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於蕭太后,都源於楊家將,楊家將的敵人就是蕭太后。楊家將七子大都後人編寫杜撰,不過確實有楊家將,並不是杜撰那麼多人。楊宗保和穆桂英都是杜撰出來的。而蕭太后確實是的的確確真實存在的,因為她的存在,燕雲十六州,宋朝難以收復。
蕭太后本名燕燕,在閨房之中,其父便認為你以後必成大事,曾與韓德讓訂婚。不曾想被耶律賢選做妃子,後被封為皇后。蕭燕燕與耶律賢相濡以沫,甚是恩愛,看他們生了那麼多孩子就知道了。
然而耶律賢的本身就體弱多病。年僅三十五便去世了,當時遼國朝局穩定不久,耶律賢一去世,各大宗親開始各懷鬼胎,都想趁機作亂,從而上位。就在這時,韓德讓挺身而出,保護這對孤兒寡母,穩定朝局,最終蕭太后扶持幼稚登位。
韓德讓與蕭燕燕早年便有婚姻在身,如今耶律賢去世之後,韓德讓盡心盡力輔佐蕭燕燕及幼主。韓德讓與蕭太后的流言四起,連宋朝都議論。曾上書趙光義,認為遼朝
「主年幼,國事決於其母,其大將韓德讓寵幸用事,國人疾之。」後攻遼國。
蕭太后便帶幼主還有韓德讓,休哥等人親徵,最後打敗宋軍。最後籤訂澶淵之盟,宋朝像遼國進貢。這場與遼國的戰役中,後人杜撰的楊家將便是此次戰役中死傷慘重,楊業也慘死。
蕭太后這個女子不僅對於政治上有很大的抱負和遠見,對自己的愛情上也沒有放手。在耶律賢去世後,韓德讓與蕭太后的關係更加親密,常常討論國事到深夜。眾人更是猜測紛紛。
《宋朝事實類苑》記載蕭綽曾說:「吾常許嫁子,願諧舊好,則幼主當國,亦汝子也。
這句話的意思,我曾經就許諾嫁給你,希望我們重歸於好,如今幼主執掌國家,他也是你的兒子。
蕭太后利用韓德讓對自己情誼,致使他一生都在輔佐自己,當然蕭太后也深愛著韓德讓,最後為了愛情勇敢一次,雖沒有明確說明是下嫁,但是眾人幾乎都知道其關係。算得上歷史上僅有。不畏流言,力排眾議,最後與自己愛的人相守,蕭太后的愛情史,的確讓人佩服不已。
相比那些古代的太后愛而不得,蕭太后的確是勇敢的,雖然契丹人的祖制是可以的,但是當時遼國也推行漢制,也受到一些習俗的影響,但是依然沒有阻止他們的腳步,歷史少有。劇中蕭燕燕帶著群臣去韓德讓的府上身著婚服,宴請群臣,主上也帶來弟弟恭賀其母后,後稱韓德讓為叔父,有情人終成眷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