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熱播的電視劇《燕雲臺》受到了很多觀眾的追捧,隨著劇情的發展,蕭燕燕開始了她的執政之路,她殺掉了阻擋她執政的兩個親姐姐,又為了愛情在眾目睽睽之下下嫁給了韓德讓。蕭燕燕所做的事情,在歷史上也是真的,這讓很多人難以理解:姐妹之間就算有深仇大恨,也是血脈相連,她為何要痛下殺手?下嫁韓德讓究竟是因為利益,還是忠於愛情?
蕭太后本名蕭綽,小字燕燕,是遼國北院樞密使兼北府宰相蕭思溫的小女兒。她還有兩個姐姐,大姐胡輦,二姐名字不詳,因為她嫁給了趙王耶律喜隱,史書稱其為「趙王妃」。根據《遼史.蕭思溫傳》記載,蕭思溫此人很不簡單,他居然從侍中直接蹦到了宰相之位上。
遼穆宗耶律璟酗酒無度,喝醉了就酩酊大醉,誰也叫不醒,人送外號「睡王」,可他對身邊的內侍卻動輒殺戮。969年,穆宗去懷州打獵,獵到了一頭熊,他非常高興,回到宮殿就讓內侍給他準備吃的,可內侍說廚房還沒有做好飯,穆宗因此大怒,殺掉了所有的廚子。
內侍們見到皇帝大開殺戒,害怕自己小命不保,索性合起夥來把穆宗給殺了。當時蕭思溫離皇帝住處不遠,他得知後立刻封鎖消息,暗中請來穆宗的侄子耶律賢繼位,這就是遼景宗。遼景宗很感謝蕭思溫的相助,因此給予他高官厚祿,並娶了他的女兒蕭燕燕封為貴妃,那一年蕭燕燕17歲。
蕭思溫教育女兒,不同於中原人的琴棋書畫,而是從小就教她們騎馬射箭,給她們講治理國家的辦法。在蕭思溫的教育下,大女兒胡輦成了一名驍勇善戰的邊關女將,小女兒蕭燕燕則以「足智多謀」著稱,遼景宗對她寵愛有加,在同年5月就立她為後。
遼穆宗在位19年,留下了一個爛攤子,耶律賢雖然是治國之才,但是幼年時父親被殺的陰影始終揮之不去,目睹了慘狀的他從那時起就身體羸弱,所以他把國家大事都交給了蕭燕燕,特許她可以稱「朕」,代替自己上朝理政。
蕭燕燕治理國家的確很有一套,她仿照宋朝的治理方法,重用漢人發展文化、勸課農桑讓老百姓學習種地,避免了遊牧民族不會種地,在災害來臨時缺糧的情況發生、裁撤在軍中指手畫腳吃空餉的人,換上了一批忠實可靠的將領。在她的治理下,遼國的軍事和經濟文化越來發達,進入了中興時期。
982年,體弱多病的耶律賢撒手人寰,留下了蕭燕燕和12歲的耶律隆緒,面對朝堂上擁兵自重的太平王和趙王等人,蕭燕燕顯得有心無力。韓德讓就是在此時出現,他以手中的兵力,用武力協助蕭燕燕攝政,又撤掉了朝中不可靠的大臣,將很多不支持蕭燕燕的大臣全部撤職,奪取了他們的權力。之後,韓德讓派人把擁兵自重的貴族家屬接到宮裡,這些人立刻就不敢輕舉妄動。
韓德讓之所以為蕭燕燕做這麼多,是因為兩個人之間確實有感情。韓德讓是秦王韓匡嗣之子,韓匡嗣和蕭思溫是好朋友,當年韓家向溫家求娶過蕭燕燕,並定下了婚約。只是因為遼景宗看上了蕭燕燕,韓德讓才不得不忍痛割愛,娶妻李氏,從此兩人再無關係。
根據《遼史》記載,蕭燕燕鞏固政權後,把能給韓德讓的高官厚祿都給他,韓德讓身邊有三百多人伺候,居住的地方有數千將士保衛,甚至有一次韓德讓盛怒之下殺了遼國貴族耶律虎古,蕭燕燕對他都沒有任何處罰。由於官方史料要避帝王之嫌,所以對於兩個人的關係記載模糊,但是也提到過,蕭太后不準任何人在背後議論韓德讓,違令者斬。
