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靈】土地公和土地婆

2021-02-19 雲南道教網

在古時,一鄉的村口都會立有土地神的廟宇,這種情況在中國許多農村仍可見到。那作為管禦一方的土地神,其神職與門口土地神相比又有何不同呢?

土地神為何稱「社神」?

中國古代人們多把村口廟宇裡的土地神稱為「社神」,那麼,社神這個名稱如何得來?古代村落有大有小,多大的村落才可立廟祭拜土地神,土地神的管轄範圍又有多大呢?

據文錦堂家傳古籍堪輿書記載:中國古代就有奉土祭社的禮俗。因為土地載萬物,又生養萬物,長五穀以養育百姓,所以中國人歷來尊天而親地奉祀土地。《禮記外傳》稱「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故建國君民,先命立社,地廣穀多,不可遍祭,故於國城之內,立壇祀之」。《禮記》之《祭法》篇注稱;「大夫以下包士庶,成群聚而居,滿百家以上,得立社」。《漢書•五行志》又稱「舊制,二十五家為一社」。由此可見,所謂社,就是地方最小的行政單位。中國先民因「土地廣博,不可遍敬,故封土為社而祀之,以報功也」。所以以社為單位立廟供奉的土地神又叫「社神」。

古代對土地的崇拜和對天帝的崇拜,具有重要的意義。祭土地是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小民百姓一年中的大事。先秦時期社神地位極高,故「社稷」一詞通常作為國家的代稱,祭祀典禮也由天子或各地行政長官主持。據文錦堂家傳古籍堪輿書記載:社神初無姓名。後慢慢演變,便有了特定身份。最初相傳的社神有兩個:一是句龍,《禮記•祭法》記載:「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後土,能千九州,故祀以為社」。一是禹,傳說他勤勞天下,死後託祀於後土之神。大地生長草木五穀,養育人類,故被視為無窮力量的神靈。東晉以後,民間以生前行善或廉正之官吏為土地神。《老子天地鬼神目錄》曰「京師社神,天之正臣,左陰右陽,姓黃名崇。本楊州九江曆陽人也。秩萬石,主天下名山大神,社皆臣從之」。明清以後民間又多以名人作為各方土地。例如:清代翰林院及吏部所祀之土地,傳為唐代大文人韓愈。杭州太學一帶,原是嶽飛的故鄉,於是太學就奉嶽飛為土地神。

相比土地公,土地婆的出鏡率就少得多了,並因為不是她面目可憎,事實上很多土地夫人姿容甚美,真正的原因在於她愛說實話。

據文錦堂考究,南宋之前土地廟裡只供奉著土地公公,而南宋之後,土地廟中則配有土地婆。這個習俗沿用至今,現許多農村土地廟裡都供奉著土地公和土地婆。而土地公和土地婆都是慈眉善目,白須白髮的老人。但有些地方的廟宇卻只有土地公而已?這跟民間傳說的一個故事有關。傳說玉皇大帝委派土地公下凡時,問他有什麼願望與抱負。土地公回答希望世上的人個個都變得有錢,人人過得快樂。土地婆卻堅決反對,她認為世間的人應該有富有貧,才能分工合作發揮社會功能。土地公說:「那麼,貧窮的人不是太可憐了嗎?」土地婆反駁道:「如果大家都變成有錢人,以後我們女兒出嫁,誰來幫忙抬轎子呢?」一句話說得土地公啞口無言,並打消了這個原可讓世人「皆大歡喜」的念頭。也正是因為土地婆的反對,人世間才有今天的貧富差別。所以有的地方的人們覺得土地婆自私自利,是一個「惡婆」,因而不肯供奉她,但卻對土地公推崇備至。但也有人認為土地婆的觀點符合人類發展,所以中國南方土地廟常有對聯稱:「公做事公平,婆苦口婆心」。

土地公、土地婆的神職

關於土地公與土地婆的神職,有多種說法。據文錦堂家傳古籍堪輿書記載:自東晉以後,隨著封建國家從中央到基層的官僚制度的逐漸完善,土地神也演變成為在道教神階中也逐漸等級化,退變細化為管理本鄉本土的最低級的小神。如上回提到的《搜神記》卷五稱廣陵人蔣子文因追賊而死。後蔣子文死後化身為土地神,並顯靈於道說:「我當為此土地神,以福爾下民」。這裡所指的「福爾下民」,就是指保佑本鄉本土家宅平安,添丁進口,六畜興旺,並且為百姓主持公道。古時人們把延續香火當成家族中的一件大事,因而人們對土地公與土地婆推崇備至,經常到土地廟祭拜,祈求土地公與土地婆送子送福。如果一家人在過去的一年有添丁的,那麼就要在第二年春節期間抬著土地公與土地婆的神像遊村,一方面表達添丁之喜,二來答謝土地公與土地婆對自己家的恩賜。此外,在民間,除了遊神外,在元宵那天還會擺點燈酒。因「丁」的諧音,「點燈」有「添丁」之意,故擺點燈酒來慶賀。

