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貴族地位開始上升後遇到了哪些政治危機?

2020-12-18 每天讀文史

引言

漢帝國在公元之初的衰落,是一種要追溯到一個多世紀之前的內部發展的結果。在公元前179~公元前141年的文帝和景帝執政年間,皇帝的官吏、大臣和謀士們都精誠合作的輔政,使皇權得到了鞏固。

許多專制傾向在武帝的漫長執政期間(公元前141~公元前87年),就已經表現出來了,在霍光將軍輔政期間佔了上風。霍光是接受武帝遺詔的顧命大臣。正是霍光從公元前80年起確立了其專制,在所有的政權要職上都安插了其家族的成員。在他於公元前68年逝世之後引起的反響(公元前66年的一場大訴訟,導致了對他滿門的抄斬),並沒有對將權力集中在皇帝自己手中的做法提出質疑。

▲西漢政治家霍光

皇權失去了由全部行政官吏和謀士們組成的支持和抗衡力量,所以它很快就成了宮闈陰謀及皇后家族之間鬥爭的賭注。一種專制的和強大無比的權力,必然會落入寵臣、后妃和太監們的手中。前漢末年極其強大的太后家族之一,成功地匡扶其一位成員登上了皇位。這就是篡政者王莽,他曾創建了一個曇花一現的「新」王朝(公元9~23年)。與此同時,前漢崩潰的另一個原因,便是農村越來越快的土地兼併。土地被兼併到了最富裕者之手(地方貴族、商人、望族)。這造成了王莽即位時不能解決的農村社會壓力和經濟困難。其目的在於限制擴大私人地產的第一批詔令,應斷代為公元前1世紀的最後幾年。

它們直到公元3世紀末,一直由一大批類似的詔令所繼續,後者似乎也是普遍無效的。這證明了國家在維持對小農階級的控制和保護中,所遇到的困難。王莽極力尋求以激進的措施,來矯正他繼承下來的困難局面。這批措施包括使所有土地和所有奴隸(這些人卻代表著不足全部人口的百分之一,其地位與羅馬的奴隸們完全不同)的「國有化」、相繼多次的貨幣改造和鑄造舊型新幣。此外,新王朝的登基也導致了所有尊號和全部制度機構的變化。這種改制的狂熱性,既由於權力被篡奪,又由於受到當時的宇宙論以及古老觀念的影響,而更強烈了。

▲ 西漢改革家、政治家王莽

王莽改制是以一部後來被認為是可疑的著作為依據的,它是晚期寫成的,但具有無疑是很古老的豐富資料。這就是《周禮》或《周官》,它非常系統地編制了周朝的官府表,並將一整套官職劃分成天官、地官和四時官等。由王莽採取的激進措施依然無效,因為它既引起了富裕地主們的不滿,又未能提供挽救農業危機的辦法。繼國家沒收土地之後的重新分配,可能無法執行;對錢幣的操縱,也引起了經濟的全面混亂。由一位具有女巫本領的女子「呂母」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於公元17年出現在山東。此外,次年又爆發了由樊崇領導的農民起義。

繼黃河下遊的水災之後,起義擴大到了整個中原,那些扮作魔鬼面龐的起義軍被稱為「赤眉」軍。他們的宗教領袖是山東的某一位「城陽景王」,他自稱與漢代的呂氏家族具有血緣關係,並通過通靈人的媒介作用而表達其意願。這場具有一種獨特的政治和行政組織機構的運動的目的,確實是復興漢室。但與這次動蕩和這幾次農民起義同時出現的,是漢朝舊貴族和地主大家族的抵抗與反叛,它們威脅著新的王朝。正是這兩種力量的結合,最終於公元23年取得了勝利。在篡政者失敗和死亡之後,原籍為河南南部南陽地區的劉氏舊家族的代表之一,奪取了政權並復興了漢室。這位叫作劉秀的人以光武帝(25~57年)之名執政,他平息了農民起義軍的殘餘,並摧毀了由隗囂在甘肅東部和由公孫述在四川組成的獨立王國。

復興帝國的新基礎

中國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推行一種特色的行政和軍事組織,並將之擴大到所有平定地區。忠實於這種由國家直接控制農民階級的政策的前漢王朝,則在不足一個世紀期間,成功地排斥了那些可能會對中央政權的行動造成障礙的人,但後漢卻依靠了使之掌權的新社會階層-中原和特別是河南的大地主家族階層。從長安遷都至洛陽,不僅僅可以通過位於陝西與河南關隘之東地區的經濟發展來解釋,還可以通過支持它的這個新階級的存在來解釋。為了反對擁有封地者、貴族和富戶的勢力,前漢王朝曾極力依靠大批的小農。但社會的發展、同一社會內部的遷移和起義,可能適得其反地在公元前1世紀末和後漢時代,加強了大地主們的勢力,這就是皇親國戚、地方上的高級官吏和豪門望族。