在北宋出使遼國官員路振所寫的《承紹錄》中,記載了一段有關兩人的故事。書中說韓德讓位高權重,遼聖宗耶律隆緒年少,蕭燕燕害怕韓德讓有朝一日會造反,所以就借著兩人曾經的感情,把自己獻給了韓德讓。她派人毒殺了韓德讓的妻子,從此二人同案而食,蕭太后還給韓德讓生了一個兒子,封為楚王,賜姓耶律。
契丹人不講漢人的傳統禮教,按照契丹人的風俗,女子下嫁、寡嫂嫁給小叔子,都不是什麼醜事,所以路振的記載,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從路振的記載來看,蕭燕燕下嫁韓德讓,首先是為了保全她兒子的皇位,其次才考慮到兩個人的感情,其中摻雜著利益。不過作為一國執掌權力的太后,蕭燕燕的確需要利用韓德讓來穩固政權,然後才是他的妻子。
蕭燕燕對愛情如此忠貞,為什麼對自己的兩個親姐姐,卻要痛下殺手呢?這其中的原因很複雜,在對親姐姐下手的時候,既有蕭燕燕的不得已,也有她的私心。遼景宗即位之初,為了安撫齊王耶律罨撒葛和趙王耶律喜隱,把蕭燕燕的大姐嫁給了齊王,二姐嫁給了趙王。
耶律罨撒葛在遼穆宗在位時,曾經因為意圖謀反被流放過,所以他再也不敢折騰,遼景宗繼位幾年後他就去世了,被追封為皇太叔,胡輦也被尊稱為皇太妃。胡輦一生為國徵戰,長年鎮守西北,蕭燕燕對這個大姐非常敬佩,姐妹兩人感情非常好。
可蕭燕燕的二姐一家都很能折騰,她的丈夫耶律喜隱天生反骨,遼穆宗活著的時候他就喜歡造反,被帶著手銬腳鐐關外監獄裡。遼景宗繼位後把他放出來,冊封趙王。公元974年,耶律喜隱再次起兵謀反,被人告發到遼景宗那裡,遼景宗念他是宗室,只是把他降為了西南面招討使。
980年,把造反當家常便飯的耶律喜隱又造反了,叛亂平定後,他被關進了祖州大獄嚴加看管。981年,耶律喜隱的兒子留禮壽,率領叛軍攻打祖州大獄,企圖救出喜隱,然後立他做皇帝。叛亂不出意外又失敗了,遼景宗下令賜死留禮壽,仍然沒有殺喜隱。
982年遼景宗覺得自己大限將至,怕喜隱以後還會造反,將其賜死。喜隱死後,二姐認為他的死和蕭燕燕有關,所以就在一次家宴時給蕭燕燕的酒裡下了毒,沒想到奸計被蕭燕燕識破,逼迫二姐喝下了毒酒,隨喜隱一起去了。
二姐的死是自作自受,那麼大姐又因何而死呢?蕭燕燕一向敬重大姐胡輦,與她無話不談,她們之所以決裂,是因為蕭燕燕和北宋籤訂的「檀淵之盟」。由於遼和北宋國力相當,打了25年都沒打明白,所以雙方乾脆籤訂盟約,反正北宋有錢,每年給遼國二十萬匹絹和十萬兩銀子,雙方就停戰不打了。條約籤訂後,兩國展開了貿易往來,致力於國家內部發展,促進了南北方文化的交融。
宋朝每年進貢的錢,都歸遼國中央所有,沒有分發給貴族和將領們,這讓胡輦十分不滿,加上蕭燕燕致力於國內發展,不太想打仗,這讓胡輦認為妹妹是在針對她。1006年5月,胡輦糾結自己在西北的追隨者,想趁妹妹到夏捺缽炭山避暑的時候,將她活捉。沒想到蕭燕燕提前得知了消息,將胡輦抓獲並囚禁懷州,又活埋了她的黨羽,為了永絕後患,不久後她將親姐姐胡輦,賜死在監獄裡。
1009年,蕭燕燕把政權還給了兒子,和韓德讓過起了平民百姓的日子。好日子沒過幾天,蕭燕燕就去世了,與遼景宗合葬遼乾陵,兩年後韓德讓去世,葬在乾陵旁邊,也算是可以守護所愛之人。這位遼國歷史上著名的太后,她的人生或喜或悲,失去過愛情也最終擁有了愛情,可她還是親手殺死了自己的親人,成了古代帝王口中名副其實的「孤家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