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雨山區大王山小王村鐵礦,長期被低品位礦掩蓋的溝渠蕩起了清波,周邊土地也已復墾回填;在黃梅山堆存點,固體廢物已經清運完畢,現場已完成覆土復綠;在當塗乙字河堆存點,河道邊隨意傾倒的固體廢物已實現綜合利用,堆存場地已完成平整復綠……清理固體廢物,守護土壤安全,我市「清廢行動」緊鑼密鼓。
「清廢行動」,只是我市固體廢物管理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市持續加強固體廢物管理,全面開展為期兩年的六輪「清廢行動」、為期三年的危險廢物專項整治行動以及工業固體廢物集中管理行動。「新的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頒布後,我們把固體廢物納入全面監管,全市95%的工業固體廢物得到了綜合利用和處置,93%的產生危險廢物的工業企業得到了規範化管理。」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朱曉慶介紹說,截至目前,全市共清除97處歷史遺留固體廢物堆放點,總共清理固體廢物200多萬噸。建成並投產運營全省首個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填埋場,獲批建設國家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基地。同步實施無害化治理,大力實施生態修復,取得顯著成果。
今年疫情防控以來,我市對所有的醫療機構、隔離點和發熱門診產生的醫療垃圾和醫療廢物進行了安全處置,共計1000多噸,最大限度化解醫療廢物環境隱患,為疫情防控作出了積極貢獻。
「我們通過疏、堵、治三管齊下,精準施策,固體廢物管理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朱曉慶表示。
疏,就是對固體廢物實行資源化處置。近兩年,我市建成一大批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場所,如馬鋼的南北渣線、三個電廠的粉煤灰綜合利用等,固體廢物綜合處理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堵,就是堵住源頭。我市生態環境部門持續加強執法,向非法傾倒固體廢物行為亮劍,對重點工業園區開展拉網式普查,還對102個重點危險廢物的採廢單位進行全面排查。
另外,我市率先全省頒布了固體廢物管理辦法,對所有產廢企業從產生、利用到運輸處置等實施全過程管理。我市還對無序利用鋼渣、礦渣等300多家散、亂、汙企業進行了嚴厲打擊,推動工業固體廢物實現有序利用。
治,就是同步實施無害化治理。近兩年,我市先後建立了7家危險廢物綜合利用企業,包括固體廢物集中利用中心,汙泥處置中心,廢酸、廢油、廢蓄電池收集中心等。與此同時,我市還投資5600多萬元,在全省建立了第一個一般固體廢物填埋場,今年開始正式運營,徹底解決了我市工業固廢去向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還對遺留的「創傷」進行了徹底整治和生態恢復,恢復了山水河湖應有的面貌,如薛家窪等地還蝶變成市民遊客的網紅打卡景點。
朱曉慶表示,下一步,將錨定「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新的發展定位,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切實做好全市固體廢物管理工作,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
記者 劉明培 通訊員 徐丹丹
【來源:馬鞍山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