▲演員扮演的秦始皇嬴政

中國的人口流動在公元1世紀前25年間加劇了。這是由於漢朝的防線全面後撤了,撤到了武帝時代由軍屯和移民開發的北方與西北地區,同時也是由於漢藏走廊地區的遊牧民與山區部族定居在萬裡長城以外,而這些已被漢朝政府安置並受其剝削的民眾,卻經常不斷地起義暴動。人口外流特別有利於中原南部地區和四川紅土盆地,其次,也有利於長江流域(湖南長沙郡在公元2世紀的人口普查時,其居民人數約為235825人;而到140年,便達到1054372人的數目了)。背井離鄉的原軍屯中的農民尋找耕地的潮流又增加了大莊園中的勞動力。

這樣一來就發展起了一個依附富裕家庭的「客」戶階級-也就是一些定居的佃農、後來以「部曲」或「奴婢」之名而著稱的私人衛隊。國家對小農階級(前漢的一大部分財富應歸於他們名下)的控制也一舉削弱了。後漢的締造者,即後來的光武帝,是地方上的這類大地主家族的典型代表。他僅僅是在利用農民起義,而經過數次未果地反對王莽的暴動之後才成功地奪取政權。他在安陽附近擁有遼闊莊園,由帶城門的城牆保護,莊園內有自己的市場。一支私養莊兵在確保其防衛。大地主階層於新王朝初期保持了一種統治地位並於2世紀時與宮中太監發生了衝突。

▲農民起義軍

該階層在農業方面表現出了一種首創精神:灌溉了面積遼闊的耕田、發展了牧業和養魚業,從而確保了在混亂時期的一種徹底的經濟獨立。其成員中的某些人似乎積累了大量財富。當皇帝的姻親丞相梁冀於159年被處死時,據說拍賣其財產回歸國庫的錢財,多達三十餘億枚銅錢,於此中還要減去每年近半的糧食實物稅。這些擁有自給自足莊園的豪門望族,已經預示著晉代和南朝世族的出現,其勢力受到了城市經濟衰退的促進。

完全如同當時的政治和社會背景一樣,漢帝國與邊陲民族之間的關係,自武帝執政起和在霍光將軍輔政期間,都發生了深刻變化。漢帝國對於蒙古方向再也不會感到有切膚之患了,匈奴的勢力自其分裂時代起,就不停地衰落,而這種衰落又由於班超於公元1世紀末,在蒙古和西域發動的進攻而加劇了。在那些保持了遊牧民生活方式的民族與定居農業民族之間,那些被不同程度地漢化,並最終定居下來的部族充當了帝國的保護。

▲草原上的遊牧民族

從未有人指出過北匈奴人於公元89~90年的危險入侵,以及公元2世紀時草原地區最強大的攻擊。這都是河北與山西的鮮卑人先於140年和後於156~178年的所作所為,它們似乎並未產生嚴重後果。相反,漢王朝與定居在中國中原的那些古老遊牧部族、西部和西北部邊陲上的那些定居在甘肅與陝西的古藏族山地民之間,出現了嚴重麻煩。他們的暴亂在後漢王朝期間始終未停止過,在公元2世紀時又日益加強。從公元107年起,漢朝的某些謀士甚至考慮(由於羌人的反叛)從西北防線上全面撤退,此防線自甘肅中部的貿易中心武威(涼州)起,一直延伸到陝西西部之間的遼闊地區。這些內附帝國並被大批徵募加入漢軍中的藩部民,是那些自公元4世紀初葉起,便形成中國北方獨立王國的部族之先祖。

