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太后與韓德讓究竟什麼關係?

2020-12-27 澎湃新聞

原創 念緩 國家人文歷史

本 文 約 6230 字

閱 讀 需 要 17 min

最近,一部以遼國為故事背景的電視劇《燕雲臺》開播,主角就是曾叱吒遼國政壇的蕭太后。

電視劇《燕雲臺》中的蕭太后

由於是所謂的「大女主戲」,片中蕭燕燕不僅有皇帝愛人,還有青梅竹馬韓德讓,歷史上的蕭太后與韓德讓究竟關係如何?如今流淌在北京通州的蕭太后河,跟蕭太后又是什麼關係?

從貴族女兒到承天太后

蕭太后本名蕭綽。戲本中的她,多被塑造為一個反面人物,被附上了兵敗身亡的慘澹結局。史書中的她,17歲成為遼景宗皇后,30歲被尊為太后,佐政輔國,臨朝稱制,覆手於軍國大事,立足於權力之巔,民間將她稱作蕭太后。《遼史》留給她的評語,有這樣八個字「明達治道,聞善必從」。

蕭綽的故事生發在遼國的草原上。

唐朝末年,契丹族在今內蒙古東部的西拉木倫河流域崛起,公元91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稱帝,建立契丹國,後將國號改為大遼。自此,遼國在北疆盤踞了兩百多年,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和宋、西夏各據一方,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富有「中國歷史上的第二次北朝」之名。

三足鼎立局勢圖

蕭綽,小字燕燕,她出生時已是遼應歷三年。此時執政的是遼國第四位皇帝——遼穆宗耶律璟。蕭綽出生在一個世家大族中,父親蕭思溫,位高權重,娶了遼太宗耶律德光的大女兒燕國公主。史書對蕭思溫的記載不太客氣,直言他「不修邊幅」,更是被大伙兒公認「並非帥才」。不過事實上,蕭思溫一直都保持著清晰的政治頭腦。他早早摸準了遼穆宗的性子,耽於酒肉、不理朝政、喜殺戮,於是各種投其所好,讓遼穆宗格外器重他。

蕭綽,正是蕭思溫和燕國公主的女兒。蕭思溫對這個女兒寄予厚望,斷定「此女必能成家」。

應歷十九年,遼穆宗在黑山行宮中被奴僕刺殺。君王身死,改朝換代,正是風雨欲來之時,身為南京留守的蕭思溫帶領軍隊連夜護送遼太宗的曾孫遼耶律賢奔赴懷州(今內蒙古赤峰內),搶先擁立耶律賢即位。星夜變換間帝位更替,耶律賢成為遼國第五位皇帝,史稱遼景宗。

蕭思溫因擁立之功,被加官為北院樞密使,又兼北府宰相,按遼官制,這算是執掌了軍民大政。也是此時,一場政治聯姻讓蕭綽嫁給了遼景宗,不久便被冊立為皇后。

電視劇《燕雲臺》劇照

成為皇后時,蕭綽17歲。她的丈夫遼景宗,史書稱其「自幼得疾,沉痾連年」。原來,景宗四歲時,隨父母出遊玩樂,過程中父母慘遭殺害,耶律賢僥倖死裡逃生,卻受到了驚嚇,患上了「嬰風疾」,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羊角風」。

夫君重病纏身,這給蕭綽走出後宮深院、參與軍國大政的機會。契丹族不同於漢族,艱苦的生存環境和尊母的社會習俗賦予契丹女性自由而寬闊的天地,也讓她們可以狩獵放牧、治國徵戰,在遼國的疆域中大展自身才華。

蕭綽在輔佐丈夫的過程中,提拔能人,排兵布陣,政治才幹不斷顯現。到了後期,蕭綽被委以國政,按照《契丹國志》的描述,則是「國事一決於其手」。景宗多是「臥床榻間,拱手而已。」