治鼻炎,試試阿洛籣鼻炎枕;治風濕,用追風散。道醫研製,只關注療效,需要請聯繫,非需勿擾。龍泉道人微信/電話:15808882227。

但也有另外一種說法認為土地公與土地婆是掌管地府行政的,除了保護鄉裡安寧平靜,同時隸屬於城隍之下,掌管鄉裡死者的戶籍。在漢族許多地區有一個這樣的習俗,每個人出生都有「廟王土地」——即所屬的土地廟,類似於每個人的籍貫。一個人去世之後,道士做超度儀式時,都會去其所屬土地廟作祭祀活動。或者是新死之人的家屬,到土地神廟,稟告死者姓名生辰等資料,以求土地神為死者引路。如潮汕地區有一種稱為「報地頭」的習俗。若是家中有人去世,必須到土地廟報喪。由村中長者持白燈籠,帶領死者男性子孫穿孝服到地頭神廟報死。到廟,長者上香後取出年庚帖,對著神像報告說:「生從地頭來,死從地頭去,時辰念給老爺知。」通過這種方式讓死者到土地神那裡報到,並由土地神引領其踏上輪回的道路。

相關焦點

  • 世人皆知土地公張德福,卻少有人知土地婆,其中有何隱情?
    ▲土地公與土地婆塑像前面提過,「社神」一職除了土地公,還有土地婆。南宋之前土地廟裡的供奉只有土地公,在那之後才開始出現了土地婆的形象。但是土地婆在民間傳說和故事裡出現較少,這大概是因為土地婆說話直接,不拐彎抹角。
  • 土地神的傳說及民間土地公土地婆祭祀方法
    關於土地公與土地婆的神職,有多種說法。據古籍堪輿書記載:自東晉以後,隨著封建國家從中央到基層的官僚制度的逐漸完善,土地神也演變成為在道教神階中也逐漸等級化,退變細化為管理本鄉本土的最低級的小神。如《搜神記》卷五稱廣陵人蔣子文因追賊而死。後蔣子文死後化身為土地神,並顯靈於道說:"我當為此土地神,以福爾下民"。
  • 世人皆知土地公,為何卻少有人知土地婆,其中有何隱情?
    古時候,中國最普遍、最接地氣的神明,便是土地公。而在中國人耳熟能詳的《西遊記》中,孫悟空一旦想要知道所到之地的基本情況,通常都會發出一聲呼喚:「大地老人!「西遊記」中的地公土地公是中國神靈階層中等級最低的一位神靈,主要負責管理一小片土地。清朝的翟灝在《通惜編·神鬼錄》中對此作了這樣的定義:「今有社神,俱呼土地」。
  • 不可不知的民間土地公,土地婆祭祀方法!
    關於土地公與土地婆的神職,有多種說法。據古籍堪輿書記載:自東晉以後,隨著封建國家從中央到基層的官僚制度的逐漸完善,土地神也演變成為在道教神階中也逐漸等級化,退變細化為管理本鄉本土的最低級的小神。如《搜神記》卷五稱廣陵人蔣子文因追賊而死。後蔣子文死後化身為土地神,並顯靈於道說:"我當為此土地神,以福爾下民"。
  • 第七十六回:家族最為龐大的神——土地神(土地公、土地爺)
    一般家庭的廳堂五神中必有供奉土地公,家中沒有供奉土地公的,也在每月的初二、十六,在家門前設香案、燭臺、供品祭拜。不過一般農家則是以每月的朔、望兩天,也就是初一和十五祭拜土地公。而且現在一般都是在自家大小門前焚香拜祭。五祀農曆二月初二,農家戶戶都舂冬米粿,並用手捏成一塊形狀象圓餅一樣,有大有小。每塊粿面印有瓜果和稻穗狀等花紋,以象徵興旺吉祥有財氣,俗稱「土地公粿」。
  • 開運招財,要學先會正確的祭拜土地公土地婆!
    拜祭土地公與土地婆,乃是我國先民的鄉土風情,社稷之義高尚情操的表現,是已有數千年歷史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構成部分之一,並非純粹的迷信愚昧風俗。眾所周知,在易經五行學說中土生金,金即財富,故土地公與土地婆也是財神爺,掌管人間的財帛與房產土地分配。尤其是風水師與從事房地產行業、農業畜牧業等職業人員,建議一定要在家裡供奉土地神位。
  • 今天是你的生日,土地公
