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說,
如果說人生的不幸,患癌一定是其中一個;如果這個不幸中有一點幸運,那一定是甲狀腺癌。
的確,甲狀腺癌是一種治癒率極高,死亡率極低,治療費用極低,殺傷力極弱的癌症。
來聊一聊甲狀腺癌。
「溫和」的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是一種相當佛系的癌症。
它最大的特點就是進展慢,不愛殺生。可以稱為「最善良的癌症」。
根據甲狀腺癌細胞病理學類型,主要可以分為4種主要類型。
分別是甲狀腺乳頭狀癌、甲狀腺濾泡癌、甲狀腺髓樣癌、甲狀腺未分化癌。
它們的發病率和危險程度各不相同。
甲狀腺癌類型
惡化程度比較高的未分化癌,主要發生在老年人中。
因遺傳性基因突變引起的髓樣癌,預後也不太好,需要及時診斷及時治療。
但這兩類佔比不高,甚至僅佔1%左右。
最常見的甲狀腺乳頭狀癌,則是佔了甲狀腺癌所有病例的85%-90%。
即使在年輕人中高發,但惡性程度極低,生存率也極高。
生存率高到什麼程度呢?
甲狀腺乳頭狀癌的20年生存率超過了90%。
如果是微小乳頭狀癌,生存率幾乎是100%。
只要聽醫生的話好好治療,基本不會影響壽命。
甚至有些人得了甲狀腺癌,一輩子都沒發現。
整體來看,甲狀腺癌的殺傷力,在整個癌症家族中算是最低的。
但發病率很高
雖然殺傷力比較弱,但是甲狀腺癌的發病率,高的令人害怕。
近10年,甲狀腺癌在全世界的發病率,呈逐年迅猛上升的趨勢。
發病率以每年6%的速度遞增。
目前我國平均甲狀腺癌發病率為7.7/10萬,在惡性腫瘤發病率排名中居第5位。
2000年-2014年女性癌症發病率變化
這張圖是我國女性2000年-2014年的癌症發病率變化曲線。
除了女性癌症發病率最高的乳腺癌、肺癌,甲狀腺癌的發病率是最讓人驚訝的。
2000年起,就開始以每年平均20%的速度飆升。
而且甲狀腺癌更偏愛女性,風險是男性的3倍。
在各大保險公司的理賠報告中,也體現了這一點。
部分保險公司理賠數據-高發癌症TOP3
這是我在理賠半年報分析時整理的表格。
可以看到,甲狀腺癌基本都在各家保險公司的高發癌症TOP3中。
而女性的甲狀腺癌理賠比例,也是高於遠遠男性的。
甲狀腺癌的發病率不斷增加的具體原因,或許和很多因素相關。
比如電磁輻射、食碘過量或缺碘、甲狀腺良性病變、女性雌激素水平、肥胖以及家族遺傳等。
還有體檢的普及,以及高解析度B超的出現。
在甲狀腺的影像學檢查中,B超是最主要的手段。
除非需要進一步檢查甲狀腺周圍組織的情況,才需要CT、MRI的檢查。
所以甲狀腺癌通過體檢就能檢查出來。
而隨著高解析度B超出現,我們找到了很多以前發現不了的微小結節或腫瘤。
現在,我們能找到1mm-2mm的腫塊。
通過體檢查出來,且數量在激增的,幾乎都是甲狀腺乳頭狀癌,而且個頭多數都很小。
治療費用較低
目前,對甲狀腺癌的主要治療方式,是手術切除。
如果手術,切除部位不僅包括結節,還有周圍部分甲狀腺組織,甚至大部分或全部甲狀腺。
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接受促甲狀腺素的抑制治療和放射性碘治療。
不過甲狀腺癌患者整體預後較好,腫瘤生長慢,甚至不增長,有時定期監測能替代手術治療。
具體醫生會根據實際情況綜合評估。
而且,由於甲狀腺癌中甲狀腺乳頭狀癌佔比很高,甲狀腺癌的平均治療費用是非常低的。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統計信息中心通過衛生統計直報系統收集的數據,
2013-2016年,各年齡段甲狀腺癌住院次均費用都不超過2萬元。
住院次均費用:某一等級、某一地區的醫院或某一年齡段的患者在一年內發生住院費用的平均數,主要包括護理費、藥費、化驗費、治療費、手術費、檢查費和耗材費
