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進入關鍵時刻,形式主義就是「絆腳石」「攔路虎」。當此之時,應拿出「事不避難,義不逃責」的擔當,樹立在基層一線解決問題的導向、培育求真務實的作風、形成實幹苦幹的氛圍,搬開「絆腳石」、打掉「攔路虎」,為千千萬萬實幹者厚植土壤、搭建平臺。
解決形式主義頑症,不妨多一點有「主意」的先手。「慎始而敬終」,一項政策、一個決策能否落地,起點在制定得是否科學合理,是否接地氣,是否有管用的實招。如果文件洋洋灑灑、長篇累牘、面面俱到,而真正有針對性可執行的乾貨卻少得可憐,甚至找不到一個亮點,就會讓基層幹部摸不著頭腦、找不到根本、抓不住關鍵、尋不出方向,面對這般沒有「主意」的決策,也只能是鏡花水月,束之高閣了。而「八項規定」,簡單八項就是靶向,效果不言自明。
解決形式主義頑症,不妨多一點能「行事」的高招。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正處在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關鍵時候,需要務實「行事」,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做只爭朝夕的行動者、腳踏實地的實幹家。焦裕祿、谷文昌、廖俊波等黨的好幹部,不搞形式主義,埋頭真抓實幹,真心為群眾辦事,以實實在在的業績在百姓心中立下不朽的豐碑。現實中,一些幹部要麼單純以會議貫徹會議、要麼以文件落實文件,唯獨在實際工作中不見諸行動;還有一些幹部,看上去很忙很累,但是沒有「行事」的能力,要麼心有餘力不足,出工難出活,要麼在錯誤的方向上越走越偏……如此種種,再好的決策也沒法落地,再美的藍圖也無法繪就。面對複雜局面、應對風險挑戰、實現既定目標,不幹不行,不會幹也不行,唯有想幹事、能幹事才能幹成事,這才是力戒形式主義的應有之義。
解決形式主義頑症,不妨多一點敢「較真」的導向。形式主義之所以有生存空間,成本低是一個原因。隔靴撓癢抓不到形式主義的命門,要像反腐敗鬥爭一樣向形式主義開炮,形成不敢形式主義的震懾、不能形式主義的制度、不想形式主義的自覺。當前,一些黨員、幹部看到問題,明知是形式主義卻不講認真、不提動真、不願較真,任其發展,貽害無窮。比如,一些刷牆式、盆景式脫貧,決策前、實施前如果就能較真一點,將這些形式主義扼殺在萌芽狀態,還能生出各種亂象嗎?如果形式主義都被識破,都被揭露,相關人員都受到嚴肅問責,形式主義還能走得遠嗎?如果那些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但是想拍屁股走人的人走不脫,那些敢抓敢管、敢於碰硬、敢於對形式主義亮劍的人得到保護和重用,形式主義還有生存土壤嗎?形式主義就是一層窗戶紙,多一點較真碰硬,多一點勇氣和行動,就能捅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