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歐洲浪漫主義文學最經典的作品,雨果最深沉的思考

2020-12-23 一文也值

《悲慘世界》的經典性毋庸置疑。它堪稱世界上擁有讀者最多的法國文學作品之一。至今,人們對它仍是愛不釋手,好萊塢曾多次將它搬上電影銀幕。音樂劇也廣受讚譽。託爾斯泰甚至將《悲慘世界》居於小說之冠。

巴黎大學教授雅辛斯基在他所著的《法國文學史》中說:

"雨果是我國唯一的一位過去和現在都能打動讀者心靈的偉大作家。"

法國著名學者居斯塔夫·朗松說:

"道德觀念給前幾卷造成了一種無比崇高的意境。"

眾多評論者對這部作品的讚譽,不僅是人云亦云的盲目,而是因為這部作品本身足夠優秀。

小說的故事,在物質豐富、衣食無憂的今天看來,已經很難想像。那是一個黑暗到仿佛透不過光的世界:

貧苦的冉·阿讓為了挨餓的孩子去偷麵包,結果被判處19年的苦役。出獄後,走投無路的他偷走了收留他過夜的主教的銀器,想要獲得開始新生活的資本而潛逃,但是被警察捉回。

主教聲稱銀器是送給冉·阿讓的,使他免於被捕。主教的言行感化了冉·阿讓,化名馬德蘭的他,從此勵志成為對他人有幫助的人。

在得知了一個失足女性芳汀的悲慘遭遇後,冉·阿讓承諾照顧她的私生女柯賽特。八年後,柯賽特愛上了共和派青年馬利尤斯,轟轟烈烈的巴黎人民起義爆發了。但曾經緝拿過他的警長沙威卻一心要找他麻煩,試圖尋找冉·阿讓的漏洞,以及曾騷擾自己的無賴。

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冉·阿讓的掙扎痛苦又無奈。

01 愛別人,救贖自己

從構思到正式寫作完成,經過了40年的時間。雨果在《悲慘世界》中有太多話想表達,但是,愛也許是所有話題的永恆。

作品整體上是二元的善惡並行,"大愛與小愛"雙線交織,烘託出"人道與秩序"之間的平衡取捨,在結構上對稱而完滿。

冉·阿讓和芳汀都只是最普通不過的人,因為一次"小失足"後,所遇之人對待其過錯的態度不同,得到了兩種截然相反的命運。

前者有幸遇到神父贈予銀器得到新生,脫胎換骨成為一個對世界充滿愛對社會有用的好人。

而芳汀,假如酒館夫婦不是如此貪得無厭,工頭不是如此殘酷無情,或者在她要賣掉頭髮賣掉牙齒的過程中,有一雙手曾幫助她,芳汀也不至一步步往深淵中越發墮落。

這世上的惡人,是被無處不在的惡意所催生出來的。

不僅是因為對辭退芳汀一事感到責任,也是在她遭遇中看到了自己命運的另一種可能性,冉·阿讓方才對"完成對芳汀的承諾"一事如此執著,從而使得珂賽特成為全書中最完滿最幸福的角色。她的美麗、聰穎、純潔、善良,是這個"悲慘世界"的希望。

冉·阿讓最初入獄的罪是為了"救姐姐孩子去偷麵包",而芳汀泥足深陷的動機也是為了"救我可憐的孩子",他們的犧牲都是為了下一代。縱觀全書中的親世代,天真而悲苦如芳汀,狡詐而無良如酒館夫婦,冷酷而堅韌如警長沙威,心中都再沒有"愛"的位置。

冉·阿讓所有的,是大愛,是憐憫與責任與贖罪與感恩交織的驅動力,直至他找到珂賽特。那個雖然被遺棄被虐待,卻年幼天真,只要妥善保護未來仍然渴望幸福的孩子,讓冉·阿讓多年被遺忘但卻是人類最天然的感情——愛,重新萌發。

也許很多人都曾認為冉·阿讓是被珂賽特拖累死的,因此很不喜歡她。但是,直到看到冉·阿讓死前在教堂裡看著珂賽特露出笑容時,才真正說明這個姑娘存在的意義。

因為愛人別人,讓自己獲得救贖。

珂賽特是整個悲慘世界裡唯一的亮色,她需要毫髮無傷,純潔無暇,這個人物需要一個童話故事般的結尾,這樣她才可以帶給冉·阿讓和整個故事一點希冀和慰藉。所以她只需要去幸福、去愛就夠了。

