他很窮。人不窮,怎麼會有富的觀念呢?其實,富不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觀念,因為富跟窮都是人自己的感覺。
有時候你有一千塊錢,就覺得很富有了;有時候有一個億,反而覺得很窮,這都沒有固定的標準,只是人自己的感覺而已。
「知足者富」,其重點也不在富,而在知足。一個內心很滿足的人,才是最富有的,因為他心中沒有窮,也沒有富。
「強行者有志」,這裡的志指的是意志力。
努力去實踐,努力去行道,就要有很堅毅的意志力,不可動搖,這種人才真正有志氣,才叫作強者。
一個人要立志,不要立志做大官,不要立志賺大錢,也不要立志幹什麼,那都沒有用,都是假的,我們要立志行大道。行大道就是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品德修養,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所以我們只要明白了這三點,做到自知、自勝、知足有志,那些困擾我們的人生煩惱也就沒有了,所有不如意的事情,也就不存在了。
就可以達到身心自在的人生境界了: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讀一讀《道德經》,你的格局會提高
《道德經》是老子一生思想的結晶,也是一部被譽為「萬經之王」的神奇之書。
魯迅先生說:「不讀《老子》一書,就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
馬雲的工作包裡總是放著幾本書,別的書換得很快,而其中一本書一直沒換過,是一本最薄的《道德經》。
《道德經》是為人處世智慧全書,內容涵蓋面極廣,包括政治、經濟、軍事、人文、生活等;也是企業管理寶典,所以深受一些企業家喜歡。
我們普通人也可以輕鬆將裡面學到的智慧,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白巖松就是做好的例子,他說《道德經》是自己的生命之書,改變他的命運。
建議大家讀一讀《道德經》,但是很多人在讀的時候都遇到了這樣的問題:文言文生澀難懂,總是讀不下去。而這個版本的《道德經》就剛好避開了這個短處。
這套書裡面的文字妙趣橫生,裡面還有讓人哈哈大笑的故事,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乏味。
短短五千字,卻包羅萬象。書中說理透徹,比喻生動,讀懂了這些,對我們處世、修身都有借鑑意義。
豐富的彩圖,家長讀的時候,孩子也可以看,讓孩子接受國學文化的薰陶
一本收藏版的道德經只需要59元,也就是兩包煙錢,卻能讓你學到人生的大智慧!
點擊下圖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