公元982年,遼景宗帶著妻兒前往焦山(今山西大同西北)遊獵,因疾病發作,僅35歲便撒手人寰。景宗留下遺詔,讓長子耶律隆緒繼位,還囑咐兒子「軍國大事聽皇后命」。12歲的耶律隆緒在父皇靈前承繼帝位,成為遼國第六位皇帝遼聖宗,生母蕭綽被尊為皇太后,史稱承天太后。

這時的蕭綽30歲。據記載,此時「諸王宗室二百餘人擁兵握政,盈布朝廷」,競爭對手們對皇位虎視眈眈,擺好陣仗「迎接」孤兒寡母。畢竟遼國的皇位傳承,幾乎沒有一帆風順之說,更多是在血雨腥風中實現更替。面對緊張局勢,蕭綽在韓德讓的幫助下周密部署,最後讓諸王退回駐地,很快朝局安穩。

蕭綽正式開始了自己長達二十七年的攝政生涯。遼國的歷史迎來了新的一頁,「蕭太后」的名號,也漸漸被書寫在這史書長卷上。

戲曲中的蕭太后形象

蕭太后臨朝後做得如何?《遼史》這樣回答——「習知軍政,賞罰信明,將士用命」。攝政27年,蕭綽和兒子遼聖宗一起,帶領曾顯頹勢的遼國走向鼎盛。

蕭綽提拔了韓德讓、耶律休哥、耶律斜軫等文臣武將。統合六年,蕭太后採用唐朝制度,正式開科取士。

蕭綽還把目光投向了遼國律法。此前,遼國貴族當權,律法多為維護貴族而設,不平等之處頗多。按照當時的律令,同是殺人,契丹人賠幾頭牛馬就行,要是漢人,怕是得賠上自己的人頭。律法不明,家國不治,蕭綽果斷下詔,破除偏見,變革舊法,命令「一以漢法論」,不管誰犯事兒,都一視同仁。同時,她不斷寬減刑法,安撫百姓。蕭綽還在遼朝上京京城設置了「鍾院」,有冤情的人,都可以擊鐘申冤,以此糾正錯案,這也被史學家視為遼國最早的上訴申冤法制。

契丹一族,世居內蒙古大草原,靠遊牧狩獵為生,這使得遼國的農業相對薄弱。為了發展農業,蕭綽減免賦稅,鼓勵開墾荒地。按照當時的規定,墾荒者最高可以免除十年的賦稅,貧民還可以獲得耕牛,更有經驗豐富的農師講解知識。蕭綽也想了各種方法招募閒散的勞動力,擴大耕地面積,甚至為了增加農耕人手,將自己的奴婢、宮僕都放出去,她還頒布詔令,若是有錢,奴僕們可以為自己贖身,恢復自由。

此後,遼國農業得到發展,農耕經濟甚至超越了畜牧業,一躍成為遼王朝的主導經濟。時有一長詩《醉義歌》,描述蕭太后時期的鄉間景色。其詩有云:「黍稷馨香棲畎畝,相邀鬥酒不浹旬。」

到了晚年,蕭綽還政於遼聖宗。公元1009年,蕭綽病逝,終年57歲。

一紙被廢婚約 同心共安家國

蕭綽的人生旅途中,少不了一個人的身影——遼國第一權臣韓德讓。

電視劇《燕雲臺》截圖,蕭燕燕與韓德讓

出身漢家,叱吒政壇三十餘年,官拜丞相,後進楚王,還得賜姓賜名之榮,韓德讓的一生同樣也是個傳奇。

韓德讓出生於河北玉田的漢族官僚人家。他的祖父韓知古,雖曾為家奴,但因謀略出眾,受到耶律阿保機賞識,後成為契丹貴族開國初始的「佐命功臣」。韓德讓的父親韓匡嗣,精通醫術,且與耶律賢交好,耶律賢繼位後,韓匡嗣被任命為遼上京留守,後改任遼重鎮南京(北京)留守。