結語

參考資料:《中國社會史》

相關焦點

  • 古代政治中央集權國家的建立——商鞅變法
    秦本來是一個窮鄉僻壤之國,相對比較落後,它在那裡很容易通過墾殖而擴大其管轄區,貴族的勢力也並不太強大。某些支持某種現實和專制政治的謀臣們,在那裡自貴族商鞅(公元前390~公元前338年)直到富商呂不韋(秦代最後一位國王亦即帝國締造者的大臣),都越來越多。
  • 盛唐貴族女子蓄養私夫:有風花雪月之怡情,更有政治權力的野心
    若為古代女子,最佳選擇莫過於盛唐時期的女子,為何呢?多半是盛唐之風氣開放,對女子而言,這個時代是個相對具有個性解放之風的時代。特別是盛唐時期的貴族女子,不僅地位崇高,待遇良好,甚至可以在政治權謀中大顯身手,其中影響最大的便是女皇武則天。
  • 等級森嚴的貴族政治,看日本二戰前首相當中的「公侯伯子男」
    世襲背景之下的貴族政治和等級森嚴的社會準則也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只是在具體的執行環節上增刪了一些步驟,其內核依然強大。在政壇中亦是如此,為了確保身份地位和職務相互映襯。二戰之前的很多位首相都享有崇高的地位,源自中國的「公侯伯子男」爵位依舊存在於日本政界之中。首相和各部大臣均由擁有爵位的貴族擔任,形成了貴族內閣。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二戰時期,日本戰敗後政壇被盟軍強制重組,相關的等級制度才漸漸消失。
  • 高考熱點——古代希臘民主政治
    古代希臘民主政治(一)希臘文明的搖籃1、古希臘的概況(海洋文明)1)地理位置:希臘位於地中海東部的巴爾幹半島,東臨愛琴海。a.原因:政治上,貴族掌權,平民政治權力太少;經濟上,貴族掌握大部分財富,平民處境不斷惡化,許多平民淪為「六一漢」或債務奴隸 。
  • 平安時代貴族政治廝殺混亂,女院為何能在「權力爭奪戰」中「覺醒」?
    而女院制度的來源還要說到藤原氏的女子藤原詮子,出家後因為有天皇贈與的院號,才能在離開權力中心之後仍舊享受同以往皇太后一樣的待遇,其背後的原因是複雜且多種因素融合在一起的。攝關政治時期最後導致的一個結果是女性地位開始提高,儘管男尊女卑的社會地位仍舊無法撼動,但這一時期多多少少將一些目光放在了女性身上,儘管本身他們並不是出於這樣的目的。而事實上攝關政治的本質就是外戚專權,他們幹政的途徑就是通過後宮,尤其是成為皇后,進而獲得政治上的實權,因此貴族之間開始就「皇后之位」進行廝殺和競爭。
  • 騎兵從戰爭中衍生,代表年輕貴族,是如何成為政治期望團體的?
    雅典人也有過騎兵在軍事上,佔據主導地位的時候。推翻了王權之後,戰士是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一開始這些戰士都是騎兵,在當時的戰爭中,騎兵代表了城邦的軍事實力。公元前八世紀,雅典人結束了君主制,轉變成了貴族共和制度的國家。這時候,步兵的戰術體系,並未成行的情況下,騎兵還是最主要的軍事力量。
  • 古代女性日常生活:琴棋書畫、待字閨中,均為貴族女子的專享
    古代女性日常生活:琴棋書畫、待字閨中,均為貴族女子的專享現代社會「男女平等」已經被寫入憲法,在長達60多年的積極貫徹下,女性的地位不僅完全實現了平等,而且在社會中也發揮出了應有的作用。但是在時間久遠的古代社會,由於封建禮制的強烈束縛,女性只能是男性的「附屬品」。
  • 德國史:在德意志各邦,部分貴族特權不僅被保留下來,還得到加強
    這些變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由國家通過法律確認的不平等的傳統等級社會帶著殘餘慢慢地進入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現代資產階級社會;二是靠出身等級門第來確定社會地位的傳統觀念逐漸被根據成就和職業來確定社會地位的現代原則所取代,開始形成職業和成就的社會;三是財產擁有量、經濟地位、在社會生產中的地位和社會威望等共同構成了社會階層的認定基礎。
  • 古代日本平民才吃肉,食素竟是貴族身份象徵?
    梁武帝開始禁止和尚吃肉到了625年,蘇我氏如日中天。為了祈求家族長盛不衰,這一年在蘇我氏的指示下,倭王發布了命令,全倭國禁止食肉。乍一看這條政令有點扯,畢竟不吃肉就沒力氣幹活,所以這條政令雖為國令,但百姓真正踐行起來也就那麼回事,但這個政策卻被日本貴族記住並較好地傳承了下來,畢竟貴族是不需要幹苦力活的。
  • 古代的嫡女和庶女地位差別有多大?
    現在,古代類型的電視劇深受大家的歡迎,尤其是那些後宮爭鬥的戲碼,或者王侯將相府中爭風吃醋的畫面,特別有意思。 比如《甄嬛傳》,小編就看得意猶未盡呀!後宮裡那些跌宕起伏的劇情。 古代封建社會,實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度。