02 雨果:對普通人最深沉的同情,對世界最大的善意

敬畏苦難,就像愛人臉上越來越深的紋路。

對作品中主人公的同情,是雨果與眾不同的重要標誌。

雨果將沙威的正直,稱為「黑暗的正直」。「黑暗」因為缺少光。而這光,就是愛。

《聖經》說,一切誡命的總綱是愛,愛人的就完全了律法,愛能遮掩許多的罪。比如一生從未撒謊的散普麗斯姆姆為救冉阿讓,向沙威撒了謊。

撒謊是罪,救人則出於愛。

雨果對此評價道:「呵,聖女!您超出凡塵,已有多年,您早已在光明中靠攏了您的貞女姐妹和您的天使弟兄,願您的這次謊話上達天堂。」

雨果

不僅如此,這部作品還具有通俗易懂的特點。

雨果不要求讀者任何事先的意識觀點,只是一個普通的人就可以欣賞他的《悲慘世界》。

但是,《悲慘世界》又被稱為"一位詩人的作品,一位具有非凡想像力的詩人的作品"。讀者能同時感受到偉大的詩意、濃烈的現實主義氣息、精闢的哲理以及對於日常的或個別的事物的辛辣諷刺。

簡單與深刻,在這部作品中完美融合。

雨果從不缺乏理想主義、詩意和高超的想像力。在歐洲,似乎只有莎士比亞才具有這樣的品質,並且也能引起全人類的共鳴。

比如書中第二部第七卷"題外話"一段,對於"我"的刻畫,進行哲學中最深刻的剖析,展示了一種對於人類本質和人類命運的超越。這種超越性甚至不輸但丁和莎士比亞。

03 《悲慘世界》:歐洲文學扛鼎之作

從1832年搜集資料,構思小說,到二十年之後正式動筆。在此期間,雨果完成了其他幾部長篇作品及詩歌和戲劇。長期的擱置,也許是他已意識到,這將是一部偉大作品,必須給予更多時間、深慮乃至磨難,等待它成熟和豐富。

1845年,雨果正式動筆,初命名為《苦難》。創作過程中,他捲入政治漩渦,被迫流亡。在大西洋的蓋納西島,流亡的雨果忍耐苦難,重拾《苦難》。經過大幅修改增添,於1861年6月30日完成,正式定名為《悲慘世界》。增刪四十餘載,一部史詩終於完成。

有評論者將《悲慘世界》稱為"歐洲人類歷史上第一部偉大的作品",甚至是屬於全人類的偉大作品。也許在於這部作品的崇高與世俗並存,理想與現實結合的統一。

《悲慘世界》在歐洲文學史中的地位更是重要

歐洲文學史發展大多圍繞著三個主題:戰爭、愛情和宗教。但是,對於這幾個主題的描寫,很多作品都是相當狹窄地反映現實。

對於戰爭只歌頌其激昂壯麗的一面,避而不談它骯髒醜惡的一面。對於愛情,也只選擇純愛情的典型,過分美化,忽視現實。至於宗教,則是人們一直被當權者鎮壓之物,更是虛偽的面紗。