在家族的薰陶下,韓德讓從小才智過人。《遼史》對他不吝讚美之詞,稱其「厚重有智略,明治體,喜建功立事。」

電視劇《燕雲臺》中的韓德讓

至於韓德讓和蕭綽的關係,有一種說法是蕭綽幼年曾被許配給韓德讓。這種說法更多源於宋人路振《乘軺錄》的記述,文曰「幼時嘗許嫁韓氏,即韓德讓也…… 而耶律氏求婦於蕭氏,蕭氏奪韓氏婦而納之。」就是說,二人早有婚約,耶律家族橫刀奪愛,婚約作廢,蕭綽另嫁。

此說至今仍受到爭議,也未有明確依據。不過,無論年少時是否相許,蕭綽和韓德讓也的確關係匪淺。

韓德讓得以施展抱負,離不開蕭綽的支持。蕭綽以皇后身份輔政時,就看好韓德讓的才幹,讓他代替韓匡嗣任上京留守一職,後又任南京留守。當北宋軍隊兵臨城下時,韓德讓守住城池,等來了景宗的援軍。此後,曾讓北宋頗為惱火的高粱河之戰,遭遇的就是韓德讓。統和四年的宋軍三路攻遼和統和六年的遼師伐宋之戰中,都有韓德讓的身影。韓德讓因戰功升為遼興軍節度使,兼南院樞密使。

蕭綽和兒子能穩坐朝堂,也少不了韓德讓的扶持。遼景宗病逝,韓德讓成為輔政大臣,局勢緊張,他秘密召集人手保護皇后和太子,部署諸王退回駐地,蕭綽得以成功掌權臨朝。

有史料記載,景宗病逝後,蕭太后和韓德讓之間逐漸有了私情。按《乘軺錄》的描述,蕭綽私下給韓德讓表白:「吾嘗許嫁子,願諧舊好,則幼主當國,亦汝子也。」

韓德讓也接受了蕭太后的示好,自此「德讓出入幃幕無間然矣」。有學者認為,此說或許可信,承天太后和韓德讓之間的確暗生情愫,甚至逐漸發展成長期的私情(私通)。但這種關係並非明確的夫妻關係,也沒有完全公開。

有研究者推測,蕭綽和韓德讓之間的情感和遼人本身相對開放的兩性觀念有聯繫,但就像《乘軺錄》所述,(蕭太后)「每出弋獵,必與德讓同穹廬而處」。也就是說,二人共處是基於「每出弋獵」的情形,而不是時時刻刻你儂我儂的無所顧及。

此外,蕭綽晚年嫁給韓德讓的說法也不太站得住腳。據考究,契丹族保持著非常明確的民族意識。契丹雖有「納庶母」「妻寡嫂」的傳統婚俗,但這種習俗在遼中期便逐漸捨棄了,即便按此風俗,沒有庶子的情形下,蕭綽再嫁也只能是自己丈夫的弟弟或者侄兒,再退一步也得是契丹本族男兒,身為一國太后嫁給一個漢人,這樣的決定蕭綽怕還是做不來的。

據考證,「澶淵之盟」的達成,也離不開韓德讓的努力。尤其是「澶淵之盟」訂立的當月,蕭太后賜韓德讓國姓耶律,學者推測,這應是對韓德讓促成宋遼結盟之功的獎賞。史書也曾肯定韓德讓在維護宋遼關係上的功勳,《契丹國志·耶律隆運傳》有云:「自為相以來,結歡宋朝,歲時修睦,無少間隙,帖服中外,靡有邪謀」 。甚至聽聞韓德讓的死訊,宋的一些官員生出了「韓德讓死,其國主懦弱,自今恐不能堅守盟好」的憂慮。

根據一些史書的觀點,聖宗本人對於蕭綽和韓德讓的特殊關係確實有所芥蒂,可能是「亦惡其事,畏不敢發」。還有學者推測,聖宗名隆緒,而賜名韓德讓「隆運」,這擺明了是要把他從父輩的尊位拉扯到自己「兄弟」的排位上。不過,這不影響聖宗對韓德讓的敬重。《契丹國志·耶律隆運傳》記載,聖宗對待韓德讓,「見則盡敬, 至父事之」,允許他如皇帝、皇后般設置宮衛,不但準許韓德讓「入朝不拜」,還會每日問候韓德讓的起居。

