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過去有一段時間了,但我還記得上次的採訪:朱一龍談對演戲要有敬畏感。1年,3劇,150集,高強度的工作,體力上的消耗,心理上的困惑,不能因為熟練而怠慢表演,「必須一直提醒自己,時刻保持對表演的敬畏感。」
萬萬沒想到居然還有後續:朱一龍十問十答。「30歲,焦慮嗎?」,「『朱一龍』三個字是『負累』嗎」,「不工作的時候做什麼?」,「解壓的小方法?」,「會在監視器看自己的表演嗎?」,「對道具妝容會有嚴格的要求嗎?」,「對大學生活印象最深的是?」,「大學教育對你最大的影響?」,「武漢人有什麼特點?」,「給2020屆畢業生的小建議」,而朱一龍的回答,一如既往地誠懇,通透,總是能帶給人一些思考。
30歲,焦慮嗎?
朱一龍的回答是:在二十一二歲就把每一次生日當三十歲生日過,焦慮著焦慮著就不焦慮了!
然後我問問自己,30歲,你焦慮嗎?
那一定是焦慮的!30歲,40歲,或許直到50歲,我都會因為年齡的漸長而焦慮著,為什麼會焦慮?因為對自己不滿,低不成高不就,家庭雖不算是一團糟但也一地雞毛,事業雖不算沒有但也沒到自己想要到的那個高度,生活的壓力接踵而來,焦慮那是一定的!
如何化解這種焦慮?
「目標可以很大,但讓自己先動起來!」這是朱一龍給2020屆畢業生的小建議。
但這同樣也適用於已畢業多年的越發焦慮的我。不管怎樣,首先得讓自己動起來,動起來做些什麼,動起來就沒什麼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什麼呢?是不作為所帶來的焦慮加重,然後又不作為的惡性循環。
30歲,焦慮嗎?焦慮!
如何化解?讓自己先動起來!
朱一龍十問十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