可以說,《悲慘世界》是第一部既保留了理想主義,又忠實地反映了現實的偉大作品。

《悲慘世界》跨度近半個世紀,從1793年大革命高潮年代,寫到1832年巴黎人民起義。其中,滑鐵盧戰役與1832 年巴黎起義,描述得詳盡而完整。

雨果出色地描寫戰爭,明確指出戰爭的愚蠢和恐怖。《悲慘世界》中對滑鐵盧戰役的描寫,極具深刻性地揭示出這一決定當時歐洲命運大戰的勝利,僅是出於偶然。

不論種族、宗教、語言,每一個普通人,都能在《悲慘世界》中取得最寶貴的東西。

相關焦點

  • 法語文學翻譯家餘中先談《悲慘世界》:「悲慘世界」是悲慘的人的世界
    餘中先後來的選擇跟他當時讀到的這些法語文學作品不無關係。1978 年,他考上北京大學法語系,進入法語文學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雨果和他的小說《悲慘世界》無疑都是熠熠生輝的。《悲慘世界》最早叫《貧困》,是一個名詞,後來改為形容詞「悲慘的」。「悲慘世界」其實是指悲慘的人的世界。
  • 浪漫主義文學運動中的著名人物——雨果
    像他那一代的許多年輕作家一樣,雨果深受弗朗索瓦的影響,他是浪漫主義文學運動中的著名人物,也是19世紀早期法國傑出的文學人物。在他年輕的時候,雨果決定成為「夏多布裡昂或者什麼都沒有」,他的生活將在很多方面與他的前任相提並論。像夏多布裡昂一樣,雨果進一步推動浪漫主義事業,參與政治(雖然大部分都是共和主義的支持者),並因政治立場而被迫流亡。
  • 名著 | 雨果《悲慘世界》
    (文 | 關山遠)內容簡介《悲慘世界》是雨果創作的一部氣勢恢宏的鴻篇巨著,是最能代表雨果思想和藝術風格的長篇小說。全書以卓越的藝術表現力,通過對冉阿讓等人的悲慘遭遇以及讓·瓦爾被卞福汝主教感化後所做的一系列令人感動的事跡的描寫。
  • 高自考《外國文學作品選》第十四課《克洛德.格》雨果
    一,雨果文學常識:維克多雨果,法國著名詩人,戲劇家和小說家。創作20年代出版詩集《頌詩集》歌頌了波旁王朝。20年代後期雨果的政治思想和文學觀發生積極地轉變,政治上轉向了自由, 1827年《克倫威爾》序言,被認為是一篇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宣言,雨果成為法國積極浪漫主義運動領袖。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近代浪漫主義文學
    1.拜倫   拜倫(1788~1824),英國19世紀初期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拜倫帶有自傳色彩的長篇敘事詩《恰爾德·哈羅德遊記》,主要歌頌了歐洲民族民主解放運動。代表作為詩體小說《唐璜》,通過青年貴族唐璜的種種經歷,抨擊歐洲反動的封建勢力,是英國第二代浪漫主義詩人。   2.雪萊   雪萊(1792~1822),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創作了《麥布女王》《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雲雀》《西風頌》等,名句「冬天已經來臨,春天還會遠嗎?」廣為流傳。
  • 讀雨果《巴黎聖母院》思考什麼是般配的愛情?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作家雨果的長篇小說,同名改編電影《巴黎聖母院》與小說同樣精彩,直擊心靈,感染情緒,滲入思想,給人留下抹不去的經典映像。去年巴黎聖母院著火讓電影又火了,當然那是一樁悲傷的事件。作家雨果在十九世紀群星燦爛的法國文壇,維克多·雨果可以說是最璀璨的一顆明星。
  • 浪漫主義文學(考研筆記76)
    #一、參考答案例-1、浪漫主義作為一種文學思潮和流派,是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在歐洲文學中佔統治地位的文學運動。它是法國大革命和歐洲各國反封建的民主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高漲時期的產物;盧梭的返回自然和崇尚個性的解放思想,以及德國狂飆突進精神對浪漫主義的誕生具有直接的推動作用。其思想基礎是德國的古典哲學和空想社會主義。其基本特徵是:具有強烈的主觀抒情性;熱愛描寫、歌頌大自然;採用民間文學的題材、語言和表現手法;藝術上運用誇張、對比手法。
  • 10句雨果的經典語錄,句句精闢,讓人有所感悟
    雨果是法國一位非常著名的小說家和劇作家,他的作品非常的有影響力,尤其是在浪漫主義文學方面,很多人愛上,雨果正是因為他的作品當中,有很多深刻的道理,他在文學界的貢獻也是有目共睹的,並且他的文學成就,也是很多人所不能超越的。
  • 《巴黎聖母院》:浪漫主義文學思潮中震撼人心的至醜與極美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創作的長篇小說,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雨果的《巴黎聖母院》是側重於以表現幻想和情感為主的浪漫主義文學作品。而浪漫主義文學的主要特徵是理想性和誇張性。浪漫主義文學作品的許多語言華美綺麗,優美動人。「千百年來,塞納河從她的身邊靜靜迤然而過,不舍晝夜,洗滌歷史的煙塵;而她亦額頭布滿滄桑,閱盡了世事風雲變幻,不動聲色。」這是雨果對巴黎聖母院的一段唯美詩意的描寫。
  • 歷史說:文學運動,浪漫主義文學思潮,對現實產生了什麼影響