統合二十八年,70歲高齡的韓德讓和聖宗一起出徵高麗。班師後不久,71歲的韓德讓去世,獲諡「文忠」。聖宗為其舉行國葬,甚至親自哭送。此時蕭綽也已離世,韓德讓被葬在蕭綽的「乾陵側」。

《遼史》如此總結了韓德讓的一生——「位兼將相,其克敵制勝,進賢輔國,功業茂矣。」

蕭太后河的背後

今天北京市朝陽區和通州區境內,有一條東西走向的河道。它名為蕭太后河,被視為北京最早的人工運河,也是北京市境內唯一一條以人物命名的河流。

如今的蕭太后河

有傳說稱,蕭太后河是蕭太后對戰宋軍時從遼東向燕京地區運輸兵馬糧草的運糧河。明代的《帝京景物略》有載:「西南五六裡,為蕭太后運糧河,泯然漶滅,無閒者。」

《中國運河史》中對蕭太后河做出的推測圖

據學者考究,蕭太后河的故事多和民間傳說有關,並推測這條運河的梳理開浚應該是在遼朝經燕京向南進兵前後、國力上升的蕭太后主政時期。

而這裡又繞不開一個重要的地理概念,燕雲十六州。這通常指由後晉皇帝石敬瑭割讓給契丹太行山以東的山前「幽、薊、瀛、莫、涿、檀、順七州與今太行山以西的山後新、媯、儒、武、雲、應、寰、朔、蔚九州,合計共十六州。其位置據考證,大概是以今北京市和山西大同市為中心,東至河北遵化,北迄長城,西界山西神池,南至天津市海河以北、河北河間、保定市及山西繁峙、寧武一線以北地區。

燕雲十六州示意圖

對宋朝而言,既是從故土中割讓出去的土地,豈能不心心念念?

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為了收回燕雲十六州,北上攻遼,包圍南京(今北京地區),蕭綽命令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軫應戰,二人奉蕭綽之命以伏兵反擊宋軍,後繞過宋軍後路,在高粱河一戰中,大敗宋軍,這一戰也被認為是宋遼戰爭的轉折點。

高粱河之戰示意圖

高粱河、岐溝關之戰後,宋再不敢輕言伐遼。雖獲勝利,但蕭綽仍十分看重燕雲十六州。公元1004年,時年51歲的承天太后蕭綽和兒子聖宗一起,親自率領二十萬遼兵南下攻宋,蕭太后根據遼國軍隊的特點,制定了「揚長避短,快速制敵」的策略,先後攻佔定州(今河北定縣)、銘州 (今河北永年),隨即到達宋的軍事重鎮河南濮陽,時名澶淵。

此地距宋都不過兩百餘裡,卻讓遼國佔儘先機。大軍臨城,宋真宗恐慌不已,但在宰相寇準的堅持下還是披甲上陣。皇帝親徵,官兵士氣大漲。另一邊的遼軍卻開始受挫,統帥蕭撻覽被宋軍床子弩射殺,主將身死,遼軍士氣漸頹。

面對不利戰局,蕭綽認識到一味徵戰只會讓遼國深陷泥潭,決定主動議和,宋真宗正有此心。幾經周旋,雙方停戰,宋真宗直稱蕭綽為叔母,同意以每年送給遼國白銀、絹以換取和平。公元1004年,雙方籤訂停戰協定,史稱「澶淵之盟」。

如此,燕雲十六州依然為遼國所有,北京的蕭太后河也就真的可能是蕭太后主持修建的。

這麼看來,即使褪去了電視劇中的瑪麗蘇效應,歷史上的蕭太后也稱得上是遼國黃金時代的「大女主」了。

參考文獻:

[1]陳景濤,張園園.試論遼朝太后蕭綽在澶淵之盟中的作用與影響[J].殷都學刊,2018,39(04):111-113+119.

