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身:站樁不止是站樁,還有各種姿勢

2020-12-11 正氣站樁學堂

文:公眾號 正氣站樁學堂

圖:網絡(侵刪)

歡迎轉發,請註明出處

大家最熟悉的站樁姿勢可能是混元樁,因為功效比較強烈,也可以說練習一段時間後,氣感都會比較強烈,為什麼呢?因為在練靜功時,手的位置決定了內氣的走向。混元樁一般採取雙手放置胸前抱球為主,站一段時間後,內氣便會上行,但並不代表這種感受就是正確的,需要在姿勢正確的前提下練習。

站樁功,除了站姿,還有其它坐、臥等姿勢,今天簡單了解一下,方便一般腿腳不方便的樁友練習。

以下圖片來源于于永年老師的站樁著作

一、舉肘彎腿式

練習方法:仰臥,兩腿分開,與肩同寬,膝蓋彎曲,兩肘舉起,離床5-10釐米,保持懸空姿勢,感覺像在託著什麼東西即可。

二、直腿端坐式

練習方法:坐在椅子上,兩腳平行,與肩同寬,腳掌貼地,大小腿成直角,腋窩虛開,放在大腿根部,手心朝上即可。

三、伸足撐拔式

練習方法:兩膝蓋後面的窩窩靠到椅邊,兩腿抬起,左右分開,兩腿距離略寬於兩肩,腳跟離地距離根據各個身體素質而定,不要過於勞累,兩手抬至胸前,跟混元樁累似。

四、垂肘抬手式

練習方法:雙腿自然站立,微屈,與肩同寬,兩肘自然下垂後,慢慢翻掌抬至與臍齊高,掌心朝上,手指微微分開,似託物即可。

以上各種站樁姿勢根據各個身體條件來選擇,量力而行。

如果你不知道什麼姿勢適合自己,請

相關焦點

  • 調身:站樁前的準備和站樁後的整理工作
    >站樁的一些準備工作,問的人比較多,今天再次整理分享一下,建議收藏。站樁前的準備工作:1、為達到最好的功效,站樁前先整理自己的心情,做到心平氣和,全身放心。2、對於初學者,很多要領沒法一次性做到位,經常會出現一些反應,像胸悶、腿酸、身體僵硬等。
  • 洗髓功如何站樁以及站樁要領
    站樁從字面意思上來說就是站著像木樁一樣不動的方式,不理解可以看圖。圖片只是參考,詳情看文字講解。站樁就是保持這樣一個姿勢的練習方法,其過程以靜站靜養為主,靜中有動,全程肌肉放鬆,樁架保持不變,這就是站樁。 練功必須要三調,有調身,調心,調息三個方面。
  • 獨闢蹊徑,自動變換站樁姿勢,自然而然,任其所為
    眾所周知,站樁是練氣功中的一種重要方式,也是武術鍛鍊中練習內功的法門之一。諸如太極拳之無極式、形意拳與八卦拳之三體式、南拳中之虎、豹、龍、蛇、鶴諸式、密宗之拈花、抓壇、頂天等式、大成拳之三圓式,以及其它各種下按式、託天式、銅鐘式等等,莫不與站樁相聯繫,無不由站樁而演化。
  • 老廖站樁:初學者怎樣站樁姿勢?
    我們守的不是丹田,是神,就是我們的雜念非常非常多的時候,自己啥都不想,或許自己的意念不斷散過很多片段,但是自己可以決定是不是要去想,這個可以決定的就是神,你就保持這個神,啥都不想,就是保持站樁這個過程中,什麼都不去想,那個丹田你只需要知道有這一回事就像了,很多人就是集中意念去守,結果出了問題。所以咱們在保持站樁姿勢的過程中,就這樣正常的站下去就可以了。
  • 調身:站樁為什麼保持一個姿勢不動就可以強身健體
    文:混元正氣圖:網絡(侵刪)歡迎轉發,請註明出處很多人只知道站樁是這麼站,卻不知為什麼要保持一個姿勢不動。其實站樁也是一種運動,只不過它是一種靜態的內在運動,它是通過特定的姿勢來與神、意、氣活動的適當配合使之能彼此促進,達到入靜養神、強身健體的作用。 所謂「形不正則氣不順,氣不順則意不寧,意不寧則神散亂」,由此可見,正確的站樁姿勢對於站樁能否練出效果來有非常大的重要性。