    百家原創作者:顧繡聊歷史浪漫主義文學思潮是如何產生的呢?一起跟小編來看看吧!浪漫主義是歐洲18世紀末、19世紀初盛行的一種文藝思潮和文學運動。它是法國大革命、歐洲民主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的產物。海涅、雨果、雪萊、拜倫、惠特曼等是浪漫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們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出自這些浪漫主義文學大師之手的傑作,與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大師的那些膾炙人口的作品競相生輝,同是文學史上的燦爛篇章,至今為廣大讀者所喜愛。1789-1794年的法國大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政權,為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 《巴黎聖母院》:雨果積極浪漫主義的反諷和啟迪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文豪維克多.雨果第一部引起轟動效應的積極浪漫主義小說,是浪漫主義文學的裡程碑式代表作,其瑰麗的想像,奔放的語言,對真善美的熱烈追求,將積極浪漫主義文學推向了文學史上的制高點。小說以十五世紀路易十一統治下的法國為背景,講述了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先愛後恨,迫害吉卜賽女郎愛絲美拉達。
  • 《悲慘世界》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悲慘世界》,經典的著作,著作以冉阿讓這個苦役犯為主線,向我們揭開層層面紗,故事中的每個人物便湧現出來,不用的人,不同的性格,不用的人生,不同的高尚和醜惡的行為,冉阿讓,這個故事中身兼好幾個角色的可憐人,向我們展示了大寫的人格魅力,他的一生可謂"傳奇",他和別人的鮮明對比,更不失深刻的教育意義
  • 書展7|餘中先:從《巴黎聖母院》能看到怎樣的雨果
    誰是法國文學的代表人物?紀德說:哎,還得算雨果 《巴黎聖母院》是雨果29歲時發表。「是位文學天才。」通常提及維克多·雨果,都會給一個「大文豪」的稱謂。常年研究、翻譯、編輯法國文學的餘中先引用了20世紀著名小說家安德烈·紀德的一句評語,當被問及誰是法國最偉大的作家時,他說:「哎,還得算雨果。」
  • 外國文學作家作品大匯總
    《伊索寓言》:歐洲寓言的奠基之作4. 柏拉圖《文藝對話集》:對話體,希臘文學作品中出色的散文作品,對歐美一些重要的文藝創作者、理論家產生影響5. 亞里斯多德《詩學》:奠定了歐洲現實主義文論的基礎6. 埃斯庫羅斯:悲劇之父。
  • 有關「國外文學名家及作品」的歷年考試真題解析
    《堂吉訶德》【解析】:① 但丁:義大利詩人,與莎士比亞、歌德並稱為「世界文學三大巨匠」,被馬克思稱為「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新時代的第一位詩人」。代表作《神曲》。② 喬萬尼·薄伽丘(義大利):與詩人但丁、彼特拉克並稱為佛羅倫斯文學「三 傑」。其代表作《十日談》是歐洲文學史上第一部現實主義作品。
  • 外國文學知識
    (相關閱讀:《5分鐘讀完莎士比亞經典劇作》) 9.笛福,17-18世紀英國著名小說家,被譽為「英國和歐洲小說之父」,主要作品《魯濱孫漂流記》,是英國第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 10.彌爾頓,17世紀英國詩人,代表作:長詩《失樂園》,表現了資產階級清教徒的革命理想和英雄氣概。
  • 維克多·雨果的文論
    《〈克倫威爾〉序言》是公認的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宣言書,在西方文論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1.詩發展的三個歷史階段雨果在《〈克倫威爾〉序言》中,首先論述了人類詩歌發展的三個歷史階段及其在各個階段的不同特點。
  •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雨果是唯一活在法蘭西人民心中的偉人
    說起雨果,大多數人就會想到《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等一部部的文學巨著。他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 古羅馬文學:平民浪漫主義與權貴寫實主義對立共存
    作為歐美文學的源頭之一,古羅馬文學可謂品種齊全,既有神話、史詩、悲喜劇,又有寓言、抒情詩、散文、小說,有的文學樣式雖然不夠成熟,卻成為後來興起的歐洲文學的絕佳範本。尤其古羅馬文學中,源於戲劇與詩歌的浪漫主義與源於散文歷史傳記的寫實主義兩大派別,為後來歐洲文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百位世界繪畫大師之德拉克洛瓦,藝渡文化傾情高清藝術作品圖片集
    他繼承和發展了文藝復興以來歐洲各藝術流派,包括威尼斯畫派、荷蘭畫派、P.P.魯本斯和J.康斯特布爾等藝術家的成就和傳統,並影響了以後的藝術家,特別是印象主義畫家。期間交識了威爾基、波寧頓等畫家,由於受到英國繪畫的影響,他的作品愈益明亮和富於激情。在其後的作品中他著意強調光和色的微妙關係,取材於莎士比亞、歌德、拜倫等文學作品的一批畫作,均以繽紛的色彩、宏大的構圖、強烈的明暗對比和深刻的心理刻畫,被後人稱之為浪漫主義的典範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