[2]劉肅勇.遼王朝契丹族女傑承天太后蕭綽[J].遼金歷史與考古,2017(02):118-127.

[3]張宏,劉延麗.淺析遼朝蕭太后的治國方略[J].吉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37(02):39-42.

[4]向南.契丹蕭思溫家族[J].遼金歷史與考古,2009(00):107-111.

[5]葛華廷.淺說遼代名相韓德讓——兼就韓德讓與蕭綽的關係與李錫厚先生商榷[J].北方文物,2005(02):80-94.

[6]王瑞雲.位兼將相,功業茂矣——祖籍河北玉田的賢相韓德讓[J].黑龍江史志,2008(20):23+32.

[7]狄寧.淺析燕雲十六州的戰略價值[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1):149-150.

[8]孫建民.燕雲十六州與宋初宋遼的軍事策略[J].河北學刊,1989(04):90-94.

[9]吳文濤. 蕭太后河歷史探源及相關文獻辨析[A].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北京史學論叢(2016)[C].: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2017:14.

原標題:《蕭太后與韓德讓究竟什麼關係?北京蕭太后河又是怎麼回事?》

相關焦點

  • 燕雲臺:歷史上的蕭太后與韓德讓之間關係如何?真的彼此相愛嗎?
    最近由唐嫣和竇驍主演的電視劇《燕雲臺》開播了,《燕雲臺》圍繞遼代蕭太后蕭燕燕與一代名臣韓德讓的愛情展開,講述了蕭燕燕由天真少女成長為鐵腕太后的故事。那麼從歷史上來講,這位韓德讓真的是蕭太后的初戀嗎?下面,我們拋開《燕雲臺》中的劇情,純粹從歷史角度來聊聊史書中的蕭太后與韓德讓。
  • 蕭太后與韓德讓,先是手段,才是情誼!
    然而少主年幼,蕭太后又怎麼可能真的放心,自然要想方設法讓兩人徹徹底底地忠於她 尤其是韓德讓,韓家自韓知古三代都居要職,世典軍政,權在其手,用得好便是極大的助力,若有異心,卻也最讓人難為
  • 遼國蕭太后與漢人韓德讓的故事,一半是政治盟友,一半是兩情相悅
    蕭太后甚至當著顧命大臣韓德讓和耶律斜軫哭泣道:「母寡子弱,族屬雄強,邊防未靖,奈何?」二位大臣倒還是忠心耿耿:「請太后相信我們,不要有太多顧慮。」蕭太后選擇在朝政處理上相信他們尤其是韓德讓,而軍事上的事情則委託給一位宗室耶律休哥。
  • 蕭太后一生到底嫁了幾次 蕭燕燕和韓德讓結婚歷史有沒有記載
    《燕雲臺》中的蕭太后,也就是蕭燕燕一生嫁了兩次。第一次是嫁給了遼景宗耶律賢,耶律賢去世多年後,蕭太后以太后的身份再次嫁給了韓德讓。  蕭燕燕成為太后以後,以太后的身份再次嫁給了韓德讓,這一點在歷史上並未提及,是作者杜撰出來的。
  • 為何說遼國蕭太后殘忍又專情?殺死親姐姐,下嫁權臣韓德讓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燕雲臺》受到了很多觀眾的追捧,隨著劇情的發展,蕭燕燕開始了她的執政之路,她殺掉了阻擋她執政的兩個親姐姐,又為了愛情在眾目睽睽之下下嫁給了韓德讓。蕭燕燕所做的事情,在歷史上也是真的,這讓很多人難以理解:姐妹之間就算有深仇大恨,也是血脈相連,她為何要痛下殺手?下嫁韓德讓究竟是因為利益,還是忠於愛情?