  • 站樁的要領學習 站樁如何「放鬆」站樁需要注意什麼
    (按照陳小旺老師的說法,高低調整以能夠讓丹田之氣自由散布周身為宜,這是最好的描述了,只要調整好姿勢,總能發現某個姿勢讓丹田之氣自動發散到周身)方法/步驟2:6、臀部下坐,這叫坐胯。8、保持這個姿勢,不斷微微調整身體,使全身各部位都放鬆,特別是各關節部位,不要吃勁兒。
  • 洗髓功站樁詳解
    站樁從字面意思上來說就是站著像木樁一樣不動的方式,不理解可以看圖。圖片只是參考,詳情看文字講解。站樁就是保持這樣一個姿勢的練習方法,其過程以靜站靜養為主,靜中有動,全程肌肉放鬆,樁架保持不變,這就是站樁。 練功必須要三調,有調身,調心,調息三個方面。
  • 調身:從大腦皮層角度分析練習站樁需要不斷調樁的用意
    ,其地基的穩定性對整幢樓的穩固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甚至還有抗震作用。站樁的地基就是腳上的姿勢要領,我們在給學員調整樁架時一直都強調腳部的基礎一定要掌握好,也是這個原因。站樁它是一種比較特殊的運動方式,通過重心引力作用來使得體內發生內動,其功效不可思議。
  • 調身:經絡學說在站樁練習中的應用
    文:公眾號 正氣站樁學堂圖:網絡(侵刪)歡迎轉發,請註明出處站樁是一種自然的自我修複方式站樁雖說不刻意去講究意守、入靜、大小周天之類的,但人體終歸是人體,人體的結構就擺在那裡,站樁通過主動性的調整姿勢,端正骨架,體內被動式地進行主動調節氣血循環,在循環過程中自然而然達到了一種意念、入靜、大小周天的功態,因此,也可能說是一種人體的自然修複方式。
  • 站樁是不是就是站著一動不動
    我們在練習站樁的時候,意識要在自己身上,隨時要檢查動作的正確與否,如果姿勢不正確,體內的氣機就會受阻,無法調動起來,所以哪裡不正確就要調整哪裡,因此站樁並不是一動不動地站在那裡。站樁雖然看起來是一種靜止的狀態,但是它是靜中有動,靜中必須煥發著生機,內在的氣血充盈旺盛,在體內緩緩的流動,這種狀態既不是完全的紋絲不動,也不是波濤洶湧的大動。
  • 調身:這樣可以做到站樁基本要領的「松」
    什麼是站樁中的「松」?這裡的松,不單指的是身體姿勢上的放鬆,還指精神上的放鬆。身體姿勢上的放鬆很好理解,就是指肌肉、關節、內臟甚至肌腱、韌帶等的放鬆;精神上的放鬆一般指的是情緒上緊張煩躁等現象的消除,使得在整個站樁過程中可以保持一個平和的狀態。
  • 站樁要不要加意念?
    就以混元樁為例,不加意念的認為只要保持松靜自然,追求的站樁時的物我兩忘,站的通泰舒服,身體自然會修復一切隱患,還可防止練功時出偏差,站到功夫自然成時,大小周天自通。有點類似於佛家坐禪時的無為。而要求站樁時調身調息調意的,即加呼吸意念的以道家為最,講究很多,屬於有為一派的。本人師從太極門下,太極屬內家拳派,自然和練氣為主的道家瀾源最深,站樁時要加意念的。至於其它的內家拳站樁時怎麼要求,本人在此不敢妄言。下面就講講本人站樁時是怎麼個順序站的。
  • 調身:站樁時覺得難受不舒服是怎麼回事?
