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是漢族民間宗教信仰之一,其供奉的土地廟屬於中國分布最廣的祭祀建築。土地公本名張福德,自小聰穎至孝;三十六歲時,官朝廷總稅官,為官清廉正直,體恤百姓之疾苦,做了許許多多善事。一零二歲辭世。死後三天其容貌仍不變,有一貧戶以四大石圍成石屋奉祀,過了不久,即由貧轉富,百姓都相信是神恩保佑,於是合資建廟並塑金身膜拜,因此生意人常祭祀之。亦有說在他死後,接任的稅官上下交徵,無所不欲,民不堪命。這時,人民想到張福德為政的好處,念念不忘,於是建廟祭祀,取其名而尊為「福德正神」。土地公信仰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隨著時代背景的改變,民間對於土地公祭拜的信念也逐漸轉移,而不只是農人所祭拜的神了。又由於他能使農人致富,而轉化為「財神」,目前礦、魚、商及金融業者也都祭祀土地公,祂已由司掌土地的神,而兼職財神爺,成為現代社會普遍各階層人士祭拜的神。每逢初二和十六,商家都會拜土地公,尤其在農曆二月初二這天,叫做「頭牙」;十二月十六日是一年最後的做牙,所以稱為「尾牙」,商家的這二次祭典則特別盛大。現代的社會,雖不再以農業為主,但對土地公的敬畏依然不減。當民間在大興土木、建造樓房、橋梁、公路的時候,在開工破土之際,免不了也要祭拜土地公一番,期盼工程順利、人畜平安。
土地公依其職司功能,有守護山林的土地公,守護農田的土地公,守護橋梁的土地公,還有守護家宅、家畜的土地公,只要中國人踏上的一片土地,土地公就應運而生。俗語說:「田頭田尾土地公」,由於土地公神界地位較低,但也因不高高在上,反而更親近人間,成為地方居民守護神。
在安奉神靈時,不要忘記安奉地主,地主是一宅之主,對家宅非常之重要。有些家庭為了節省開支,搬新屋時,把原用開的神櫃搬到新居再用,其實搬屋時,用開的神櫃是不能一起搬到新居,否則會造成新舊兩地主互相爭位,便會引起家宅不寧,住在裡面的人經常爭吵或因小事產生磨擦。
地主要押金龍衣符及古錢,五色龍衣符要放在地磚底,把龍衣符拆散,每一種色龍衣放上土牛符及在符上面加上一個古錢,在古錢上面依次放銀、金、長錢、冥鈔,然後按照顏色分別放在東、南、西、北及正中五個位置。五色龍衣符安放位置:綠色放在東方,紅色放南方,白色放西方,紫黑色放在北方,黃色則放在中間,安放妥當後上香及念經。
【頭牙】
每年農曆二初二日一般說為土地公的生日,其實正確為土地公任職日,又稱為「頭牙」。工商界就以此為新年度第一個祭拜土地公的日子,並同時準備三牲及豐盛的供品為土地公慶生,也慶賀祂的到任,希望藉由祂的庇佑今年能夠得到平安豐收。工商界老闆們也利用這天來宴請所有員工,而這一天又是二月仲春之始,因此儀式又稱為「喝春酒」,期盼所有員工在這新的一年中,能為老闆努力用心打拼。
土地公生日八月十五日除了月神生日外,也是土地公生日,土地公廟要演戲酬神,農夫們在田裡插「土地公拐杖」,用竹子一根,上端綁以金紙,這種竹杖是給土地公走路時作拐杖用,並祈求明年會存更好的收成。在臺灣一般稱土地神有四種:土地公、后土、民主公主、土治公。客家人則稱土地公為:伯公、福神、大伯公、大伯爺。民間對土地公的暱稱:福德正神、福德爺土地公的配祀:土地媽、虎爺、文武判官、 招財進寶、神五營神軍土地公誕辰:農曆二月二日 土地公升天:農曆八月十五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