  • 蕭太后和韓德讓同居,卻阻止蕭胡輦追求愛情,最終釀成悲劇
    隨著《燕雲臺》的熱播,蕭太后(蕭燕燕)和宰相韓德讓的愛情故事讓觀眾大開眼界,而蕭太后的姐姐蕭胡輦的愛情悲劇也讓觀眾感嘆同情。蕭胡輦的愛情成為悲劇,人生成為悲劇全是因為蕭太后棒打鴛鴦,蕭太后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 蕭太后在出嫁前,曾與韓德讓定親?那是北宋的「八卦新聞」
    最近,關於遼國蕭太后和韓德讓的電視劇上映,引發了爭議。我沒怎麼看電視劇,但可以談談這段歷史!很多人認為蘇泰後和韓德章有曖昧關係,這是因為蕭太后嫁人前和韓德定下了婚事,但後來和皇帝結婚不幹了。那麼,索太后曾與韓德徵婚,究竟是有其事呢,還是虛幻呢?。
  • 燕雲臺:韓德讓保護蕭燕燕一生,殊不知正妻沒好下場,全拜蕭太后所賜
    兩人從此之後成為君臣,為了蕭燕燕在朝堂上的地位,韓德讓決定保護她一生一世,無論有什麼危險都第一個站出來。不管在《燕雲臺》或是史書上,韓德讓蕭燕燕是依靠著彼此而生的人,耶律賢自然明白兩人之間的感情,也從不吃醋。
  • 《燕雲臺》播出,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遼蕭太后你究竟知道多少?
    蕭燕燕的歷史原型就是遼國的睿知皇后蕭綽,小字燕燕,其實我們更熟悉她另一個稱呼——大遼蕭太后。你想的沒錯就是小說中那個和楊家將打了很多年仗,最後置楊家眾位將軍於死地的蕭太后,因為我們一般是站在宋朝的角度看問題,所以在我們的傳統認知中,蕭太后就是一個心狠手辣、不擇手段的反派形象。
  • 燕雲臺:如果沒有蕭太后和韓德讓,耶律賢還能當上皇帝嗎?
    在電視劇《燕雲臺》中,耶律賢之所以能順利當上皇帝,離不開兩個人,一個是被他「強娶」的蕭燕燕,即未來叱吒風雲的蕭太后;另一個則是他的「發小」加「情敵」韓德讓。即使是在《遼史》中,這兩個人也真實存在過,那麼如果沒有這對「苦命鴛鴦」,耶律賢還能當上皇帝嗎?我認為,應該能。
  • 燕雲臺:蕭太后去世韓德讓陪葬,兩人都進皇陵,與先帝用一墓穴?
    皇上去世後,輔佐新帝的責任更是壓在她身上,還好身邊一直有韓德讓。兩人老年決定成婚,也是第一個下嫁丞相的太后。兩人從小相識,到老年才結為夫妻。為了蕭太后,韓德讓全心全意為大遼付出,還將新帝當自己兒子對待。經過幾年夫妻生活後,蕭燕燕因病去世,韓德讓忠心耿耿決定陪葬,兩人雙雙進皇陵。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大遼蕭太后的傳奇人生
    說起遼朝的蕭太后,很多人應該並不陌生,因為她是演義小說《楊家將》裡的反派人物。電視劇《燕雲臺》中又展現了一個全新的蕭太后形象。那麼,歷史上真實的蕭太后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主少國疑 蕭太后臨危受命  通讀《遼史》的話,讀者可能會發現,遼朝被稱為「蕭太后」的其實不止一人。
  • 韓德讓和蕭燕燕之間是什麼關係 遼朝大臣韓德讓介紹
    縱觀蕭燕燕,其一生都與一個人糾纏在一起,這個人就是漢臣韓德讓。
  • 蕭太后有哪些驚豔史 歷史上的蕭太后到底有多厲害
