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砂燕賞》一壺黯光 明珠在懷
錦燕堂藏紫砂器(卷一)出版
真香伴宜陶
罐子書屋 獨家代理
預售,預計2020年8月末到貨
主編:何錦榮
藝術指導:三省堂曾逢景
出版時間:2020年8月第一版
出版社:瑩聯股份有限公司
裝幀:精裝,附雅致書盒
尺寸:30*23*2.5cm
開本:大菊八開本
書號:ISBN9789574377343
定價:1300.00元
人之精神,各有所寄。淵明之菊,子猷之竹,陸羽之茶,米顛之石,和靖之梅鶴,曼生、子冶之制壺,所謂興懷而一往深情,無不以癖而寄塊磊真氣,初不用意,境與心會,一縷茶香,一壺黯光,掌上乾坤寓物言志,明珠在懷養賞於心,實癖藏之樂也。
錦燕堂主人痴茶又雅好宜壺,寓臺灣古都臺南府城安平一隅,日常閒暇,或靜室趺坐,清翫茶藝涵養寧定,或偕妻兒呼朋同樂。
思及創業至今,時有茗茶甘苦相伴,有友共賞「水火濟濟而土合」之紫砂諸作,念歲時忽忽如駒,遂將韞藏三十餘載之器輯集《錦砂燕賞》卷一,按古今陽羨紫砂各時期典範主理成書,與顧問及專業團隊內外協同,定位「圖冊形貌、一器多面、原寸呈現」令賞觀者得以鑒紫砂色身獨具之美。
述文部分,採「筆記體例,一件一文,評賞器局」,掌故紀聞、名物考證頗得氣概之勝,又兼合後記以宋伯胤先生謂陽羨丸土之「土」乃指「鄉土氣味」,故而尋根探史臺南四百年來在地茶文化淵流。《錦砂燕賞:錦燕堂藏紫砂器》(卷一)問世,當別開現代收藏宜陶者具「寓養於藏」之紫砂鑒賞嶄新語境。藝術指導曾逢景、錦燕堂主人何錦榮
與副主編何詩敏於攝影棚拍
特邀製作過《田黃賦:百方田黃珍藏展》、《遺民之懷:溥心畬藝術特展》的三省堂曾逢景親手操刀,突破以往紫砂專書的做法,形塑《錦砂燕賞》卷一。自書捧於手上的最初直覺,霎時即明瞭團隊在設計上的用心,將書盒打開後,直入眼簾便是一座象徵企業精神的清水模建築牆(毛森江建築師設計),清新堅毅。抽出書本,陶人任淦庭刻繪」喜上梅梢」跨越時空翩然躍上清水模牆的封面,這也寓涵了藏家出版此書的喜悅。翻閱內頁,便一路欣賞錦燕堂主人清雅、精美的紫砂收藏世界。
由於此書採極寫實的攝影表現,讀者可多面向、無礙地欣賞書中瑰寶(明、清古壺、宮廷紫砂、文人壺、近代紫砂陶人之紫砂珍品),如親見實物。紙張選擇也非常講究,採進口德國輕磅奇豔紙sappi│Montblanc│直絲印製,顯色與手感並重,翻閱時柔順而不張揚,右翻頁傳統直式排版,中文優雅的氣息,自然輕漫其間。頁頁可品,件件可讀。
蘇子嗜茗,每思買田陽羨,種橘品茶、嚮「松風竹爐,提壺相呼」之境,而今, 荊溪猶存東坡書院。
明末之際,一衣帶水的臺南沈文開(沈光文1612-1688)博施教澤,行醫濟世,又組東吟詩社,有《普陀幻住庵》詠茶詩云:「閒僧煮茗能留客,野鳥吟松獨遠群 。此日已將塵世隔,逃禪漫與誦經文。」清乾、嘉時,臺南貢生章半崧(章甫 1755-1816)詠茶詩作亦多,並於〈春江吟送鴻卿歸清溪〉云:「風雨無間清課事 ,敲棋煮酒又茶煎。」、〈讀湯卿謀集·四首之一〉詩云:「茶香清課外,淡永每無言。」為臺灣文人茶之奠基者。繼而以十年竟功獨立寫下六十萬字《臺灣通史》的連雅堂(連橫1878-1936),世代寓居臺南,生養於古都府城,亦云:「臺人品茶,與中土異」。「臺人品茶,與漳、泉、潮相同⋯⋯。茗必武夷,壺必孟臣,杯必若深,三者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 」
趙宋朱明,時空交疊,文士品性,交相呼應,遙敬香茗,亦不美哉。
清風徐來,靜水流深。
錦燕堂濱之沙鯤,為舊時渡臺或內渡舟行臺江必泊之處,思及在臺首開揉茶、 詩、文、史的三位昔賢——「臺灣孔子」沈文開、府城文士章半崧、「臺灣太史公」連雅堂,百年復百年,留下不朽茗談著作,想見古都品茗雅事,閒逸超俗,由來已久。此書付梓問世,乃一段夢想的實踐,也是啟航之開端。對獨鍾茶、陶的我,感受便非一般言語所能形容。《閒情偶寄》有曰:「茗注莫妙於砂壺,砂壺之精者,又莫過於陽羨。」每每觀視紫砂寶器,透物見人,其中風採內蘊,令人痴醉。惟以紀事耳。
錦燕堂主人 何錦榮
紫砂壺是沉默的!
在顧景舟眼中,精湛陶人的匠心手藝一如人生之美,在於一個"素"字,安之若素,望之若素,淡之若素,素直靜默之心志,才是紫砂藝術上難得的情懷和境地。
相較於歷史上叱吒風雲書畫藝術的人物,陶手的身影顯得淡薄平易,僅傳留掌上乾坤一茗具和文載甚少的風塵身影,時文胄、宮室或多所相養,方敢雲一器雖小,百年復百年,紫砂之色身,得且以壺傳世,壺因茶興,根深葉茂,良工陶作,為人寶愛。
歷來詩句雲曰:「百和丹砂百煉陶」、「壺經用久,自發黯然之光,入手可鑒」、「久且色澤生光明」、「用之既久,外類紫玉,內如碧雲」,於是乎,明代為紫砂陶人耀放光彩的年代,至今陽羨家風仍相續,陶手摶砂妙製以壺相傳,通過文士詩書金石,量小不堪容大物,二三寸水起波濤,壺隨字貴,字依壺傳,致使掌中丸土玲瓏有情,得與茫茫深廣的華夏文化有著一種文脈的相連!
《錦砂燕賞:錦燕堂藏紫砂器》(卷一)甄選42件橫越四百年的紫砂器,由明代始接至清代宮廷紫砂、歐洲貴族用器及士胄參與之文人壺,至民國以來傳承期紫砂七老之作。開卷即遊觀古今,見證三百多年來宜陶風華精絕之器。此紫砂寶玩、茗具、清翫、文房,以筆記體例逐一綴文品鑑,所涉掌故紀聞、名物考證、逸趣閒賞,勾勒出藏家錦燕堂主人自身賞翫雅好茶藝之生活圖景。此書匯集收藏經年成熟的識見,訴諸風雅,反映個人對於紫砂真樸高華之美的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