  • 政治博弈產生平民權益,「撤離運動」成為羅馬平民鬥爭貴族的利劍
    然而,在古代羅馬,當平民對貴族的獨裁政治不滿時,卻採取了一種非暴力的方法——撤離運動,來爭取自己應得的權利。「撤離運動」成為羅馬平民與貴族鬥爭時的一把利劍。羅馬貴族和平民等級的劃分,開始於王政時代。大多數貴族都是由羅馬城內原始的居民演化而來的,他們是羅馬公社的成員,是羅馬本土上最初的經營者;平民是後來的移民,是羅馬公社以外的成員。他們來源複雜,且人數眾多。
  • 從黃金時代走向危機,羅馬帝國三世紀的經濟、政治可謂險象環生
    康茂德(劇照)康茂德遇刺身亡後,羅馬帝國陷入了此起彼伏、接連不斷的內戰之中,進而引發了羅馬奴隸制社會的危機:經濟全面衰落,政局一片混亂,社會動蕩不安。為了解決財政危機,帝國政府開始發行劣質貨幣。三世紀以來,金幣成色減少了17%,足量金幣不見流通;銀幣含銀量也越來越少,到後來只有5%。
  • 我國古代的士族,其中這個「士」指的是什麼,士族和貴族有何不同
    因為他認為,這段歷史是以官吏治國的「官僚政治」和以門閥士族為基礎的「貴族政治」,這兩種模式相互博弈與融合的歷史。並且他認為,寡頭階層把持的政治秩序,一度是這段時間裡中國的主流。那麼如何定義中國的士族呢?這就離不開「士」這個概念。士,最初是一種職業,搞學問的叫學士,鑽研方術人被稱為術士,等等,後來泛指有一定知識和社會地位的人。古代所謂四民,士農工商,士是排第一位的。
  • 聯合早報:部族政治 南蘇丹人道主義危機的反思
    中新網1月3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3日刊載《部族政治:南蘇丹人道主義危機的反思》一文,文章指,目前仍在持續的南蘇丹武裝衝突與人道主義危機,直觀看來是個人政治權力的爭奪、個人主導的不同派系之間武裝攻擊造成的結果,實際背後則深深關聯著這個國家的政治結構。
  • 貴族與平民的博弈,古羅馬平民是如何通過鬥爭來維護自身權益的
    平民與貴族之間的關係一直在社會上存在著很多的爭議,有很多的學者有時候也會針對此話題來進行學術上的論述,在古代社會生活中,「貴族」總是至高無上的,而「平民」總是卑微的,在古羅馬共和國早期,平民與貴族的矛盾是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此矛盾在王政時代就已經存在了,平民反對貴族的鬥爭後成為這一時期的羅馬政治史的主要內容。
  • 古代朝廷選拔官員,除了科舉制度以外,還有哪些方式?
    誠然,科舉制度存在近千年之久,對後來各朝代的政治體系影響深遠。但科舉制的出現,並不能代表古代選官制度的全部內容。因此研究古代選官制度,還需從夏商周時期說起,談談在科舉制度出現之前的那些選官制度。弄清古代選官制度演變,也有利於我們了解古代政治與社會結構的變化過程。
  • 在朝代的更替中體現出來的商人的政治地位的變化
    但是我們可以從各種的歷史教材上知道重農抑商在古代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跟商人在現在的地位所受到的影響因素一樣,古代所特有的社會政治文化條件,讓我們在現代所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情,在古代可以擁有實施完成的條件。
  • 古代歐洲貴族為何對寡婦情有獨鍾?連國王都搶著娶,這是為何?
    在我國古代,男性一般都喜歡美人,很少有喜歡寡婦的。然而,古代歐洲的貴族卻對寡婦情有獨鍾,甚至連國王都偏愛寡婦。這一點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為何會這樣呢?難道寡婦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有年輕姑娘給不了的感覺?今天,筆者要以布列塔尼的安娜為例,給大家說道說道。
  • 古代日本貴族為何會喜歡用鐵漿染黑牙齒
    隨著染齒文化在日本的進一步流行,黑齒符號在貴族女性中代表著成人,彰顯貴族身份。平安中期開始,黑齒蟬眉成為女性貴族的典型裝扮。實際上染黑齒步驟繁瑣,需要提前釀泡鐵漿,連續兩個月每天都用鐵漿塗染牙齒,直至牙齒被侵蝕成黑色。到了平安時代,日本貴族女性會將牙齒染黑,作為身份地位的象徵。
  • 為什麼古代哲人說「人是政治的動物」?
    為什麼古代哲人說「人是政治的動物」?就是它把發展文明最基礎的東西給指出來了,那就是社會關係和政治生活。具體體現就是,(先秦)儒家不怎麼強調超越性的宗教精神,不怎麼強調幾何原本那種理性體系,不怎麼強調《詩學》、《詩藝》那些藝術理論,它認為世俗社會的倫理和政治才是最重要的工作(修齊治平、不仕無義),而這其中倫理又顯然是為政治服務的。