    蕭太后有哪些驚豔史1000年前五代十國的時候中國北方有個遼國,遼國的皇室耶律氏為了穩固統治,世代和蕭氏聯姻,皇后基本上都是姓蕭的,那麼我們要說的到底是哪個蕭太后呢?楊家將的故事大家一定都聽說過,那裡面有個叱吒風雲、殺伐決斷的蕭太后,把「楊無敵」楊繼業打得是落花流水;京戲《四郎探母》中也有一個蕭太后,那就是楊四郎的丈母娘。這個蕭太后,名叫蕭綽,是遼景宗封的皇后,也就是遼聖宗的母親。很多小說裡面把蕭太后描繪成一個兇狠之人,她能率領百萬大軍同北宋在燕雲十六州大戰,而實際上,她卻是一個賢良淑德、識大體顧大局的皇太后,為了國家的發展她做出了巨大貢獻。
  • 燕雲臺:和韓德讓輔佐蕭太后的男人有多厲害,楊家將都不是對手
    看完《燕雲臺》,大家會有一種錯覺,好像蕭太后後來能掌權,靠的都是「老相好」韓德讓這個中原人,好像在當時的遼國,契丹人除了忙著篡位,就是在忙著籌劃篡位?其實這只是電視劇的演繹,而在實際中,除了韓德讓這個中原人,是蕭太后的「左膀」之外,在契丹人中,也有一個「右臂」在支持蕭太后,這個人就是在電視劇中露了一小臉的耶律斜珍。
  • 一代名後蕭太后蕭綽的那些驚豔史
    若有什麼重要的軍國大事,她便召集各族大臣共商,最後綜合各方意見再做出決定。她所做的決定,遼景宗最多只是聽聽通報,表示「知道」了就算數,不會做任何幹預。在蕭綽的努力下,遼國軍事日漸強盛,政局經濟也步入正軌。作為一位女人,蕭太后在歷史上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讓人欽佩的。但是在當時,關於她個人卻還是存在著爭議的,有正反兩種評價。
  • 燕雲臺:蕭太后的情史,讓人敬佩不已,力排眾議,下嫁真愛
    很多人對於蕭太后,都源於楊家將,楊家將的敵人就是蕭太后。楊家將七子大都後人編寫杜撰,不過確實有楊家將,並不是杜撰那麼多人。楊宗保和穆桂英都是杜撰出來的。而蕭太后確實是的的確確真實存在的,因為她的存在,燕雲十六州,宋朝難以收復。
  • 蕭太后和韓德讓公開同居,遼聖宗卻把韓德讓當親爹對待
    說起遼聖宗,大家一定覺得陌生,可是他的母親卻大名鼎鼎,就是《楊家將演義》中一直和大宋打仗的蕭太后。蕭太后的名字叫蕭綽,她出生於公元953年6月18日,小字燕燕 。蕭綽的父親是遼朝重臣蕭思溫,保寧元年(公元969年),遼景宗耶律賢繼位後,蕭綽被選為貴妃,五月冊立為皇后 。
  • 蕭太后蕭綽
    「母以子貴」,983年(統和元年)蕭綽則被封為"承天皇太后",並以太后身份臨朝稱制,總攝國家大事,從而更好的輔佐遼聖宗的統治。  力革弊政  相傳蕭綽與韓德讓自幼有婚約,在遼景宗去世後不久,蕭綽私下對韓德讓說:「我曾許配給你,願諧舊好。而當國的幼主,也就是你的兒子了。」  相傳蕭綽派人秘密毒殺韓德讓的妻子,聖宗也把韓德讓視作自己的父親來侍奉他。
  • 韓德讓和蕭太后緋聞是真是假?
    耶律賢又真的是「強娶」蕭太后嗎?蕭太后和韓德讓的緋聞又是怎麼回事呢?公元953年,蕭燕燕出生於契丹貴族之家,彼時韓德讓已經12歲,而耶律賢是5歲。單從年齡上看,蕭燕燕和韓德讓青梅竹馬,是不太可能了。根據《遼史》記載,蕭燕燕在家中排行老三,她的上面還有兩個姐姐,她的大姐叫蕭胡輦,丈夫是穆宗的哥哥耶律罨撒葛,她的二姐叫蕭伊勒蘭,是宋王耶律喜隱的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