2013-2017年全國分年齡甲狀腺癌住院次均費用情況表
其中2013-2016年,65歲及以上年齡患者的次均費用最高。
2017年則是0-24歲患者次均費用最高,18840.37元,65歲及以上患者次之,18653.26元。
這個治療費用在重大疾病中,屬於比較低的。
很多關於甲狀腺癌理賠的案例,也證實了這一點。
重疾新規對「甲狀腺癌」做了調整
重疾險一直被人吐槽定義太嚴苛,「這也不賠,那也不賠」。
但甲狀腺癌作為癌症的一種,在目前的重疾定義中,都是要全額賠付的。
治療費用基本都在2萬左右,經過社保報銷後,自費費用在1萬左右。
舉一個我看過的案例:
小F在去年10月投保了50萬重疾險,附加癌症二次賠,還有一份百萬醫療險。
今年4月,小F做體檢時發現甲狀腺有問題,通過穿刺檢查確診為甲狀腺癌。
手術後病理結果出來,為甲狀腺乳頭狀癌。
手術總共花費20708元,個人自費費用8670元。
因為是重疾,百萬醫療險0免賠,100%報銷,所以自費的8670元全部報銷。
也很快就收到了重疾險的50萬理賠金。
而且因為附加了癌症二次賠付,間隔3年後,如果小F癌症復發/新發/轉移/持續,仍然可以得到50萬的理賠金。
所以,有些人會調侃說,甲狀腺癌可以「因病致富。
從理賠半年報也可以看到,很多保險公司對甲狀腺癌的賠付金額佔比非常高。
有些公司的甲狀腺癌賠付佔比甚至超過40%。
這就相當於,有將近一半的保額都是被甲狀腺癌賠出去的。
但正如前文所述,輕度甲狀腺癌佔甲狀腺癌發病率的90%甚至以上,預後好,治癒率高,但治療費用較低。
不論從嚴重程度還是經濟損失等層面考慮,都不太符合重疾對「重」的定義。
所以,最新的重疾新規公開徵求意見稿中,
明確將「TNM分期為I期或更輕分期的甲狀腺癌」劃為輕度疾病。
賠付比例最高不超過保額的30%。
這樣做,既能讓重疾回歸「彌補損失」的本質,也能緩解保險公司的賠付壓力。
客觀看待甲狀腺分級賠付
其實,甲狀腺癌並沒有那麼「喜癌」。
有研究發現,甲狀腺癌患者二次患癌的風險增加了33%,其中男性增加42%,女性增加29%。
而且甲狀腺癌患者罹患其他疾病的風險也高於常人。
但將TNM分期為I期或更輕分期的甲狀腺癌列為輕症,也著實屬於國際趨勢。
澳大利亞、日本、英國等國家的保險公司受不了甲狀腺癌帶來的賠付壓力,先後將甲狀腺癌的部分責任剔除出了重疾。
一億人加入的相互寶,作為互助計劃不受銀保監會監管,也早就改了規則。
將極容易治癒的「乳頭狀和濾泡狀甲狀腺癌」從重疾救助,改成了輕症救助。
重大疾病保險,它的根本作用在於收入補償。
是為了防止家庭在面對重大疾病的時候,不會造成財務上的毀滅性打擊。
我們投保重疾險,也不是只用來應對甲狀腺癌,而是包括它在內的多種重大疾病。
就我們個人而言,新規的實施對於一些疾病是更規範的,也更符合現代醫學的情況。
當然,甲狀腺癌、輕度疾病的賠付比例也的確有所下降。
尤其是目前有很多重疾險有額外賠付,最高的甚至可以額外賠付80%基礎保額。
即使是輕度甲狀腺癌,也可以得到很高的理賠金。
還可以附加癌症二次賠付,過了間隔期,再次患癌也可以得到一次基本保額的賠付。
如果等到新規實施後再投保,在保額方面會有不確定性。
不是說「現在不買,錯過可能會虧幾十萬」。
買保險是買需求,買的是保額,買的是保障。
如果你現在還沒有保障,有投保重疾險的需求,可以儘可能早投保。
而且保險配置是個動態的過程,隨著經濟變化而變化。
如果將來經濟收入提高了,將來也可以再加保。
P.S.接保司通知:達爾文3號、超級瑪麗3號Max保至70歲版本將在8月25日23:50下架。
這兩款產品我都做過詳細測評,如果有投保需求,可以儘快投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