    每逢初二和十六,商家都會拜土地公,尤其在農曆二月初二這天,叫做「頭牙」;十二月十六日是一年最後的做牙,所以稱為「尾牙」,商家的這二次祭典則特別盛大。現代的社會,雖不再以農業為主,但對土地公的敬畏依然不減。當民間在大興土木、建造樓房、橋梁、公路的時候,在開工破土之際,免不了也要祭拜土地公一番,期盼工程順利、人畜平安。
  • 招財方法-先學會拜土地公
    招財方法,要先學會拜土地公。向土地公求財運有很多眉角,本篇告訴您土地公愛吃什麼東西。不論求財、求事業、或是任何你想要求的,應該先從自己身邊開始,其中有一項就是拜土地公。開運招財,要學先會正確的祭拜土地公如何拜土地公才正確?土地公是管我們財運的正神,正確的祭拜才會帶來好財運喔!每個月初二、十六,都是我們拜土地公的日子,尤其在每年2月2日這一天是土地公的生日,由於是過年後第一個會碰到的日子,又稱「頭牙」,這一天要拜得豐盛一點!如果你沒有開店做生意的人,不要到門口設案拜拜!
  • 想招財,先學會拜土地公
    招財方法,要先學會拜土地公。向土地公求財運有很多眉角,本篇告訴您土地公愛吃什麼東西。不論求財、求事業、或是任何你想要求的,應該先從自己身邊開始,其中有一項就是拜土地公。開運招財,要學先會正確的祭拜土地公如何拜土地公才正確?土地公是管我們財運的正神,正確的祭拜才會帶來好財運喔!每個月初二、十六,都是我們拜土地公的日子,尤其在每年2月2日這一天是土地公的生日,由於是過年後第一個會碰到的日子,又稱「頭牙」,這一天要拜得豐盛一點!如果你沒有開店做生意的人,不要到門口設案拜拜!
  • 招財方法-要先學會拜土地公
    招財方法,要先學會拜土地公。向土地公求財運有很多眉角,本篇告訴您土地公愛吃什麼東西。招財方法,要先學會拜土地公。向土地公求財運有很多眉角,本篇告訴您土地公愛吃什麼東西。不論求財、求事業、或是任何你想要求的,應該先從自己身邊開始,其中有一項就是拜土地公。
  • 二月初二 福德正神(土地公)聖誕千秋
    土地公借了三癩子的箍子,三癩子並告訴他要箍那些騎馬坐轎的人頭上。一天土地公看見一個騎馬的人,就把箍子箍到馬頭上,馬立刻痛得要命,拼命往前奔。把個土地公累得要死,什麼也沒得吃。  老百姓認為土地公很老實,一年到頭總沒有什麼吃,就在每年農曆二月初二煎荷包蛋送給土地公吃。並把每年這天定為土地公的生日。
  • 閩南尾牙 拜土地公
    ▲:廈門仙嶽山土地公廟閩南人一個月做兩次牙,每逢農曆初二、十六日,都是祭拜土地公的日子。▲:廈門仙嶽山土地公廟在閩南口語中「牙」和「個」同音,於是有人認為「做牙」 即為做土地公的第幾「個」祭拜節日,而臘月十六日的「尾牙」,就是一年中做土地公最後一個祭拜節日。
  • 你知道土地公的起源於的故事嗎
    在農村,相信很多人都看到過一個小小的廟宇,裡面供奉著一個慈祥的老頭和老奶奶,而且廟宇的面積不大,甚至有些地方的廟宇只是一米或0.5米高的小房屋,裡面是兩個泥塑雕像,而外面則擺放著香燭,這就是土地廟。說到這兒,你知道土地公的起源嗎?據《左傳通俗篇》記載:「凡有社裡,必有土地神,土地神為守護社裡之主,謂之土地公。」這段話明確地告訴了我們,在春秋時期就已經有土地公的存在的,不過那時候並不村為單位,而是以社為單位,一社有一個土地公,而這個土地公就是這個社的守護神。
  • 道家開光神像 土地公土地婆 福德正神 供奉方法詳解
    據說他還能使五穀豐收,因此,很多人就把土地公迎進家裡祭拜。家中沒有供奉土地公的,也在每月的初二、十六,在家門前設香案、燭臺、供品祭拜。  土地公怎麼擺放1、土地公的擺放禁忌土地公跟其他神位其他一樣,不能擺放在汙穢的地方,不能擺放在廁所、廚房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