    文:公眾號 正氣站樁學堂這個是普通的現象,大多是由於初學身體還不適應站樁這項鍛鍊方法而造成,隨著正確練習的時間和次數的增加,會慢慢地改善。樁友在練習站樁時出現難受的感受,一是腿部,二是身體部分肌肉、關節。出現在腿部大多是由於腿部和肌肉力量還不足以支撐全身的重量造成的,這需要有個適應的過程,只要堅持練習這個問題就會消失。另外關節上的酸痛,大多是關節比較僵硬緊張造成,建議在練習站樁前先熱熱身,活動下全身的關節,這樣站樁效果會更好。
  • 站樁肌肉酸脹,什麼原因?
    ,尤其是兩臂和肩部不僅要放鬆,而且兩臂還要按要求形成報球、下按、外撐等各種姿勢。對於初學站樁的人來說,由於過去沒有受過這種肩臂肌肉長時間保持一定姿勢的鍛鍊,所以站樁時間稍長,勢必造成肩臂部肌肉疲勞,從而出現肩背沉重感。這種情況是每個初學者都會遇到的,完全屬於正常反應。
  • 站樁知識講解,站樁基礎知識問答,站樁的經驗之談
    答:站樁目前沒有任何科學證明可以減肥,但是我見證過200斤的體重到後面只有140幾斤的。還有就是,站樁可以讓你看上去,身材比以前更好。對於與肥胖有關的健康問題都有不錯的幫助。比如你是疲憊的情況下站樁,結果身體休息,精神更加等等,因素很多,建議心平氣和,找出自己的原因,調整自己的姿勢,晚上站樁不要超過10點,改為打坐更佳。
  • 調身:站樁時簡單一聲讓身體放鬆下來
    站樁,這種簡單見效又快的鍛鍊身體的方法,有著其特殊的練習方式,對很多症狀像氣虛、氣血不足、有氣無力、免疫力低下等也有著很好的改善效果。練習站樁的基本原則是松、靜、自然,如果做不到這三個,那效果也會大打折扣。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 開始站樁後的各種生理反應
    隨著時間的推移酸麻的部位有所變動,如初在手指者,逐漸在腳、腿肩、背等處也會出現,還有一種蟻走樣感,雞皮膚上好像有螞蟻或小蟲 爬行的感覺,部位不定,這都是由於站樁時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通暢,血流加快的一些表現。
  • 站樁時的心態比姿勢更重要
    到現在為止,站樁也有一段時間了,當自己越想對站樁了解更多,越想知道怎麼站樁時,反而感覺越來越站不好,還不如剛開始對站樁一片空白時感覺好。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站樁時想著每天堅持站,但是站著站著就堅持不了。堅持站樁一件好事,但是這種好事總是不長久。
  • 站樁抱球妙無窮——站樁抱球的體悟
    氣功修煉的站樁抱球,對於某些功法來說是很基本的動作,入門就會人人都會。修鍊氣功幾十年,還是離不了站樁抱球這個基本動作。在旁觀者看來,似乎枯燥,其實站樁抱球這簡單的一個姿勢,裡面有很多奧妙,很多層次。正如佛家坐禪一樣,簡單一個坐禪的姿勢,卻分成了「四禪八定」。所謂大道不繁,就便是站樁和坐禪這一類高級功法的玄妙之處。
  • 怎樣站樁?自學站樁的風險如何規避?
    站樁有很多種,有武術體系的技擊樁,如內家拳裡的太極拳混元樁,意拳的三體式、少林馬步樁等,還有中醫樁法、佛家樁法,道家樁法等等,體系流派如果細分,不下去上千種,這是因為在傳承的過程中,學者或多或少都會做一些調整以便適合自己的體系,所以不要去糾結什麼樁功就一定好,而是要糾結自己去練了,能不能得到好處,而不是盲目的去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